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水
王平水
王平水,新中國開國少將、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3年2月1日病逝,享年78歲。
王平水少將
1928年6月29日,王平水的家鄉爆發了福建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農民武裝暴動,革命風起雲湧。
1930年1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木船工會。
1931年初,加入了共青團,被船工們推舉為永定河木船工會青工部部長。后又擔任福建省木船工會青工部部長。組織船工為紅軍擺渡,為蘇維埃政府運送各種物資,出沒於汀江、黃潭河、永定河的風浪里,每次都出色地完成擺渡或運輸任務,常受紅軍首長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人的表揚。
1932年6月,報名參加紅軍。
1932年7月,王平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被任命為紅五軍團十三軍第三十九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和青年科幹事。
王平水參加紅軍的第一仗,是南雄、水口戰役。此役,紅軍斃傷國民黨軍近3000人,紅五軍團亦付出較大傷亡。王平水在戰鬥中頑強抗擊敵軍的反撲,英勇衝殺,一次又一次地以大刀和敵人白刃格殺,直至擊潰敵人。初次作戰的王平水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緊接著又參加了樂安、宜黃戰役。繼樂安、宜黃戰役之後,紅一方面軍又發起建(寧)黎(川)泰(寧)戰役和金溪、資溪戰役。已調任紅三軍團政治部青年科幹事的王平水參加了這兩個戰役。
1933年10月17日,中革軍委下達《關於改編紅軍學校命令》,決定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學員編成的團隊改編為第二步兵學校,並命名為公略步兵學校。剛結束軍校學習的王平水,被任命為公略步兵學校政治部青年幹事,后改任公略步兵學校政治營七連指導員。在林野校長和張際春政委的領導下,王平水率七連學員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作戰的空隙對學員進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開始向湘西作戰略轉移。轉移前夕,中革軍委將紅軍大學、彭楊步兵學校、公略步兵學校、特科學校合併成幹部團,王平水任幹部團三營七連指導員。紅一方面軍連續突破國民黨軍設置的4道封鎖線,期間,中革軍委決定將幹部團劃歸軍委縱隊司令部(中革軍委參謀長劉伯承兼軍委縱隊司令員)直轄。王平水轉任三營九連指導員。
1934年12月18日,王平水幹部團駐在遵義城,擔任警衛工作。
1935年1月下旬王平水率幹部團三營九連指戰員參加了遵義戰役。
遵義戰役后,王平水在進軍貴陽的戰鬥中身負重傷。他以頑強的毅力,帶傷渡過了金沙江。傷愈后,王平水轉任幹部團三營八連指導員。
1935年8月下旬,幹部團衛生隊指導員王平水在草地行軍時,雖面臨死亡的危險,但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穿越沼澤去救治生病受傷的戰友。有不少紅軍將士昏迷於草地,王平水盡著最大的努力,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組織衛生隊全力搶救,為保存革命的骨幹力量作出了貢獻。
1935年10月19日紅軍勝利結束長征。王平水因傷口複發掉隊,被組織上安排到甘肅環縣紅德鎮一戶農民家庭里秘密養傷。
1937年1月,王平水傷愈歸隊,被任命為中共甘肅省鎮原縣三岔區委書記,后改任鎮原縣委組織部部長。
1937年4月,為徹底消滅43股土匪,維護蘇區治安,鞏固抗日後方,中央軍委抽調主力紅軍一部,分5個地區進行剿匪作戰。鎮原縣委組織部部長王平水與縣委其他領導人同心協力開展剿匪工作,指揮鎮原地方武裝,發動鎮原廣大群眾,配合紅軍的剿匪作戰,消滅、打散、驅逐了鎮原境內的土匪武裝。在開展剿匪工作的同時,王平水等鎮原縣委領導人,加強轄區內各級政權建設,取消了原國民黨縣政府強行攤派的各種苛捐雜稅,採取鼓勵工農業生產的措施,增辦許多群眾文化福利設施,使經濟文化事業逐步復甦,並改善了人民生活。隴東小縣鎮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抗日戰爭時期,王平水歷任中共鎮原縣委副書記、中共慶陽縣委組織部部長、中共慶陽縣委書記,為隴東根據地的創立和發展,為隴東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穩固,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9年5月,王平水進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同年任中共中央機關總支委書記。他積極組織中共中央機關各支部學習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陳雲《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等理論著作,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中共中央機關各支部的建設。
1939年12月,毛澤東發表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書;次年1月又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王平水及時組織中共中央機關廣大黨員學習這兩部光輝著作。通過學習,中共中央機關廣大黨員較為系統地、完整地理解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和綱領。
1942年初,王平水再度進入中央黨校學習。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他積極參加整風運動,精讀了馬、恩、列、斯和毛澤東著作,認真學習整風的相關文件,充分掌握精神實質,然後深思熟慮,反省自己工作和思想及革命經歷,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1945年8月,而立之年的王平水奉命趕赴東北,出任熱河省熱西地委副書記兼冀熱察軍區熱西軍分區副政委。根據中共中央及東北局的指示,王平水等熱西地委、熱西軍分區領導人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平水參與領導了熱西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參與熱西軍分區部隊的組建工作,參與指揮熱西軍分區部隊的剿匪作戰,為熱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鞏固、擴大作出了貢獻。在創建、鞏固、擴大熱西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王平水等組織熱西廣大軍民配合野戰部隊解放了熱西地區的隆化、圍場、豐寧(大閣)等縣。
1947年5月,冀熱察軍區發動熱西戰役,首戰上黃旗即殲滅國民黨軍300多人,隨後,在熱西軍民的支持下,獨立十三旅攻克號稱“熱河第一堅強之據點”的圍場。由於1947年夏季攻勢的勝利,熱西地區的形勢大為改觀。王平水等熱西地委領導人趁此大好時機,立即著手政權的恢復和鞏固工作,領導查地和護地還糧鬥爭,對那些明分暗不分或暗中恫嚇農民的地主分子進行堅決鬥爭,對分地不公平現象及時糾正,並普遍建立農民護地隊,對那些勾結國民黨部隊,組織反動武裝,企圖從農民手中奪回土地和財產,殺害共產黨地方幹部的地主,堅決予以鎮壓。
