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王朝的結果 展開
王朝
漢語詞語
王朝(wáng cháo),指朝代、朝廷。與皇朝有區別。(能統一區域文明的封建皇朝且最高統治者擁有皇帝稱號的政權宜用皇朝;區域小國、分封諸侯國、藩屬國或割據政權且無論統治者稱帝稱王宜用王朝。)
兩種用法:“王”名稱為最高統治者的政權,例如先秦時代的周王朝,周天子亦稱大王;“皇帝”名稱為最高統治者,同時分封了一些諸侯王或有藩屬國,皇朝就高於區域性的王朝。
例如漢皇朝下面,諸侯淮南國就有淮南王朝。秦朝(皇朝)的前身秦國(王朝)只是陝西周圍的地方級政權,秦朝統一中國則成為全中國和周邊區域的最高朝代,秦王稱始皇帝。錯誤說法——“朝鮮皇朝”。歷史上,朝鮮只有王朝,沒有皇朝且朝鮮的封建統治者只能稱王,不能稱帝。朝鮮王國對中央皇朝稱臣,是附屬國。
東亞歷史上,皇帝穿黃色冕服,諸侯王或藩屬國王只能穿其它顏色的,例如朝鮮國王用紅色,泰國國王在清亡后才用黃色;皇朝的龍旗是五爪龍,王朝的龍旗是四爪龍,至今不丹國旗還是四爪龍。
歐洲的“王國”概念和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概念有出入,翻譯后所表達的語義需甄別。
王朝[漢語詞語]
1.天子視朝
2.朝廷
3.朝代,歷史上指一個國家由某一家族統治的時代。
4.一個國家由某一家族統治也被稱為王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雖稱共和國,但其政權是由金家白頭山血統世襲的所以被外界稱為金家王朝。
夏朝:約前2029年(或前2030年)-約前1981年約前1933年-約前1559年斟鄩陽城河南洛陽河南登封夏王禹夏王啟夏王少康(夏朝開國君主是禹(一說是啟)少康是復辟夏朝)
商(殷)朝:約前1559年-前1046年約前1559年-約前1300年(商)約前1300年-約前1046年(商(殷))亳殷河南商丘、河南安陽、商王湯、商(殷)王盤庚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陝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東周又分為春秋(前770-前476年)與戰國(前475年-前221年)兩個時期]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陝西咸陽 秦始皇嬴政
漢朝:前202年-263年(從西漢到蜀漢)
--西漢:前202年-8年長安陝西西安西漢高祖劉邦
--新朝:8年-23年長安陝西西安 新太祖王莽
--玄漢:23年-25年長安陝西西安玄漢更始帝劉玄
--東漢:25年-220年洛陽河南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陽河南洛陽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漢:221年-263年成都四川成都蜀漢昭烈帝劉備
--孫吳:222年-280年建業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朝:265年-420年
--西晉:265年-316年(或317年)洛陽河南洛陽西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317年(或316年)-420年建康江蘇南京東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304年-420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劉宋:420年-479年建康江蘇南京劉宋武帝劉裕
--南齊:479年-502年 建康 江蘇南京南齊高帝蕭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南陳:557年-589年建康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386年-581年
--北魏:386年-534年平城洛陽山西大同河南洛陽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東魏:534年-550年鄴城河北臨漳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年-556年長安陝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年-577年鄴城河北臨漳北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長安陝西西安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年-618年 長安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618年-690年705年-907年長安陝西西安唐高祖李淵唐中宗李顯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長安河南洛陽陝西西安武周武后武則天
五代:907年-960年
--後梁:907年-923年汴京河南開封後梁太祖朱溫
--後唐:923年-936年洛陽河南洛陽後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936年-947年汴京河南開封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947年-950年汴京河南開封後漢高祖劉知遠(暠)
--後周:951年-960年汴京河南開封後周太祖郭威
十國:907年-979年
遼朝:916年-1125年上京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東京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
西夏:1038年-1227年興慶(中興)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北京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北京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應天京師江蘇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大順:1644年-1644年京師北京闖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京師北京清(后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北平北京洪憲帝袁世凱
諾曼王朝
1066-1087威廉一世(征服王),1027-1087
諾曼底公爵。表兄愛德華早年流亡諾曼底,所以與其結盟,並許諾英格蘭王位。愛德華死後哈羅德繼承英格蘭王位,於是威廉出兵佔領英格蘭。諾曼王朝開始。
1087-1100威廉二世(紅毛王),1060-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長兄羅伯特繼承並承諾將諾曼公國王位傳給他。在狩獵時中流箭身亡,也有說法是被亨利一世暗箭傷害。
1100-1135亨利一世,1068-1135
1135-1154斯蒂芬
法國的布魯瓦伯爵之子,母親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個女兒。亨利一世死後第一個趕到英格蘭宣布繼承王位。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繼承權,1153年,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領軍隊在英格蘭登陸。經過幾場戰鬥,他與斯蒂芬達成協議,斯蒂芬繼續擔任國王,死後由亨利繼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即位,金雀花王朝開始。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154-1189亨利二世,1133-1189
