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舊宅
張之洞舊宅
張之洞舊宅位於北京西城區白米斜街路北。大門在白米斜街,門外有照壁、上馬石、八字門牆。后臨什剎海前海。西樓面闊6間,2層。今大體完好,被交通部宿舍佔用。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北城飯館慶和堂,非後來海北岸之會賢堂,原在白米斜街內路北,后臨什剎海南岸。以此房系直隸省(今河北省)公產,故張文襄來京時收之。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一字香濤,晚號抱冰,直隸(今河北省)南皮人。清末洋務 派首領。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督辦 粵漢鐵路。宣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派理論。著 有《張文襄公全集》。
新中國成立后,張之洞住宅變成了石油部宿舍,白米斜街11號院昔日是張府的住宅,7號院是張府的花園,兩院內部相通,幾乎佔據半條衚衕。那時的11號院,門樓下是朱漆大門,兩側是磨磚對縫的‘八字牆’,對面有一座青磚照壁,門前石板鋪地,頗有大臣府第的富貴氣勢。如今已被民居擁擠得面目全非,但院內還有朱漆、二門、青磚月洞門、廳堂、古樹等遺存,還有一道後門直通什剎海岸邊。”“文革”中,此園假山被推平,涼亭被推倒,花木被剷除。據張之洞的侄孫張達驤回憶:張之洞每天下午2時入睡,夜晚10時起來辦公。吃飯時有椅不坐,喜歡蹲在椅上吃飯。愛養貓,室內多達數十隻,貓在書本上便溺,他也不惱。
張之洞於宣統元年(1909年)在此府中去世,終年73歲。因為張的後人“不恆居此”,房屋逐漸破敗。
![房檐](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2/m02d9087e383cd0083674793672c55773.jpg)
房檐
白米斜街的得名是否出自白米寺今已不可考,而張之洞故居因至今仍屬“未被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其門牌究竟幾何亦不可貿然確定。如今,這座在侯仁之的老北京地圖上顯示為乾隆年間便已存在的老宅雖也被許多民宅佔據,但保存仍算完整。
![地理方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9/me928b2085c719b0ad2c4beae185cb239.jpg)
地理方位
1901年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設督辦政務處,命張之洞以湖廣總督兼參預政務大臣。旋與劉坤一聯銜合上“江楚會奏變法三折”,提出“興學育才”辦法四條,及調整中法關係十二事,採用西法十一事,為“新政”活動的重要藍本。1903年,會同管理學務大臣商辦學務,仿照日本學制擬定“癸卯學制”(即1903年經修改重頒的《奏定學堂章程》),在中國首采近代教育體制。1905年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在東南地區破壞革命組織,鎮壓革命派領導的武裝起義,因此受到社會進步輿論的強烈譴責。1907年調京,任軍機大臣,充體仁閣大學士,且兼管學部。次年清政府決定將全國鐵路收歸國有,受任督辦粵漢鐵路大臣,旋兼督辦鄂境川漢鐵路大臣。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死後,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1909年(宣統元年)病故,謚文襄。遺著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1909年6月後,張之洞患病,服藥無效,病勢日重。10月4日,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攝政王載灃來此看望這位老臣。已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張之洞懷著一片忠心,勸載灃正視清朝危局,革除積弊以求振作。然而,在這位已處於彌留之際的老臣面前,載灃只是說了幾句象徵性的安慰話,張之洞悲涼地嘆息:“國運盡矣!”白米斜街11號院落里的這一聲悲嘆,大概是張之洞對其效忠了半世的朝廷的最後感懷。
![張之洞舊居已淪落為民宅](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8/m8809dfdf14091ab87a14a54bf0022d36.jpg)
張之洞舊居已淪落為民宅
現在一層已被堵死,二層才是起居室,紅色柱子和屋裡雕花的紅木門都是張之洞留下的。卧室里還有一扇門,推開來,裡面是一個狹長的儲藏室,原是走廊,還能看到嵌在牆壁中的紅色柱子,踮起腳透過高高的窗戶能看到什剎海。綉樓被一道水泥牆橫斷開,以此保有住戶間的私密性。隔壁的兩個院子也屬張之洞故居範圍,只是情況差許多,早已從左右兩邊殘破的屋檐上明顯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張之洞舊居坐落的院子](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8af19fd85c69083e6433c9105ff8ea.jpg)
張之洞舊居坐落的院子
從規格上來看,它仍是屋宇式大門(有門屋,門占房屋一間)。因此,不管是從主人的身份上還是宅門的形式上來說,它都算得上是深宅大院。張之洞在此故去,馮友蘭也曾入住。院落里正對著大門的影壁已被後來搭建起來的房子遮住了,但依稀仍能看出痕迹。當年,一代名臣張之洞就從此出入自家宅院。轉過11號院里正對著大門的影壁,月亮門邊的牆壁上還遺留著“文革”時期的標語。老房子里的生活平靜如水,住戶們每天上下的樓梯早已被踩踏得失去了稜角。11號院里一間後來搭建的小屋,上方是半截遺存下來的影壁。
![張之洞舊居外圍](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b/mab64122dd0d2649ba634d4211d53c1e4.jpg)
張之洞舊居外圍
綉樓的結構是下面一層為五個門洞,各個門洞是相通的;上面是七間房,中間五間和下面的五個門洞是相對的,兩邊的兩間房門下面是承重牆。後來下面一層都被堵死了,中間一個門也被鎖上了。西邊也屬於張之洞舊居的一部分,歸房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