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菟絲花的結果 展開

菟絲花

旋花科菟絲子屬植物

又名金燈藤,菟絲花攀附寄生的特性,在生物學上卻賦予它許多可怕的綽號:“魔王的絲線”“致命絞索”“植物吸血鬼”等等。菟絲的莖看似柔軟細嫩,卻生長迅速,而且莖上長有一種特殊的吸器,可以打開寄主植物的莖幹,從寄主植物的維管束中汲取營養物質,因此寄主植物常常會逐漸枯萎而被絞殺。

物種簡介


旋花科植物菟絲子CuscutachinensisLam. 的乾燥成熟種子。

形態特徵


菟絲花
菟絲花
一年生寄生纏繞性草本,全株無毛。莖細,多分枝,黃色。無綠葉,而有三角狀卵形的鱗片葉。花兩性,多數簇生成近球狀的短總狀花序,總花梗粗短,具苞片2,每苞片內有2朵花;花萼杯狀,5裂;花冠白色,鍾狀,長約花萼的2倍,頂端5裂,裂片先端反曲;雄蕊5,花絲短,與花冠裂片互生,鱗片5,近矩圓形,邊緣流蘇狀;子房2室,花柱2,柱頭頭狀宿存。蒴果近球形,稍扁,成熟時倍花冠全部包住,蓋裂。種子2~4粒,淡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理解

菟絲花是一年生寄生草本。莖細柔呈線狀,左旋纏繞,多分枝,黃色,隨處生吸器,侵入寄主 菟絲子組織內。無綠色葉,而有三角狀卵形的鱗片葉。花白色,簇生;小花梗缺如或極短;苞片則、苞片鱗狀,卵圓形:花萼杯狀,長約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或橢圓形;花冠短鐘形,長2~3毫米,5淺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藥長卵圓形,花絲幾無,每雄蕊下生一鱗片,長圓形,邊緣縫狀;雌蕊短,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外伸,柱頭頭狀。蒴果扁球形,長約3毫米,褐色,有宿存花柱;種子2~4粒,卵圓形或扁球形,長3~5毫米,黃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長於田邊、荒地及灌木叢間。寄生於草本植物,尤以豆科菊科藜科為多。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延伸

同屬植物Cuscuta reflexa全草新鮮的水-醇提取物對離體豚,菟絲花具鬆弛作用;但5天後此作用即消失。5天後已陳舊的全草的醇-水提取物則有膽鹼能作用(離體豚鼠及兔迴腸、蛙腹直肌及在位犬的小腸及血壓),可被阿托品阻斷;但此種作用與乙醯膽鹼尚有區別:它對豚鼠及兔子宮的致痙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斷,對大鼠子宮無作用,在阿托品化的兔心房和蛙心標本上,此提取物能產生明顯的強心作用。

分佈範圍


分佈於我國南北各省區。寄生於草本或灌木上。越南,朝鮮,日本也有。

生長習性


金燈藤在所有寄主植物上生長良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繁殖能力強。金燈藤的寄主植物以草本為主,灌木和小喬木次之,高大喬木較少;並且,其木本寄主植物多為落葉木本植物,僅茶樹〔Camelliasinensis(Linn.)O.Ktze.〕、多花勾兒茶〔Berchemiafloribunda(Wall.)Brongn.〕、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和豹皮樟〔Litseacoreanavar.sinensis(Allen)YangetP.H.Huang〕為常綠木本植物。

傳播途徑

菟絲花主要以種子繁殖,其次是營養繁殖。如果在引進林木良種、調運苗木時混有菟絲花種子,則會促使其遠距離傳播;飛鳥、牲畜的活動也能帶入菟絲花種子;除此之外,當成熟的種子脫落在土壤中,經耕作后也能進一步擴散。通常,城市綠化裝運帶有菟絲花種子的土壤是其種子傳播的主要途徑。營養繁殖主要是通過纏繞在寄主上的菟絲花片斷隨寄主遠征蔓延,而借寄主枝頭之間的接觸由藤莖纏繞也能引發蔓延;在中耕除草、人工清除過程中,離體的活菟絲花莖與其他寄主接觸發生再次纏繞時,也能建立新的寄主關係。

