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頭崮

山東省沂水縣與臨朐縣交界處景點

歪頭崮位於山東省沂水縣與臨朐縣交界處的沂山,在玉皇頂西北方,其海拔高度971米。在沂山所有山峰之中,歪頭崮是最為險峻、獨具特色的山峰。

簡介


此山三面絕壁,下臨深谷;尤其是東側絕壁,下部收縮,上部外探,宛如人首歪頭,遂名“歪頭崮”。

歪頭崮景觀


自然景觀

歪頭崮景觀
歪頭崮景觀
歪頭崮自天台亭循石蹬彎轉而下,繞過花枝台,改登數十級,至一山口坳地,其北石崖重疊陡立,酷似高大的座山迎壁。此崮西、北、東三面陡絕千仞,惟山陽磐石罅隙間危徑仄出,蜿蜒崎嶇,聊可登陟,陡直若梯的 石蹬山階,此即是通向歪頭崮的“十八盤”。今之石級,好事者名之曰:“十八盤”,蓋借泰山南天門外石級之名也。其山門則稱“南天門”,亦為模仿泰山名稱。命名拙劣,頗有鸚鵡學舌之意,更有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之嫌。至“南天門”。倚門顧盼,低頭足下惟見絕壁百丈,雲海茫茫,遠眺彼岸峰巒丘陵,時隱時現,俚歌曰:“天梯十八盤,登上非人間,人在天上行,雲於腳下翻。”沿階躬腰而上,過“中天門”再扶階攀登,約半里之遙至崮頂。歪頭崮之極端有石高聳,名曰:“天柱”,即擎天石柱。登其上。猶如身置凌空,神栗目眩。仰望日月低垂,白雲摩頂;俯視則東鎮全景一覽無餘。崗頂南高北低。攀登崮頂,足下雲飄,恍如凌空飛騰,駕雲而升,上有四柱小亭,名曰:同心。愛侶情儔在此留影,併購銅鎖鎖於同心亭鐵欄之上,男女各執鎖鑰,相約明年再來開鎖。是鎖謂之“同心鎖”,意即鎖住對方愛心,一心一意,永不變心!筆者有感而記,題《沂山紀念章》曰:“相識在華夏,結伴遊沂山。東鎮作月老,鶼鰈舞翩翩。”其二曰:“攜手沂山頂,對天敢誓盟:愛你在今朝,共結百年情!”更有石柱天池令人稱異,石柱高約三、四米,其頂有穴,圓秀如釜,集雨凝霧,碧水盈盈,或曰“天池”,雖無九泉之源,然四季澄泓,池滿不竭,傳乃王母娘娘凈面盥沐之處。相傳元代山東廉訪副使蓋田題刻“滄瀛浮空”四字於其下。明弘治年間監察御史武衢題詩《天池神水》曰:“石涌嵌釜峻峰巔,凈水清泠何處源?天工之妙人不解,古今芸眾嘆神泉。”由於盛傳此乃王母娘娘凈面盥手之聖水,俗謂凡俗人等於登山焚香之時,在此洗手凈面,可藉仙液聖水除瘡療疹,祛病卻穢。千米峰頂,泉涌池清,確是人間之奇。池側增建“天池亭”更使奇景錦上添花。

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圖片
人文景觀圖片
唐宋之季,道徒羽士披荊斬棘,登此崮頂修成廟宇。然因後世幾經興廢,唐宋廟宇早已片瓦不存。明、清廟宇亦在民國時期的山賊草寇佔據中毀損慘重。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迫使僧道還俗的形勢下,殘存建築無人看守,焚毀無遺。1989年歪頭崮上僅有山門尚存,其上小廟十餘處,皆“十年浩劫”之後心有餘悸的附近居民籌 資創辦。或許資金有限,廟宇修造簡陋,牆高兩米,門高米許,內不容人,惟塑神像而已;且塑像拙劣,彩繪全無。今之廟宇,乃1994年重建的旅遊開發項目,廟宇宏敞,塑像鮮活,主要建築是碧霞祠。山門之內則是王靈官祠。王靈官者,應為“亡靈關”也,仨字錯倆,不知何故。碧霞祠者,面闊三間,石砌四壁,內祀“天仙聖母碧霞元君”,即俗謂“泰山老母”或“泰山娘娘”。民間稱之為“送子娘娘”,金童、玉女左右對立,儀仗、執事各列兩邊,因而善男信女多有乞求子孫旺盛者,呈供、焚幣、跪祈案下。歪頭崮山體高聳,三面絕壁,其上分佈許多摩崖石刻造像,其鐫刻年代為北魏和唐、宋時期,大多塑造佛教神像,鐫刻刀法多為陽刻,其側銘文多為陰刻,人物雕像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神情豐富,栩栩如生。只可惜,唐武宗厭惡佛教時,於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發動的“會昌法難”將歪頭崮金石造像破壞殆盡,面目全非。後來的宋、金、元、明、清雖有增刻,但規模甚小,微不足道,關鍵是不成規模,缺少風格。抑或是沂山砂石容易風化之故,許多摩崖石刻刀法漫漶,凸現不明。今之所見者有清同治乙丑年間(1865)了一子書刻的“人世蓬萊”四字風采依舊,堪作沂山陽文奇珍。

