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病

香蕉傳染病

香蕉黃葉病(Banana panama disease)又名:香蕉巴拿馬病( Panama disease ) ,是一種通過土壤傳播的香蕉傳染病。

簡介


香蕉黃葉病(Banana panama disease)又名:香蕉巴拿馬病( Panama disease )
鐮胞菌萎凋病( Fusarium wilt )

病原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為不完全菌,具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及厚膜孢子。小分生孢子無色透明,卵圓形或長橢圓形,不分隔。大分生孢子呈鐮刀形,具1-5隔膜,厚膜孢子圓形,壁厚,黃色或綠色,在菌絲尖端或中央形成,亦可由大分生孢子形成。

病徵


一、外部病徵:發病蕉株的下方老葉葉緣首先黃化,並逐漸擴大至中肋,葉柄軟化,彎曲下垂,最後枯萎。上方幼葉亦逐漸變黃,終至整個蕉株枯萎死亡。有時病株假莖外圍的葉鞘自基部發生縱裂
二、內部病徵:縱切病株的假莖或塊莖可以發現維管束呈褐變的現象,在發病後期,黃褐色的維管束纖維上下貫穿成長條形。有時病菌會從母株塊莖穿過與吸芽相連部位而侵入吸芽

發病生態與傳播方式


整年均會發生,但10月至次年2月為發生嚴重時期。由蕉株根部或塊莖感染。病原菌可靠河水、灌溉水、農具及病苗而傳播。本省南部地區自1968年首次出現黃葉病以來,病勢逐年擴散,現已波及多數高屏蕉園,蕉農將發病殘株廢棄於水溝和自病區取苗乃本病傳播迅速之主要原因。
病原菌在病株組織內可產生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但在土壤中主要以厚膜孢子存活,其存活期可達數年之久。一般言之,本病在酸性砂質地較易發生,又排水不良及傷根情況下可促進本病發生。本病病原菌有四個生理小種,引起台蕉(北蕉仙人蕉)黃葉病者為第四生理小種(race 4),引起呂宋蕉(芭蕉)黃葉病者屬第一生理小種(race1)。病原菌自感染到出現外部病徵,潛伏期可長達5~6個月,本省南部蕉園種植期在3~5月,因此一般在每年10月以後才開始出現外部病徵。本病為土壤性傳播病害,病原菌可經病苗病土及流水傳播,有時病菌會從母株塊莖穿過吸芽相連部位而侵入吸芽。病原菌可以厚膜孢子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亦可在莎草香附子、擬青天白地及飄佛草等田間雜草根部存活。

農業防治方法


可於輕微至中度黃葉病園種植耐病品種(台蕉一號)。土壤深厚而肥沃,排水良好之蕉園為佳。排水不良及砂質酸性土壤,不宜種植。發病率超過10%以上之蕉園,宜轉作其它作物(以種水稻最佳)。經廢耕或轉作水稻2年以上之病園,如欲再植香蕉時,蕉苗應取自無病區。病園與旱作輪作則無治病效果。發病率低於10%以下之蕉園,欲再種植香蕉時,應做病株處理。發病株以殺草劑巴拉刈或克蕪蹤10倍稀釋液復配殺菌農藥裝於壓力式噴霧器之葯筒內,噴頭裝上注射針,每株注射5孔,每株需約殺草劑稀釋液200公撮。經注射1星期後,病株之葉片急速枯乾,待2個月後葉片和假莖完全枯乾,即可引火燒毀。病穴殘留有部分塊莖組織尚未腐爛,亦應挖出切碎,連同假莖一併燒毀。又可注射嘉磷塞於病株,可順便殺死吸芽。使用試管脫毒苗:
藥劑防治:
多菌靈1000mg/L澆根
使用氨基寡糖素或三氮唑鹽酸嗎啉胍
注射3ml2%多菌靈至球莖
栽培管理上應注意事項:
蕉苗取自無病蕉園,以塊莖種植。從病蕉采苗時,須將塊莖外層削除,並檢查根跡及臍部組織,若有褐色斑點者即為病苗,應予淘汰。然後將剝乾淨之健康塊莖浸貝芬得500倍液加0.75%出來通(X-114)作表面消毒3秒鐘后種植。
發病蕉園在種植前,應多施有機肥(經發酵之豬牛雞糞、甘蔗葉、木薯)或綠肥,以提高防治效果。
減少造成根部塊莖傷口之機會,如吸芽自地上部切除等。
改善蕉園排水。
處理病株后的工具,必須以火燒法,或以15%福馬林浸洗,如此可避免工具沾染病原菌,而感染其它健康蕉株。
病田輪作水稻或芋頭等水生作物。
不要自病田引水灌溉。
香蕉巴拿馬病屬土壤性病害。目前還未有理想的特效藥,且在我國造成危害的僅為栽種不多的粉蕉、龍牙蕉。台灣著重於從耐病抗病品種的選育上進行防治。據印度報道,氨基寡糖素等對預防該病和初發期使用非常有效。其用法有3種:一是用1000ppm多菌靈淋濕根區土壤;二是在球莖中央注射3毫升2%的多菌靈液;三是種后第五、七、九個月在球莖里放入多菌靈膠囊(65毫克)。
清園消毒
植株發病重時要剷除病株,並注意土壤消毒,病株剷除前最好先用10-20毫升10%的草甘瞵加2克多菌靈注射入離地面20-30厘米處的假莖中心,待病株死後燒毀枯乾莖葉,挖除球莖,植穴用2%氨基寡糖素畝800倍液10-20千克淋士,或用0.1%的甲氧乙基氯化汞淋土消毒,也可用棉隆氯化苦埋入士壤,穴外未感病的植株也要用石灰等消毒。10-20天後扒開病穴土,撒上石灰曬乾后再補種,最好補種香蕉。發病率20%以上的蕉園應改種香蕉、大蕉或水稻等。

研究進展


2009年4月29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謝江輝博在大棚查看抗“巴拿馬病”的“8818-1”香蕉苗。
“巴拿馬病”是一種通過土壤傳播的香蕉傳染病,染病香蕉逐步枯萎死亡,且因為土壤遺留,發病地區30年以上不能種植香蕉,是香蕉的“不治之症”,也是威脅全球香蕉種植業的最大殺手。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從1998年開始通過化學誘變育種的方法研究培育可抗“巴拿馬病”的香蕉新品種,目前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他們培育的“8818-1”抗病新品種經過實驗大棚、實驗田試種,均表現出了預期的抗病能力,目前已經在廣東的香蕉種植區進行種植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