發生規律及癥狀

菟絲花主要危害植物的幼樹、幼苗,其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5℃~30℃,濕度為15%~30%。另外,菟絲花種子發芽還需要充足的光照,當種子在土壤中的深度超過3厘米時則很難發芽。3、4月份,種子萌芽后,首先長出淡黃色的細絲狀幼苗,隨後幼苗纏繞地表草本植物,並在纏繞部位產生縊痕,藤莖在縊痕處形成吸盤,在接觸寄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韌皮部,部分細胞分化為導管和篩管,與寄主輸導組織相連,吸收寄主的養分和水分。此時初生菟絲花莖基部乾枯,藤莖上部與土壤脫離,完全靠吸盤從寄主上獲得水分和養料,並藉助草本植物或林木根際萌櫱小枝作為橋樑向上攀爬蔓延,並逐漸危害較大的林木。
菟絲花纏繞寄主的莖或地上部分,將吸器伸入寄主莖或葉柄組織內,致寄主葉片變黃凋萎,菟絲花莖不斷蔓延擴大,彼此交織覆蓋整個樹冠,外觀如亂麻狀,形似“獅子頭”,寄主因營養不良加上菟絲花纏繞枝葉變黃直至枯死。

主要價值


藥材性狀

種子呈類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1.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黃色,微有凹陷,擴大鏡觀察表面具細密網狀皺紋,一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質堅硬。水粳擎跑浸液棕黃色,沸水煮之種皮易破裂,露出黃白色卷鬚形的胚。無臭,味淡。[採集地]成都市荷花池市場。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於陽痿遺精,尿有餘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防治方法


加強苗木、種子的檢疫與監管。此為日常工作,主要防止菟絲花隨林木調運而蔓延,凡是發現帶有該種子的林木及種子,堅決予以銷毀。另外,菟絲花種子經動物消化后仍能保持生命力,因此在施用有機肥時必須經充分發酵腐熟后才能施用。
人工防除。結合整地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深埋菟絲花種子,控制菟絲花種子發芽量;中耕除草,除掉幼苗藉以攀附的雜草,結合整形修剪在幼林中消除作為“橋樑寄主”的攀緣寄主,減輕菟絲花對大樹的危害;定期巡查,及時拔除菟絲花幼苗,徹底剪菟絲花寄生的枝條,集中收集銷毀;在菟絲花發生較嚴重的地塊,應在種子未成熟前徹底清除,以免成熟種子落地,增加翌年侵染源。
生物防治。可用生物農藥菌劑在菟絲花幼苗期噴霧防除,每667平方米用菌劑500~800克,加水100千克並添加洗衣粉100克,混勻后噴於菟絲花的蔓莖上,每5~7天防治一次,共防治2~3次。
化學防除。菟絲花危害嚴重的地塊,在種子萌發高峰期,地面噴施1.5%五氯酚鈉和2%撲草凈液,以後每隔25天噴一次葯,連續噴施3~4次,以促使菟絲花幼苗找不到寄主而死亡;或在菟絲花出苗后普遍噴施10%的草甘磷水劑400~600倍液,殺死林木下的菟絲花和其他雜草。

主要危害


菟絲花利用爪形構造攀附在寄主植物上,纏繞枝條並吸取養分和水分,甚至覆蓋整個樹冠,嚴重影響植株葉片的光合作用;損傷寄主植物的輸導組織,傳播植物病原體和病毒,引起植株病害發生。菟絲花的種子具有休眠作用,一旦地塊被其侵入,會連續多年遭受菟絲花的危害。菟絲花的寄主很廣泛,豆科、楊柳科、無患子科等眾多木本和草本植物都能受其危害,寄主數量有上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