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石室

青海天峻縣的旅遊景點

西王母石室是位於中國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的二郎洞,其在關角山下的一座小山,高僅20多米,傳說其是美猴王與二郎神大戰削下來的山尖

景區介紹


這在青海文史界已成為主流認知,筆者也同意這一觀點,但需要補充的是,二郎洞為西王母國後期的遺址,而早期的西王母石室在湟源縣日月山下的宗家溝。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從西王母國的歷史大環境中加以審視。上古時代西王母就與中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如“黃帝時,西王母騎白鹿來獻白環”。“堯封獨山,西見王母”。“舜從天德嗣堯,西王母獻白玉琯”等,由於史實和神話難以明確判分,暫且不說。若從殷墟卜辭中屢屢出“西母”,到《竹書紀年》、《史記》、《漢書》等信史中,明確記述西王母國的史實,這中間至少有三千年的時間。在這樣長的歷史時段內,西王母只住一個石室,即天峻縣的二郎洞,則恐怕早就把二郎洞坐穿了不是?
西王母為一游牧為主兼農耕王國的君主,統治地域十分廣大。按貫例,凡是游牧王國的國王們,都是要輪迴巡視四方,治理國家,西王母更不例外,這也是她所統治的國情需要。其次,西王母國是以羌人為主的青藏高原的大國,全盛時期轄區包括今青海、甘肅、四川西北部至陝西渭河上游,其經濟政治中心地域就是史學家們指出的“三河間”。即黃河上游、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羌人在上述地域生活繁衍的時間最長。故羌文化的代表,即卡約文化,以我之見也就是西王母國文化,則集中出在大通、西寧、湟中循化等地的墓葬中。足可作為鼎盛時代羌人活動中心地域的證物。而在湟源大華卡約墓葬出土的頂級文化,則又證明了西王母國的政治中心就在湟源境內,而離大華只有十多公里的宗家溝石洞群皆為這一時期西王母石室。西王母由於地域廣闊,國力強盛,使得中原王朝十分看重與這個西部大國的關係,不斷發生文化、政治、經濟的交往。如周穆王奔跑數千里,來會西王母。並且“樂而忘返”,並不是今人樂道的僅僅是看上了西王母的美色。周穆王“不樂臣妾”,後宮又美女如雲。故不至於此。他是為了攻伐犬戎部,以解除犬戎對周王朝的威脅,來西王母國搞統戰的。“樂而忘返”是因為他被青藏高原美麗、神秘、博大的自然景觀和昆崙山萬物皆有的富饒所迷惑。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中原王朝與西王母國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先是秦國的崛起,四處攻伐,開疆拓土,秦獻公兵臨渭首,羌人西移,到西漢初,霍去病征討河西趙充國河湟屯田,羌人勢力逐漸向三河周邊和日月山西再移,大至就在這個時期,羌人的政治中心移至青海湖地區,遂有了二郎洞這所西王母石室。其三、早期西王母石室在《漢書·地理志》上寫的一清二楚,明白無誤。到漢代人寫《地理志》時,漢族已深入到河湟地區,他們的就近觀察與表述不會有錯。《漢書·地理志》載:“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鹽池。”《水經注》、《隋書》等各種信史都是如此記述的。古今表述地望時,凡是在一條線路上的地名,都是由近及遠。如此,則臨羌即湟源——西王母石室——仙海(青海湖)——鹽池(茶卡)。但是在詮釋此條時,由於硬要把二郎洞說成漢書上的石室。不得不說成石室、仙海、鹽池、石室“集中在一起”或曰四地在一地理範圍內等等。顯然是把明白說成了糊塗,不可不察。
