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禪寺
位於江蘇崑山市千燈鎮的景點
延福禪寺
延福寺在崑山市佛教協會及崑山市、千燈鎮各級領導的大力幫助下,於1997年恢復開放。開放后的延福寺,在崑山市佛教協會會長秋風法師和四眾弟子含莘如苦、齊心協力的努力下,四處募集資金,開始了延福寺的修復和重建工作,歷經5年的艱苦奮鬥,延福教寺重新擴建,佔地20畝,先後修復和重建了天王殿(山門)、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和一些配套建築、設施等。
走進延福寺,為天王殿(山門),正山門中的磚雕照壁,選用的是“三滴水”的形式,壁系將橫長而平整的壁畫直分三段,左右兩段大小對稱,中段較高較寬。中間雕刻的是象徵吉祥如意富貴的佛教聖物。對著照壁的天王殿,門上懸著掛著“延福禪寺”四個鎦金大字,匾額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天王殿里供奉著六位菩薩,分別是面朝南“彌勒佛”、面朝北“韋馱”、兩邊“四大天王”,彌勒佛是供奉在“天王殿”的正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笑迎天下客。彌勒佛的背後供奉的是護法天尊韋馱,此兩尊菩薩為木雕鎦金像。兩邊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抱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手執龍蛇),北方多聞天王(手拿寶幢)。四大天王造像系香樟木雕刻而成,像高4米,威猛莊嚴,香氣盈堂,佛教漢化后這四位天王現已成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象徵,此四尊菩薩為泥塑彩繪像。
秦峰塔是省級文保單位,始建於梁代天監二年,於宋大中祥符元年重建。與“波若寺”同時誕生。秦峰塔外觀呈四方形,為磚木結構,由塔基、塔身、塔剎三大部分組成。樓閣形式,平面呈方形,七級,高38.7米,塔身每面三間,每層每面各設一門,出入方便。塔的檐部輪廓呈曲線形狀,戧角起翹,給人以振翅欲飛的感覺。秦峰塔的塔頂,其坡度陡峭,形成一個類似傘形的骨架結構,儀態大方。塔頂在整體造型中起著重心的導向作用,顯赫的地位,表現出意味深長的靈性。秦峰塔的每隻翼角上都掛有銅鈴。秦峰塔的塔壁上每層每面鑲嵌兩尊釋迦牟尼佛像,共56尊,系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外槽供信徒回拜,謂千佛饒毗盧之意。由於塔身苗條,風姿綽約,亭亭玉立,故自古以來秦峰古塔就有“美人塔”之譽,為江南所罕見。有風時,但聞塔檐銅鈴一片鳴響,悠遠如古樂漾動。秦峰塔歷來就是延福禪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僧從義在建寺當初,同時建浮圖七級。因其位於秦柱山陽,故名其為“秦柱峰”,又稱“釋迦佛塔”,後人稱之“秦峰塔”或“千燈塔”。為保持古塔風貌,歷史上曾多次對古塔進行過重建和維修。北宋大中祥符元年重建過,清代順治時修繕。建國後,江蘇省、崑山市政府也先後於一九六二年和一九九四年組織過對古塔的保護性維修,重鑄塔剎,修復塔衣、腰檐、平座、樓梯等,恢復「宋塔」風貌。此塔始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秦峰塔位於“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中。一九五六年,千燈秦峰塔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秦峰塔大修,更換塔剎,恢復四角、塔檐、平座、欄桿、樓板、木梯等,重現宋代原貌,耗資人民幣150萬元。塔為39.5米,為四角方塔,每層間鑲嵌的磚刻佛像大部分為歷史遺存,少數受損的亦按原貌修復。
世界第一大玉卧佛
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