法國的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之子。19歲時同因淫亂被迫離婚的法王路易七世王后埃萊奧諾(30歲)結婚,取得法國南部大片領地。晚年發生王后和王子叛亂,親征諾曼底和阿基坦,被法國國王菲利浦二世和阿基坦叛軍俘虜死亡。該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為紋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裝飾,所以通常人們叫它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次子。參加十字軍東征,獲得獅心王的稱號。在鎮壓阿基坦叛亂時身亡。身為國王十年,在英格蘭的時間一共只有六個月。是騎士的楷模,但是作為國王卻非常失敗。
1199-1216約翰(無地王),1167-1216
亨利二世第四子。長兄和三兄早亡。父王把在法國的領地全部授予幾位兄長,由於已經沒有領地可以封給約翰,所以被稱為無地王。在位期間出兵法國而戰敗,回國後由於徵稅而面臨國內諸侯反抗,被迫頒布了承認封建特權和城市自治的《大憲章》。
1216-1272亨利三世,1207-1272
約翰之長子。九歲即位。由於賢臣掌國,所以在位期間政局安定。
1272-1307愛德華一世(長腿王),1239-1307
1307-1327愛德華二世,1284-1329
愛德華一世長子。昏庸懶惰。征服蘇格蘭失敗,承認其獨立。和寵臣大搞同性戀。王后伊莎貝拉為法王菲利浦四世之女,對國王不滿,於1325年攜兒子愛德華回到法國,和其弟弟法王查理四世策劃推翻愛德華二世。1326年發動政變,殺死國王的寵臣,1327年操縱國會將其廢黜,放逐到南威爾士。兩年後在巴克利城堡中將其殺害。
1327-1377愛德華三世,1312-1377
愛德華二世之子。1330年在處死了其母親的寵臣,逼迫其父退位的莫蒂默伯爵后親政。在位期間開始英法百年戰爭。戰爭的起因是法國卡佩王朝由瓦魯瓦家族的菲利浦六世繼承,而愛德華三世堅持自己也有法國王位繼承權。同王太子愛德華(黑太子)親征法國。在普瓦蒂埃抓獲法王約翰二世。放棄法國王位繼承權以換取法國西南的大片土地。組建了英格蘭長弓兵。
1377-1399理查二世,1367-1400
黑太子愛德華之子。繼承祖父王位,但是實權被叔父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把持。由於這個原因而記恨蘭開斯特家。親政后驅逐了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並沒收其領地。1399年,亨利在國王遠征愛爾蘭時舉兵拘捕了國王,並讓國會同意將理查廢黜,由亨利即位。蘭開斯特王朝開始。
蘭開斯特王朝
1399-1413亨利四世(波廷布魯克),1367-1413
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子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長子。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鎮壓格洛斯特公爵叛亂。但是不久由於霍爾福德公爵的挑撥,在1395年被驅逐並沒收領地。起兵征討理查。由於受議會擁戴而即位,開創了國王尊重議會意見的先河。
1413-1422亨利五世,1387-1422
亨利四世長子。即位后重開英法戰爭。率領英格蘭長弓兵在阿金庫爾取得勝利。先後佔據諾曼底和魯汶。和法國簽訂特魯瓦和約,成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繼承者。但是這個條約不為法國貴族承認,雙方繼續開戰。在巴黎郊外萬塞納因為赤痢而病死。
1422-1461亨利六世,1421-1471
出生后九個月即位。由於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而身兼英法兩國國王。叔父貝德福公爵攝政。由於法國出現聖女貞德,英國在百年戰爭中失利。喪失在法國的全部領地。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約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為攝政王。蘭開斯特家族對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因為約克公爵理查要求王位繼承權,展開了英國貴族內戰(玫瑰戰爭)。1460年被約克公爵抓獲,約克公爵宣布自己為英格蘭國王,但是不久戰死。理查之子愛德華進入倫敦即位。亨利逃亡到蘇格蘭,后再度被抓獲,幽禁於倫敦塔。在沃里克伯爵幫助下曾於1470年複位,次年沃里克戰死,亨利再度被抓獲而處死。蘭開斯特王朝結束。
約克王朝
1461-1483愛德華四世,1442-1483
約克公爵理查之子。父親理查在1460年戰死後成為約克派首領。1461年即位。1470年在沃里克伯爵的幫助下亨利六世複位,而愛德華在法國軍隊幫助下擊敗了沃里克伯爵,並將亨利六世殺害於倫敦塔。
1483愛德華五世,1470-1483
愛德華四世長子。即位的同年同弟弟約克公爵理查一起被攝政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送入倫敦塔。之後便再無下落。遺骨在1674年被發現。被稱做“塔中的王子”。
1483-1485理查三世,1452-1485
愛德華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1483年成為攝政王,殺害侄子愛德華五世后即位。鎮壓了要求王位繼承權的白金漢公爵叛亂。但是在和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的交戰中,由於部下威廉·斯坦利叛變而失利被殺。約克王朝結束。儘管因為篡位而名聲不好,但是很有政治才能。
1485-1509亨利七世,1457-1509
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里士滿伯爵愛德華·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被視為蘭開斯特派首領。曾流亡法國。1485年在法國援助下殺死理查三世,宣布繼承英格蘭王位。1486年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結婚,宣布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併,結束了紅白玫瑰戰爭。採取聯姻政策。長子阿瑟娶西班牙公主,長女瑪格麗特嫁給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獎勵工商業發展。被稱做賢王。
1509-1547亨利八世,1491-1547
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后同亡兄阿瑟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結婚。由於離婚問題而同羅馬教廷決裂。一生中娶過六個妻子,以不貞的罪名處決了其中的三個。
1547-1553愛德華六世,1537-1553
亨利八世獨子。母親是其第三個妻子,死於難產。九歲即位,舅父薩默塞特公爵攝政。堅持其父親的國教政策。1549年薩默塞特公爵在宮廷鬥爭中失勢,諾森伯蘭公爵攝政。由於國王年輕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
1553簡·格雷,1537-1554
多塞特侯爵、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了諾森伯蘭公爵的兒子達德利。愛德華六世臨終時,擔任攝政的諾森伯蘭公爵唆使他在偽造的遺囑上簽字,讓簡·格雷繼承王位。但是陰謀敗露,簡·格雷上台僅九天便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次年在塔內被斬首。諾森伯蘭公爵也被斬首。
1553-1558瑪麗一世,1516-1558
