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又稱普陀山雲霧茶,是中國綠茶類古茶品種之一,產於中國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也稱“普陀島”。普陀山頂峰--佛頂山,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裡冬暖夏涼,四季濕潤,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日出之前雲霧繚繞,露珠沾潤。加之茶樹大都分佈在山峰向陽面和山坳避風的地方,這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自然環境。
普陀佛茶
產地:
中國浙江舟山普陀山
成因: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也稱"普陀島"。普陀山頂峰--佛頂山,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裡冬暖夏涼,四季濕潤,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日出之前雲霧繚繞,露珠沾潤。加之茶樹大都分佈在山峰向陽面和山坳避風的地方,這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 的自然環境。
特點:
佛茶製成后,風貌特殊,外形緊細,捲曲呈螺狀形,色澤綠潤顯毫;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芽葉 成朵;飲用后,頓感香氣清香高雅,滋味鮮美濃郁。
功效:
雨前采葉,用普陀山泉水、仙人井水沖飲,可醫治肺痛、血痢。
工藝:
普陀佛茶
獎項:
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普陀佛茶榮獲二等獎。
相傳,唐大中十二年,日本僧人惠萼來中國留學,在朝拜五台山時得觀音聖像一尊。他準備從明州乘船回國,駛近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突然海上出現數百朵鐵蓮花,擋住船的去路,雖經多 方努力,鐵蓮花頂住船隻,行駛不得。惠萼和尚領會觀音不肯離開中國,於是說:“使我國眾生 無緣見佛,當以所向建立精舍”。惠萼遂舍船登岸,於此留觀音像造寺。后因《華嚴經》有善財 參觀音於普陀洛伽之說,遂稱為“普陀”。從此,普陀山成為供奉觀音的道場,俗稱"南海"。山上寺廟眾多,有普濟寺、法雨寺、長生禪院、盤陀庵、靈石庵等。山上土地歸寺廟所有,茶葉又為僧侶採制,並為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故曰“佛茶”。
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
關於普陀佛茶,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典故:相傳,唐朝時,日本僧人惠萼來中國留學,在朝拜五台山時得到一尊觀音佛像。後來,他帶著觀音佛像乘船回國,經過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突然海上出現數百朵鐵蓮花,擋住船的去路,雖經多方努力,鐵蓮花頂住船隻,行駛不得。惠萼和尚領會觀音不肯離開中國,於是說:"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以所向建立精舍。"惠萼遂舍船登岸,在此留觀音像造寺。從此,普陀山成為供奉觀音的道場,俗稱"南海"。山上寺廟眾多,有普濟寺、法雨寺、長生禪院、盤陀庵、靈石庵等。山上土地歸寺廟所有,茶葉又為僧侶採制,並為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故名"佛茶"。
小白華山茗
清 汪士慎
普陀佛茶
我正維舟陟翠微,東風撲面香霏霏。攀援尋到焙茶處,古洞雲窩開竹扉。
老僧揖我坐憑幾,自近風爐煎石隨。滿碗輕花別有春,津津舌本涼芬起。
瞥眼歸來過十年,擎甌往往憶芳鮮,齒搖發白不復去,草堂寂寞飄茶香。
註:普陀山梵語音譯作"普陀洛迦",或"補陀洛迦"、"普陀羅伽"等,漢語意為"美麗的小白華(花)",故普陀山又名小白華山。
作者為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嗜茶,有茶仙之稱,晚年雙目失明,著有《巢林集》。
大圜上人惠紫萊補陀茶用山谷集中食筍韻
清 厲顎
平生嗜讀書,枵腹但貯萊。勞勞求益心,屢問市兒賣。
上人空味塵,不羨萬羊宰。掛席割雲海,衣色共難壞。
舊來包倭紙,償我清凈債。香山供高禪,詩中費姜芥。
取用及齋盂,毋乃已傷介。雷鳴候石鼎,雋永堪一嘬。
伴以梅嶺春,松濤洗余噫,景純賦已收,鴻漸經未采。
普陀佛茶
當代詩人、浙江省詩詞學會會長 戴盟
仙既可以散花,佛亦可以名茶。
一盞清茗在手,難忘普陀珞伽。
普陀海島氣候宜人,空氣潔凈,陽光漫射,常年多霧,雲霧瀰漫,雨量充沛。島上植被茂盛,土地肥沃,茶園生態環境優良,所產茶葉品質優異。佛茶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採制,取鮮葉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要求"勻、整、凈、嫩"。鮮葉採回后經薄攤--殺青--揉捻--搓團--起毛和乾燥等工序製作成茶。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披毫,香氣馥郁芬芳,湯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圓非圓的外形略像蝌蚪,故亦稱"鳳尾茶"。
普陀山茶一年僅采一季春茶,
普陀佛茶
