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臭蒿的結果 展開

臭蒿

菊科艾屬植物

臭蒿中文名黃花蒿,菊科艾屬1年生草本植物,其乾燥地上部分稱為青蒿。黃花蒿最早出現於《五十二病方》,別名為“葭”,又名“草蒿”、“邪蒿”等。臭蒿是一種草本植物,在我國傳統醫學中被廣泛應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瘧疾、驅蟲和免疫調節等多種生物活性,此外,黃花蒿無毒無害、無耐藥性,在動物生產方面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濃烈的揮發性香氣。根單生,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高100-200厘米,基部直徑可達1厘米,有縱棱,幼時綠色,后變褐色或紅褐色,多分枝;莖、枝、葉兩面及總苞片背面無毛或初時背面微有極稀疏短柔毛,后脫落無毛。葉紙質,綠色;莖下部葉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3-7厘米,寬2-6厘米,綠色,兩面具細小脫落性的白色腺點及細小凹點,三(至四)回櫛齒狀羽狀深裂,每側有裂片5-8(-10)枚,裂片長橢圓狀卵形,再次分裂,小裂片邊緣具多枚櫛齒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的深裂齒,裂齒長1-2毫米,寬0.5-1毫米,中肋明顯,在葉面上稍隆起,中軸兩側有狹翅而無小櫛齒,稀上部有數枚小櫛齒,葉柄長1-2厘米,基部有半抱莖的假託葉;中部葉二(至三)回櫛齒狀的羽狀深裂,小裂片櫛齒狀三角形。稀少為細短狹線形,具短柄;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深裂,近無柄。頭狀花序球形,多數,直徑1.5-2.5毫米,有短梗,下垂或傾斜,基部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總狀或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尖塔形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內、外層近等長,外層總苞片長卵形或狹長橢圓形,中肋綠色,邊膜質,中層、內層總苞片寬卵形或卵形,花序托凸起,半球形;花深黃色,雌花10-18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外面有腺點,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10-30朵,結實或中央少數花不結實,花冠管狀,花藥線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具短尖頭,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短睫毛。瘦果小,橢圓狀卵形,略扁。花果期8-11月。
臭蒿
臭蒿

生長環境


溫度

在溫室中栽培黃花蒿,溫度白天在25~30℃、晚上在15~20℃可促進黃花蒿植株內黃花蒿酸向青蒿素轉化,使青蒿素含量增加,最適宜黃花蒿生長的溫度為13~29℃,最適宜青蒿素積累的溫度為13.9~22℃。

光照

對黃花蒿青蒿素含量影響比較大,黃花蒿整個生長期所需的年日照時數在1000h左右,開花前期的光周期約13.5h,生長在陰暗、潮濕地方的黃花蒿青蒿素含量比生長在光線充足、濕度適宜的地方的黃花蒿低。

水分

黃花蒿喜濕潤,生長期所需年降水量在1150~1350mm,最適宜黃花蒿生長的降水量為600~1300mm,最適宜青蒿素積累的降雨量為814~1518mm。孫年喜等人研究表明,在黃花蒿的不同生長期用不同量的水分處理,其生物量及青蒿素產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黃花蒿生物量的積累隨著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不斷增加。此現象在黃花蒿生長後期較明顯,在苗期時差異較小,土壤水分對黃花蒿青蒿素含量的影響也較大,低土壤水分處理在苗期對青蒿素的含量影響較大,在分枝末期時影響較小,但適當的水分脅迫有利於青蒿素的積累。黃花蒿苗期對水分要求較嚴格,過低或過高的水分都不利於青蒿素的累積,在分枝期黃花蒿要求較高的土壤水分,高土壤水分有利於其生物量的積累,但不利於青蒿素含量的提高。

土壤

黃花蒿適應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嚴格,一般土壤都能栽培,以pH值5.5~7.5、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人工栽培黃花蒿應選擇陽光充足、土層較深厚、質地疏鬆、保水保肥性較強的沙壤或粘壤土,如向陽潮濕的沖積土或紫紅泥土,不宜選擇黃壤土。

