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讀書音的結果 展開
- 古代閱讀文言文用的語音
- 漢語方言中的現象
讀書音
古代閱讀文言文用的語音
讀書音就是古代閱讀文言文時用的一種語音,和平常百姓說話用的“白話”不同。在古代,官方口頭用語是有專門的正音標準的,這就是讀書音。例如,在宋朝的時候,官方的書面語言是文言文,官方的口頭語言是以《廣韻》這本書為參考。讀書音往往是當時的普通話。雖然歷代因為政治、經濟等各種原因,“普通話”有所變化,但其標準音始終以洛陽一帶的讀書音為基礎。
隋代《切韻》
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由於當時中國北方地區長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統治之下,漢族習俗文化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心想恢復漢族禮樂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復漢族文化的舉措,其中包括命陸法言等編著《切韻》,審定比較經典、純正的漢語。《切韻》音係為參考洛陽話和建康話為主。
唐代《唐韻》
唐代在《切韻》的基礎上,制定《唐韻》作為唐朝標準音,規定官員和科舉考試必須使用唐韻。而唐代政治中心長安的方言並沒有很高的地位。甚至據說當時皇帝因為說長安方言而被諫臣指為不標準。但是,長安話仍然比較流行。長安話是日語漢音的來源。
宋代《廣韻》
宋代在《唐韻》的基礎上,制定《廣韻》。《廣韻》是迄今為止四大讀書音中最完備、擁有最詳細記錄的讀書音,也是中國古代漢語讀書音研究的重點。
明代《洪武正韻》
元代將近百年的統治使得傳統的漢人的禮樂風俗、語言文化發生巨大變化。因此,明太祖即位第二年(1369),以唐宋制度作為模範,恢復了科舉制度,並立了儒學。明代以後,由於語音演變的原因中國北方漢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元代所編的《蒙古字韻》僅存十五韻,失去了傳統漢語的特點;但是當時的語音距離唐宋的二百零六音韻體系甚遠,明太祖誤以為宋代的《廣韻》是出於江浙一帶。於是即位第八年,朱元璋命樂韶鳳、宋濂參考典籍中的中原音韻和當時的南京話,編著《洪武正韻》作為官方韻書。《明史·樂韶鳳傳》記載:“八年,帝以舊韻出江左,多失正,命與廷臣參考中原雅音正之,書成,名《洪武正韻》”。因此,南京話也是官話的代表之一。可惜的是,《洪武正韻》並未推廣開來。
洛陽讀書音,並非古代的洛陽口語,更不是當今的洛陽方言,而是洛陽太學里教學採用的標準讀書音。是古代的唯一標準語音。
雅言,就相當於當時的普通話。以後歷朝歷代,也都有各自通用的“普通話”,只是稱呼不同,秦稱雅言,以後叫正音,到明代叫官話,是跟民間口語相對應的官方語系,為辦公讀書之用。
至於雅言更古老的來源,鄭張尚芳稱,夏朝太康以後建都洛陽,洛陽地區的語音自然成為全國的標準音。殷商都城也在洛陽周邊,語音上承夏言;周朝又是向殷商學習的文字。所以歷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就在洛陽一帶,教育、辦公都要求學標準音,這從上古、中古一直沿襲至近代官話,歷時4000多年。
當然,在這期間標準音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如唐、宋、明等朝代,都城都不是洛陽,其都城的語音對標準音會有某些影響,但由於這些地方的讀書音也源於洛陽,最多只是出現某些官話支派,音系核心基礎本是一個,那就是古代洛陽音。而這歷代“普通話”標準音的基礎,始終是在中原洛陽一帶。
“中華音切,莫過東都”
“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洛陽讀書音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南北朝——隋——唐各不相同,隋朝時的洛陽標準音到了唐朝就被認為是‘吳音’;第二,不管洛陽音如何變化,各代都認為洛陽‘居天地之中,稟氣特正’,還都以當時的洛陽音為標準音。”
鄭張尚芳說,唐以後的各個朝代,也都產生過標準音的爭論。從歷史記載來看,宋、元都以當時的洛陽讀書音為標準音。明初的《洪武正韻》,同樣標榜“以中原雅音為定”。直到清朝中期以後,官話的標準音才向北京話轉移。
“所謂以洛陽音為標準音,是說歷代都以當時的洛陽讀書音,即太學里教學採用的語音為標準音,而不是洛陽的方言口語。”
“洛陽音”讀詩韻律更美
真的能用孔子時代的上古音來念《詩經》、《論語》嗎?用古音念古文又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床前明月光”讀為“zhiang zê mraeng ngüad guang”;“疑是地上霜”讀為“ng-i jie dih jiangh shiang”;“舉頭望明月”讀為“gye’ deu müangh mraeng ngüad ”;“低頭思故鄉”讀為“dêi deu s-i guoh hiang ”。
他的朗誦,音調很怪,像“月”字,念起來好像直接用鼻音“ng”拼韻母“ue”,還是入聲,后音曲折繚繞。整首詩聽起來確實抑揚頓挫,但很難聽懂他到底念的是什麼。
“復原推廣古音不現實”
對復原推廣古音,鄭張尚芳認為並不現實。他說,重新構擬出來的古音只是個大概,不能確定古代是否就是這樣發音的,因為“死無對證”嘛。用古音來念古詩文當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體現其原有的韻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聽不懂,這樣做也就失去了意義。
雖然當今的洛陽方言還保留有一些古代發音方式。比如“龍”,在洛陽一些地方被讀作“liong”,“住、處、書、如”讀yu韻等,但洛陽的讀書音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
“比如‘洛陽’兩字,最早的時候念‘lagelang’,再近點的時候就變成了‘lageyang’,到現在的讀音則是‘luoyang’。所以古音復原起來也很麻煩,到底以哪個朝代的為準呢?”
因此,用古音朗誦古詩文,作為興趣可以研究一下,但大規模的復原推廣沒有必要。“畢竟歷史還是在不斷進步,推廣古音不是又倒退回去了嗎?”在談話結束之前,鄭張尚芳開了個玩笑。(王惠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