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營子鄉
王寶營子鄉
建昌縣的下轄鄉,位於建昌縣西北部。東鄰湯神廟鎮、南連嶺南,西北朝陽。有漢、蒙、等民族。王寶營子鄉隸屬建昌縣,位於建昌縣西北部。王寶營子鄉地處遼西丘陵山區,燕山山脈延伸於此。地勢南部高、東南高,三面環山,中間一條路。形成了一個盆形狀。扁山尖子。海拔900多米,有遼西屋脊著稱。發源、流經鄉境的河流有2條,主要河流有安子溝河,廠子溝河,境內建3座水庫,安子溝水庫,廠子溝水庫,垮子庄水庫總蓄水量為20萬立方米。
概況 | 政府駐地:王寶營子鄉本村 電話區號: 0429 郵政區碼: 125329 地理位置:遼西丘陵山區 |
王寶營子鄉各村 | 王寶營子村 興盛永村 安子溝村 興隆庄村 城子溝村 白廟子村 大黑溝村 青松村 黃土坎子村 田家窩鋪村 京油杖子村 |
早在夏、商時期,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前十一世紀,將領土分九州。王寶營子境域初為冀州,後為幽州的墨胎氏為君主的孤竹國屬地(國都在今河北盧龍)。周代實行分封諸侯制,在西周時期,即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770年,此地屬周的諸侯國燕國(治所今北京)領域。東周的春秋時期,即公元前770年至前475年燕國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建昌屬遼西郡(治所今義縣西的陽樂)地。戰國時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初歸山戎,后併入東胡。公元前222年,秦朝時實行郡縣制,全國分36郡。嶺上大凌河流域建昌一帶屬右北平郡(治所河北薊縣無終);嶺下六股河流域一帶,歸遼西郡(治所遼寧義縣的陽樂)。
漢代實行洲制,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王寶營子屬幽州刺史部右北平郡,治所平鋼(今內蒙古寧城縣),西部白狼水(大凌河)流域,即嶺上歸白狼縣(今建昌鎮南,章京營子)所轄;東部嶺下六洲河(今六股河)流域屬文城縣(今巴什罕土城子)所轄。東漢時(公元25年至220年)王寶營子仍屬幽州刺史部,西北部嶺上被鮮卑部佔據,東南部嶺下划入遼西郡(郡址在義縣西的陽樂)所轄。漢末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220年至265年)建昌的嶺上地區仍屬鮮卑地,嶺下歸魏的昌黎郡(今義縣)所轄。
晉代仍為州郡制,公元265年西晉統一全國后,將遼西一帶劃歸平洲(今遼陽),此時嶺上歸鮮卑字文部所屬;建昌東嶺下、南嶺下屬平洲昌黎郡(義縣)管轄,後來被段部佔領,最後為慕容部所據。東晉十六國時期(公元316年至420年)的前燕、前秦、後燕、北燕先後皆為平洲昌黎郡(郡址龍城,今朝陽)管轄。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至589年)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都屬營州(今朝陽)建德郡(治所白狼城今王寶營子街南章京營子)石城縣(今喀左白塔子)管轄。公元581年隋統一中國,王寶營子一帶歸柳城郡(今朝陽)管轄。唐朝(公元681年至907年)實行道州制,王寶營子屬河北道營州管轄。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年以後,王寶營子屬燕國營州,後為契丹割據。
宋代的北宋時期(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國,建都於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實行道州制。王寶營子嶺上屬遼國中京道大定府(治所今內蒙寧城西城裡村)潭州龍山縣(治所今喀左縣白塔子)管轄;嶺下屬隰洲海濱縣(今綏中城北古城寨)管轄。公元1115年,居住在東北北部的女貞族,由完顏阿骨達(金太祖)統一了各部建立金國,建都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於1125年金滅遼,佔領了祖國北部的大部領土,改道州製為路州制,建昌一帶屬北京路大定府(內蒙寧城西城裡村),大凌河流域及六洲河上游歸利洲(今喀左大城子)龍山縣(喀左白塔子)所轄,南嶺下黑水河流域及雲山洞一帶歸宗州(遼時由來州改為宗州)海濱縣,(今綏中城北古城寨)管轄。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統一蒙族各部,建立大元帝國,公元1279年元朝平金滅宋,統一中國后改路州製為省路制。在東北設遼陽行省(治所在東寧府今遼陽)。王寶營子一帶屬遼陽行省大寧路,嶺上歸龍山縣管轄;嶺下六股河流域瑞雲山(今大屯雲山洞)一帶歸瑞州(唐建威州后改瑞州)管轄(治所今綏中西南前衛)。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建立明朝,初時沿用元的舊制,洪武20年(公元1387年)廢元省路製為省府制,邊疆為司衛制,洪武24年(公元1391年)王寶營子一帶屬京師大寧都司營州(治所龍山今白塔子)中屯衛管轄。在永樂元年三月(公元1403年)將大寧都司遷往侏定,把寧地賜給三衛(太寧衛,朵顏衛,福余衛)實胥入烏梁海勢力範圍(治所內蒙翁牛特旗紅山),從而此地基本荒廢(后名蒙古部牧場)。