亨利八世同西班牙阿拉貢的凱瑟琳之女。從幼年起就被用為宮廷交易的工具。先後向法國王太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法國國王提親。亨利八世和凱瑟琳離婚之後被當作私生女看待。堅信天主教。愛德華六世死後得到輿論支持即王位。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結婚。由於鎮壓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根據分析,應該是由於自幼鬱鬱寡歡而導致精神殘暴。1558年病死。
1558-1603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
亨利八世同被斬首的安妮·博林之女。1554年起被姐姐幽禁於倫敦塔。在幽禁中更加堅信新教。1558年即位。宣布自己“同國家結婚”,把終身獻給英格蘭。得到臣民愛戴,被稱做“處女女王”、“仙女王”,以其名命名了弗吉尼亞。在位期間是英格蘭國力發展速度最快的時間。無論是海上貿易、海軍還是經濟、文化,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位期間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開闢了美洲殖民地,改良貨幣,成立西班牙公司、利凡特(地中海東岸)公司、威尼斯公司和著名的東印度公司等特許公司。還實施礦山、煤炭、玻璃、鹽、鐵的壟斷。頒布工匠法、救濟法、流浪乞丐處罰法以促進就業。她在位時期也是莎士比亞、斯賓塞、培根等文學偉人輩出的時代,被稱做英格蘭的文藝復興。死後無子。都鐸王朝結束。
斯圖亞特王朝
1603-1625,詹姆斯一世,1566-1625
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其母親瑪麗·斯圖亞特是詹姆斯五世的獨女。而瑪麗·斯圖亞特的祖母瑪格麗特(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的母親,詹姆斯四世的妻子)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姐姐。所以按照血緣關係,伊麗莎白女王是瑪麗·斯圖亞特的表姑,詹姆斯六世是伊麗莎白女王的表侄孫。其父親是蘇格蘭貴族丹利。由於其母在同新教勢力的鬥爭中失利出逃英格蘭,所以在一歲的時候就繼承了蘇格蘭王位。伊麗莎白一世死後,他因為是瑪格麗特·都鐸的曾孫而繼承英格蘭王位。由於蘇格蘭親法貴族影響,比較傾向於加爾文教派的新教。對內鎮壓清教徒和天主教徒。統治時期也是北美殖民地的開拓初期。外表醜陋,表現消極,被稱做“最聰明的蠢人”。
1649-1653共和政體
1653-1658護國公 奧利弗·克倫威爾
1658-1659護國公理查·克倫威爾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60-1685查理二世,1630-1685
查理一世次子。亡命法國。1650年返回蘇格蘭。次年成為蘇格蘭國王,率領蘇格蘭長老派和王黨軍隊進入英格蘭,在伍斯特戰敗,再次出亡法國。1660年共和政體顛覆,回國複位。同法王路易十四簽訂密約推崇天主教。後轉而推行反法親荷外交。由於專斷統治,國王和議會裂痕再次加深。由於沒有法定婚姻的兒子,1679年國會發表宣言反對其信奉天主教的弟弟詹姆斯繼承英格蘭王位(《排斥法案》),被駁回,釀成“光榮革命”的契機。國王臨終前宣布自己信奉天主教。
1685-1688詹姆斯二世,1633-1701
查理一世之子。1646年被革命軍逮捕,1648年逃亡歐洲。1660年回國。由於信奉並強制推行天主教,即位后遭到國內新教徒的反對。鎮壓查理二世私生子蒙默思公爵叛亂。由於王子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出生後接受天主教洗禮,國會請來其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和丈夫威廉(光榮革命)。詹姆斯二世投奔路易十四。次年率領法國援軍在愛爾蘭登陸,后戰敗。再次流亡法國。1701年死於聖日耳曼-昂-萊。
1689-1694 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1662-1694
瑪麗二世,詹姆斯二世之長女。自幼接受新教教育。和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威廉親王結婚。光榮革命后與丈夫共同回國執政。性格溫和有禮。無子女。同妹妹安妮不和。原因是她把安妮的朋友馬爾巴勒公爵約翰·丘吉爾定做私通詹姆斯二世的反叛罪。因天花而去世。
1694-1702威廉三世,1650-1702
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奧蘭治親王。父親是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威廉二世。母親是查理一世長女瑪麗。光榮革命時應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共同要求,率領荷蘭艦隊在英格蘭登陸,放逐詹姆斯二世。在位期間加入反法同盟。因落馬受傷死於倫敦。1701年英國制訂王位繼承法《權利法案》,規定威廉三世之後由安妮繼位,安妮之後由漢諾威的喬治繼位,徹底排除了詹姆斯二世男性後代繼位的可能。同時,荷蘭的奧蘭治-拿騷家族中的奧蘭治一支也隨著威廉三世的死亡而絕嗣,由德國拿騷的那一支繼承荷蘭執政的頭銜。
1702-1714安妮,1664-1714
詹姆斯二世次女。和丹麥王子喬治結婚。雖然和姐姐關係不和睦,但是根據《權利法案》而繼承王位。曾經生育十七個子女,但是只有一個孩子活到了10歲。由於擔心死後斯圖亞特家族絕嗣導致蘇格蘭脫離英格蘭,於在位期間頒布法令宣布合併蘇格蘭(在此之前蘇格蘭和英格蘭只是擁有共同國王的身合國)。同時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在位期間英國發展勢頭旺盛,國力強大,並奠定了日後英國的內閣制度。安妮嗜酒,被稱為“酒館里的安妮”。安妮女王死後,斯圖亞特王朝結束。
1714-1727 喬治一世,1660-1727
喬治·劉易斯,父親是漢諾威選帝侯恩斯特·奧古斯特,母親索非亞是普法爾茨選帝侯的女兒,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根據《權利法案》而在54歲時獲得英國王位繼承權。鎮壓了詹姆斯黨叛亂。建立責任內閣制度,在位期間英國發生著名的由於股票投機引起的南海泡沫事件。完全不會英語。年輕時身邊有很多情婦,一直和妻子分居。
1727-1760 喬治二世,1683-1760
名字叫奧古斯特,喬治一世之子。安妮女王時期受封為英國的劍橋公爵。同父親不和。任用渥波爾為首相,在位期間經歷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鎮壓詹姆斯二世孫子查理·愛德華叛亂等戰爭。在他的時代,立憲君主制在英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1760-1820 喬治三世,1738-1820
名字叫威廉·腓特烈,威爾士親王腓特烈·路易的兒子,喬治二世的孫子。反對輝格黨,抱著強化王權統治的信念即位。任命托利黨內閣。由於內外政策失誤和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一系列矛盾,在位期間發生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採取強硬態度。參加神聖同盟反對法國。雖然有志成為一個偉大的國王,但是晚年精神失常,王太子奧古斯特·腓特烈攝政。阿諾德·湯因比把喬治三世在位的時代看作是英國的產業革命時代。
1820-1830 喬治四世,1762-1830
名字叫奧古斯特·腓特烈。喬治三世長子。年輕時生活放蕩,肆意揮霍,欠下了25萬英鎊的債務。和一個天主教教徒羅賓遜夫人秘密結婚,但是被宣告無效。儘管如此,這個婚姻生活還是維持了26年之久。1795年同不倫瑞克的卡羅琳結婚,有一女(夏洛特女王儲),許配給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利奧波德親王(後來成為比利時國王)。1811年開始攝政。1830年由於胃出血而去世。
