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顧堂的結果 展開

三顧堂

湖北三顧堂食品有限公司

湖北三顧堂食品有限公司是開發、傳播、銷售湖北省地區古色、古香、古韻的大楚美食,以及發現和尋找有關三國時期至今留傳下來的飲食文化,並將其做成產品形成產業的銷售類公司。公司坐落於我國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內。

公司介紹


湖北三顧堂食品有限公司所代理的產品實力雄厚,屬襄陽市商務局指定推薦產品,並被列入襄陽市放心早餐工程指定用品之一。相傳三國時期,諸葛夫人隱居在隆中,因在茅廬釀造黃酒的故事而得名,酒廠走訪上百位老人挖掘出許多秘方,在傳承傳統工藝釀造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使得茅廬春黃酒具有甜如蜜,香茹蘭,成功克服了傳統釀造的微苦、口澀的缺點,選用上的地黍米、精選優質大棗釀造,《本草綱目》載:「黍米為味甘平,益氣補中,活血通絡;大棗滋補,調解陰陽平衡之功效」實乃襄陽特色美酒,居家旅行之口服!
公司成立以來,堅持“高效、精細、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堅持不懈的貫徹和落實到企業管理的全方位和全過程,通過不斷提高產品服務品質、企業服務質量,與社會各界攜手共進,成為互信、合作共贏的共同發展夥伴,並不斷回饋價值予社會。

茅廬春黃酒

黃酒是我國的民族特產,屬於釀造酒,在世界三大釀造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其中以浙江紹興黃酒為代表的麥曲稻米酒是黃酒歷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產品;襄樊黃酒山東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黃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龍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紅曲稻米黃酒的典型代表;十堰市房縣黃酒。是世界上三個最古老的酒種之一,是我國的民族特產,其用曲制酒、複式發酵釀造方法,堪稱世界一絕。中國黃酒以紹興黃酒為最,天下盡知,但在祖國深處,有一種“房縣廬陵王黃酒”(房縣位於鄂西北神龍架大山深處)卻比紹興黃酒還早400年,至今盛產不衰。因其在釀造工藝上的考究及質量的絕佳被業界譽為黃酒中的極品,被稱為黃酒中的寶馬。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浙江加飯酒(花雕酒女兒紅等)、紹興狀元紅、上海老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丹陽封缸酒、無錫惠泉酒、廣東珍珠紅酒、山東即墨老酒等。但是被中國釀酒界公認的、在國際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最具中國特色的,首推紹興酒。
黃酒以大米、黍米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其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房縣黃酒是湖北省房縣的地方名產。襄樊黃酒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糯米釀的,呈白色,似乳汁,酒香濃郁,味微酸甜,酒精度只有2-3度;一種是用小米釀的,呈黃色。襄樊黃酒酒精度數低,不但不傷肝胃,而且因含有大量蛋白質、核黃素、氨基酸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對人體有益物質,具有加速血液循環、增強體質、舒筋活血等功效,很適合老年人飲用。
黃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當高的熱量,酒精度極低,故而一不傷肝,二不傷胃,而且又可加速體內血液循環,增強骨骼,還有舒筋活血和增進食慾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還可將其作為烹調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劑,以及醫藥上的輔料和藥引子。現為據說系諸葛亮妻子黃月英所創的“茅廬春”和樊城機坊街釀製的“一二三”黃酒最為上乘。

月英醉黃酒

由於相傳諸葛亮妻子黃月英所創的“茅廬春”和樊城機坊街釀製的“一二三”黃酒最為上乘。襄陽市茅廬春酒業因“茅廬春”三字中還有“茅”字,此字系屬國酒茅台之名,故此襄陽茅廬春酒業不能將此黃酒註冊為“茅廬春”,又因此黃酒屬黃月英諸葛亮妻子所釀,所以將此酒命名為“月英醉”,三顧堂食品有限公司也因代理月英醉黃酒而將公司取名“三顧堂”。

黃酒的傳說


黃酒是我國最古老的酒種,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黃酒釀造技術堪稱天下一絕,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這一古老的釀造工藝究竟始於何時?自古以來眾說不一。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製品中,有很多專門的酒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和研究線索,但翻閱一下現有的典籍史冊,居然沒有關於酒的發明的詳盡記載,只是在字裡行間偶爾有一句半句提及黃酒,而其餘的就是遍及在民間鄉里的傳說。這些傳說雖不能以一而論,但總能從中窺得一斑。

酒星造酒

中國民間流傳黃酒是天上的酒星釀造的,人們把酒星當作釀酒的天神。宋代竇革在《酒譜》中就有這樣的說法:“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不乏詠酒的篇章。《後漢書·孔融傳》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之說;李賀秦王飲酒》詩中有“龍頭瀉酒邀酒星”之慨;皮日休《酒中十詠並序·酒星》有“誰遣酒旗耀,天文列其位”之詠;陸龜蒙《奉和襲美酒中十詠並序·酒星》有“不獨祭天廟,亦應邀客星”之誠等等。這也許僅僅是詩人的形象思維而已。
天上“酒旗星”確實存在,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宇宙光譜分析發現,宇宙外層空間存在著酒精分子。這些酒精分子是從地球上揮發上去的還是其他星球上形成的?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房縣黃酒

