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

南朝宋大臣

張永(410年-475年),字景雲,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朝宋大臣,將領,會稽太守張裕之子。

張永初為吳郡主簿,後任建康縣令,頗有治績。因其既有才能,所在每盡心力,同時好文善書,被宋文帝欣賞,參與元嘉北伐。后又參與了孝武帝討伐劉劭、平定劉義宣之亂的戰役。宋孝武帝朝,又歷任尚書左丞、黃門侍郎、廷尉、寧朔將軍、太子右衛率、右衛將軍、御史中丞等職。

宋明帝即位后,以冠軍將軍假節,徙為吳郡太守,率軍東討揚州叛軍。后又統軍討徐州刺史薛安都,累戰克捷,擊破薛索兒等,因功封為孝昌縣侯,食邑千戶。但在受命迎降薛安都時,因薛安都降魏,引北魏軍南下,張永在彭城被尉元擊敗,大敗而回。此後,又擔任過護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侍中、右光祿大夫、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等職。元徽三年(47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追贈侍中、右光祿大夫。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永[南朝宋大臣]
張永[南朝宋大臣]
張永最初擔任吳郡主簿,后歷揚州從事、司徒士曹參軍、餘姚令及尚書中兵郎。元嘉十八年(441年),宋文帝以張永為尚書刪定郎,主掌刪節尚書中繁雜的條例制度。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張永改任建康縣令,治績得到當地民眾的稱讚,后又擔任廣陵王劉誕的北中郎錄事參軍。張永廣泛閱覽經典史籍,能寫文章,擅長隸書,通曉音律,騎馬射箭等各種技藝,樣樣在行,加上思維靈活,更為文帝欣賞。張永所用的紙墨都是他自己製作的,文帝每逢收到張永呈交的奏章,總是拿在手中把玩欣賞讚嘆,感慨御用品都比不上。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建造華林園及玄武湖,就命令張永監統工事,相關事務都全交由張永決定。后又轉任江夏王劉義恭的太尉中兵參軍、越騎校尉、振武將軍兼廣陵南沛二郡太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隨劉義恭轉驃騎中兵參軍。

參與北伐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四月,張永既具有才能,在職又總是儘力竭力,宋文帝認為他完全可以擔任將軍職務。遂以張永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揚威將軍、冀州刺史,並在六月讓他與北伐統帥蕭思話督王玄謨及申坦等諸將進行北伐。張永隨後率領大軍進攻碻磝,但歷十八日之久仍未能攻下,至八月七日夜晚,北魏守軍開挖地道反擊,破壞宋軍的進攻通道,燒毀了宋軍的攻城器具和營壘,不少士兵被燒死,張永在當晚就撤退,更沒有向諸將報告,這更加動搖了宋軍士氣。蕭思話派兵增援不果,唯有撤兵,並將張永及申坦收捕在歷城獄中。宋文帝對此極度失望,並指責諸將。

從討劉劭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在京師建康弒殺宋文帝登位,他起用張永為青州徐州之東安東莞二郡諸軍事、輔國將軍、青州刺史。不久,南譙王劉義宣起兵討伐劉劭,板授張永為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輔國將軍、冀州刺史。張永於是舉兵響應劉駿,並派本部冀州司馬崔勛之及中兵參軍劉則率領兩支軍隊,前往參與討伐劉劭。同年,劉劭被平定,領導討伐的武陵王劉駿登位,即宋孝武帝;張永被孝武帝調回京城,獲召為劉義恭的大司馬從事中郎,領中兵。

孝武仕用

元嘉三十年(453年),孝武帝即位初,普遍責令百官進獻正直言論,張永上書建議應該設立諫官,廣開忠言直諫之路,訓練軍隊,以示居安不忘危。
孝建元年(454年),劉義宣與臧質等人以荊江豫徐四州起兵反對孝武帝,孝武帝派張永輔助武昌王劉渾出鎮京口防備。同年事平后,張永任揚州別駕從事史。
孝建二年(455年),孝武帝徵召張永入朝擔任尚書左丞,當時將士休假,每年輪流三次,令路上時常都有趕路的休假士兵。張永於是向孝武帝建議說: “臣聽說戰士們休假,大多一年交接三次,期限既然短促,就要早早的打點行裝。所以一年之間,將士們四季賓士在遙遠的道路上,有的錯失了春種,有的耽誤了秋收,致使公假常常積累下來,家中又缺乏存糧,考量利害得失,對這種制度應當加以審定修改。臣以為交接替代的期限,以一年為規制,使戰士心中不感覺過於勞苦,務農的心愿,也能夠在每年的收穫時得以實現。這樣既不違背君主的制度,又使百姓的家業得到發展。 ”張永的建議得到孝武帝的認可和採納。
大明元年(457年),孝武帝改任張永為黃門侍郎,不久再領虎賁中郎將、本郡中正。
大明三年(459年),張永被孝武帝調任為廷尉,孝武帝對他說:"愛卿既與漢代張釋之同姓,就應該也和他一樣,讓天下都無含冤之民。"不久加寧朔將軍,后歷尚書吏部郎、司徒右長史及尋陽王劉子房的冠軍長史。
大明四年(460年),孝武帝因建明堂而讓張永以本官兼領將作大匠。建好后又轉任他為太子右衛率。
大明七年(463年),因孝武帝為寵愛的殷淑儀立廟而讓張永再度兼任將作大匠,又轉任右衛將軍。同年,孝武帝南巡,想從宣城的候道往東走,並命張永走水道,可是張永因為當時遇旱而無法前進,孝武帝怒而免其官職。不久,孝武帝愛子新安王劉子鸞擔任南徐州刺史,張永本郡吳郡被劃歸南徐州。
大明八年(464年),張永被孝武帝任命為南徐州別駕從事史,不久,又升任御史中丞,接替蕭惠開。