公元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興京(今遼陽)建立后金,於1644年滅明建立清朝,遷都京師(今北京),清仍用明時省府舊制。王寶營子一帶在明末的后金時期就歸清屬,公元1629年蒙古王公蘇布地,從叔父色楞率所部5千人到原大寧廢境游牧。歸屬清廷后,於天聰9年(公元1635年)蘇布地被授為喀左旗扎薩克(旗長),治所喀左關大海。二任扎薩克其塔特遷旗駐地到南公營子,下轄九參領53個佐領53個驍騎校(包括今王寶營子,喀左,凌源市地境)。從此王寶營子一帶,即為喀左旗所轄。這時清朝對此實行蒙旗制。自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清廷借地安民,獎勵內地漢民到此開墾,又允許蒙民吃租,謂之“一地養二民”,因此本境內居民日益增加。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在塔子溝(滿語含義是塗泥溝,今凌源鎮)設塔子溝廳(以駐地命名)這時王寶營子一帶屬直隸省承德州(雍正11年設)塔子溝廳管轄。
1912年1月1日建立中華民國,1912年仍沿用舊制。1913年(民國2年)將承德府改為熱河特別區。1914年(民國3年)內務部下令統一全國行政區劃名稱,實行省縣制。在承德設熱河道。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1933年春(偽大同2年),凌南一帶也淪為日偽統治區,此時日偽實行鄉旗分制。
1946年9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冀察熱遼軍區十三旅和十八軍區獨立團、遼西支隊等在邊區司令員李運昌同志指揮下,勝利攻克建昌,從此建昌人民得到了徹底解放。建昌人民在十八地委領導下,依照土地法大綱,於1947年7月份開始普遍地進行了土地改革運動,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人類理想。
1948年4月1日,因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撤銷建東縣,將其所屬地區除十二德堡區劃歸喀左縣外,其餘全部併入建昌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從而王寶營子各級也都相繼正式建立了人民政權。
建昌縣轄鄉。1961年設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44公里,面積113.3平方公里,人口1.8萬。通公路。
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建材、建築等業。農業主產玉米、高粱、穀子,盛產蘋果、梨,兼養生豬、牛、羊。
王寶營子鄉的地勢特點:南高北低,相對高差100多米。鄉內主要山川均呈東西伸展。燕山余脈由青龍縣入境,從東到西,梁西,大挖,二挖,鷹挖,波波頭山形成一條脊樑(以大道溝、碾子溝與朝陽湯神廟為界),把整個王寶營子鄉分成上、下兩大部,上以大黑溝,大道溝為主,包括安子溝河;下以碾子溝,白廟子為主,包括安子溝河,地貌多樣,這是王寶營子鄉大特點。
王寶營子鄉地處遼西低山丘陵區。按成因可劃分為剝蝕構造,剝蝕堆積,堆積4種地形。如按絕對高度和坡度二個指標概括王寶營子鄉地貌,即中間低,南北高兩大類型。
扁山尖:位於王寶營子鄉喧嘩溝境內,距王寶營子鄉8公里處,為燕山山系,松嶺山脈,南北走向,是朝陽與葫蘆島連接帶整個山脈由幾座山峰連綿錯落組成,海拔900米,為王寶營子鄉第一高峰。
波波頭山位於王寶營子鄉垮子庄境內,波波頭山峰巒疊嶂,松柏長青,萬木叢中尤以松樹最多。最高的5米,是王寶營子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多達幾萬株。
發源、流經縣境的河流有1條,主要河流有大凌河支流。境內建有小水庫1座,總蓄水量為幾千立方米。
是一座防洪、灌溉、養魚、等綜合利用的水庫,綿延0.5公里。庫區兩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站在山上可鳥瞰水庫全景,遠山近水,滿山林木,蔥蘢碧翠,水中舟船若片片小葉,兩山間懸岩處孤石林立,峭壁上有多處山洞是丹頂鶴棲居的地方,真是空中鳥兒飛,水中魚兒躍,山間野免跑,樹上蟬兒鳴。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庫是人們垂釣的大好場所,修心養性的,若將自己垂釣打撈的魚用水庫之水燉上一燉擺上魚宴,真可謂吃山珍海味不如食水庫殘魚剩汁,久居鬧市的人們如來這裡一游,真正覺得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王寶營子鄉屬北溫帶亞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氣溫-10℃,最低氣溫-26.9℃;七月平均氣溫23.4℃,最高氣溫35.7℃。年降雨集中7.8月份。春季雨水少,增溫迅速,多大風,易春旱。無霜期158天左右。
全鄉自然資源豐富,農業主要產品有玉米、高梁、穀子等。油料作物以大豆為主,其次是杏仁,王寶營子鄉是縣內杏仁的重要產地。經濟作物有大麻。森林覆蓋率達28.9%。主要林木種類有楊、柳、榆、松、柏、桑、銀杏、等多種喬木和灌木。
全鄉果園多座。蘋果全縣聞名,蘋果以口味甜美、耐儲藏而備受外貿部門歡迎。
據說王寶營子鄉前身叫望寶營子有一個人來到這裡挖寶沒有挖到之後取名王寶營子
王寶營子鄉擁有11個村委會,每一個村委會都有好多個村莊。王寶營子的交通非常的便利連接朝陽市,與河北省。
全鄉2萬人,有勞動力4—5千。有漢、蒙等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