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擊
古代用兵法為指導的兵技之一
技擊,是來自古代用兵法為指導的兵技之一。在作戰中有著它的實用價值。認識技擊,須先認識人的本能。人的本能有強弱之分,在爭鬥中自然就有勝負之分,但受過技擊訓練與沒受過訓練的人卻會體現有本能的差異程度,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人的思維能力和體能潛力,充分體現了爭鬥中的技術力量,從而征服對手,戰而勝之。
《夜行宗譜》載述:“所謂技擊,乃以武藝行實戰搏殺之能。所謂技擊術,系專事修鍊實戰搏殺之手法、腿法、步法、身法、功法、心法等技藝及其綜合運用之法術... ...技擊法術,不求其形,但究其理;不求其勢,但究其道;不求其定,但究其機;遵五行生剋之理,循陰陽變化之道,依八卦推衍之機;以靜制動,柔化剛打,避實擊虛,無形無象,道法自然。”
技擊術:用於搏鬥的武術。
英語為martial art
《新唐書·淮陽王道玄傳》:“淮陽壯王 道玄,性謹厚,習技擊,然進止都雅。”
清 惲敬 《羅台山外傳》:“台山 少好技擊,兼治兵家言。”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技擊術的‘起死回生’和‘至尊無上’,我也不能相信。東瀛 的‘武士道’,是指武士應守的道德,與技擊無關。”
徒手技擊術,依附於古戰爭的事實,為它提供了生與死的較量場合,也為技擊的進步及對它的實用價值進行了全面的衡量與檢驗。它所形成的技術層次是離不開人的本能基礎的,但經過訓練完全可以掌握和提高。
隨著人類的技術進步,”短兵擊劍術”、”長槍刺殺術”同技擊的認識也在發展,前人對技擊術的認識是經過一代代的實踐,上升為既有兵法理論為指導又有具體訓練方法的一種實戰技術,這足以解釋人的天然本能是技擊術的基礎,是可以普及的,沒有任何”神秘”的騙術。技擊術是古代將士必修之課,是應知必會的作戰技術。技擊術的流傳主是要來自古代的軍中。
防身技擊
無形表現的是”剛柔虛實”,戰局中猛衝硬打的攻式為剛實;輾轉主動撤離則為虛柔。雖然戰局中形式上千變萬化,但其技擊理論意識不離其中。剛柔相濟、虛實結合則是作戰與訓練的原則,要攻防為一體,使用有形的攻防上乘技術擊打動作,把無形的作戰意識準確地表現出來,但須刻苦訓練,非一日之功。
有形在戰局中表現是”攻守進退”,正確合理地運用人的”七長八短”(人體和上肢與下肢為四長,兩腋窩伸延為兩個暗長,加上一雙看的遙遠的眼睛共為七長;人的頭、兩肩、兩肘和兩膝,加上臀部為八短),時刻體現無形的”剛柔虛實”,在每場的”膠著”(相互亂條,也是本能的亂打,技擊訓練中稱之為膠著訓練)訓練的戰局中強行使用攻守技術,也就是把無形的作戰意識變成積極主動有形的攻防技術取勝對手。
技擊實戰家王培生先生
技擊實戰家王培生先生
經過技擊性的本能訓練與”膠著”性的技術擊法訓練后,開發出人的激戰靈氣,形成自己的戰鬥風格和爭鬥技術,就能左右戰局,戰勝對手,這就是技擊的”脫俗”。高層次的訓練必須反覆進行”冷戰”(對偶然性的攻擊,要防守奪后。這是技擊術訓練課目之一。)技術訓練,重點是”防守奪后”(在冷戰訓練中,要求防守和奪後用”一”的擊打方式進行,后擊則先到。),善用”暗長”,把人體的四肢長與短的比例所形成的幻覺,引誘對手受擊被動,”閃擊同時”,”左右防守同時出發”,”反肘架打”做到擊打形式自如,無框子,對偶然性的攻擊,敢於奪后,做到后擊則先到。這些都是技術的高層次訓練的內容。
逃避性防守和敗式逃跑。提倡在戰局中不怕任何對手,要敢於善於爭鬥!
以上只是對技擊術的一般認識,對具體訓練方法留待以後作出詳細的文字說明。但必須認識到在技擊訓練中,教學者必須身材體力行,拳腳到身,不能”紙上談兵”,要在真戰實打中進行教學、糾正,規範技戰術的要求,理解和運用好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做到教學相長,才是技擊之正道。
技擊生理學
人體是一部精密複雜的機器,每個部件都有其特殊的構造、性狀和功能,每個部件都和整體息息相關。
人的生理結構是固定的,生理功能是特定的,生理運動是有一定規律的。關節的活動幅度是一定的,各個器官的承載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這些都是無法改變或者很難改變的,人的正常活動必須順其自然,一旦違反常規,勢必造成不良後果。
然而,技擊不是保健操。技擊之所以研究生理、解剖生理、認識生理,乃是為了用最科學的手段、最經濟的代價,來摧毀人體這部機器,使之失靈、停轉、直至報廢。
所謂技擊,也就是儘可能輕鬆地破壞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動,使敵人的生理失調、器官功能喪失、承載能力超負荷、關節活動幅度超極限、神經傳導中斷、氣血運行受阻、代謝供應中斷、惡性刺激超過耐受量……從而達到制服敵人消滅敵人的目的。
大腦和脊椎神經是最重要的器官,而腦後骨的薄弱和頸椎的可活動性為我們破壞它們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大腦不可一時缺血,活人不可長時間斷氣。然而氣血必經之路既明顯又脆弱,於是頸部的腕纏和肘纏就變得非常可怕!