統軍平叛

永光元年(465年),張永外任吳興太守,不久轉度支尚書。同年,湘東王劉彧發動政變,主衣壽寂之殺宋前廢帝劉子業,劉彧即位,是為宋明帝。宋明帝即位后,以張永為吏部尚書。張永未及拜官,國內大部分州郡都不承認宋明帝政權,轉而支持在尋陽的晉安王劉子勛的義嘉政權,宋明帝終以張永為冠軍將軍、假節、吳郡太守,領兵討伐反抗自己的揚州各郡。不久,張永與吳喜等諸軍,接連攻取了吳興郡、義興郡、吳郡及晉陵郡。平定揚州后,宋明帝改任張永為使持節、監青冀並四州諸軍事、前將軍、青冀二州刺史,統領諸將討伐徐州刺史薛安都等淮北州郡,累戰克捷,擊敗薛安都的堂侄薛索兒。當年,遷官散騎常侍、鎮軍將軍、太子詹事,權領徐州刺史。又都督徐、兗、青、冀四州諸軍事,又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徐二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常侍、將軍如故。

征伐彭城

泰始二年(466年)八月,尋陽失陷,劉子勛被殺,宋明帝取得勝利,而仍然抵抗明帝的各州刺史聞訊亦相繼投降,其中就包括了徐州刺史薛安都。不過,宋明帝此時卻想示威淮北,命令沈攸之及張永率領五萬重兵迎降。明帝以張永督前鋒軍事,率軍向彭城。薛安都見此,恐懼不為宋明帝所容,遂轉而向北魏求援。北魏遂派尉元及孔伯恭領軍開進徐州,薛安都打開城門,尉元等先入彭城,張永抵達彭城后,嘗試攻城但失敗,及后尉元反擊,斷絕張永糧道,並攻下王穆之所守的武原,攻奪宋軍輜重。
泰始三年(467年)正月,張永棄城夜走,但因天寒大雪令泗水河面結冰,張永被逼棄船徒步,大半隨行士兵凍死,七八成日凍得手腳壞死,而尉元及薛安都更領兵前後夾擊,在呂梁以東大破宋軍,陣亡者數以萬計,丟棄大量軍需物資;張永也凍掉了腳趾,僅僅逃還,第四子也陣亡。敗后張永轉都督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五郡諸軍事、會稽太守,降號為左將軍。不過,張永獲追賞擊破薛索兒,獲封孝昌縣侯,食邑千戶。但在會稽太守任內,張永因為賓客謝方童等人貪污被處死,又再降號冠軍將軍。

朝廷重臣

泰始四年(468年),張永被宋明帝調任為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本州大中正。
泰始六年(470年),張永再加護軍將軍,領石頭戍事,給鼓吹隊一部。
泰始七年(471年),又轉金紫光祿大夫,不久再領護軍將軍。
泰豫元年(472年),宋后廢帝即位,進張永為右光祿大夫,加侍中,領安成王師,加親信二十人。后領本州中正並外調吳郡太守,增秩為中二千石,仍兼侍中及右光祿大夫。
元徽二年(474年),張永改任使持節、都督南兗、徐、青、冀、益五州諸軍事、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仍兼侍中。

愧疚病逝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張永還未出鎮南兗州,桂陽王劉休范已經在江州起兵舉事,率軍兩萬東下進攻京師建康。張永於是帶著所領的軍隊出屯白下,但是劉休范軍並未經過白下。劉休范率軍到新亭后,派別軍進攻朱雀航,守航的王道隆及劉勔先後戰敗被殺,叛軍遂得進攻皇宮南掖門,建康城幾乎就要被劉休范攻下。這時,張永感覺不太對,於是派人去察看敵軍動態。由於劉休范軍當時正在猛攻台城,台城守軍起初紛紛潰敗,張永派的前去察看的人以為建康台城已經被劉休范軍攻陷,於是向張永報告台城已經陷落,張永部眾聽說后立即潰散,張永亦棄軍逃回住所南苑。可是事實上劉休范已在新亭被張敬兒所殺,而劉休范派的進攻禁中台城的叛軍,起初雖然勢猛,在幾乎就要攻下台城之際,陳顯達等軍及時到達扭轉戰局,將大部分叛軍消滅。張永事後被權臣阮佃夫追究,在蕭道成申明之下終以舊臣而不獲加罪,只是免官削爵了事,但張永亦感愧疚,更因而病發,終在元徽三年(475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宋順帝昇明二年(478年),張永獲追贈侍中、右光祿大夫。

人物成就


張永在劉彧時代,與吳喜一同攻取了吳興郡、義興郡、吳郡及晉陵郡,平定揚州;又討伐徐州刺史薛安都等淮北州郡,累戰克捷,擊敗薛安都的堂侄薛索兒,但此後由於北魏出兵而招致慘敗。

個人著作


著有《張永集》、《樂府詩歌》等。《宋書》、《南史》有傳。

史籍記載


《宋書 卷五十三·列傳第十三 》

家族成員


父親:張裕
哥哥:張演、張鏡
弟弟:張辯、張岱
兒子:張瑰,南齊及南梁光祿大夫。
兒子:張稷,南齊及南梁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