“房陵黃酒”歷史悠久,古代曾稱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記載,紹興黃酒最早產於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而“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聞名天下的《詩經》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師尹吉甫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罈滿殿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讚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並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房縣黃酒興盛於唐代,武則天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流放於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隨行720名宮廷匠人對房縣民間釀方進行改進而成。李顯登基后,封房縣黃酒為“黃帝御酒”,故又稱“皇酒”。房縣黃酒屬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黃,酸甜可口。黃酒在當地人一年四季常備不缺,婚、喪、嫁、娶必不可少。

黃酒文化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國粹”,儒家文化乃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稱之“文化精髓”。兩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黃酒生性溫和、風格雅緻,酒文化古樸厚重,傳承人間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內涵講究中庸之道,主張清淡無為,宣揚仁、義、禮、智、信等人倫道德。細細體味,黃酒與儒家文化可謂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庸”黃酒之格。中庸曰:“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達道也。”儒家把“中”與“和”聯繫在一起,主張“和為貴”、“普通的和諧”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偏、經常可行之道。中庸既是一種倫理原則,又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方式方法,中庸之道無處不在,深深地影響著國人的生活。黃酒以“柔和溫潤”著稱,恰與中庸調和的儒家思想相吻合。黃酒集甜、酸、苦、辛、鮮、澀六味於一體,自然融合形成不同尋常之“格”,獨樹一幟,令人嘆為觀止。黃酒兼備協調、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的綜合風格,恰如國人“中庸”之秉性,深得人們青睞,被譽為“國粹”也就為之不過了。黃酒之“和諧”,對今日我們倡導“構建和諧社會”也是相符的。儒家“和為貴”、“普通的和諧”與黃酒“中和”之理念,正好給予了現代意義“和諧”詮釋、發揮和想象的一個空間。
“仁義”黃酒之禮。“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範疇和最高道德準則。子曰:“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其中“仁”是目標,“克己”而使“禮”得到遵守和恢復是實踐途徑。孟子則經常以“仁義”並重。“仁”體現了人與人的關係,是在尊重關懷他人的基礎上,獲得他人的尊重和關懷。黃酒是一種物質,它自古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酒作用於人的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有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的功能有三,一是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藥用治病滋補健身,三酒可成禮。黃酒承載著釋放人們精神,惠澤健康,表達情感,體現愛心,激發睿智的作用,這與儒家崇尚“仁義”,主張“天地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提倡友善、愛護是息息相通的。
“忠孝”黃酒之德。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認為,忠乃表現於人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於對父母的贍養,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孟子更是主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這些“忠孝”思想體現了是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文明,也是中國美德的一部分。黃酒生性溫和、醇厚綿長,在漫漫中國酒文化長河中,黃酒以其獨有的“溫和”受國人稱道,黃酒的文化習俗始終以“敬老愛友、古樸厚道”為主題,這與儒家所追求的“忠孝”精神一脈相承。

名稱區分


黃酒屬於釀造酒,酒度一般為15度左右。
黃酒,顧名思義是黃顏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將黃酒這一名稱翻譯成“Yellow Wine"。其實這並不恰當。黃酒的顏色並不總是黃色的,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成熟之時,酒是呈混濁狀態的,當時稱為“白酒”或濁酒。黃酒的顏色就是在現在也有黑色的,紅色的,所以不能光從字面上來理解。黃酒的實質應是穀物釀成的,因可以用“米”代表穀物糧食,故稱為“米酒”也是較為恰當的。現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黃酒。
在當代黃酒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以糧食為原料的釀造酒(不包括蒸餾的燒酒),都可歸於黃酒類。黃酒雖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但民間有些地區對本地釀造、且局限於本地銷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稱謂,如江西的水酒,陝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說它們是黃酒,當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
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統稱,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歷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蒸餾的燒酒出現后,就較為複雜了,“酒”這一名稱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在一些場合下,也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當時的酒分為三大類:酒、燒酒、葡萄酒。其中的“酒”這一節,都是穀物釀造酒,由於酒既是所有酒的統稱,又是穀物釀造酒的統稱,畢竟還應有一個只包括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因此,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專用名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黃酒”,在明代可能是專門指釀造時間較長、顏色較深的米酒,與“白酒”相區別,明代的“白酒”並不是現在的蒸餾燒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釀造而成的、釀造時間較短的酒,酒色混濁,呈白色。酒的黃色(或棕黃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貯藏過程中,酒中的糖份與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應,產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製成的色素(稱“糖色”)加深其顏色。
在明代戴羲所編輯的《養余月令》卷十一中則有:“凡黃酒白酒,少入燒酒,則經宿不酸”。從這一提法可明顯看出黃酒、白酒和燒酒之間的區別,黃酒是指釀造時間較長的老酒,白酒則是指釀造時間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發酵劑)。在明代,黃酒這一名稱的專一性還不是很嚴格,雖然不能包含所有的穀物釀造酒,但起碼南方各地釀酒規模較大的,在釀造過程中經過加色處理的酒都可以包括進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釀造酒的生產雖然保存,但紹興的老酒、加飯酒風靡全國,這種行銷全國的酒,質量高,顏色一般是較深的,可能與“黃酒”這一名稱的最終確立有一定的關係。因為清朝皇帝對紹興酒有特殊的愛好。清代時已有所謂“禁燒酒而不禁黃酒”的說法。到了民國時期,黃酒作為穀物釀造酒的統稱已基本確定下來。黃酒歸屬於土酒類(國產酒稱為土酒,以示與舶來品的洋酒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