眼睛太寶貴了,可是它也太嬌嫩了!鼻子太不結實,可它偏偏又那麼靠前!檔部太敏感、肋骨太纖細、鎖骨也強不了多少……按說這些部位都是應該加以體貼的,無奈搏擊不是溫情脈脈的運動,關鍵時刻沒有人會對敵人發善心。
關節實在難以鍛煉,它永遠不會改變其固有性狀。如果關節不太多,或許可以加以保護。無奈人體關節一個挨一個,所以對關節的攻擊就防不勝防。
神經是生命的琴弦,人體運動是生命的樂章。無奈搏擊手不是輕音樂大師,他的演奏突出的是原始的野性和瘋狂,他所謂成功的表演,就是弦斷戲盡結束那琴的生命。這就是神經彈撥術、神經擊打術和神經阻斷術,武技的上乘之作。
血脈是生命的河流,生命賴之以灌溉。搏擊手喜歡堵塞河道,使一邊乾涸為患,另一邊淤積成災。更有甚者,他把生命之水引入歧途,於是人體便成了一片毫無價值、毫無生機的荒原。在實戰中,整個行動不過是一 瞬間的事,熄滅一個人的生命之火,往往只需幾秒鐘,至遲不過幾分鐘……
有志於技擊的人,必須對人體生理加以研究。
技擊不僅僅是力與技的較量,同時也是心理素質的對抗。人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關係著)搏擊效果。
無論是武道之爭,還是生死格鬥,對心理狀態的要求是一樣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五條,那就是正義感、必勝心、無敵的氣魄、忘我的精神、超人的意志。
第一要堅信自己是正義的。名不正則言不順,理不直則氣不壯。除了天字第一號不要臉的人,沒有誰會為自己錯誤而戰。如果自知理虧,就不要訴諸武力,妄想 用拳腳掩飾錯誤的人決不會有好下場,不管他的功夫好壞。古今實例萬千,舉不勝舉。為正義而戰,是勝利的前提!
第二是堅信自己不會失敗。人之所以選擇決鬥,首先是自信不會失敗,不然的話,那一定是他活得不奈煩了,所以才決心拿雞蛋去碰石頭。面臨搏擊,如果信心不足或喪失了信心,那麼,及時終止行動不失為上策。與其承受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打擊,遠遠不如及早承認自己是個弱者。
第三是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勇氣表現在人的氣質上。那種坦坦蕩蕩、不怒而威、高深莫測的風度,便是勇氣的象徵。勇者身上自有一種蕭殺之氣,不必做作即令人膽寒。武學修養深者一望而知,裝是裝不出來的。
第四是忘我精神。一旦面臨搏擊,就要當作人生的最高使命來完成,至於身家性命,全然不放在心上。忘我精神是最可貴的武德,無論是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將構成對敵人的致命的威脅。抱定必死的信念,去進行壯烈的拼搏,人體固有能量才能得到超常的發揮,就可以做到平時做不到的事。兵法講“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佛經講“無我相”、“無壽者相”,孟子講“捨生取義”,俗話說“一人不怕死萬將無敵”,……其核心便是同一個意思,那就是“忘我!”
第五是超人的意志。超人的頑強意志是人生最可寶貴的財富。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意志往往決定成敗、決定勝負、判定生死、判定榮辱,天堂與地獄往往一線之差,人生的價值往往要看一個人的意志是否能堅持到最後的時刻。
什麼叫意志?從狹義上講,意志就是人對痛苦和傷害的承載能力,而這種能力是無法解釋也是無法估量的,特殊的人在特殊的場合常常有非凡的表現,民族氣節、正義感、責任心、自尊心、榮辱觀、信仰、教養、社會環境……都是頑強意志的催化劑。所以,頑強的意志是心理健全、精神正常的人的品格,是正常的人的品格,是正常的人抗禦非正常的刺激的能力。這與病態的瘋狂和無知可是大不相同。
技擊是心理戰。精神壓力往往妨礙技術的正常發揮,心理負擔往往導致判斷錯誤。信念給人以心理和感情上的安慰和支持;正義使人敬畏;忘我使人恐懼;頑強的拼搏使敵人的信心動搖。
技擊是理智拼搏,是道與義的抉擇。所以,搏擊場上不應保留感情色彩!敬心愛心場下說,場上只有競爭對手存在。仁義道德對敵人不必講,搏擊手的目標是勝利!既是不利於對方的手段,盡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端,從形體攻擊到心理攻擊,均應達到“不講良心”的地步。搏擊心理上的道德原則應該是:“需要就是理由、有利即為合法、效果就是原則!”