分佈範圍


黃花蒿分佈比較廣泛,歐洲東部、亞洲及北美洲均有野生黃花蒿分佈。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黃花蒿分佈,但不同地區之間的黃花蒿青蒿素含量差異很大。
產地分佈
遍及全國;東半部省區分佈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西北及西南省區分佈在海拔2000-3000米地區,西藏分佈在海拔3650米地區;生境適應性強,東部、南部省區生長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緣等處;其他省區還生長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礫質坡地等,也見於鹽漬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區可成為植物群落的優勢種或主要伴生種。廣佈於歐洲、亞洲的溫帶、寒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在歐洲的中部、東部、南部及亞洲北部、中部、東部最多,向南延伸分佈到地中海及非洲北部,亞洲南部、西南部各國;另外還從亞洲北部遷入北美洲、並廣佈於加拿大及美國。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地區。
含揮髮油,並含青蒿素、青蒿內脂I、II、a-蒎烯、樟腦、按葉油素、青蒿酮等,此外還含黃酮類化合物;地上部分還含東茛菪內脂類化合物。青蒿素為倍半萜內脂化合物,為抗瘧的主要有效成分,治各種類型瘧疾,具速效、低毒的優點,對惡性瘧及腦瘧尤佳。

栽培技術


播種育苗

1、苗圃地選擇
苗圃應選擇便於管理或者距離大田較近的,排灌良好、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地勢較高、避風向陽、肥沃的水田或菜地。
2、整地
通過犁耙整碎,起廂寬120cm、溝深20~30cm,除凈雜草。下種前15d可用稀腐熟人糞尿水對苗床進行淋施,做到薄施多次;667m施人草木灰30kg作基肥。
3、適時播種
青蒿種子沒有休眠期,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發芽率90%以上。一般在2月中旬,氣溫較穩定時播種,生產上根據作物搭配需要適當安排播種期,按1個標準廂栽種(2X667)m,撒播青蒿種子2~3g。
4、消毒處理
苗床播種後用惡霉靈土壤殺菌劑3000倍液進行消毒,每667m用藥2~2.5L。
5、苗床管理
在子葉露土時,打開苗床拱膜一端,將平鋪在苗床裡面的內膜揭走,然後還原外拱膜並覆土蓋嚴。播種后保持土壤濕潤,齊苗前注意廂面不能幹燥發白,否則,剛發芽種子會失水凋萎死亡,影響成活率。雨天及時排水防漬;晴天氣溫較高,薄膜內的溫度高於37℃,手伸進去有燙手感覺時,要揭開薄膜兩頭,讓其通風降溫。在2~4片真葉時,逐漸揭膜煉苗,先揭兩頭,再揭旁邊,最後撤去。基肥不足的苗床,看苗補肥,注重薄肥勤施,用3%~5%腐熟農家肥液或0.1%~0.3%進口複合肥液淋施,當種苗長至5cm高或3~5對真葉時可進行假植。

幼苗假植

1、植床準備
在大田或距離大田較近的濕潤、疏鬆、透水地塊,翻鏵后清除雜草、石塊並欠細整平。按長10m、寬1.3m的規格理好標準假植床,床面平坦,苗床間溝寬20~25cm,溝深15cm左右。苗床四周起出排水溝。
2、假植時間
青蒿幼苗假植地選擇與苗圃地的要求基本一致,假植時間在種苗3~5片真葉期,莖節間和葉柄短時進行假植,目的是培育壯苗;切莫使用莖細、莖長的弱苗進行假植。
3、假植方法
青蒿幼苗假植主要採用肥球或營養袋方式。肥球假植方法:取適量營養土包住幼苗根部,雙手配合揉成。團而不緊,松而不散”的假植肥球。營養袋假植方法:先往營養袋中裝入一定數量營養土,再取1株幼苗放進營養袋中心並覆蓋營養土至幼苗根莖處,用力適當壓緊。
4、假植地管理
假植后淋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天注意及時排水,以防漬水爛根死苗。假植還青后要及時追施苗肥,做到薄肥多施,假植4~5d后,用3%優質複合肥(氮、磷、鉀含量各15%)液淋施。假植15d后施第二次。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種植前噴1次送嫁葯,藥劑適用50%樂果乳劑1000倍液、48%樂斯本1000倍液,防治青蒿癭蚊、蚜蟲等,每50kg配好的藥液再加40%滅病威50~100mL防治病害,當植株長到20~30cm高時,便可進入大田栽植。
5、覆膜
假植肥球或營養袋擺放完畢,用手動噴霧器噴施適量定根水。然後用1.6m左右長的竹條為骨架搭建成拱形棚,再用地膜覆蓋,地膜四周覆土蓋嚴。如遇大晴天,還需蓋上遮陽網直至幼苗成活。
6、假植床管理
假植苗床保持溫度在15~25℃,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幼苗成活后,溫度在15℃以上即可揭膜煉苗,晝揭夜蓋。苗床溫度超出28℃必須揭膜,以防燒苗。利用早晚勤澆清糞水,保持苗床土壤濕潤不發白。幼苗定根后5~7d,撒施促苗肥,按1個標準假植床潑灑50kg清糞水。要求傍晚施肥,每次潑灑糞液后立即用噴霧器噴清水清洗葉面,以防燒苗。

