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症

熱症

熱症,醫學名詞,即熱病,中醫常指發熱、口渴舌紅便秘煩躁不安、脈搏快等綜合癥狀。

出處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當下少府在山中行得正悶,況又患著熱症的,忽見這片沱江,浩浩蕩蕩,真箇秋水長天一色,自然覺得清涼,直透骨髓。”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王 家遣人來報說五嫂也患著熱症很危險。五嫂的熱症,我想來也怕是腸傷寒罷?”

疾病


熱症的病因有遠因與近因兩種。遠因是無明產生了嗔恚而致病,近因是患者的膽汁過量而致病。病緣是時令、鬼魅、飲食、起居等外緣致病,具體分析可從體質因素、患病時間、病因、總病部位、發病系統、疾病的階段等區分。從體質因素來講,人身則有少年、青壯年、老年之分;從時間來講分新舊兩種;病因又依人體的“龍”、“赤巴”、“培根”、血液、“黃水”熱而分為五種;部位則有外部、內部、中層、肌肉、皮膚、脈道、骨骼、五臟六腑之分;患病系統分本系和旁系兩類,單一型證象清晰者,是本系,合併症和綜合症旁系;疾病的階段又分內成型期、擴散期、虛熱期、伏熱期、陳舊期等。從種類分析又分炎症、失調、疫癘、毒症等。

未成型的熱症


病因
由於人體的“龍”和“培根”失調而致病。病緣有本性未成型、病體之故未成型、病緣之故未成型。疾病分析有13種。
癥狀
脈象細而數,尿色赤黃、渾稠而濁,舌苔蒼白,紅色風疹密密生出,體溫不穩,黃昏時發熱,呵欠多,懶散,口苦頭痛,小腿肚與關節疼痛,惡寒喜暖,心煩多夢,不思飲食
治療
此症禁忌涼性藥物及放血施治,以免熱邪四散。熱治會使餘熱複發亦須禁忌。
飲食方面,進食涼潤的米粥酸粥、新鮮的野獸肉、涼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