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痛經的結果 展開

痛經

最常見的婦科癥狀之一

痛經(dysmenorrhea)為最常見的婦科癥狀之一,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適,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經。

簡介


● 英文名稱:Dysmenorrhea
● 又稱:月經痛;經行腹痛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婦產科

古籍摘選


● 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於胞絡,損沖任之脈……其經血虛,受風冷,故月水將來之際,血氣動於風冷,風冷與血氣相擊,故令痛也。(《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候》)

名詞解釋


● 以經期、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腹痛,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為常見症的月經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每在月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小腹及腰部疼痛,或伴腰骶酸痛,甚則劇痛難忍者,稱為痛經。

病因病機

● 生活所傷、情志不和、六淫為害為病因,導致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肝腎虧損。其病機概括起來為“不榮則痛”或“不通則痛”,其病位在沖任與胞宮,其發生與沖任、胞宮的周期性生理變化密切相關。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中原發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或宮頸狹窄等引起的繼發性痛經可參照本病辨證治療。

鑒別診斷

● 痛經指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無器質性病變。應與異位妊娠、宮內妊娠流產、黃體破裂、卵巢囊腫蒂扭轉、盆腔炎性疾病、急性闌尾炎等疾病鑒別。

治則治法

● 止痛為核心,以調理胞宮、沖任氣血為主,經期重在調血止痛以治標,及時緩解疼痛;平素辨證求因以治本。

預防與調護

● 經期:保持外陰清潔,防止疾病產生。禁止性交、盆浴、陰道沖洗和游泳。避寒涼,不冒雨涉水、冷水洗腳淋浴。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飲食有節,注意飲食調攝,宜食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物。調和情志,保持心情舒暢。
● 經前期:控制情緒,精神放鬆,保持經前心情愉快,避免壓力過大,不熬夜,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膩,勿貪涼,適度鍛煉。
● 經後期:適寒溫。經後期注意調攝寒溫,經後期身體衛外能力差,應盡量避免受寒、冒雨、涉水等,以防為寒濕所凝;節飲食,經後期不宜過食寒涼冰冷之物,以免經脈壅澀,血行受阻;調情志,經後期要情緒穩定,心境安和,避免七情過度。

痛經休假


為了加強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勞動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保障其安全和健康,《遼寧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近日正式對外發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臨床表現


1.原發性痛經在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后1~2年內發病。伴隨月經周期規律性發作的以小腹疼痛為主要癥狀。繼發性痛經癥狀同原發性痛經,由於內膜異位引起的繼發性痛經常常進行性加重。
2.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后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後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緊張或反跳痛
3.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癥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
4.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談勇。中醫婦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