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尼茨絛蟲病
莫尼茨絛蟲病
我國常見的莫尼茨絛蟲有兩種:擴展莫尼茨絛蟲和貝氏莫尼茨絛蟲,它們在外觀上很相似,頭節小,近似球形,上有4個吸盤,無頂突和小鉤。體節寬而短,成節內有兩套生殖器官,生殖孔開在節片的兩側。子宮呈網狀。卵巢和卵黃腺在節片兩側構成花環狀。睾丸數百個,分佈在整個體節內。擴展莫尼茨絛蟲的節間腺為一列小圓囊狀物,沿節片后緣分佈。貝氏莫尼茨絛蟲的節間腺呈帶狀,位於節片后緣的中央擴展莫尼茨絛蟲長可達10m,呈乳白色帶狀,分節明顯。蟲卵近似三角形;貝氏莫尼茨絛蟲呈黃白色,長可達4m,蟲卵為四角形。
蟲卵內有特殊的梨形器,器內有六鉤蚴。
莫尼茨絛蟲病系由探頭科莫尼茨屬的擴展莫尼茨絛蟲和貝氏莫尼茨絛蟲寄生於綿羊、山羊、黃牛和水牛的小腸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本病在我國分佈很廣,有時呈地方性流行,對羔羊和犢牛危害嚴重,可造成大批死亡
1)每年春季放牧前或秋季收牧后二次驅蟲。開牧后每30-40天驅蟲一次,效果更好。
2)成年與犢牛分群飼養,到清潔牧地放牧犢牛。
3)避免到潮濕和有大量地蟎地區放牧,也不要在雨後或有露水時放牧。
4)注意牛舍衛生,對糞便和墊草要堆肥發酵,殺死糞內蟲卵。
包括擴展莫尼茨絛蟲( Moniezia expansa)和貝氏莫尼茨絛蟲( M.benedeni)。前者主要寄生於羔羊,後者多寄生於犢牛。兩種絛蟲在外觀上頗相似,蟲體長1~6米,乳白色,呈帶狀。頭節小,近似球形,上有 4個近於橢圓形的吸盤,無鉤。節片短扁,寬達16毫米,內含兩組生殖器官。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節間腺,前者為小圓囊狀,後者為帶狀,位於節片后緣的中央部分。蟲卵內均含有特殊的梨形器,器內有六鉤蚴。擴展莫尼茨絛蟲卵為三角形,而貝氏莫尼茨絛蟲卵為四角形。
莫尼茨絛蟲的生活史必須有中間宿主參加才能完成。中間宿主為地蟎超科(Oribatei)的數十種地蟎,在中國福建省已證實的中間宿主有平滑脅甲蟎、超脅甲蟎、班氏甲蟎、爾真腹翼甲蟎、曲腹翼甲蟎、長毛腹翼甲蟎和腹翼甲蟎 7種。蟲卵被中間宿主吞食后,六鉤蚴在地蟎體內經一段發育期后變為有感染力的似囊尾蚴。發育期長短隨氣溫而異,在室溫27~35℃時約40天,26~28℃時111~113天。家畜吃草或啃泥土時吞食含似囊尾蚴的地蟎,即被感染。在家畜小腸內經40~50天發育為成蟲,在腸道中可存活2~6個月,此後即從腸內自行排出體外。動物年齡越小,感受性越高。受感動物可獲得免疫力。感染季節因氣候條件而異,如在中國福建省,春季2~3月開始感染,4~6月達高峰,當年8月至次年1、2月間逐漸終止。在黑龍江省,排出節片的最早時間,擴展莫尼茨絛蟲為6月,貝氏莫尼茨絛蟲為9~10月。全年形成3次感染高峰:第1次為7月(擴展莫尼茨絛蟲),第2次為10~11月(由擴展和貝氏莫尼茨絛蟲共同所形成),第3次為次年的 2月(貝氏莫尼茨絛蟲)。地蟎多存活於潮濕牧地和森林牧場以及草層較厚或羊糞堆積處,乾燥開曠的牧地較少。由於地蟎多數可以越冬,早春放牧的羔羊較易感染。受污染的牧地可保持感染力近兩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