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

哺乳綱嚙齒目動物

SD大鼠為大鼠(rat;rattus norvegicus)的一個品系,1925年,美國斯潑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農場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其毛色白化。廣泛用於藥理、毒理、藥效及GLP實驗。

來源


SD大鼠
SD大鼠
開始時,大鼠在歐洲作為一種觀察動物在家庭中馴養,大約在1850年前,被首先用於營養學實驗;
1856年首先報告了用大鼠作腎上腺切術的實驗觀察。再到1880年就已培育出白化型、黑色非野生色和斑駁色等三種隱性毛色基因的純合子,也就有了為後人所常稱呼的小白鼠
1925年,美國斯潑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農場將一隻雜種雄性和一隻雌性Wistar大鼠交配,得到該品系。
1950年CRL從Sprague Dawley Inc.引入該品系,形成Charles River SDTM;
1955年進行剖腹產形成現在CD核心群,1991年從中選擇8個種群形成IGS基礎種群;
1997年剖腹產得到隔離器種群。

主要特性


SD大鼠
SD大鼠
1、毛色白化。SD大鼠較小鼠個體較大。一般成年大鼠體長不小於18~20厘米。
2、SD大鼠的生長發育期長,長骨長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切齒終生不斷生長,SD大鼠需不斷啃咬磨牙以維持其長度恆定。
3、頭部狹長、尾長接近於身長,產仔多,生長發育較Wistar為快。10周齡時雄性大鼠體重可達300~400g,雌性大鼠達180~270g。
4、性情比Wistar大鼠稍為兇猛。
5、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強,尤其對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強。
6、自發性腫瘤的發生率較低。
7、對性激素敏感性高。
8、該品系對性激素敏感,對呼吸道疾病有較強的抵抗力。

行為和習性


SD大鼠
SD大鼠
1、SD大鼠性情溫順,易於捉取,一般不會主動咬人,但當粗暴操作或營養缺乏時可攻擊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產生攻擊人的傾向,配種后的成年雄鼠同籠飼養互相撕咬,嚴重的甚至咬死。
2、SD大鼠是雜食動物,有隨時采飲的習慣,喜食煮熟的動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類的肉。
3、SD大鼠的活動多集中在黃昏到清晨這一段時間,白天常在籠內閉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間發生。
4、SD大鼠對各種刺激很敏感,環境條件的微小變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應,強烈的噪音可導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帶仔母鼠可出現吃仔的現象。
5、SD大鼠對空氣中的粉塵、氨氣硫化氫等極為敏感,易引發呼吸道疾病。
6、SD大鼠具有群居優勢,同籠多個飼養比單個飼養的大鼠體重增長快、性情溫順、易於捉取,單個飼養的則膽小易驚、不易捕促。

分佈


為人工培育種類,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動物中心及實驗室中。

應用


藥物學研究

SD大鼠
SD大鼠
(1)SD大鼠的血壓反應比家兔好,常用它來直接描記血壓,進行降壓藥物的研究;
(2)也常用於研究、評價和確定最大給藥量、藥物排泄速率和蓄積傾向;
(3)慢性實驗確定藥物的吸收、分佈、排泄、劑量反應和代謝以及服藥后的臨床和組織學檢查。
(4)SD大鼠血壓及血管阻力對藥物反應敏感,常用來灌流大鼠肢體血管或離體心臟,進行心血管藥理學研究及篩選有關新葯。

腫瘤研究

在腫瘤研究中常常使用SD大鼠,可使用生物、化學的方法誘發大鼠腫瘤,或人工移植腫瘤進行研究,或體外組織培養研究腫瘤的某些特性等等。

營養和代謝

SD大鼠是營養、代謝研究的重要材料。用於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鈣、磷等代謝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澱粉樣變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腸潰瘍營養不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使用大鼠。

