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敦禮
唐朝宰相
崔敦禮(596年-656年),本名元禮,字安上,雍州咸陽(今陝西咸陽)人,唐朝宰相,隋朝禮部尚書崔仲方之孫。
崔敦禮出身於博陵崔氏第二房,唐初歷任通事舍人、左衛郎將、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兵部尚書等職。他通曉諸番形勢,多次出使突厥、回紇、鐵勒等部落,隨李勣擊滅薛延陀。高宗年間拜相,歷任侍中、中書令,封固安縣公。
顯慶元年(656年),崔敦禮改任太子少師、同三品,是年八月病逝於任上,時年61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謚號昭,陪葬昭陵,后追贈安國公。
崔敦禮自幼便涉獵文史,非常仰慕蘇武,崇尚節義。唐朝建立后,擔任通事舍人。
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命崔敦禮前往幽州,傳召廬江王李瑗入朝。李瑗本屬太子李建成一黨,見召心懷不安,遂在幽州起兵叛亂。他扣押崔敦禮,逼問京師情形,但崔敦禮始終堅貞不屈。不久,李瑗兵敗被殺,叛亂平定。崔敦禮這才得到釋放。唐太宗對他非常讚賞,擢升為左衛郎將,並賞賜良馬、黃金。
唐太宗時期的唐朝與四夷形勢圖
貞觀元年(627年),崔敦禮升任中書舍人,后改任兵部侍郎,並多次出使突厥諸部。他通曉四番情勢,每有奏請,都會得到太宗的批准。
貞觀十六年(642年),崔敦禮出使薛延陀,以和親為條件,使得薛延陀釋放了扣押的唐將契苾何力。後來,崔敦禮又出任靈州都督。
貞觀二十年(646年),崔敦禮被征拜回朝,授為兵部尚書,並持節安撫回紇、鐵勒等部落。是年六月,唐太宗遣將滅亡薛延陀,並命崔敦禮將薛延陀殘部安置在郁督軍山北麓。不久,崔敦禮又與英國公李勣領兵出擊,徹底消滅薛延陀。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回紇首領吐迷度被侄子烏紇殺害,但烏紇也被燕然副都護元禮臣誘殺,回紇政局陷入混亂。唐太宗擔心回紇背叛朝廷,便任命崔敦禮為金山道副將軍,持節安撫回紇。崔敦禮冊拜吐迷度之子婆閏為左驍衛大將軍、大俟利發、瀚海都督,讓他統領回紇。回紇亂勢最終得以平息。
永徽四年(653年),崔敦禮接替高季輔,擔任侍中,成為宰相,並進封固安縣公,監修國史。
永徽六年(655年),崔敦禮改任中書令,加授光祿大夫,后又兼任檢校太子詹事。他以老邁多病為由,數次向高宗請求退休,但都沒有得到批准。
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改任崔敦禮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將其子召回京師,以侍奉湯藥。是年八月,崔敦禮病逝,終年六十一歲。唐高宗在東雲龍門舉哀,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賜謚號為昭,並陪葬昭陵。
出使諸番:崔敦禮在唐朝初年以“深識蕃情”著稱,多次出使突厥、薛延陀、回紇、鐵勒等少數民族部落,每有奏請,都會得到皇帝的批准。他出使薛延陀,營救回名將契苾何力;出使回紇,冊拜俟利發(回紇首領稱號),平息回紇亂勢。
滅亡薛延陀:崔敦禮在貞觀二十年(646年)與李勣領兵攻打郁督軍山北麓,消滅薛延陀殘部,此戰俘虜三萬餘人,斬首五千餘級。薛延陀立國二十年,傳三代君主,至此徹底滅亡。
修撰國史:崔敦禮曾參與唐朝國史的修撰工作,於顯慶元年(656)七月撰成國史八十一卷。上起義寧元年(617年)晉陽起兵,下至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去世,涵蓋了高祖、太宗兩朝的歷史。
《全唐文》收錄有崔敦禮的文賦一篇:《種松賦》。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崔敦禮出身於博陵崔氏第二房,是東漢經學家崔駰的後裔。崔駰九世孫崔琨,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子孫號為博陵第二房。崔琨五世孫崔仲方,仕隋為禮部尚書。
博陵崔氏第二房世系表(部分) | ||||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崔仲方 | 崔曉 | |||
崔燾(鳳泉令) | 崔敦禮 | 崔修業(太子通事舍人) | 崔處實(虞部郎中) | |
崔守業(刑部侍郎) | 崔貞簡(坊州刺史) | |||
崔貞慎(兵部侍郎) | ||||
崔貞敏(鄜州刺史) | ||||
崔元瑒 | 崔同業(主爵郎中) | |||
崔崇業(主客員外郎) | ||||
崔餘慶(兵部尚書) | 崔遵業(夔州司馬) | 崔恆(河南司士參軍) | ||
崔紹業(秋官郎中) | ||||
崔績 | ||||
崔輔 | ||||
崔令 | 崔承福(廣州都督) | 崔先意(鄧州刺史) | 崔巘(滎陽長史) | |
崔峒(玄武令) | ||||
崔峻(左司員外郎) | ||||
崔先志 | 崔峋 | |||
崔崨(光祿少卿) | ||||
崔先事 | 崔昶 | |||
崔先知 |
永徽年間,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都被牽連進房遺愛謀反案,判為死罪。唐高宗念及親情,欲赦免二人死罪。崔敦禮進諫道:“周公誅除管叔、蔡叔,漢景帝戡平七國之亂,漢昭帝誅殺燕王、蓋主。這些都是宗室謀逆被誅的例子,陛下怎能因顧念私情而罔顧國法呢?”唐高宗遂將李元景、李恪賜死。
《舊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三十一》
《新唐書·卷一百六·列傳第三十一》
崔敦禮墓是昭陵陪葬墓之一,位於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鎮官廳村南。
崔敦禮碑
劉昫:崔、盧數公,皆以忠清文行,致位樞要。恪恭匪懈,以保名位,誠所謂持盈守成,太平之君子。
宋祁:敦禮通知四夷情偽,其少,慕蘇武為人,故屢使突厥,前後建明,允會事機。
黃震:節義功名之士,太宗朝奉使稱職者,慕蘇武為人,見其志之所存以終考之,亦非徒慕。廬江王執問朝廷事不言,有使之節;與李勣破薛延陀,綏定回鶻立嗣而還,有使之功;通知四夷情偽,屢使突厥,前後建明,允會事機,有使之才。及為高宗執政,傳遂無可錄之事。(《古今紀要》)
王夫之:若宇文節、柳奭、崔敦禮、辛茂將、許圉師、竇德玄、樂彥瑋、孫處約、姜恪、閻立本、陸敦信、楊弘武、戴至德、李安期、張文瓘、趙仁本、郝處俊、來恆、薛元超、高智周、張大安、崔知溫、王德真、郭待舉、岑長倩、魏玄同者,皆節不足以守筦庫,才不足以理下邑,或循次而升,或一言而合,或趨歧徑而詭遇,競相踵以贊天工。
崔敦禮去世於顯慶元年(656年)八月,但關於具體時間,史料卻有分歧,主要有兩種觀點:
1、八月初四(8月29日),持此觀點的主要有《舊唐書·高宗本紀》、《新唐書·高宗本紀》以及《資治通鑒》。
2、八月初三(8月28日),持此觀點的主要有于志寧撰寫的《大唐太子故少師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固安昭公崔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