聖比爺莊園
聖比爺莊園
莊園最初的歷史至少要追溯到十七世紀,也許更早些,史料記載它當時被稱為蘇蘭卡Serançon,為德•查沃瑞De Cheverry家族所擁有。現任莊主:馬丁莊園公司Domaines Martin.
聖比爺莊園標誌
產區:聖祖利安
相鄰名庄:Chateau Guraud-Larose拉露斯莊園(1855聖祖利安二級庄)
Chateau Branaire-Ducru班尼莊園(1855聖祖利安四級庄)
Chateau Beychevelle龍船莊園(1855聖祖利安四級庄)
面積:大約17公頃。
土壤:美度區的砂礫土。
平均樹齡:
種植密度:10,000株/公頃
栽培法:
釀酒法:人工採摘得來的葡萄會運往歌麗雅莊園的酒窖,並在那裡的瓷釉大桶內浸泡兩到四個星期,然後就在控溫的橡木桶及不鏽鋼桶內發酵。隨後葡萄酒被倒進橡木桶中陳釀,橡木桶的更新率為每年40~50%。葡萄酒在裝瓶前要進行澄清與過濾。
產量:45,000升/公頃
品牌:Chateau Saint Pierre聖比爺莊園(正牌) (聖祖利安法定產區)
年產量:聖比爺莊園(正牌):每年大約5000箱
特性:
聖比爺莊園(正牌):總是有著深厚的酒色,口感厚重而甘美的聖比爺葡萄酒是成熟、豐富和圓潤的,而且還伴有一股醇厚的尾韻。
最佳年份:聖比爺莊園(正牌):2003、2004、2005
榮譽獎項:聖比爺莊園在1855年評級中被評為四級庄。
侍酒建議:
儲存濕度和溫度: 75-85%, 15 ℃
飲用溫度: 17-19 °C
食物搭配:
聖比爺莊園(正牌):
到十八世紀後期,為聖比爺男爵Baron de St-Pierre所有時才取名為聖比爺。男爵1796年逝世后,儘管莊園仍以一個整體的形式運作,但卻在男爵的兩個女兒杜魯夫人Mme Dubouilh和邦滕斯•杜巴瑞夫人Mme Bontemps-Dubarry之間分割開來。1832年杜魯夫人去世后,分裂最終形成,她的那一半傳給了她的女兒,而另一半則屬於邦滕斯•杜巴瑞家族。儘管如此,1855 年評級中,莊園還是作為一個單一的莊園被評為四級庄。評級后,杜魯將屬於她的那部分莊園出讓,其中的大部分都被邦滕斯•杜巴瑞家族買下,尤其是邦滕斯•杜巴瑞中校Lieutenant-Colonel Bontemps-Dubarry買得最多,因此莊園被重新命名為聖比爺•邦滕斯•杜巴瑞St-Pierre-Bontemps-Dubarry 。另外一小部分的葡萄園被其他人所購得,其中一部分成了今天的格拉納莊園Chateau du Glana ,而另外四分之一的葡萄園則為邦滕斯•杜巴瑞的女兒所有,她嫁給了當時拉圖嘉利莊園的莊主奧斯卡•魯肯Oscar de Leutken 。雖然擁有原來大半個莊園的邦滕斯•杜巴瑞中校把葡萄園傳給了他的四個孩子,但是他那個成為酒商喬治•卡佩羅夫Georges Kappelhoff妻子的女兒為了保持莊園的完整就買下了她兄弟姐妹的那部分莊園。同時,奧斯卡也將他擁有的那份葡萄園賣給了一位政治家利昂•希瓦斯特Léon Sevaistre。
一間名為Van den Bussche的荷蘭公司在前些年就已經得到了屬於邦滕斯•杜巴瑞家族的大部分葡萄園,而當它買下希瓦斯特Sevaistre的葡萄園時,這兩部分的葡萄園就終於在1932年重新合併為一個整體。而邦滕斯•杜巴瑞家族只保留了城堡和幾公頃的葡萄園。重新合併的莊園被更名為聖比爺•希瓦斯特St-Pierre-Sevaistre,並仍由Van de Bussche家族和該家族的一個女婿保羅•卡斯特霖Paul Castelain掌管著。但在1982年,他們把葡萄園賣給了馬路對面的歌麗雅莊園的莊主亨利•馬丁Henri Martin。馬丁將一些建築物和一小片葡萄地出售了,其中的一部分被寶嘉隆莊園(二級)Ducru-Beaucaillou的讓-尤吉尼•寶里Jean-Eugene Borie買下,這也就是拉朗寶怡莊園Lalande-Borie的開端。而一些靠近拉露斯莊園(二級)Gruaud-Larose的葡萄園則被科迪埃Cordiers集團所收購。然而,大部分葡萄園仍保留在馬丁的手裡,他重新建造了城堡,如今該城堡成為了她的女兒弗朗索瓦Françoise和女婿讓-路易斯•泰奧Jean-Louis Triaud 的家,同時如今的莊園也是由他們來打理。在精心的經營管理下,這個小且並不出名的聖祖利安葡萄園有了明顯的、切實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