茶園要求選擇平地或緩坡集中連片,有規則的茶園,坡度一般不超過15o,土層深厚,地塊寬度30~50行,茶樹行距1.5—1.8m,長度50~100m;田頭寬度不少於2~3m,田間路做到塊塊相連,路路相通,適合機械通行。茶園應留好排蓄水設施,布局一致。
茶樹機械化修剪有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割5種。1.定型修剪主要用於為幼齡茶樹定型,以培養骨架,促進分枝,控制樹冠高度,加速橫向擴展。灌木型茶樹經二足齡以後每年2次定型修剪,5月、7月底各剪一次,使茶樹連同主莖形成4—5層分枝,使茶樹骨架高達40—50cm。2.輕修剪對已投產的茶園進行每年1—2次的輕修剪,春茶或夏茶採摘結束後進行。用單人或雙人修剪機剪去樹冠面上枝葉,把冠面突出枝剪掉。3.深修剪對投產多年的樹冠產生大量雞瓜枝的茶園,或因受嚴重凍寒或病蟲的蓬面枝葉,應用深修剪機進行樹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cm,在夏茶採摘結束後進行。4.重修剪對樹齡長、樹冠上部已衰敗的茶園,用割灌機將衰老茶樹離地面20—25cm以上樹冠剪除,剪后增施有機肥,重新培育,5月底前進行,促使新枝在7月上旬前萌發。當年夏茶採摘后7~8月份再進行重剪,從離地面35~40~cm處全部用修剪機剪平。5.台割根據茶園生長狀況,對樹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樹進行台割,將老茶樹離地10~20cm以上部分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樹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後進行,樹冠改造后應留葉蓬,加快新發樹冠的生長。台割茶園2年內以養蓬為主,台割后的第二年起的冬季,在離地高度分別為35cm、45cm、50cm處進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產。
普陀佛茶
分兩次進行,茶片採摘有單人和雙人採摘機。春茶第一輪,已達一芽二葉時進行;10天後一芽三葉期時進行第二輪。單人機日採茶工效相當於人工18倍,但重切碎葉和老梗老葉較多。雙人機正副手配合,每人每台採茶工作量可達1650kg。應采蓬面15~20cm處的茶葉,切割過高或過低都影響茶葉質量。成熟茶園分兩次採摘,來回一次完成。投產茶園採茶季節結束后,要求茶蓬面留葉指數應在3葉以上,或蓬面厚度10cm以上。
鮮葉—攤放—殺青—揉捻一炒制—提毫—烘乾—入倉。機械化技術進入加工車間的鮮葉應立即攤青,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的鮮葉要分別攤青,雨水葉要攤薄,不能重疊,每小時翻一次,鮮葉應攤放在竹席上,厚度為1—3cm,攤放地點要求陰涼,不受陽光照射,清潔衛生,空氣流通無異味,嫩葉要隨時觀察,4~12h內以鮮葉失重率10%—15%為宜。攤放過程中,適當輕翻以利均勻散發水分和散熱。鮮葉經殺青機、揉捻機、齒切機、理條機、風力選別機、圓篩機、烘乾機加工后,所制茶葉條索緊結,捲曲勻齊,色澤翠綠,白毫顯露。
普陀佛茶產於中國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也稱“普陀島”。普陀山頂峰--佛頂山,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裡冬暖夏涼,四季濕潤,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日出之前雲霧繚繞,露珠沾潤。加之茶樹大都分佈在山峰向陽面和山坳避風的地方,這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十分優越的自然環境。普陀佛茶位於舟山市東南部蓮花洋上的普陀山,是島嶼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一面是群山的奇峰,一面是廣闊的沙灘,綠色的山巒叢林當中,點綴著許多金色的廟庵寺院,從空中往下看,真像一個人工精心培植的美麗“盆景”。相傳普陀山是南海觀世音修真得道的地方,山上的寺廟都以供奉觀世音為主,這是普陀山的一大特色。普陀山為丘陵性島嶼,地處東海之濱的東端,山丘海拔200米左右,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5℃,年均降水量1187毫米;山丘土壤多為紅黃壤土,腐殖豐富,土層肥厚,林木茂盛。普陀海島氣候宜人,空氣潔凈,陽光漫射,常年多霧,雲霧瀰漫,雨量充沛。島上植被茂盛,土地肥沃,茶園生態環境優良,所產茶葉品質優異。佛茶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採制,取鮮葉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要求“勻、整、凈、嫩”。鮮葉採回后經薄攤--殺青--揉捻--搓團--起毛和乾燥等工序製作成茶。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批毫,香氣馥郁芬芳,湯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圓非圓的外形略像蝌蚪,故亦稱“鳳尾茶”。
外形條索“似螺菲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披毫。內質香氣馥郁,滋味甘醇爽口,湯色和葉底嫩綠明亮。佛茶製成后,風貌特殊,外形緊細,捲曲呈螺狀形,色澤綠潤顯毫;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芽葉成朵;飲后,頓感香氣清香高雅,滋味鮮美濃郁。
普陀佛茶之茶藝:水:普陀山梅福庵靈佑洞清泉水
器:紫砂壺、蓋碗或玻璃杯
茶:佛頂山雲霧茶
藝:綠茶之工夫泡法