1948年5月13日,華北軍區第二兵團主力,在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和冀察熱遼軍區部隊配合下,向熱西、冀東地區挺進,實施寬大機動,尋殲國民黨軍。王平水等熱西領導人率熱西軍民密切配合併大力支持主力部隊作戰。5月25日熱西重鎮隆化解放。
1948年6月,王平水調任冀察熱遼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期間,冀察熱遼軍民從人力和物力上給參戰部隊予巨大支持,王平水為支援前線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東北的解放,為平津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9年4月,王平水轉任十四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十四兵團下轄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二軍3個軍(即原二縱、四縱、五縱),是一支戰鬥力頗強的隊伍。
王平水的政治動員得力,使四十二軍克服了輕敵思想,攻堅部隊始終滿懷必勝的信心,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堅韌頑強的戰鬥狀態。安陽解放的前一天(5月5日),新鄉國民黨守軍17000餘人,在解放軍的嚴密包圍和強大政治攻勢下,出城接受和平改編。
1949年8月19日,王平水和十四兵團司令部參謀處處長何廷一,經千里跋涉,將十四兵團機關及直屬隊共2155人帶回北平。11月11日,空軍司令部成立,王平水任空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在劉亞樓司令員,蕭華政委的領導下,王平水參與了空軍幹部的遴選、調配工作,為人民空軍的組建作出了貢獻。
1949年12月1日,中央軍委批准創建的6所航空學校如期開學。王平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為航空學校人員的調配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0年11月,富有政工經驗的王平水被任命為空軍第一航空學校政委。是時,朝鮮戰場上,美軍掌握了絕對的制空權,中國人民志願軍飽受了敵機轟炸之苦,後勤保障也因敵機轟炸困難重重。組建空軍作戰部隊已迫在眉睫。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劉亞樓命令各航校進一步加快訓練步伐,儘可能多、儘可能快地,培養出優秀
王平水為培養新中國空軍空、地勤人才嘔心瀝血地操勞,一批又一批空軍英雄從第一航空學校飛上了藍天,在朝鮮戰場上,在台海空戰中,為保衛祖國領空的較量中,取得輝煌戰績,為空軍的歷史添上濃墨重彩之筆。
1953年3月,王平水擔任空軍幹部部副部長,后擔任空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部長。他嚴格執行幹部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為空軍的建設再立新功。
1967年2月,王平水慘遭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迫害,被監禁起來,後來又被“勞動改造”。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團垮台。其後不久,王平水被徹底平反,返回空軍機關。
1973年,王平水奉命到空軍學院主持清查和複查工作。期間,他正確執行黨的政策,並積極落實、解決各項問題。
1979年4月,王平水被調回北京,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副政委,為培養新型的軍事人才而竭盡忠誠。
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王平水同志為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無私奮鬥了一生。在十年動亂時期,他對林彪、“四人幫”一夥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堅持原則,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顧全大局;他密切聯繫群眾,謙虛謹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團結同志;他艱苦奮鬥,為政清廉,不徇私情,對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保持了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人物生平原軍事學院副政治委員。王平水同志是福建省永定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時期,他歷任宣傳隊隊長、青年幹事、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縣委副書記、縣委組織部長、縣委書記,為陝甘寧邊區黨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地委副書記、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為建立、鞏固冀察熱遼根據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歷任空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空軍第一航空學校政治委員、空軍幹部部副部長、空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長、濟南軍區空軍第二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為人民空軍的組建和發展壯大竭盡全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為軍隊培養高質量的合格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曾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王平水同志為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無私奮鬥了一生。在十年動亂時期,他對林彪、“四人幫”一夥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他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他堅持原則,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顧全大局;他密切聯繫群眾,謙虛謹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團結同志;他艱苦奮鬥,為政清廉,不徇私情,對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保持了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王平水同志,因病於1993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