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廬詩草》序
《人境廬詩草》序
作品名稱:《人境廬詩草》序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康有為
文學體裁:散文
嶔崎磊落,輪囷多節,英絕之士,吾見亦寡哉!苟有其人歟,雖生於窮鄉,投於仕途,必能為才臣賢吏,而不能為庸宦,必能為文人通人,而不能為鄉人。苟有其人歟,其為政風流,與其詩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絕俗,而有其可傳者也。吾於並世賢豪多友之。我儀其人歟,則吾鄉黃公度京卿其不遠之耶!
康有為
公度長身鶴立,傲倪自喜。吾游上海,開強學會,公度以道員奏派辦蘇州通商事,挾吳明府德㴋叩門來訪。公度昂首加足於膝,縱談天下事;吳雙遣澹然旁坐,如枯木垂釣。之二人也,真人也,畸人也,今世寡有是也。自是朝夕過從,無所不語。
聞公度以屬員見總督張之洞,亦復昂首足加膝,搖頭而大語。吾言張督近於某事亦通,公度則言:吾自教告之。其以才識自負而目中無權貴若此,豈惟不媚哉!公度安能作庸人!卒以此得罪張督,乃閑居京師。翁常熟覽其《日本國志》,愛其才,乃放湖南長寶道。時義寧陳公寶箴無楚,大相得,贊變法。公度乃以其平日之學發紓之,中國變法自行省之湖南起。與吾門人梁啟超共事久,交尤深。於是李公端棻奏薦之,上特拔之使日本。而黨禍作,公度幾被逮於上海。日故相伊藤博文救之,乃免。
自是久廢,無所用,益肆其力於詩:上感國變,中傷種族,下哀生民;博以環球之遊歷,浩渺肆恣,感激豪宕,情深而意遠。益動於自然,而華嚴隨現矣。公度豈詩人哉!而家父、凡伯、蘇武、李陵及李、杜、韓、蘇諸巨子,孰非以磊砢英絕之才,鬱積勃發,而為詩人者耶!公度之詩乎,亦如磊砢千丈松,鬱郁青蔥,蔭岩竦壑,千歲不死,上蔭白雲,下聽流泉,而為人所瞻仰徘徊者也!
康有為序於那威北冰海七十二度觀日不沒處。以為公度有詩,猶不沒也,光緒三十四年夏至。
輪囷(qūn):樹木屈曲的樣子。
通人:博覽古今的人。
鄉人:鄉願之人。語見《論語陽貨》:“鄉願,德之賊也。”
並世:同一時代。
儀:擬儀。
三藩息士高:今譯聖佛蘭西斯科。又稱三藩市,即舊金山。
“及參日使”句:到了駐日使何子峨署中任參贊。
自得之:自己有所體會。語出《孟子離婁下》。
縞:白。
吳明府德㴋:即吳德㴋。明府:對知縣的尊稱。
真人、畸人:語見《莊子大宗師》。指具有德行、不合時俗的人。
張之洞:1895年任兩江總督。
翁常熟:翁同龢,常熟人。
陳公寶箴:陳寶箴(1831—1900),1895年任湖南巡撫,支持變法運動。
伊藤博文:日本明治維新時第一任內閣的首相。1898年曾來中國,維新派想請他贊助新法。
華嚴:華嚴境,為佛教修萬行萬德以達到的莊嚴境界。這裡喻指黃詩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磊砢:樹木多節,比喻人有奇材異能。語出《世說新語識鑒第七》。
《康有為詩文選》里的詩歌,廣泛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西方許多新事物,獨具一家風貌,如梁啟超所評:“近世詩人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者,當推黃公度”,“公度之詩,獨辟境界,卓然自立於二十世紀詩界中,群推為大家”。(《飲冰室詩話》)
康有為這篇序言作於1908年,其時黃遵憲已經逝世三年了。康有為以飽含深情的筆墨,熱烈地讚頌了黃遵憲卓絕的人格和非凡的經歷:如他著《日本國志》,“所得於政治尤深浩”;他贊成變法而幾乎被逮於上海。其用意在於說明詩歌內容深刻:“上感國變,中傷種族,下哀生民”;又能“采歐美人之長”,“博以環球之遊歷”,使其風格“精深華妙,異境日辟”。
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