1830-1837 威廉四世,1765-1837
喬治三世之子。克拉倫斯公爵。因為夏洛特女王儲去世而繼承其哥哥喬治四世的王位。即位時已經是65歲高齡。性格優柔寡斷。有12個子女但都夭折。死後侄女維多利亞即位。
1837-1901維多利亞,1819-1901
喬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十八歲時伯父威廉四世去世而即位。由於漢諾威家族不承認女性的繼承權,因此宣布在其身後放棄對德國漢諾威領地的繼承權,英國王室也不再使用漢諾威作為朝代名。和舅舅薩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爾伯特結婚。實行開明的立憲君主政治。在位時期是英國國力最為強盛的時代。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有9個子女,31個孫輩,通過聯姻遍及歐洲各國王室,被稱做“歐洲的祖母”。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1901年去世。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1901-1910 愛德華七世,1841-1910
維多利亞女王長子。59歲即位。改王號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外甥為德皇威廉二世,妻子為丹麥公主,妻子一方的外甥為沙皇尼古拉二世。因此協調與歐洲各國的關係極為微妙。在位期間簽署英法協約、英俄協約。但未能抑制外甥德皇的擴張企圖。
溫莎王朝
1910-1936 喬治五世,1865-1936
愛德華七世次子。約克公爵。長兄阿爾伯特去世后被宣布為王位繼承人。即位後頭銜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以及英國海外殖民地之王,印度皇帝陛下”。使用GRI的徽記(GeorgeVRexetImperator)。性格威嚴沉穩樸實。在位期間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愛爾蘭獨立。在一戰中因為德國是其敵國,所以將王室的姓氏由薩克森-科堡-哥達改為溫莎。
1936 愛德華八世,1894-1972
喬治五世長子。早年曾在海軍中服役。一戰中服役於陸軍,曾在法國、埃及和義大利作戰。父親死後即位。同曾經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的關係被披露后引起英國舉國嘩然。在經過抉擇后,於1936年12月發表退位詔書,傳位於其弟弟約克公爵。之後前往法國定居。二戰期間任巴哈馬總督。除弟弟阿爾伯特和母親瑪麗王后的葬禮之外在也沒有返回過英國。
1936-1952 喬治六世,1895-1952
喬治五世次子。名字叫阿爾伯特。約克公爵。一戰時期在海軍服役,曾經參加日德蘭海戰。關心勞工問題,被稱做“產業的王子”。因長兄愛德華八世突然退位而繼承英國王位。二戰期間堅持留在英國本土,受到臣民愛戴。有很強的責任感,處事公正。在位期間王室和民眾感情極為融洽。
1952- 伊麗莎白二世,1926-
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喬治六世長女。1926年出生。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考慮到今後子女姓氏拼寫方便,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騰貝格家族)為姓。1952年即位。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溫莎-蒙巴頓王朝
?-,喬治七世或查理三世,1948-
查爾斯·菲利普·阿瑟·溫莎,伊麗莎白二世長子,威爾士親王。性格懦弱而放蕩。與妻子黛安娜王妃離婚。有兩子,長子威廉.次子亨利,查爾斯宣布如果繼承英國王位,將改王室姓氏為溫莎·蒙巴頓。王號未定,有可能以其第一個教名查爾斯而定為查理三世,但是也可能根據家族傳統選喬治七世或根據其中間教名選阿瑟一世的王號。
?-,威廉五世,1982-
威廉·阿瑟·菲利普·路易斯·溫莎,威爾士親王長子。英國第二順序王位繼承人。目前在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求學。目前是西方許多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但是根據英國王室發展的現狀,不排除他作為王室政治秀道具而犧牲其個人選擇的伴侶的可能。根據英國新的王位繼承法,威廉之後的英國王位繼承權,以其第一個出生的子女為優先考慮,無論男女。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兒,則該女孩繼承英國王位,不論她是否還有弟弟出生。
加洛林王朝
法蘭克王國
查理一世768-814
法蘭克王國
路易一世840-843
內戰西法蘭克王國
查理二世843-877
路易二世877-879
路易三世879-882
卡洛曼879-884
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三世884-887
羅貝爾(卡佩)王朝
倭德888-898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三世893或898-923
羅貝爾(卡佩)王朝
羅貝爾一世922-923
魯道夫923~936
路易四世936~954
洛泰爾954~986
路易五世986~987
卡佩王朝
卡佩987~996
羅貝爾二世996~1031
亨利一世1031~1060
腓力一世1060~1068
路易六世1068~1137
路易七世1137~1180
腓力二世1180~1223
路易八世1223~1226
路易九世(聖路易)1226~1270
腓力三世1270~1285
腓力四世1285~1314
路易十世1314~1316
約翰一世1316
腓力五世1316~1322
查理四世1322~1328
瓦盧瓦王朝
腓力六世1328~1350
約翰二世1350~1364
查理五世1364~1380
查理六世1380~1422
查理七世1422~1461
路易十一世1461~1483
查理八世1483~1498
奧爾良旁支路易十二世1498~1515
昂古萊姆旁支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
亨利二世1547~1559
弗朗西斯二世1559~1560
查理九世1560~1574
亨利三世1574~1589
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1589~1610
路易十三世1610~1643
路易十四世1643~1715
路易十五世1715~1774
路易十六世1774~1792
路易(十七世)1793~1795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國民公會1792-1795
五人執政團時期1795-1799
執政官政府1799-1804
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崙一世1804-1814,1815
拿破崙(二世)1815
波旁王朝
路易十八世1814~1824
查理十世1824~1830
奧爾良王朝
路易-腓力1830~1848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1848~1852
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即路易-拿破崙·波拿巴)1852-1870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總統 梯也爾1871-1873
麥克馬洪1873-1879
格雷維1879-1887
卡諾1887-1894
卡季米爾-佩里埃 1894~1895
福爾1895~1899
盧貝1899~1906
法利埃1906~1913
普恩加來1913~1920
德夏內爾1920
米勒蘭1920~1924
