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正

南宋宰相,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六世孫

留正(1129年—1206年7月),字仲至。永春昭善里留灣(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城鎮留安村)人。南宋宰相,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六世孫。

歷孝宗徠、光宗、寧宗三朝,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為政清正廉明,文武並用。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左丞相、少師、觀文殿大學士等,封魏國公。著有詩、文、奏議、外製二十卷,今已佚。

開禧二年(1206)七月,病逝,年七十八,追贈太師。寶慶三年(1227年),追謚忠宣。

人物生平


宰相賞識

紹興十三年(1143),第進士,授南恩州陽江尉、清海軍節度判官。龔茂良守番禺,正言在法:劫盜贓滿五貫死,海盜加等。小民餌利,率身陷重辟。請鏤梓海上,使漁民戶知之。民始知避。用茂良薦,赴都堂審察。受到宰相虞允文的賞識,薦於帝。

文武並用

留正雕塑
留正雕塑
得對,正言:國家重文而輕武備,祖宗以天下全力用於西夏,承平日久,邊不為備,至敵人長驅而不能支。今當改轍,應文武並用。孝宗嘉嘆,書札中要語下三省施行。知循州,陛辭。留正指出:“士大夫名節不立,國家緩急無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闕,死義者少,因亂謀利者多。今要恢復崇尚名節。孝宗非常高興,翌日諭輔臣:留正奏事,議論耿耿,可與職事官。除軍器監薄,歷官考功郎官。太常謚葉義問恭簡,留正覆謚,說:“義問將兵出疆,不知敵情真偽,及金犯入邊塞,督視寡謀,幾至敗事。下太常更議,時論韙之。擢起居舍人,尋權中書舍人。光宗自東宮朝,顧見留正,謂左右相說:修整如此,共人可知。乃請於上,兼太子左諭德。正言:記注進御,非設官本意。乞自今免奏御。詔留正。為中書舍人兼侍講,兼權兵部侍郎,除給事中。張說子薦往視鎮江戰艦,挾勢游觀,沉舟溺卒,除知平章門事、樞密副承旨,留正封還詞頭。洪邦直除御史,留正說:邦直為邑人所訟,不宜任風憲。兼權吏部尚書,他指出:“用人莫先論相,陛下志在恢復,而相位不能任輔贊恢復大宋,望另精選人才,與圖大計”。時在任宰相益不滿,以顯謨閣直學士出知紹興府。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帥貪贓六十萬,有詔霚責。留正明其非辜,御史怒,並劾留正,降顯謨閣待制、提舉玉隆萬壽宮、后尋復職。知贛州,奏減上供米。不報,及留正為相,蠲一萬八千石。知隆興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四種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價,歲減酒課三十八萬。

密授方略

乾道初,羌酋奴兒結越大渡河,據安靜寨,侵漢地幾百里。正密授諸將方略,擒奴兒結以歸,盡俘其黨,羌平。進觀文閣學士,尋詔赴行在。正在蜀以簡素化民,歸裝僅書數簏,人服其清。淳熙十四年(1187)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孝宗密諭內禪意,拜右宰相。一日奏事,皇太子參決侍立,上顧謂太子說:留正純誠可以信託。光宗即位,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隨龍恩擢知門事,聲勢浸盛。正列其招權預政狀,乞斥逐,上書猶未決。會副參闕,特立謁留正說:上以丞相在位久,欲遷左相,葉翥、張枃當擇一人執政,未知孰先。留正奏之、孝宗大怒,詔特立提舉興國宮。孝宗聞之,說:真宰相也。

豫建太子

宋紹熙元年,進左丞相。留正謹法度,惜名器,豪發不可徇私。延趙汝愚首從班,遂與之共政。用黃裳為皇子嘉王翌善。嘉王感疾,留正言: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宮牆外非便,乃令早留正元良之位,入居東宮,則朝夕相見甚順。又奏:太子,天下本。傳旨說: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漢文帝即位,即建太子。本朝皇子居冢嫡,有未出。而正儲位者。皇子嘉王既居冢嫡,出朝已久,宜早正儲位,以定天下本。再月不報。