大田移栽定植

1、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選擇海拔高度在300~800m地區的土層深厚、排水較好的土壤,在移栽前將土耙細整平,清除雜草、石塊等,並在土地周圍起出寬35cm、深30cm的排水渠道。一般中等肥力的。地塊,底肥按每667m施1kg生物肥、50kg餅肥、500kg腐熟欄糞、30kg磷肥、25kg草木灰混配。
2、定植時間
3月初至5月初,當假植苗高達20~25cm時進行大田栽植。栽植時選擇晴天下午或陰天進行,水源不足的大田宜在雨前或雨後栽植。
3、種植密度
根據地力高低進行合理種植,土地肥力較高的種植疏些,反之密些。中等肥地塊的株行距為75cm,一般667m植1185株,不要過於密植,否則不利於鮮葉高產。
4、定植方式
根據苗勢的壯弱,苗的大小分類,分批移栽,確保同一塊田幼苗生育期一致,方便生產中的統一管理。

大田管理

1、查苗、補苗
種植后15d內及時查苗、補苗。
2、水分管理
青蒿喜濕潤、耐旱、怕漬水,排灌條件好的前期應澆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濕潤,以提高成活率,土壤漬水時,根系生長差,植株發黃、矮小,嚴重時根系腐爛,植株死亡,故雨水季節應及時做好排水工作。
3、施肥
青蒿定植后,要及時追肥。根據近五年來的青蒿施肥試驗,N、P205、K20按1.0:0.7:1.2製作復混肥效果明顯,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肥方法:排灌條件好的水施,排灌條件差的充分利用雨前、雨後撒施於株邊,距植株不能太近,以免造成肥害,影響植株生長。移栽后7~9d,667m用復混肥5kg加500kg清糞水;移栽后15~20d,每667m用復混肥17.5蚝,施肥後進行覆土、中耕、除草;移栽后35~45d,每667m穴施35蚝復混肥並加土覆蓋。在6月下旬,青蒿植株開始二級分枝后,葉面噴施微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芸薹素);7月上旬,用硼肥磷酸二氫鉀噴霧。

主要價值


黃花蒿地上部分可以入葯,性寒,味苦、辛,有清熱解毒、除蒸截瘧之功效,在我國主要用作傳統的抗瘧藥物,可用於治療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和濕熱黃疸等癥狀,其次外用治蚊蟲咬傷、瘡腫和燙傷等。黃花蒿的這些特性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倍半萜類(青蒿素)、黃酮類、多糖類、香豆素類、揮髮油類及酚類等。這些生物活性物質有抗瘧疾、抗癌、抗炎、抗菌、抗腫瘤和抗氧化等作用以及較強的免疫活性。

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

在發病初期667m用1%硫酸亞鐵或70%甲基托布津100g兌水45L及時噴淋防治,或用40%滅病威300~500倍液噴施,為控制蔓延,應做好理溝排水。
移栽時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進行土壤消毒,發病初期可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50倍液。
在高溫高濕氣候條件下,病害傳播較快,發病初期可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蟲害防治

1、青蒿癭蚊
蟲癭初期,及時選用50%樂果乳劑1000倍液、48%樂斯本1000倍液噴施,大田防治再加80%敵敵畏1000倍液有利於殺滅癭蚊成蟲。
2、蚜蟲
可用25%撲虱靈100g對水45L手動噴霧防治。
發生嚴重時可用10%高效滅百可2500倍液噴施。
4、小地老虎
使用90%敵百蟲30倍水溶液拌鮮草5kg,進行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