成敗可以影響人的心理,其作用因人而異。小勝使人妄進,大勝使人驕傲;小敗使人狂躁,大敗使人喪膽……這是常人的心理狀態,名家哲人必不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萬事無累、唯道是爭的風度,才真正的武者本色。
大敵當前,要心如止水、行若無事,毫不為敵人的心理攻勢所動,同時要不失時機地展開心理攻勢,破壞敵人的正常心理、加重敵人的心理負擔、擾亂敵人的正常思路,使敵人的行動猶豫、心緒煩亂、判斷失誤、自我懷疑、失去信心和鬥志,直至甘拜下風,或者狼狽逃走,或者簽降稱臣。
善於造成對方的錯覺,善於利用對方的失誤,善於發現敵人的心理缺口並予以擴展,在搏擊實踐中,永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搏擊,這就叫“用心殺人”!
李小龍的技擊術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老的技擊術因人類對抗自然和解決人群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某些關係,為生存而產生,又經過長期的發展在近代逐漸被納入運動的大概念中,並在現代成為競技體育項目的一種。由於中西技擊術產生髮展的社會環境、人文觀念的不同,中西技術背後的理論哲學也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強調競爭和對抗,這一思想不但體現在諸多社會領域,也體現於技擊運動。在技擊中,他們極其重視實力,面對力量要求以更大的力量來對抗,重視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精細於許多問題的量化的比較。他們制定詳細的比賽規則,為這樣的對抗提供平台。技擊在他們眼裡首先是對立的兩個方面:敵和我。而中國技擊術(武術)更多地體現了統一和協調的思想。“四兩撥千斤”的思想相對更加彰顯,強調強與弱的互相為用和互相轉化,如果拿辨證法的對立統一觀點來衡量中西技擊術,那麼中國武術的內隱哲學偏向統一,西方技擊術(如拳擊)的內隱哲學則偏向對立。
這一技擊術上的哲學思想的差異還體現在技擊本身與自然物質世界多樣複雜性的適應程度上。看過拳擊比賽的人都知道,拳擊的步法是極其靈活敏捷的,在這一點上,我認為中國的武術頗不能及,但這一步法的實施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那就是,場地盡量平坦,否則,其步法的運用就會受到極大影響,甚至無法運用。以拳擊為代表的西方技擊,動作直接麻利,注重速度和突然性。但在與環境的適應性上,中國武術則顯出了優勢。當然,這樣的比較超出了比賽的範圍,只是為了說明其蘊含的哲學思想而已。人所站立、生活的自然世界是多形式的,有平地,有窪地,有障礙。例如,在一間有各種物品的房間里中國武術可以借用許多的空中的地上的東西和情勢,騰挪扭轉的動作就派上了用場,而在這樣的空間中,拳擊的速度,移動,準確性受到很大影響和限制。中國武術強調和環境的協調,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觀,當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是我在這裡舉個在什麼空間里利用這個空間的具體情況就可以闡釋完全的。
但是,過分地只強調統一或只強調對立都不全面,許多練習者違反人的生理規律,超過人體承受的對抗極限而影響自身生命甚至過早死亡。另一方面,中國武術確實有不少花拳繡腿的。
從發展和更宏觀的角度看,中國武術與西方拳擊、以及各自的哲學觀正在互相滲透。
中國文化里有個“悟”的概念,同時“悟”也是許多知識和技能傳授和學習的方法。這種“悟”建立在個體對個體經驗傳遞的基礎上,被傳遞者有可能通過“悟”而超越前者,也可能“悟”不出什麼而原地踏步甚或與前輩相比有所倒退。中國武術就是典型的應用“悟”這一方法的領域。“悟”即使要去理解感受所學與天地,與人,與生靈等事物之間的關係,去理解“大道”,如太極,八卦,螳螂拳,蛇拳等都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這種在抽象層面上清晰肯定地承認世界的系統性、同時又在具體層面上只能模糊感悟的思想,在西方技擊中也逐漸被接受和應用。西方對世界的認識主要依靠精確科學的分析。在研究事物之間彼此影響時,總是盡量找出各變數間的數量關係。拳擊有一套固定的術語、概念和訓練方法,其學習主要地不是依賴於個體的領悟,而是科學地訓練。現代西方的很多方法論哲學思想影響了很多領域的研究,並被廣泛應用,包括技擊運動,如系統論,控制論。這些理論為具體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上的可把握性。中西技擊哲學觀的逐漸融合表現在:西方出現了新的自由搏擊術,中國產生了散打,以及各自在意識和訓練方法上的互相借用。
目前,各國技擊術之間的比賽多有舉行,這必將促進人類技擊運動的交流、融合與發展。技擊術背後的哲學觀也必將更加精彩。使技擊術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