直言敢諫

檢《漢文帝紀》及本朝真宗立仁宗典故,並呂誨、張方平兩奏,節其要語繳奏。上不豫,外議洶洶,留正與同列間至福寧殿奏事,處分得當,人情以安。進申國公。孝宗疾浸平,留正乞歸政,不許。初,留正帥蜀,慮吳氏世將,謀去之。至是,朝廷議更蜀帥,留正言:西邊三將,惟吳氏世襲兵柄,號為吳家軍,天下不知有朝廷。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及吳挺死,吳曦世襲。正力請留曦環衛,遣張詔代挺。后數年,吳曦入蜀,卒稔變。《壽皇聖政》成,進少保,封衛國公。李端友以椒房親,手詔除郎,留正繳還,上不納,復執奏說:昔館陶公主為子求郎,寧宗不許。今端友依憑內援,恐累聖德。姜特立除浙東副總管,尋召赴行在,紹熙五年(1194),留正引唐憲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罷相。孝宗批:成命已行,朕無反汗,卿宜自處。留學生正待罪六和塔,奏言:陛下近年,不知何人獻把定之說,遂至每事堅執,斷不可回。天下至大,機務至煩,事出有因,則人無異詞,可以固執,事出於非。則眾論紛起,必須惟是而從。臣恐自此以往,事無是非。陛下台持把定之說,言路遂塞。因留正繳進前後錫賚及告敕,待罪范村,乞歸田裡,不許。壽聖太后將以留冬至上尊號冊寶,以正為禮儀使,攝太傅。於是上遣左司徐誼旨,正復入都堂視事。是行也,待罪凡一百四十天。冊寶禮成,拜少傅,封魯國公。留正力辭。五年正月,孝宗疾革,留正數請車駕過宮。一日,上拂衣起,留正引裾泣諫,隨至福寧殿門。留正退上疏,言極激切。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執喪,留正率同列屢奏,乞早正嘉王儲位,又擬指揮付學士院降詔。尋有手詔:朕歷事歲久,念欲退閑。留正得之始懼,請對,復不報。即出國門,上表請老,末說:願陛下速回淵鑒,追悟前非,漸收人心,庶保國祚。留正始議以孝宗疾未奔喪,宜立皇太子監國;若終喪未倦勤,當復辟。設議內禪,太子可即位。時從臣鄭甘奏與正同。既而趙汝愚以內禪請於憲聖,留正說:“建儲詔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難處論;既違,以肩輿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以留正為大行攢宮總護使。寧宗即位,留正入謝復出。憲聖命速宣押,時汝愚亦以為請,寧宗親札,遣使召留正回朝。侍御史張叔椿請議留正棄國之罰,乃徙叔椿吏部侍郎,而正復相。入賀,且請車駕一出,慰安都人心;及定壽康宮南向,撤去新增禁旅。詔悉從之。進少傅,屢辭不拜。留正奏言:“陛下勉徇群情,以登大寶,當遇事從簡,示天下以不得已之意,實非頒爵之時”。韓侂胄浸謀預政,數詣都堂,正使省吏諭之說:此非知青日往來之地。詫胄怒而退。會經筵晚講賜坐,正執奏以為非,上不懌。侍御史黃度論馬大同罪,正擬度祉補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正請推恩隨龍人,孝宗說:朕未見父母,可恩及下人之事?積數事失上意,詫胄從而間之。是年八月,手詔正以少師、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尋又以諫議大夫張叔椿言,落職。慶元元年六月,詔正以上皇付正手詔八字進入,宣付史館。復觀文殿大學士。初,劉德秀自重慶入朝,未為正所知,謁正客范促黼請為言,正說: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靜。乃除大理簿,德秀憾之。至是為諫議大夫,論正四大罪,褫職,自是彈劾無虛歲。以張釜言,責授中大夫光祿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越年,令閑住。給事中謝源明封還錄黃,量轉任南劍州,再許閑住。留正復任光祿大夫、提舉洞霄宮。上章乞納祿,詔復元官職致仕。又以御史林采言,依舊官光祿大夫致仕。俄復觀文殿學士、金紫光祿大夫。嘉泰元年,進封魏國公,才恢復少師、觀文殿大學士。

因病逝世

開禧二年(1206)七月,病逝,年七十八。贈太師。
寶慶三年(1227年),追謚忠宣。

主要成就


留正從政四十餘年,清正廉明,直言敢諫;尤其是主政期間,謹法度,惜名器,舉賢才,而且在宮廷鬥爭波譎雲詭之中能寬容大度,一心為公,毫髮不幹以私,孝宗稱其“純誠可托”,“真宰相也”,是為南宋中期一位賢相。

個人作品


所著有《詩文》《奏議》《外製》二十卷,今已佚。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兒子留恭、留丙、留端皆為尚書郎。
孫子元英工部侍郎
孫子留元剛起居舍人。

