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七仙女的結果 展開
七仙女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
七仙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七位女神的總稱。有時也單獨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與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織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關。二是由於秦漢時的登仙思想,而產生的羽人形象。
民間一般稱呼這七姐妹為:大仙女、二仙女、三仙女、四仙女、五仙女、六仙女、七仙女(私配董永)。
七仙女的傳說故事多記載於《天仙配》、《西遊記》等神話書作;多出現於明清戲曲之中,常被世人口耳相傳為王母的女兒女官等屬神。
七仙女
在漢代,至少有三處記載到七仙女神話。
3、東漢時的武侯祠石刻,“董永奉親”圖。圖上刻有羽衣仙人。
晉干寶《搜神記·毛衣女》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后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在晉代《毛衣女》中,首次出現“六七女”的文本記載,在其他民間傳說里尚未出現“七女”的元素,《毛衣女》應是七位仙女神話的起源版本之一。
《毛衣女》也是亞洲“天鵝處女”神話的最早發源,世界此類神話的最早文本。
“天鵝處女”元素最早見於七仙神話。織女神話開始是星宿,後來才從七仙神話移植來“天鵝處女”元素。
晉干寶《搜神記》同時記載,董永家貧,天帝令“天之織女”下凡助董永還債。因“天之織女”和織女星同名,顯然不妥。民間到唐代《董永變文》已解釋該問題,認為七仙女是穿紫衣的織女三星之一,不是嫁牛郎的織女星。
從漢代起,歷代多有七仙神話的記載。宋代有話本。元代多見於戲曲。
明代仍多見於戲曲,而在明代小說里少見。明戲曲《織錦記》首次提到董永妻的具體稱呼“七姑”。
明代小說《西遊記》也提到七仙的具體稱呼“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認為七仙身穿七色衣裳,似乎跟七種色彩有關。
但也有民間傳說認為,七仙身穿“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衣裳。
宋元起的戲曲,結合曆代民間傳說,形成明清更完整的《天仙配》一類的戲曲。內容基本是:董永家貧,賣身葬父。天上七位織布仙女中最小的七妹愛而憐之,私下凡間,於槐樹下與永結為夫婦,同至傅員外家織錦償債。百日期滿,方擬還家共建未來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回天庭。七仙女恐董永受害,只得與永別於締婚之槐樹下,灑淚歸天而去。
從漢代最早的文本記載,到明代三種戲曲及相關文獻里,七仙女是天帝派下凡幫助董永的。宋元之後,該“天帝”被認為是玉帝。蓋因玉帝是宋代神,宋代之前沒有玉帝傳說。七仙女的父母沒有被提到,七仙是一組獨立的女神。但在最早的七仙記載中,東漢有武梁祠石刻,七仙女是羽人的形象。而東漢同時有羽人環繞王母、王公的壁畫。七仙女也許是西王母、東王公的從神。
七仙女
七仙與多組星宿都有關聯。例如,後期民間有稱呼她們為“七姑星”的,可能跟昴七星有關。昴七星有一星暗六星亮,形成只有七妹嫁凡人、六位仙女仍是天上的姑娘的傳說。
七仙女是天帝派下凡的。她們應該是屬於天空的神,或從星宿崇拜看,她們是天文神。
晉《搜神記》稱七仙女為“天之織女”。七仙跟織女星一樣,是織布的仙女。
在文化典故里,色彩主要跟裁衣染色有關。在後期民間傳說,包括明代小說《西遊記》,都認為七姐妹的形象正好能分配多種色彩。七仙在後期跟色彩有關。
不同於漢代到明代的傳說。晚清的七仙神話則有變質,此變質與元末歷史人物張四姐有關。晚清新出現一種說法,認為玉帝有九個公主,九個公主裡頭七個與七仙女混淆。張七姐與董永之妻七妹混淆。見晚清的系列戲曲。這些公主分別叫“張大姐……張七姐……”
之前的傳說中,並沒有說七仙女是玉帝的女兒,就連明朝《西遊記》也只是說七仙女是獨立的神仙。在晚清之前,七仙女和玉帝沒有關係。但是到了清朝,就把七仙女與玉帝女兒混淆,七仙女與九位張氏公主混淆,並且九個張氏公主都有嫁人。
《西遊記》:紅衣仙女,皂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紫衣仙女。
《神仙濟世良方》:絳姑,雲姑,月姑,渺姑,青姑,碧姑,紫姑。
七仙女
對照各地眾多的口頭傳說。可見這一類傳說,有些地點多在水泊處。七仙女在水泊處或歌舞、或沐浴、或浣衣(在水中洗綵衣,可能跟彩虹吸水的典故有關)等。她們的形態常常在水鳥和人形之間轉換。在神話中,水域多跟女性神的悲傷傳說有關。
七姐妹的組合式形象、董七婚姻等元素,在文化風俗中也常有痕迹。如: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民間各處有奉祀帶七仙元素的廟。有時七姐妹一起被奉祀,有時分開被奉祀,主祀陪祀都有。
《七仙女》王建峰 繪
唐代《董永變文》里,以織女三星之一,解釋七仙女的身份。
明代一些小說認為,七仙是和織女同類的織績仙女。
東漢的董永石刻中,出現羽衣仙人。漢代又流行西王母身邊有羽衣仙女的石刻。
宋代《瑤池記》,有七位羽衣女在泰山迎接王母。
《西遊記》中,七仙負責採摘蟠桃,和西王母的關係密切。書中又稱之為“七衣仙女”,大致還是跟裁衣有關的神。
明代之後一些戲曲傳說,則認為七仙就是西王母的女兒。