杜梅格1924~1931
杜梅1931~1932
勒布倫1932~1940
李成桂(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朝鮮定宗李芳果(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
朝鮮太宗李芳遠(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太祖嫡五子
朝鮮世宗李祹(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太宗嫡四子
朝鮮文宗李珦(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世宗嫡長子
朝鮮端宗李弘暐(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文宗嫡子
朝鮮世祖李瑈(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朝鮮睿宗李晄(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世祖嫡次子
朝鮮成宗李娎(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李隆(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成宗長子
朝鮮中宗李懌(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朝鮮仁宗李峼(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中宗嫡長子
朝鮮明宗李峘(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中宗嫡次子
朝鮮宣祖李昖(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李琿(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宣祖庶次子
仁祖李倧(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朝鮮孝宗李淏(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仁祖嫡次子
朝鮮顯宗李棩(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孝宗嫡子
朝鮮肅宗李焞(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顯宗嫡子
朝鮮景宗李昀(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肅宗庶長子
朝鮮英祖李昑(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肅宗庶四子
朝鮮正祖李祘(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朝鮮純祖李玜(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正祖庶長子
朝鮮憲宗李奐(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朝鮮哲宗李升(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恩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朝鮮高宗李熙(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父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朝鮮純宗李坧(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高宗嫡長子
全世界範圍內,為世人熟識國祚比較長的王朝包括日本的“菊花王朝”,自公元602年第一任君主推古天皇自稱天皇起,維持了1400多年,號稱“萬世一系”。
現存的亞洲王朝汶萊王朝(博爾基亞氏王室)也比較長,現任汶萊蘇丹第29世-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汶萊王朝從1363開始傳到現在已經有六百餘年。
所羅門王朝
所羅門王朝聲稱他們是以色列的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直系後裔,國祚從公元前10t世紀到公元1974年,國祚約2800年至2900年。
菊花王朝
日本從古代起就沒有改朝換代,日本第一代天皇到第九代天皇沒有可考證的歷史,雖然如此,菊花王朝始終是同一個王族,號稱“萬世一系”。日本公布的國祚一般認為不準確,因為日本將神話傳說部分也計算在國祚之內,例如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孫子壽命長達126歲。
潘地亞王朝
潘地亞是古代印度南部從公元前6世紀至1345年存在的一個泰米爾人王國。其王朝國祚超過一千八百年。和日本菊花王朝不一樣,潘地亞王朝保存完整的歷史記載,遠古部分的王朝歷史可信性強。
朱羅王朝
朱羅王朝(泰米爾語:சோழர்குலம்,寬式IPA:/'ʧoːɻə/),又名注輦,印度半島古國,其地在今泰米爾納德邦。建立於公元前三世紀滅亡於公元1279年王朝國祚超過一千五百年
巴格拉季昂尼王朝
喬治亞的巴格拉季昂尼王朝從780年至1810年統治喬治亞,1810年俄羅斯帝國吞併喬治亞,巴格拉季昂尼王族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止仍然是俄羅斯帝國喬治亞地區的強大貴族。
印度西索迪亞王朝
除中國外,世界上其他王朝一般國祚比較長,印度的梅瓦爾王國的西索迪亞王朝 是世界是延續時間較長的王朝之一,西索迪亞王朝不同於歐洲某些歷史悠久的王朝,歐洲雖然有持續時間很長的王朝,但歐洲王室的王位傳男亦傳女,西索迪亞王朝類似中國古代的王朝王位傳男不傳女,印度的梅瓦爾王國在西索迪亞王朝的統治下延續了1215年(734-1949)直到1949年併入印度聯邦,王朝才結束。
西索迪亞王朝第一代國王是BappaRawal(734年建立王朝),末代國王是MaharanaSirBhupalSingh(1930-1955),西索迪亞王朝雖然結束但其後代現今仍還保留著王公的稱號。
柬埔寨王朝在1993年復辟,柬埔寨王室有悠久的歷史,如果計算母系和父系,互相有血緣關係的柬埔寨王室維持統治1940多年,在只計算父系的情況下柬埔寨王室也持續七百多年,1296年柬埔寨國王闍耶跋摩八世的女婿因陀羅跋摩三世繼承王位,因陀羅跋摩三世是現在柬埔寨國王的父系祖先,傳聞是因陀羅跋摩三世迫使自己的岳父遜位。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王朝雖然有著不一樣的名稱,但這些持續的王朝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血緣關係。現任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NorodomSihamoni)是柬埔寨王朝第97代國王。
柬埔寨王室世系:
扶南王國
不明-68年柳葉女王LiuYi(與混填結婚)
68年-不明憍陳如一世即混填
不明混盤況
不明混盤盤在位3年
201年以前—225年前後范蔓(全名為范師蔓FanShih-Man)
範金聲1乙巳225(FanChin-Sheng)
范旃15乙巳225
范長1庚申240
243年前後—287年以後范尋47庚申240
357年前後竺旃檀
憍陳如二世20庚戌410
434年以前—438年以後持黎跋摩40庚午430
485年前後—514年闍耶跋摩44庚戌470
514年—不明留陀跋摩36甲午514
真臘王國
550年—600年拔婆跋摩一世(BhavavarmanI)
600年—616年摩訶因陀羅跋摩(Mahendravarman)
616年—635年伊奢那跋摩一世(IsanavarmanI)
639年—657年拔婆跋摩二世(BhavavarmanⅡ)