史籍記載


留徠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六世祖從效,事太祖,為清遠軍節度使,封鄂國公。紹興十三年,第進士,授南恩州陽江尉、清海軍節度判官。
龔茂良守番禺,正言:「在法:劫盜臟滿五貫死,海盜加等。小民餌利,率身陷重辟。請鏤梓海上,使戶知之。」民始知避。用茂良薦,赴都堂審察。宰相虞允文奇之,薦於上。得對,正言:「國家右文而略武備,祖宗以天下全力用於西夏,承平日久,邊不為備,至敵人長驅而不能支。今當改轍,使文武並用。」孝宗嘉嘆,書札中要語下三省施行。
知循州,陛辭,言:「士大夫名節不立,國家緩急無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闕,死義者少,因亂謀利者多。今欲恢復,當崇尚名節。」上益喜,明日諭輔臣:「留正奏事,議論耿耿,可與職事官。」除軍器監簿,歷官考功郎官。太常謚葉義問「恭簡」,正覆謚,言:「義問將兵出疆,不知敵人情偽,及金犯邊,督視寡謀,幾至敗事。」下太常更議,時論韙之。
擢起居舍人,尋權中書舍人。光宗自東宮朝,顧見正,謂左右曰:「修整如此,其人可知。」乃請於上,兼太子左諭德。正言:「記注進御,非設官本意。乞自今免奏御。」詔從之。
為中書舍人兼侍講,兼權兵部侍郎,除給事中。張說子薦往視鎮江戰艦,挾勢游觀,沉舟溺卒,除知閣門事、樞密副承旨,正封對還詞頭。洪邦直除御史,正言:「邦直為邑人所訟,不宜任風憲。」
兼權吏部尚書,言:「用人莫先論相。陛下志在恢復,而相位不能任輔贊。望精選人才,與圖大計。」時相益不樂,以顯謨閣直學士出知紹興府。
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帥臟六十萬,有詔核責。正明其非辜,御史怒,並劾正,降顯謨合待制、提舉玉隆萬壽宮。尋復職。知贛州,奏減上供米,不報。及為相,蠲一萬八千石。知隆興府。
進龍圖閣直學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價,歲減酒課三十八萬。乾道初,羌酋奴兒結越大渡河,據安靜砦,侵漢地幾百里。正密授諸將方略,擒奴兒結以歸,盡俘其黨,羌平。進敷文閣學士,尋詔赴行在。正在蜀以簡素化民,歸裝僅書數簏,人服其清。
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孝宗密諭內禪意,拜右丞相。一日奏事,皇太子參決侍立,上顧謂太子曰:「留正純誠可托。」
光宗受禪,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隨龍恩擢知閣門事,聲勢浸盛。正列其招權預政狀,乞斥逐,上意猶未決。會副參闕,特立謁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遷左相,葉翥、張枃當擇一人執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詔特立提舉興國宮。孝宗聞之,曰:「真宰相也。」
紹熙元年,進左丞相。正謹法度,惜名器,豪發不可干以私。引趙汝愚首從班,卒與之共政。用黃裳為皇子嘉王翊善,世號得人。嘉王感疾,正言:「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宮牆外非便,乃令蚤正元良之位,入居東宮,則朝夕相見甚順。」又奏:「太子,天下本。《傳》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漢文帝即位,即建太子。本朝皇子居冢嫡,有未出閣而正儲位者。皇子嘉王既居冢嫡,出合已久,宜早正儲位,以定天下本。」再月不報。檢《漢文帝紀》及本朝真宗立仁宗典故,並呂誨、張方平兩奏,節其要語繳奏。
上不豫,外議洶洶,正與同列間至福寧殿奏事,處分得宜,人情以安。進封申國公。上疾浸平,正乞歸政,不許。
初,正帥蜀,慮吳氏世將,謀去之。至是,朝廷議更蜀帥,正言:「西邊三將,惟吳氏世襲兵柄,號為'吳家軍',不知有朝廷。」遂以戶部侍郎丘崈行。及吳挺死,韓侂胄為吳氏地,使吳曦世襲。正力請留曦環衛,遣張詔代挺。后數歲,曦入蜀,卒稔變。
壽皇聖政成,進少保,封衛國公。李端友以椒房親,手詔除郎,正繳還,上不納,復執奏曰:「昔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今端友依憑內援,恐累聖德。」姜特立除浙東副總管,尋召赴行在,正引唐憲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罷相。上批:「成命已行,朕無反汗,卿宜自處。」正待罪六和塔,奏言:「陛下近年,不知何人獻把定之說,遂至每事堅執,斷不可回。天下至大,機務至煩,事出於是,則人無異詞,可以固執;事出於非,則眾論紛起,必須惟是之從。臣恐自此以往,事無是非,陛下壹持把定之說,言路遂塞。」因繳進前後錫齎及告敕,待罪范村,乞歸田裡,不許。
壽聖太后將以冬至上尊號冊寶,以正為禮儀使,攝太傅。於是上遣左司徐誼諭旨,正復入都堂視事。是行也,待罪凡一百四十日。冊寶禮成,拜不傅,封魯國公。正力辭。
五年正月,孝宗疾革,正數請車駕過宮。一日,上拂衣起,正引裾泣諫,隨至福寧殿門。正退上疏,言極激切。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執喪,正率同列屢奏,乞早正嘉王儲位,又擬指揮付學士院降詔。尋有手詔:「朕歷事歲久,念欲退閑。」正得之始懼,請對,復不報。即出國門,上表請老,末曰:「願陛下速回淵鑒,追悟前非,漸收人心,庶保國祚。」
正始議以上疾未克主喪,宜立皇太子監國;若終喪未倦勤,當復辟。設議內禪,太子可即位。時從臣鄭湜奏與正同。既而趙汝愚以內禪請於憲聖,正謂:「建儲詔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難處。」論既違,以肩輿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以正為大行攢宮總護使,寧宗即位。入謝,復出。憲聖命速宣押,時汝愚亦以為請,上親札,遣使召正還。
侍御史張叔椿請議正棄國之罰,乃徙叔椿吏部侍郎,而正復相。入賀,且請車駕一出,慰安都人心;及定壽康宮南向,撤去新增禁旅。詔悉從之。進少傅,屢辭不拜,奏言:「陛下勉徇群情,以登大寶,當遇事從簡,示天下以不得已之意,實非頒爵之時。」
韓侂胄浸謀預政,數詣都堂,正使省吏諭之曰:「此非知閣日往來之地。」侂胄怒而退。會經筵晚講賜坐,正執奏以為非,上不懌。侍御史黃度論馬大同罪,正擬度補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正請推恩隨龍人,上曰:「朕未見父母,可恩及下人耶?」積數事失上意,侂胄從而間之。八月,手詔正以少師、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尋又以諫議大夫張叔椿言,落職。
慶元元年六月,詔正以上皇付正手詔八字進入,宣付史館。復觀文殿大學士。
初,劉德秀自重慶入朝,未為正所知,謁正客范仲黼請為言,正曰:「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靜。」乃除大理簿,德秀憾之。至是為諫議大夫,論正四大罪,褫職,自是彈劾無虛歲。以張釜言,責授中大夫、光祿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給事中謝源明封還錄黃,量移南劍州,再許自便。
復光祿大夫、提舉洞霄宮。上章乞納祿,詔復元官職致仕。又以御史林采言,依舊官光祿大夫致仕。俄復觀文殿學士、金紫光祿大夫。嘉泰元年,進封魏國公,復少師、觀文殿大學士。開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贈太師。
正出處大致如紹熙去國,恥與姜特立並位而待罪近郊,五月復入,議者猶惜其去之不勇。首發大議,蚤正嘉王儲位,遂致言者深文,指為棄國,豈弘毅有所不足耶?或問范仲黼:「留、趙二公處變不同如何?」仲黼曰:「趙,同姓之卿也;留則異姓之卿,反覆之而不聽,則去。」聞者以為名言。
有《詩文》《奏議》《外製》二十卷行於世。寶慶三年,謚忠宣。子恭、丙、端,皆為尚書郎。孫元英,工部侍郎;元剛,起居舍人。