神經和內分泌

SD大鼠的神經系統與人類相似,廣泛用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如獎勵和懲罰實驗、迷宮實驗、飲酒實驗以及神經官能症、狂郁神經病、精神發育阻滯的研究。大鼠的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發達,常用作應激反應腎上腺垂體卵巢等的內分泌實驗研究。

衛生學方面

SD大鼠還用於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研究。如空氣污染對人體的損害、重金屬污染對健康的損害等,職業病如塵肺、有害氣體慢性中毒以及放射性照射等的研究都可以用SD大鼠作模型。

老年學及老年醫學

SD大鼠
SD大鼠
常用老齡SD大鼠(日齡一年以上)探索延緩衰老的方法、研究飲食方式和壽命的關係、研究老齡死亡的原因等。

計劃生育研究

SD大鼠體型比小鼠大,適宜作輸卵管結紮、卵巢切除、生殖器官的損傷修復等實驗,因此常用於計劃生育方面的研究。

其它研究

法國轉基因致癌研究所對食用轉基因玉米會使實驗鼠患腫瘤並多器官衰竭的消息在國內外學界引起轟動,部分科學家認為該實驗樣本不具代表性,鼠群極易罹患腫瘤,缺乏實驗相關信息等。
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食品學教授布魯斯·沙西在《紐約時報》發表批評文章稱,“這不是一份單純的科研報告,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媒體宣傳。”
部分科學家認為,且不看其是否有著反轉基因的陰謀,僅就科學實驗嚴謹性而言,不論是在動物種類還是小白鼠品種的選擇上,該實驗都存在實驗對象選取不夠嚴謹的問題,需要進行多次重複實驗或者改用其他動物實驗,那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讓人信服。當然,對於支持轉基因玉米的實驗亦要如此。
1、SD大鼠:白色封閉群大鼠。1925年一農場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特點為:頭部狹長,尾長接近於身長,產仔多,生長發育較Wistar快,而且比Wistar大鼠的適應性和抗病能力更強,尤其對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強,所以較為受到動物實驗的青睞,但是其價格較貴,飼養的規模沒有Wistar大鼠廣泛。但是也是較為重要的實驗大鼠品種。自發腫瘤的發生率較低。對性激素敏感性高。
2、Wistar大鼠:白色封閉群大鼠。1907年由美國Wistar研究所育成,現已遍及世界各國的實驗室。是我國引進早、使用最廣泛,數量最多的品種。特點為頭部較寬,耳朵較長,尾的長度小於身長。性周期穩定,繁殖力強,產仔多,生長發育快,性格溫順,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較強,性情較為溫和,體長為15~20厘米之間,尾長在10~15厘米之間,體長大於尾長。該大鼠的生活習性繁殖規律容易受到外界的氣溫,氣壓,濕度,雜訊等方面的影響。但是其優良的抵制傳染病能力和低自發性腫瘤發生率,成為動物實驗大鼠類最為常用及生物醫學研究中使用歷史最長的品種。

關係


Wistar和SD大鼠的體重與日齡的關係(體重:g)
品系性別21日齡28日齡35日齡42 日齡49日齡56 日齡 63日齡 70 日齡
Wistar5697134187233297325370
5491134166209214232246
SD52101150206262318365399
5086130172210240258272

其他特徵


SD大鼠為大鼠(rat;rattus norvegicus)的一個品系,1925年,美國斯潑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農場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其毛色白化,主要特性為①頭部狹長、尾長接近於身長,產仔多,生長發育較Wistar為快。10周齡時雄性大鼠體重可達300~400g,雌性大鼠達180~270g。②性情比Wistar大鼠稍為兇猛。③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強,尤其對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強。④自發性腫瘤的發生率較低。⑤對性激素敏感性高。廣泛用於藥理、毒理、藥效及GLP實驗。

生活習性


切齒終生不斷生長,SD大鼠需不斷啃咬磨牙以維持其長度恆定。性情比Wistar大鼠稍為兇猛。

種族分佈

為人工培育種類,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動物中心及實驗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