657年—681年闍耶跋摩一世(JayavarmanI)
681年—713年闍耶特維(QueenJayavedi)
國家分裂
水真臘(710—781)
8世紀QueenJayavedi
不明Nripatindravarman
不明Pushkaraksha
婆羅阿迭多、尼栗波提因陀羅跋摩、補什迦羅婆、商菩跋摩、羅貞陀羅跋摩、摩希提婆跋摩、闍耶跋摩一世11庚戌770
陸真臘(615—802)
8世紀Sambhuvarman
8世紀羅貞陀羅跋摩一世(RajendravarmanI)
不明Mahipativarman
依夏那巴爾曼一世20乙亥615巴瓦巴爾曼二世加亞巴爾曼一世加亞德維
吳哥王朝
與真臘為同一國家。王朝得名於其都城吳哥。
802年—850年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Ⅱ)
850年—877年闍耶跋摩三世(JayavarmanⅢ)
877年—889年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I)
889年—900年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I)
900年—925年曷利沙跋摩一世(HarshavarmanI)
925年—928年伊奢那跋摩二世(IsanavarmanⅡ)
928年—941年闍耶跋摩四世(JayavarmanⅣ)
941年—944年曷利沙跋摩二世(HarshavarmanⅡ)
944年—968年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Ⅱ)
968年—1001年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V)
1001年—1002年優陀耶迭多跋摩一世(UdayadityavarmanI)
1002年闍耶毗羅跋摩(Jayaviravarman)
1002年—1050年蘇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I)
1050年—1066年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Ⅱ)
1066年—1080年曷利沙跋摩三世(HarshavarmanⅢ)
1090年—1107年闍耶跋摩六世(JayavarmanⅥ)
1107年—1113年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DharanindravarmanI)
1113年—1150年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
1150年—1160年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二世(DharanindravarmanⅡ)
1160年—1166年耶輸跋摩二世(YasovarmanⅡ)
1166年—1177年特裡布婆那迭多跋摩(Tribhuvanadityavarman)
1177年—1181年空位
1181年—1215年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
1219年—1243年因陀羅跋摩二世(IndravarmanⅡ)
1243年—1295年闍耶跋摩八世(JayavarmanⅧ)
1295年—1308年因陀羅跋摩三世(IndravarmanⅢ)
1308年—1327年因陀羅闍耶跋摩(Indrajayavarman)
1327年—1336年JayavarmanParamesvara
1336年—1340年TrosokPeam
1340年—1346年NippeanBat
1346年—1351年LompongRaja
1952-1357年暹羅統治,1352年—1357年空位
1357年—1363年SreiSoryatey
1363年-1373年BoromrajaI
1373年-1393年Thommasaok
1393年暹羅統治
金邊王朝
吳哥王朝放棄首都吳哥,遷往金邊續存。
1393年—1463年奔哈·亞(PontheaYat)
1463年—1469年NarayanaRamadhipati
1469年—1485年SriBodhya
1485年—1504年Thommaraja
1504年—1512年斯雷·索空托·巴特(SriSukonthor)
1512年—1516年乃依·坎(NeyKan)
1516年—1566年安贊一世(AngChanI)
1566年—1576年BaromReacheaI
1576年—1594年哲塔一世(ChetthaI)
1594年暹羅統治
1594年—1596年ReameaChungPrey
1596年—1599年BaromReacheaⅡ
1599年—1600年BaromReacheaⅢ
1600年—1603年ChauPonheaNhom
1603年—1618年BaromReacheaⅣ
1618年—1622年哲塔二世(ChetthaⅡ)
1622年—1628年空位
1628年奔哈·托(PonheaTo)
1628年—1642年Outey
1630年—1640年PonheaNu
1640年—1642年AngNonI
1642年—1659年Chan
1659年—1672年BaromReacheaV
1672年—1673年哲塔三世(ChetthaⅢ)
1673年—1674年AngChei
1674年—1675年AngNon
1675年—1695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一次統治
1695年—1699年OuteyI
1698年—1701年安恩(AngEm)一次統治
1701年—1702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二次統治
1702年—1703年ThommoReacheaⅡ一次統治
1703年—1706年哲塔四世(ChetthaⅣ)三次統治
1706年—1710年ThommoReacheaⅡ二次統治
1710年—1722年安恩(AngEm)二次統治
1722年—1738年SathaⅡ
1738年—1747年ThommoReacheaⅡ三次統治
1747年ThommoReacheaⅢ
1747年—1749年AngTong一次統治
1749年—1755年哲塔五世(ChetthaV)
1755年—1758年AngTong二次統治
1758年—1775年OuteyⅡ
1775年—1796年AngNonⅡ
1796年—1806年空位
1802年—1834年安贊二世(AngChanⅡ)
1837年—1841年QueenAngMey
1841年—1860年安東(AngDuong)
1860年—1904年諾羅敦·安·吳哥(Norodom)
1904年—1927年西索瓦(Sisowath)
1927年—1941年西索瓦·莫尼旺(SisowathMonivong)
1941年—1955年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
1955年—1960年諾羅敦·蘇拉瑪里特(NorodomSuramarit)
1960年—1993年空位
1993年—2004年諾羅敦·西哈努克(NorodomSihanouk)
2004年至今諾羅敦·西哈莫尼(NorodomSihamoni)
在歐洲的某些國家,雖然王朝更迭,但並不表示家族血脈的終止,王朝更迭也不是由於篡權奪位,推翻前朝,建立了新朝。僅僅是因為國王絕嗣,後繼無人,而不得不從去世國王的近親旁系或母系的後代中去物色王位繼承人。
由於被挑選出來的王位繼承人是先王的支脈、後裔,王朝在血緣上其實是一脈相傳達室。如英國的都鐸王朝由於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無嗣而駕崩,而讓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入繼英格蘭王位。自此英格蘭和蘇格蘭組成了共主邦聯,完成兩國的王室聯合。
與此同時,詹姆士一世決定將家族姓氏由斯迪瓦特改寫較為法國化的斯圖亞特。斯圖亞特王朝誕生了。
高姆老國王是丹麥的第一位君主,他的出生年月已無從考查,大約在公元940年去世。他死後,他的兒子哈拉爾繼承王位。