後世紀念


泉州士民因他歷官三朝,在他居住的地方立“三朝元老”坊,后稱三朝巷。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脫脫:謀大事,決大議,非凝定有立者不能也。周必大、留正一時俱以相業稱,然必大純篤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寧禪受之際,懼禍而去,其可為有立乎哉?
王夫之:①嗚呼!人君之忍絕其心,公為不孝以對天下而無怍者,唯光宗獨耳。於是而留正之咎,不能逃矣。正之所自處者,諫不從則去而已。知不可相,而不去之於早;其去也,又且行且止,反覆於郊關,以搖眾志;舉動之輕,適足資姦邪之笑,久矣。正為大臣,上被孝宗之知遇,內有兩宮太后之倚任,誠能忘生死以衛社稷,而救人倫之斁絕,夫不有雷允恭、任守忠之家法乎?正乃無故周章,舍大臣之職,分其責於百僚,招引新進喜言之士,下逮太學高談之子,一鳴百和,呼天吁地,以與昏主妒后爭口舌之短長。若留正諸人者,任氣以趨名,氣盈而易竭;有權而不執,有幾而不審;進退無恆,而召物之輕;生死累懷,而不任其害。宜乎其為庸主、悍后、奄人所目笑,而不恤其去留者也。②舍忠定而他求,為耆舊者則留正爾。時艱則逃之江上,事定則復立廷端,其不足以規正宮闈、詟服群小也,久矣。正而可任也,亦何至倒行逆施以致有今日哉?其復起也,聊以備員而已矣。③秦檜擅,而趙鼎張浚不能遏;侂胄專,而趙汝愚、留正不能勝;似道橫,而通國弗能詰;君子之窮也。
蔡東藩:光、寧授受,事出非常,留正以疑懼而去,獨賴趙汝愚定策宮中,始得安然禪位,汝愚之功,固不可謂不大矣。
范文瀾:周、留都是朝廷上反戰官員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