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金柑芸香科柑橘族金柑屬的植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寧波金柑栽培歷史較長,元代有“金柑出慈溪,飽霜者甘”的記載,是金柑屬中最重要的栽培種類。

2006年10月2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寧波金柑”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寧波金柑形美色鮮、皮薄核少、汁多味濃、甜酸可口,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是少數以吃皮為主的水果,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成白糖金柑餅、甘草金柑、果汁以及糖水罐頭等,有止渴解酒、化痰鎮咳、除臭潤肺等療效,在日本又稱保健水果。

藥用價值

《本草綱目》載,食用金桔“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葯則升,同降葯則降。”
傳統中醫認為,金桔有理氣、補中、解郁、消食、散寒、化痰醒酒等作用,可用於治療胸悶鬱結、酒醉口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哮喘等症。

產地環境


北侖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東部,甬江口南岸,地處太平洋西岸,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東瀕東海,三面環海,北臨杭州灣,南臨象山港,西接鄞州區。北侖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面臨東海,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
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
金柑屬亞熱帶多年生常綠果樹,性喜溫暖濕潤、畏寒,要求土壤疏鬆,土層深厚、肥沃,pH值適宜,土壤通氣性好、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立地環境,北侖區良好的地理氣候條件,為寧波金柑提供了適宜的生產發展條件。

歷史淵源


金柑原產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栽培歷史就有1600多年,封建時代曾作為貢品,詩人墨客常以此為吟詠的題材。
西漢劉向列仙傳》記載有金柑。
三國時,吳國人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載:“雞橘子,大如指,永寧界(今浙江台州)中有之”。
西晉,郭義恭《廣志》等書中多有記述。
唐宋時期,金柑已廣為栽培。
寧波金柑栽培歷史較長。元代有“金柑出慈溪,飽霜者甘”的記載。
嘉靖年間,《浙江通志》稱“寧波金豆橘形似豆,味甘香勝於大橘”。
清代,陳扶搖撰《花鏡》(1688年)載:“金柑,一名金橘,多產於江南太倉與浙之寧波”。光緒時人亦稱“吾縣所產金彈味最甘,曰牛奶味次之……”。
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
寧波成為金柑的主產地,在明末清初時栽培興盛,並運銷至上海、杭州、蘇州等地,至解放初尚有120多公頃,1961年達公頃。

生產情況


北侖的金柑種植主要集中在春曉和柴橋一帶,鼎盛時,種植面積曾達8000多畝,2016年減少到了一兩千畝,畝產為5000—6000斤。

產品榮譽


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
2006年10月2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寧波金柑”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寧波金柑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政府《關於劃定寧波金柑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建議》(侖政[2005]97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浙江省北侖區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金彈系列優良品種。
(二)土壤條件
栽培土壤為礫質或砂質壤土,土層厚度≥80厘米,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2.0%,pH值5.0至6.5之間。
寧波金柑
寧波金柑
(三)栽培技術
1.育苗:採用嫁接繁殖。以枳殼為砧木,金彈系列優良品種為接穗,應用嫁接方法培育合格苗木。
2.建園:春季或秋季栽植,每公頃種植≤1900株。栽植后及時加強肥水管理和保護措施,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3.整形修剪:樹形採用自然圓頭形;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相結合,採用去弱留強、疏刪為主、短截為輔的修剪方法,保持樹冠內通風透光,樹勢強健,優質豐產。
4.肥水管理:幼年樹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適量磷鉀肥;成齡樹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適量增施無機肥,全年有機肥施用量每公頃≥30噸,配合增施化學肥料,N、P2O5K2O比例為5:3:4。
梅雨季要及時開溝排水,夏季在樹盤地面覆草保水,遇乾旱及時灌水。
5.樹冠管理:平衡樹冠,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疏除廢枝,疏花疏果,保持枝、葉、果平衡,實現優質高效。
6.採收:採收在11月中下旬,果面50%轉黃時開始選黃留青、分期分批採收。
(四)質量特色。
保護對象為鮮果。果皮光滑,果形端正,風味脆香酸甜。其感官和理化指標見下表:
指標
等級
理化指標感官指標
可溶性固形物
(%)
總酸(以檸檬酸計)
(%)
單果重
(克)
可食率
(%)
外觀形態
特級≥11.0≥0.5≥15≥90果實圓球形,果皮金黃色
Ⅰ級≥9.5≥0.4≥12≥90果實圓球形,允許夾雜少量(≤5%)橢圓球形果實,果皮橙黃色

專用標誌使用

寧波金柑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寧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北侖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