清代《神仙濟世良方》:
“七姑到壇各一首。紫姑天上人間共一家,七姑流水泛胡麻。前緣已結山中相,不久蟠桃鶴舞斜。
絳姑前生本是一仙家,後世如何不泛槎。天上有名難富貴,將來各駕五雲車。
青姑凡塵到處有仙家,自在逍遙度歲華。爾等不知天上樂,瑤池蓬島萬年花。
雲姑鶴飛到處盡奇花,洞府深藏雲氣遮。若等數年歸八洞,靈芝瑞草滿天涯。
月姑好酒天仙亦有奢,人心好善鬼神誇。雲中白鶴添多少,付與瑤池定等差。
渺姑付與瑤池定等差,仙緣深淺道高誇。玄玄若得其中意,三教原來共一家。
碧姑三教原來共一家,西方各自有天涯。色即是空空是色,依然頂上現天花。”
七仙女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王學勤、張燕燕、姬潔等飾演七位仙女
2003年電視劇《牛郎織女》林佳蓉、楊娜、胡定欣、陳丹丹、林影紅、潘冠霖、郭羨妮飾演七仙女
2005年電視劇《天外飛仙》李柏萱、郭妃麗、張歡、萬妮恩、王婧孌、李依玲、林依晨
2005年電視劇《歡天喜地七仙女》劉洋、母丹、王晶、蔣欣、楊蕊、曹艷、霍思燕飾演七仙女
2007年電視劇《天仙配》文清、王思懿、楊恭如、蔡少芬、胡可、鄭晴、黃聖依飾演七仙女
2011年電視劇《天地姻緣七仙女》藍燕、周揚、劉紫歡、張儷、劉洋、陽蕾、白雨飾演七仙女
2012年電視劇《天仙配後傳》陳彩璇、王文琳、李奕嫻、王妍蘇、高媛、萬千泓、曹穎飾演七仙女
2019年電視劇《天真派西遊記》蔣韻兮、袁夢兒、孫雯蕎熙、李佩璇、段靜雨、葉羽茜、金陳沂久飾演七仙女
1950年,董永七仙女傳說有賴於源於安慶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度。但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來源則不甚清楚,一般認為故事來源於懷寧黃梅山區的傳奇《董永遇仙》。董永一角是來源於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台、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跡,可見人們並不認為董永是可靠的歷史人物。至。今仍有人將七仙女混同為織女,因此董永與牛郎的關係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生於漢代,支持這個結論的可靠材料,第一條見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的武梁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父親的畫像。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第三條見於東晉干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后,便與之告別了。
七仙女[中國神話中的七位女神]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現,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後來他的兒子董宏、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幸運的是,27年之後,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漢書》記載,董永生活於“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因這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於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郁堯廟碑陰。碑云: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若此碑文所錄不誤,可以確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東曹縣(濟陰)之地有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鄉紳董永其人。第三個董永在唐代,《新唐書·孝友傳》記載河間有一個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個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傳》的傳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親叫董永。
以上四個董永,兩漢之間的那個董永有可能是傳說主角的歷史原型。董武被廢后不久,正逢亂世,山東猶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艱難自不必說,即所謂“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所謂“遭”家貧,只能說明原先董永並不家貧,後來因發生變故,所以致貧;如若原就貧寒,父老豈有“遺財”?董永在貧寒中能“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體現。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至少有五點重要的吻合之處:(一)二人姓名相同。(二)從時間上看,前者與武梁祠壁畫,曹植、干寶的記載均不矛盾。