丹麥王室現今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是丹麥第54代國王。“奧倫堡王朝”和現在的“格呂克斯堡王朝”的興起,都僅僅是因為國王絕嗣,後繼無人,而不得不從去世國王的其它後代中去物色王位繼承人。
由於被挑選出來的王位繼承人是先王的支脈、後裔。他們雖保持著爵位,但卻生長在異國他鄉,所以在他們的頭銜中往往帶有地名,如:“奧倫堡的克里斯欽伯爵”,及“格呂克斯堡的威廉姆公爵”等等。
當他們被選為王位繼承人,當上國王后,一個新的王朝開始了,他們原來頭銜中的地名就成了新王的稱號。然而,不管丹麥王室如何“改朝換代”,這個王朝消亡,那個王朝興起,在一千多年的54位君主中,他(她)們之間都有著這樣、那樣的血緣。
法國卡佩王朝
其他比較長的皇朝和王朝還包括來自於法國的“卡佩王朝”自987年正式取代法國的“加洛林王朝”時算起,該王朝統治歐洲數個國家,直至今天還沒有間斷,今天的“卡佩王朝”還維持著對西班牙和盧森堡的統治。
前王朝時期(前3500-前3050年)
蠍王(KingScorpion)
偌卡納爾邁(KingNarmer)
古王朝時期(前3050-前2686年)
◎第1王朝(公元前3050-2890年)
阿哈—美尼斯(Menes(Aha))
迪爾(Djer(Itit))
瑞內博(Wadj)
德聞(Den(Udimu))
安迪耶布(Anendjib)
瑟么凱特(Semerkhet)
伽阿(Qa\'a)
◎第2王朝(前2890-前2686年)
赫特普塞凱姆威(Hetepsekhemwy/Hotepsekhemwy)
瓦迪耶
尼涅提耶爾(Ninetjer(Nynetjer))
塞尼德
泊西布森(Peribsen(Seth-Peribsen))
塞凱密布
卡塞凱姆威(Khasekhemwy)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
(前2686-前2135年)
◎第3王朝(前2686-前2575年)
尼布卡一世(Sanakhte(Nebka)2650-2630)
左塞(Netjerykhet(Djoser)2630-2611)
斯奈夫魯(Sekhemkhet(DjoserTeti)2611-2603)
卡巴(Khaba2603-2599)
胡尼(Huni2599-2575)
◎第4王朝(前2575-前2465年)
斯奈夫魯(Snofru2575-2551)
胡夫(Khufu(Cheops)2551-2528)
拉迪耶迪夫(Radjedef2528-2520)
哈夫拉(Khafre(Chephren)2520-2494)
尼布卡二世
門卡烏拉(Menkaure(Mycerinus)2490-2472)
赦普塞卡夫斯奈夫魯(Shepseskaf2472-2467)
◎第5王朝(前2465-前2323年)
烏塞爾卡夫(Userkaf2465-2458)
薩胡爾(Sahure2458-2446)
尼夫里爾卡爾(NeferirkareKakai2477-2467)
赦普塞斯卡爾(ShepseskareIni2426-2419)
尼夫日夫爾(Raneferef2419-2416)
尼烏塞爾(NiuserreIzi2416-2392)
門考胡爾(Menkauhor2396-2388)
傑的卡爾(DjedkareIzezi2388-2356)
烏納斯(Wenis2356-2323)
◎第6王朝(前2323-前2150年)
特提(Teti2323-2291)
佩皮珀辟一世(PepyI(Meryre)2289-2255)
莫潤爾一世(MerenreNemtyemzaf2255-2246)
佩皮二世(PepyⅡ(Neferkare)2246-2152)
莫潤爾二世
尼托克麗絲王后
◎第7王朝、第8王朝(前2150-前2135年)
伽卡爾(Djedkare)
尼夫考爾(Netrikare)
尼夫考胡爾(Neferkahor)
尼夫里爾卡爾二世(NeferkareⅡ)
第一中間期(前2135-前1937年)
◎第9王朝、第10王朝(前2135-前1986年)
莫伊伯
科提(Kheti)
莫里卡爾(Merikare)
伊提
◎第11王朝(前2134-前1937年)
門圖霍特普一世
伊涅特夫一世(InyotefI(Sehertawy)2074-2064)
伊涅特夫二世(InyotefⅡ(Wahankh)2064-2015)
伊涅特夫三世(InyotefⅢ(Nakhtnebtepnefer)2015-2007)
尼布赫泊特爾
門圖霍特普二世(MontuhotepⅡ(Nebhepetre)1986-1956)
門圖霍特普三世(MontuhotepⅢ(Sankhkare)1956-1944)
門圖霍特普四世(MontuhotepⅣ(Nebtawyre)1944-1937)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
(前1937-前1668年)
◎第12王朝(前1937-前1784年)
阿門內姆哈特一世(AmenemhetI(Sehetepibre)1937-1908)
森烏塞特一世(SenwosretI(Kheperkare)1917-1872)
阿門內姆哈特二世(AmenemhetⅡ(Nubkaure)1875-1840)
森烏塞特二世(SenwosretⅡ(Khakheperre)1842-1836)
森烏塞特三世(SenwosretⅢ(Khakaure)1836-1817)
阿門內姆哈特三世(AmenemhetⅢ(Nimaatre)1817-1772)
阿門內姆哈特四世(AmenemhetⅣ(Maakherure)1772-1763)
塞布科尼夫露王后(Neferusobek(Sobekkare)1763-1759)
◎第13王朝(前1784-前1668年)
116年裡65位國王在世
第二中間期(前1668-前1560年)
◎第14王朝、第15王朝、第16王朝(前1720-前1565年)
約有40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埃及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不過是喜克索法老的封臣。
威格夫(Wegaf)
安特夫四世(AntefⅣ)
郝(Hor)
叟伯克侯特普二世(SobekhotepⅡ)
汗傑(Khendjer)
叟伯克侯特普三世(SobekhotepⅢ)
耐夫侯特普一世(NeferhotepI)
叟伯克侯特普四世(SobekhotepⅣ)
艾(Ay)
耐夫侯特普二世(NeferhotepⅡ)
塞斯(Sheshi)
亞庫赫(Yakubher)
基安(Khyan)
阿波比一世(ApopiI)
阿波比二世(ApopiⅡ)
艾納斯(Anather)
亞考班(Yakobaam)
◎第17王朝(前1668-前1570年)
14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其周圍地區。他們是喜克索的封臣。最後3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與北方的喜克索人鬥爭。
叟伯克沙夫(Sobekemsaf)
安特夫七世(AntefⅦ)
塔阿一世(TaaI)
塔阿二世(TaaⅡ)
卡莫西斯(Kamosis)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帝國
(前1560-前1070年)
◎第18王朝(前1570-前1293年)
阿赫摩斯一世(Ahmose(Nebpehtyre)1539-1514)
阿蒙霍特普一世(AmenhotepI(Djeserkare)1514-1493)
圖特摩斯一世(ThutmoseI(Akheperkare)1493-1481)
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Ⅱ(Akheperenre)1481-1479)
海特西朴蘇特(Hatshepsut(Maatkare)1473-1458)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Ⅲ(Menkheperre)1479-1425)
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Ⅱ(Akheperure)1427-1392)
圖特摩斯四世(ThutmoseⅣ(Menkheperure)1392-1382)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Ⅲ(Nebmaatre)1382-1344)
