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窯鎮

蔡玉窯鎮

蔡玉窯鎮位於柞水縣,轄5個行政村,32個村民小組,1981戶,7369人,總面積為133平方公里。

簡介


蔡玉窯鎮位於柞水縣境中心地帶,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8公里,在商柞公路北線上。轄5個行政村32個村民小組1981戶7369人,加上非農人口共計7888人。總面積為133平方公里。有基本農田5400畝,坡耕地918畝,已退耕1825畝,林業用地166682畝,牧業用地13873畝。鎮域內水、路、電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

經濟發展


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12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50萬元,人均純收入975元,人均佔有糧食270公斤,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大豆為主,養殖業以牛、羊、豬、雞為主,經濟林以核桃板栗為主。近年來,全鎮幹部群眾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大力實施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擴大開放,狠抓項目,鎮域經濟快速發展。全鎮現已發展二花462畝,柴胡497畝,黃姜310畝,丹參245畝,天麻170畝,蒼朮100畝,葯業發展形勢良好。核桃、板栗、食用菌是該鎮的主導產業,也是蔡玉窯鎮馳名我省的名優土特產。現有核桃17.2萬株,其中人工建園1000畝,年產量20萬公斤,人均核桃收入200元;有板栗1.22萬畝,48.8萬株,年產量15萬公斤,人均收入90元;年發展袋料香菇20萬袋,木耳1500架,年產值50萬元。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金、銅、銀、鐵等礦產10多處。現全鎮建有馬爾峽金礦和馮家溝鐵礦兩個企業,年產值都在500萬元以上,桃園溝、鶯歌山、娃魚溝鐵礦和太子溝銅礦也極有開採價值。

發展方向


蔡玉窯境內有荒山丘陵,宜林宜牧,地面可開發,地下可開挖。在發展鎮域經濟中,該鎮立足本地實際,制定了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和養殖業,推進產業化進程,加快窯鎮小城鎮建設,開發礦產資源,創造蔡玉窯鎮美好明天。