(三)從地點上看,前者與武梁祠畫像題記、干寶《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皆為“千乘人”。(四)二人都與“孝”有關。儘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筆者的推測,但“孝”作為高昌侯的傳家寶卻是史實,所以這種推測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條件有相似之處。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後、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貧寒生活經歷;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後來才破財。因此可以認為,董永遇仙傳說有可能是以兩漢之間的歷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材料,雜糅東漢時期的神仙觀念而形成的。因後人不知它的歷史淵源,所以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以致到了東晉時,干寶只聽說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而對他的家世則一無所知了。
七仙女劇照
敦煌殘卷《董永變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獻。變文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織女已經從一個演變成三個!董永的兒子董仲長到七歲,受人羞辱,要找母親,一個道士孫賓告訴他說:“阿耨池邊澡浴來,先於樹下隱潛藏。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旁。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織女變成三個的契機,一方面是為了與牛女傳說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為依據的。織女星本有三顆,位於銀河岸邊,三星呈三角形排列。雖有三個織女,還是不能確認哪個織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這個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明代人所編的一部載錄宋元舊話本的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在中國已失傳,20世紀初由日本傳回國內,書中保存著一篇完整的話本小說《董永遇仙傳》。董永的兒子董仲舒為了尋母,道士嚴君平指點道:“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採藥,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仙女一下子變成了七位,那麼在天上,她們又是什麼星宿的化身呢?
筆者發現,在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組:北斗七星、紫微垣華蓋七星、太微垣常陳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東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車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軫宿青丘七星。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晉書·志一》、《隋書·志十四》)、“扶筐七星,為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一曰供奉后與夫人之親蠶。明,吉;暗,凶;移徙,則女工失業。彗星犯,將叛。流星犯,絲綿大貴。”(《宋史·志三》)
得名較遲的“扶筐七星”,首見於《晉書》,而《晉書》、《隋書》均為唐人所修,則此星大致得名於六朝之後。唐宋時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確,為人間桑蠶、紡織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圍如採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織女足常向扶筐,則吉;不向,則絲綿大貴。”元人所修的《宋史》對之記錄甚明,可知當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蠶之功能在民間定有流播。而《董永遇仙傳》正出於宋元之際。可知,扶筐七星的紡織功能及吉凶預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來源。這種民俗認定與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中七仙女形象在時間與寓意上都是很吻合的。因此,唐代之後,民間傳說已解釋了七仙女不同於織女的形象。
但後期民間傳說的所謂“姑兒星”,有時是指昴七星。
1986年《西遊記》王學勤、張燕燕等飾演七位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