歪頭崮傳說


傳說其一

歪頭崮遠眺
歪頭崮遠眺
相傳歪頭崮原為沂山主峰,高於玉皇頂,由於頂高天外,首近玉宇,常偷聽天宮秘事。一年,玉皇同眾天神商議,欲移東鎮紫芝、夏草(二者分別為靈芝冬蟲夏草的另稱)於雲南、西藏、天府等地,以療百姓痼疾,遣藥王邳彤前往辦理。此事被歪頭崮聽去,暗中思忖:沂山之寶,徒走不可。便偷偷將此事告訴靈芝仙姑和夏草仙子。二仙一聽,立即將族類群體移至深谷密林的角落偏僻處,藏身匿跡。當藥王來時,二仙哭哭啼啼:“近年雨水不調,幾乎斷根絕種,無苗可移,大王可四處走走,便知實情。”藥王踏遍沂山千嶺萬谷,未見幾株。回天稟報玉皇,大帝生疑,去歲過沂山,舉目可見靈芝、夏草,時隔未滿一載,死絕如此厲害,變化也太突然,是否泄露天機?自此,心中多有防範。一天晚上,眾神議事於凌霄殿,玉皇忽見窗外人影掠過,立差護法神查看,見是歪頭崮竊聽天宮秘事,玉皇大怒,命東方天王持國追逐重打,“定位禁錮”。一掌將其頸項打斜,由此,頭也永遠不能復正,故名“歪頭崮”。

傳說其二

歪頭崮風光
歪頭崮風光
歪頭神崮本來是形貌端正、身軀高大的神山,由於可憐兩頭神猇遭貶而惹怒天庭慘遭懲戒。歪頭崮兩側的獅子崮和扁獅崮原本是天宮的守門神猇,由於在發春時節尋歡忘情,擅離職守,被天宮禁衛首領打下天庭,於是在沂山落草。歪頭崮神念其可憐,便收留它們。玉皇大帝聞報,不便明言治罪,於是便以歪頭崮神竊聽天宮秘事為由,差遣長臂將軍來管束。當時,兩頭神猇分列歪頭崮神左右,雄者居東,雌者居西,頭在北,尾在南。中間是歪頭崮神異常高聳。長臂將軍遙看幾眼,一揮神臂伸長萬里,撲天蓋地掌摑下來!一向高聳的歪頭崮神被搧得頭歪身倒,而虎踞右側的雄猇也被長臂將軍的手掌拍在身上,將平素豐滿的神猇擊成扁薄的身軀!雄神猇火冒三丈,掉頭翻身,張嘴呲牙,欲行反撲!天帝開口念動咒語,一個“定”字,將歪頭崮和雄猇定在原處。從此,歪頭崮神幻化成石,歪頭之狀永久不變,這便是歪頭崮的成因。筆者在《臨朐名勝志》中曾有《感喟歪頭崮詩》曰:“天庭壓抑崮頭歪,沉雷先劈秀峰開!雷公電母何所怒?緣是眾口鑠金來!自古無低不顯高,庸人最恨出頭材。齊王宮裡多濫竽,南郭喜坐執麾台。”

天台亭


始建於明朝,20世紀毀除,1994年重修,傳說是為去天台山採藥的仙女所建,讓她們在此休息或觀賞歪頭崮的美景,現在卻方便遊人休息。花枝台 據傳說花枝台是王母娘娘的御花園,為了保證花草茂盛,王母娘娘還特別安排一年之中沂山要多下72場澆花雨,也許是因為沂山森林覆蓋率特別高,使它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不但花草特別茂盛,而且花卉令人陶醉,每當初春時節,沂山映山紅未葉先花,一簇簇一叢叢,鮮艷欲滴,映紅沂山的溝谷坡麓。

八戒石

在花枝台的背面,通往歪頭崮石階路的西南側山坡上,有很多巨石壘砌而成,酷似《西遊記》中的豬八戒。豬八戒好色,由於聽說歪頭崮上有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在天池凈面的時候,有很多仙女陪伴,豬八戒就想在南邊山坡上偷看,不料被碧霞元君發現,碧霞元君命山神將豬八戒禁錮在南山坡,讓他閉上眼睛只能想不能看算作懲罰,豬八戒非常氣憤,大吼了一聲,形成了十八盤上的迴音壁。

南天門

原建宋朝,清代中期倒塌,1994年重建,是通往歪頭崮的唯一路徑,也是“十八盤”的盡頭。

碧霞祠

該祠始建於北宋景祐年間,清末戰亂期間倒塌,在1994年於原址重修,現存的碧霞祠有四座,分別是北京碧霞祠、台灣碧霞祠、泰山碧霞祠和沂山碧霞祠。

送生殿

相傳遠古時期,皇帝接九天玄女的天書,征伐宥龍等部落,統一華夏。從此以後,戰爭連年不斷,成年男人多數死於戰亂,剩下的只有孤兒、弱婦,幸虧這位送生娘娘將那些無依無靠無法生存的孤兒女收攏,再四處奔波安排給無兒無女的人們收養,她的做法拯救了那些無依無靠的人,撫平了戰爭帶給他們的傷害。功德永留世間,後來人們便尊稱她為“送生娘娘”,塑像祭拜,若有缺兒少女者,有求必應。

天池亭

又名“長春亭”。據說是為了紀念丘處機道人(即長春道人)而建造的一座木亭。因道人來過此處,所以當地百姓都說:“長春亭上一坐,返老還童百年”。此亭始建於北宋景祐年間,明末清初,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94年重修這座四角亭。

天池

在歪頭崮崮頂有一大巨石,形如柱,高5米,直徑粗3米,頂端有一天然洞穴,大如面盆,水清見底,雖下無泉源相通,上無天雨常注,但四時有水,常年不斷,所以名為“天池”。相傳此處是碧霞元君的凈面處。景區內及附近還有:救苦觀音、眼光殿、御植白蠟、王靈官、天然石佛、十八盤、風動石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