歷史面貌:蔡玉窯區


位於柞水縣境中北部,面積434.5平方公里,4725戶,19694人。轄窯鎮、銀碗、曹坪、紅石、高橋、豐北河6鄉,33個行政村,192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蔡玉窯區委和區公所駐地在蔡玉窯街。距柞水縣城38公里。
窯鎮鄉
位於柞水縣境正中,古代名為蔡御窯,因蔡姓人為朝廷御史而得名。東鄰鳳鎮區皂河鄉,南鄰鳳鎮區黃金鄉和小嶺鄉,西鄰石鎮區杜家村和下樑鄉,北鄰本區銀碗鄉。面積67.5平方公里。1225戶,5168人。轄馬房灣、廟溝口、上窯、下窯、沙溝5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窯鎮鄉黨委和鄉政府駐地在蔡玉窯街,距柞水縣城38公里。柞水至商州市的北線公路由境內通過。
窯鎮鄉以農為主,有耕地2824畝,林山6.71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豆類、雜糧,產核桃、板栗、漆油
窯鎮鄉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小學14所。區地段醫院、供銷社、郵電支局、糧站在蔡玉窯街。
馮家溝有菱鐵礦,藏量84.8萬噸;蜜蜂溝、銀洞溝有銅礦;老人溝有水晶礦化線索;花石岩有冰洲石礦化點。
銀碗鄉
位於柞水縣境中部,因境內古有銀碗村而得名。東南鄰本區窯鎮鄉,西鄰石鎮區西川鄉,北鄰本區高橋鄉和豐北河鄉。面積66.5平方公里。657戶,2717人。轄銀坪、銀碗、藥廠寺、湘子溝4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銀碗鄉黨委和鄉政府駐地在銀碗街,距柞水縣城46公里。柞水縣城通豐北河鄉的公路由境內通過。
銀碗鄉以農為主,有耕地2466畝,林山6.9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豆類、雜糧,產核桃、板栗、漆油。
銀碗鄉有供銷社、衛生所。有中心小學1所,小學8所。
藥廠寺行政村系社川河發源地,崇山峻岭,中草藥資源豐富。相傳唐代名醫孫思邈曾在此採藥並建藥廠,後人建藥王廟以資紀念。現廟宇、碑石猶在。
藥廠寺一帶人民,長期以來患有大骨節病
老莊溝有磁鐵礦,羅子溝有水晶礦化點。
曹坪鄉
位於柞水縣境東北部,因境內有曹家坪而得名。東鄰紅岩寺區九間房鄉和紅岩寺鄉,南鄰紅岩寺區馬家台鄉,西鄰本區窯鎮鄉,北鄰本區高橋鄉和紅石鄉。面積61.5平方公里。1188戶,4896人。轄鐘山、劉峪溝、踩玉河、陰溝、陳家檯子、陡溝、紙房溝、中坪8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曹坪鄉黨委和鄉政府駐地在曹坪街,距柞水縣城54公里。由柞水縣城經蔡玉窯、曹坪的北線公路可達商州市。
曹坪鄉以農為主,有耕地3085畝,林山6.05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洋芋、雜糧,產核桃、毛栗、漆油。
曹坪鄉有供銷社、衛生院。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小學15所。
曹坪鄉在民國以前為鎮安插花地,1950年劃歸柞水縣。
鐘山行政村境內有鐘山、鼓山,唐時有“鐘鼓齊鳴催奮進”之載。相傳唐代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曾到此一游。
賴家台、大楓溝有磁鐵礦,陰溝、燈塔有銅礦,還有鉛鋅礦多處。
紅石鄉
位於柞水縣境東北部,因境內有紅石溝而得名。東鄰紅岩寺區九間房鄉,南鄰本區曹坪鄉,西鄰本區高橋鄉,北鄰藍田紅星鄉。面積45平方公里。500戶,2086人。轄椒樹坪、什字、東溝、五房4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紅石鄉黨委和鄉政府駐地在什字村,距柞水縣城63公里,有簡易公路通曹坪。
紅石鄉以農為主,有耕地1584畝,林山6.29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豆類、洋芋、雜糧,產核桃、漆油。
紅石鄉有供銷社、衛生所。有中心小學1所,小學7所。
紅石鄉在1955年以前歸藍田縣管轄,1956年4月劃歸柞水。
碾盤溝、廟溝有銅礦,大凹山有水晶礦化線索。
高橋鄉
位於柞水縣境北部,因境內古時在金錢河上架有高橋而得名。東鄰本區紅石鄉,南鄰本區曹坪鄉和銀碗鄉,西鄰本區豐北河鄉,北鄰藍田縣板橋鄉。面積68.5平方公里。465戶,1915人。轄大石板、小石板、香爐溝、曹店、小沙溝、寬溝6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高橋鄉黨委和鄉政府駐地在寬溝口,距柞水縣城63公里,有簡易公路經曹坪達柞水縣城。
高橋鄉以農為主,有耕地2699畝,林山7.05萬畝。山高溝深,氣候寒冷。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雜糧,產核桃、木耳、木材。
高橋鄉有供銷社、衛生所。有中心小學1所,小學11所。
高橋鄉在1955年以前歸藍田縣管轄,1956年4月劃歸柞水縣。
香爐溝有磁鐵礦,大石板溝有水晶礦化線索。
豐北河鄉
位於柞水縣境北部,因境內有豐、北二河得名。東鄰本區高橋鄉,南鄰石鎮區西川鄉,西鄰營盤區龍潭鄉,北鄰藍田縣月亮石和長安縣板廟鄉。面積125.5平方公里。690戶,2912人。轄大安溝、豐河、興無、大東溝、北河、土橋6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中共柞水縣豐北河鄉黨委和鄉政府駐地在鍋廠子,距柞水縣城68公里,有公路由蔡玉窯通鍋廠子。
豐北河鄉緊依秦嶺,地處高山,氣候高寒,山大溝深,土地瘠貧。有耕地3613畝,林山16.6萬畝。農作物有玉米、豆類、洋芋、雜糧。產核桃、生漆、漆油,盛產中草藥材。
豐北河鄉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前,歸藍田縣管轄。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劃歸孝義廳。
豐北河鄉的北河金井為柞水縣主要名勝古迹,古有金井城。《水經注》載:“甲水(今名金井河)出秦嶺,東南流經金井城。”金井產金。相傳古代修武當殿時曾取金於此,后被雷電所劈。《鎮安縣誌》載:“甲水東流自古今,川光瀲灧遍浮金。波開一鏡明芳甸,浪散千丸走碧潯。日射渾疑星灼灼,夜華惟見月沉沉。無須更向源頭望,舊井雷封不可尋。”
大東溝、馬家坪有磁鐵礦,北河有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