煮水,候湯,備器,溫具后,置茶3——5克,以85度左右開水150毫升沖瀹,待器中茶舞停歇後,即可品飲。佛經講“境由心生”,在品飲前請默念十遍“南無觀世音菩薩”,可益增茶味。能否真正品得普陀佛茶三昧,還需個人悟性與造化。
雨前采葉,用普陀山泉水、仙人井水沖飲,可醫治肺痛、血痢。具有多種功能作用。都勻毛尖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糖尖、有機酸、芳香物質和維生物A、B1、B2、C、K、P、PP等以及水溶性礦物質。
普陀佛茶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護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能;常喝毛尖茶,能降低血壓。茶葉內含的咖啡鹼和兒茶素能促使人體血管壁鬆弛,並能增血管有效直徑,使血管壁保持一定彈性,消除脈管痙攣。
普陀佛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對鬆弛血管壁的效應更顯著;臨床證實,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血壓增高受血管緊張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緊張素活力,就能達到降壓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茶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對人體總膽固醇、遊離膽固醇總類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常飲茶的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不飲茶的人要低三分之一左右。
普陀佛茶能促進脂類物質轉化吸收。由於茶葉中具有嘌呤鹼、腺嘌呤等到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可與磷酸、戊糖等物質形成核甘酸,核甘酸類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對脂類物質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對含氮化合物具有極妙的分解、轉化作用,使其分解轉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質,從而達到消脂作用。
普陀佛茶具有凈化人體消化器官的作用。茶葉中的黃烷醇可使人體消化道鬆弛,凈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質,同時還對胃、腎、肝臟履行特殊的凈化作用,不但有助於脂肪等物質的消化,而且還能預防消化器官疾病的發生。
普陀佛茶具有顯著的抗癌物質的突變作用。由於茶葉中抗氧化組合提取物GAT有抑制黃麴黴素、苯並吡等致癌物質的突變作用,故有抑制腫瘤轉移的效應;茶葉中含有大量EGCG,它能有效地抑制人體中促瘤劑活性,可有效地防癌細胞的生成;茶葉提取物T—8750劑對胃腺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亞硝胺及亞硝基化合物,是公認的主要致癌物質,而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是阻斷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活性物質。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強。
2009年4月2日上午,以“品悟佛茶·緣結普陀”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普陀佛茶文化節在普陀區沈清院里舉行,緩緩上演了一出動人的茶與佛的品茗盛會。在平和悠遠的梵音茶詩中,讓現場所有觀眾盡領“茶禪一味”的無上真諦。浙江省農業廳副廳長楊曉彤,以及舟山市領導周克菲、馮淑仙、李善忠、夏黎明等和全國各地(包括港澳台)著名茶館的60餘名館長、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力財國代表團出席了開幕式。
普陀佛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千年之前的唐代或五代十國。自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獎來,連連在國內外各項賽事中獲獎;2008年2月,“普陀佛茶”商標從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獲准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並獲准使用“中國地理標誌”。
在開幕式現場,記者看到,本屆開幕式跳出了以往文藝演出唱大戲的舊有思路,別具匠心地組織了一台茶文化韻味突出、佛教氛圍濃郁的品茗盛會。品茗會以現場觀眾在梵音梵樂,茶詩茶歌的引領下,接受“請茶、聞香、品茶、回味”的過程為主線,賦佛茶文化“正、清、和、雅”內容於藝術表現之中。開幕式上,韓國國際茶文化交流協力財國代表團和中國茶都杭州表演隊還現場進行了茶道表演;普陀區委書記吳曉東還向韓國茶文化交流協力集團贈送了普陀佛茶畫冊。最後,隨著一眾僧侶合十步入會場,四條寫有普陀佛茶詩“仙既可以散花,佛亦可以名茶,一盞清茗在手,難忘普陀珞伽”的黃色紗綢徐徐展開,配合充滿激情的朗誦,把品茗會推向高潮。使現場觀眾在互動中盡享詩意與佛法、茶藝與古韻、魅力與美感的奇妙境界,感受到茶佛完美結合所帶來的心靈洗禮。
2020年7月27日,獲得第二批中國地理標誌四年內將受到歐盟保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