到漢代時設臨羌縣,其西南界即為日月山以西屬羌,這種格局除新莽時代有短時間的變化外,一直延續下來,這樣日月山下的宗家溝石洞群,正是《漢書》所言的西王母石室,其地點正好在臨羌西北與青海湖之間。其四、2006年初,因湟源縣縣委宣傳部李國權部長之邀,筆者隨董紹萱、朱世奎、謝佐、陳佐邦、任玉貴、井石諸位專家學者共同對宗家溝石窟群進行了一番田野調查,達成了初步共識,認為此處很可能就是《漢書》所記的石室所在。宗家溝在湟源西南16公里處,此地山勢崢嶸,峰巒縱橫,溝腦通塞外,利於進退。溝內氣候宜人,林木蔥鬱、山泉奔涌,風景絕佳,很適宜人類居住。有大小百多個洞窟,形成海東地區最為密集的洞窟群。適合一個人口較多的族群在此常年繁衍生息。幾個大的洞窟,洞頂有天然形成的紋飾,美輪美奐,不由使人想起古籍中關於西王母石室玉堂珠璣,煥若神宮的描寫。一號二號洞面積都在二百平米以上,(已被菩薩、呂祖佔據)。三號洞目前尚未被神仙們光顧,面積近三百平米,寬敞雄偉。洞外景象奇特,右為百丈紅砂俏壁,左為松林緩坡,洞口有崎嶇石階沿右壁而下。前面是一片三千平米的“廣場”,可納數千人聚會,“廣場”入口處有兩道明顯的關隘遺跡。此處,當年如果被西王母選為居室,則堪稱上佳。其餘洞窟大小不一,多被後人當作羊圈,羊糞厚達幾尺,不少洞壁覆有厚厚的煙熏火燎之痕迹,看來世代均有人以此為室。
1992年,以日本著名學者吉田武彥為首的日本國西王母考察團來青考察,行程萬里,回去便發表專著,文中以周代之里量周穆王的行程,得出結論,西寧地區為西王母“前庭”。王母石室應在西寧西去120里之處,不在日月山以西,而宗家溝正好在這個距離上。日本學者無學術先入之見,更無爭文化資源之嫌,提出得見解應值得我們參考。再從宗家溝周圍的環境看,在湟源縣共和交界之處的湟源境內,日月山脈之東端,有一恢渾大山,突兀入雲,色青黑,海拔4898米,為近湖地區最高的山峰,雄視青海湖及湟水上游。地圖上標此山名為野牛山。而當地群眾稱其為“索日格”山,藏語意為“大家的媽媽”。每年定期祭祀,儀式隆重。能當大家的媽媽者,在環湖地區恐怕只有萬帳王母即“赤雪甲姆”了,松巴益西等學者考證。赤雪甲姆就是西王母。而且此地的藏族風俗有異於其它藏族。如崇拜水,以水祭天,其葬俗就更奇特,有姓者行棺葬入土,無姓者行天葬。有姓的藏族多為楊姓。而《百神圖》記:“西王母位西方昆崙山。姓楊名回。”古羌人特別是河湟地區的羌人是行棺坑葬的。大華墓葬就是這種葬制。因此,我懷疑這部份藏族為羌人之後,西王母的直系親屬,並且是世代祭祀西王母的部落後裔。又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郡國志》載:“臨羌有昆崙山”。說明漢代時,把崑崙定位在臨羌縣,即今日的湟源。學者蘇雪林指出:西王母與昆崙山原有不可分拆的關係,言西王母即言崑崙也”。在湟源縣境內,能當得起崑崙者,非野牛山即“索日格”,山莫屬。《沙州記》載:“沙州(今青海貴南縣)東北青海湖一帶有大山”,“羌胡父老傳云:西王母樗蒲山”。按方位求之樗蒲山即野牛山。另外,史料中一些細微之處,也可能含有重要的史學信息。如《穆天子傳》記:“天子西征至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乙丑天子觴西王母瑤池之上”。說明周穆王在見到西王母的第二天,就與西王母宴會在瑤池(青海湖)上。從宗家溝去青海湖邊,翻過日月山就到了,距離三十多公里,但如果從二郎洞出發,第二天就在青海湖邊相會,雖有八駿之乘也難勝任,除非西王母能弄到輛桑塔那一類的交通工具。因為二者的直線距離為一百多公里,還要翻越海拔四千多公尺的象鼻山。
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湟源宗家溝為西王母國全盛時代的王母石室。二郎洞為西王母國中心移至日月山以西后的王母石室,此室面積只有130平方米,其面積環境與宗家溝石室有很大的差別,此與西王母國勢力的消長,環境的限制是分不開的。
西王母石室
西王母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