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腔動物門
原腔動物門
1,具有原體腔(假體腔pseudocoelomate,初生體腔)
1)概念:它是指體壁內側中胚層和腸壁外側內胚層之間的空腔,是囊胚腔的剩餘部分.
3)生物學意義:①體腔的出現,促進腸道與體壁獨立運動②使內腔器官具有穩定內環境.
2,體形圓柱形,體不分節,無明顯頭部,外覆角質膜.
3,具完全消化系統:口→食道→中腸→直腸→肛門
體腔液的流動起循環作用;
體表呼吸,寄生種類厭氧呼吸.
線蟲的排泄器官屬於原腎型,而結構不典型,是由腺型細胞或由細胞形成的管完成排泄功能。原始的種類只有1—2個大型的腺細胞進行排泄及水分調節,也稱腎細胞(renette cell).另一些種,腺型腎細胞延伸成管型排泄器,多呈H型管.
線蟲咽的周圍有一環狀的腦,環的兩側膨大成神經節,由腦環向前後各分出六條神經,前端的神經分佈到唇,乳突及化感器等。向後的六條神經中,一條為背神經,一條為腹神經,二對側神經,兩對側神經離開腦環后很快合併成一對。最後的這四條神經分別位於相應的縱行上皮索內,其中腹神經最發達,由腹神經發出分支到腸及肛門.另外在腦環周圍,神經細胞集中,形成神經節狀.
7,大多數雌雄異形異體,生殖器官呈管狀.
是假體腔動物中種類和數量最多,最主要的一個類群已知有15000多種,且分佈廣泛,陰濕或有水源的地方都有,如海洋,淡水,土壤,陰濕地帶,林區,及動,植物的體內都會分佈,單單寄生於人體就有100多種線蟲.
1,代表動物——人蛔蟲:成蟲與幼蟲均在人體內寄生.
⑴外形,內部結構:
⑵生活史:成蟲在人體小腸內交配併產卵,每頭雌蟲日產卵量可高達20萬粒,卵隨寄主糞便排到體外。卵到外界在20—30℃,陽光充足,潮濕鬆軟的土壤中經二周后在310卵內發育成幼蟲,一周后幼蟲在卵內脫皮一次成為具感染能力的卵。新排出的卵沒有感染力。人如吞食了感染卵,卵到小腸后則幼蟲孵化,幼蟲穿過腸粘膜進入靜脈,並隨血液在體內循環,經過肝,心臟,最後到達肺部,幼蟲在肺泡內寄生,在肺泡內脫皮兩次,隨咳嗽等動作沿氣管逆行又回到咽部,再經吞咽動作又進入消化道中,進入小腸后再脫皮一次,數周后發育成成蟲,人體自蟲卵感染到雌蟲產卵,約需60—70天,成蟲在人體內存活一年左右.
⑶危害:人如少量感染蛔蟲,並不引起明顯癥狀,如果嚴重感染則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幼蟲在人體內移行時,釋放出免疫原性物質,引起寄主局部或全身的變態反應,如肺部炎症,痙攣性咳嗽,體溫上升等。成蟲在小腸內寄生,引起小腸粘膜機械性損傷,以致消化吸收不良,病人腹疼,食欲不振,嚴重時兒童會出現貧血,發育障礙等癥狀。體內大量成蟲寄生,會出現成蟲扭曲成團造成腸梗阻或成蟲侵入膽囊,造成膽囊炎,膽道穿孔,胰腺炎,腹膜炎等.
因此積極治療病人,管理糞便,改善環境條件及注意個人衛生是控制蛔蟲流行的重要手段.
2,綱的特點:身體線形,有角質膜,合胞體層,側線.假體腔,體表呼吸或厭氧呼吸。自由生活或寄生.
輪蟲動物主要是淡水生活,身體前端有一個輪盤的小型動物,約有1800種左右。這類動物在生態,形態方面有多樣性,例如有自由生活的,也有共生與寄生的;有淡水,海水中自由游泳的,也有在潮濕土壤中附著生活的,有底棲的,也有管居或固著的;有單體的,也有群體的。許多種是世界性分佈的.
1,特點:
體型極小(0.04-2mm),淡水最多,海產不多,寄生更少。身體分頭,軀幹和尾,具輪盤(頭冠或纖毛環).
消化系統具咀嚼器,胃及消化腺.
2,生殖特點:雌雄異體異形,周期性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成熟雌體產的卵不經受精,就能發育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周期性孤雌生殖: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進行的生殖方式.
3,經濟意義:魚類的優質餌料;凈化池水.
比扁形動物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