埃赫那吞(AmenhotepⅣ/Akhenaten1352-1336)
斯門卡爾上(Smenkhkare(Ankhkheperure)1337-1336)
圖坦哈蒙(Tutankhamun(Nebkheperure)1336-1327)
阿伊(Ay(Kheperkheperure)1325-1321)
荷倫希布(Horemheb(Djeserkheperure)1323-1295)
◎第19王朝(前1293-前1185年)
拉美西斯一世(RamessesI(Menpehtyre)1295-1294)
塞蒂一世(SetyI(Menmaatre)1394-1279)
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Ⅱ(Usermaatresetepenre)1279-1213)
莫尼普塔(Merenptah(Baenrehotephirmaat)1213-1203)
阿門麥遂(Amenmesse(Menmire)1203-1200)
塞蒂二世(SetiⅡ(Userkheperuresetepenre)1200-1194)
斯普塔(Siptah(Akhenresetepenre)1194-1188)
塔沃斯塔王后(Tausert(Sitremeritamun)1188-1186)
◎第20王朝(前1185-前1070年)
塞塔克特(Setakht(Userkhauremeryamun)1186-1184)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Ⅲ(Usermaatremeryamun)1184-1153)
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Ⅳ(Hekamaatresetepenamun)1153-1147)
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V(Usermaatresekheperenre)1147-1143)
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Ⅵ(Nebmaatremeryamun)1143-1136)
拉美西斯七世(RamessesⅦ(Usermaatresetepenre)1136-1129)
拉美西斯八世(RamessesⅧ(Usermaatreakhenamun)1129-1126)
拉美西斯九世(RamessesⅨ(Neferkaresetepenre)1126-1108)
拉美西斯十世(RamessesX(Khepermaatresetepenre)1108-1099)
拉美西斯十一世(RamessesⅪ(Menmaatresetepenptah)1099-1069)
第三中間期(前1070-前767年)
◎第21王朝、第22王朝、第23王朝、第24王朝(公元前1070-前767年)
塔尼斯和底比斯的君王們包括斯孟迪斯(Smedes)、蘇森尼斯(Psusennes)、朔申克一世
利比亞統治者,共12位法老,舍松契(Sheshonq)一世至五世、奧索爾孔(Osorkon)一世至四世、塔克羅特(Takelot)一世至三世。
底比斯僧侶王
◎小王國
伊索比亞和薩伊斯的復興(前767-前525)
◎第25王朝(公元前767-前656年)
匹耶
沙巴闊(Shebaka712-698)
攝比特庫(Shebitku698-690)
塔哈卡(Taharqa690-664)
坦沃塔瑪尼(Tantamani664-657)
◎第26王朝(公元前672-前525年)
薩姆提克一世(PsammetichusI(Psam-tik)664-610)
尼科二世
阿瑪西斯(Amasis570-526)
薩姆提克二世(PsammetichusⅡ610-595)
波斯王朝(前525-前332年)
◎第27王朝、第28王朝、第29王朝、第30王朝(前525-前332年)
岡比西斯(Cambyses525-522)
大流士一世(DariusI521-486)
薛西斯(XerxesI486-466)
阿爾塔薛西斯(ArtaxerxesI465-424)
大流士二世(DariusⅡ424-404)
阿米爾泰烏斯(Amyrtaios404-399)
哈克里斯(Hakoris393-380)
奈科坦尼布一世(NectaneboI380-362)
傑德霍爾(Teos365-360)
奈科坦尼布二世(NectaneboⅡ360-343)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Ochus(ArtaxerxesⅢ)343-338)
阿爾塞斯(Arses338-336)
大流士三世(DariusⅢCodomannus335-332)
伊斯蘭教什葉派中的伊斯瑪儀派的王朝,王室的名字叫Ahlal-BaytBanuHashim翻譯過來就是先知的家屬哈希姆氏,這個王朝比較特別,它沒有任何的領土,雖然它現在沒有領土但不代表它以前也沒有領土,該王朝以前曾經統治過中東,但後來由於政局動蕩發展到現在成為沒有領土的王朝。
這個王朝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和他的女婿阿里的後代。現任的可汗是第49代可汗阿迦汗四世(拉丁化:āgāKhānⅣ;真名為卡里姆·海珊,1936年12月13日-),與其說阿迦汗四世生活得像個皇帝不如說阿迦汗四世生活得像個富豪,阿迦汗四世現在居住在瑞士,擁有10億多美元的財產,財產主要是由信徒捐贈,該王朝統治著全世界伊斯蘭教什葉派中的伊斯瑪儀派和擔任該教派的最高精神領袖。
哈希姆王朝從第一代哈里發阿里656年即位算起持續到現在已經維持了1350多年。
亞洲
泰國: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ChakriDynasty)1782年—今
汶萊:博爾基亞王朝(HouseofBolkiah)1405年—今
柬埔寨:諾羅敦王朝(HouseofNorodom)1993年—今
不丹:旺楚克王朝(HouseofWangchuck)1907年—今
巴林:阿勒·哈里發王朝(ThehouseofAlKhalifa)1783年—今
約旦:哈希姆王朝(Hashemite)1916年—今
卡達:阿勒·薩尼王朝(HouseofThani)1868年—今
科威特:薩巴赫王朝(HouseofAl-Sabah)1716年—今
阿曼:阿勒布-賽義德王朝(HouseofBuSa’id)
沙烏地阿拉伯:沙特王朝(HouseofSaud)1744年—今
日本:菊花王朝(TheChrysanthemumThrone)前660年—今
歐洲
英國:溫莎王朝(HouseofWindsor)1917年—今
比利時: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Saxe-CoburgandGotha)1831年—今
丹麥: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Houseof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1863年—今
挪威: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Houseof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1905年—今
荷蘭:奧蘭治-拿騷王朝阿姆斯貝格支系(Orange-NassauAmsberg)2013年—今
盧森堡:拿騷-魏爾堡王朝(Nassau-Weilburg)1817年—今
瑞典:貝爾納多特王朝(HouseofBernadotte)1818年—今
西班牙:波旁王朝(HouseofBourbon)1975年—今
非洲
摩洛哥:阿拉維王朝(Alaouitedynasty)1631年—今
賴索托:莫舒舒王朝(HouseofMoshesh)1966年—今
史瓦濟蘭:德拉米尼王朝(HouseofDlamini)1968年—今
大洋洲
湯加王朝(900—至今),名義上有三個王朝(圖依湯加、圖依哈阿塔卡勞、圖依卡諾庫珀魯),但實際上這三個王朝是來源於同一個祖先的三個不同的支系,具有相同的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