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金鏞

奧運金鏞

在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一口高3.2米、底部直徑2.008米、鐫刻有2008個漢字的奧運金鏞在武漢鑄造完成。金鏞上面鐫刻有作家王金鈴創作的2008字的《奧運賦》,將捐贈給北京奧組委。

【設計】


“奧運金鏞”由中國科學院下達任務書立項製作並業經年余的策劃、設計和研製,近日在江城武漢成功鑄畢。這是我國科技界、文學界和企業界三界聯合為北京奧運所獻上的厚重禮物,是弘揚我國悠久的傳統文明和落實人文奧運的重大舉措,也是國人心繫奧運,同擁共舉,體現“大眾參與”這一奧運賴以成功舉辦的重要基礎和原則的最好佐證。據悉,該金鏞的製作成功,從設計理念、鑄制外形到文化內涵,在中外製鍾史、古今人文奧運史和文學史上,實現了多項突破和創新。
大鐘稱鏞,銅質大鐘又稱金鏞。金鏞,為民族精神有代表性的一種形聲兼備的物化形體,歷來系國之重器,典之首鳴,為極神聖和吉祥之物,大慶大典,必鐫之銘文以記,必擊之以志祥瑞。對於制鐘,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當代亦不乏傳承。中國科學院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為其研製此項的專門機構,當代的大鐘設計和研製,亦多出自該中心的鐘專家之手。奧運金鏞就是中科院的專家們為紀念北京奧運,將全面彰顯奧林匹克偉大意義的文學作品《奧運賦》立項鑄在大鐘上研製而成的,因此,亦稱“奧運賦金鏞”。

【來源】


奧運金鏞的設計運用了中國科學院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高級客座工程師的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承製方武漢重工鑄鍛公司將“塗敷漿砂陶瓷型”等多項專利技術運用到鑄造過程中,並採用激光排版鑄造技術刻字,既保持了中國傳統古鐘的外觀特徵,線條優美簡潔,又保證了金鐘發出的聲音洪亮綿長。整個金鏞重達7噸,上面鐫刻有作家王金鈴創作的2008字的《奧運賦》。這口鐘將捐贈給北京奧組委。

【鑄造過程】


激光排版鑄字
“中國印,漢字形,似人似京,如舞如奔……”在這口奧運金鏞上,鐫刻著著名作家王金鈴撰寫的奧運第一賦——《奧運賦》,共計2008個字。
“奧運金鏞”為錫青銅合金材質,高3.2米、鍾底直徑2.008米、重7噸,其上鐫刻著著名作家王金鈴撰寫的《奧運賦》,由中科院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設計,武漢重工鑄鍛有限公司螺旋槳廠鑄造,他是由山東一企業出資百萬元贈送給北京奧組委。
作為奧運金鏞的承製方,武漢重工鑄鍛有限公司螺旋槳廠副廠長劉齊軍告訴記者,他們採用激光排版鑄字技術,將《奧運賦》鐫刻到金鏞上。
運用12項專利技術
“之所以選擇在武漢鑄造,是因為武漢的鑄鐘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蘇榮譽說,武漢重工鑄鍛有限公司螺旋槳廠曾先後鑄造了21噸重的千年吉祥鍾和中法建交40周年的中法友誼大鐘等多口精美的大鐘。
他告訴記者,中國歷史上鑄鐘紀盛,是自周以來傳統,將《奧運賦》鑄在鐘上,合於古禮,傳諸久遠。其次,鐘不僅是傳統文化的象徵,也是傳統工藝的代表,藉助應用現代科學手段使之臻於完美,表達古奧又現代的意義,是科技與傳統結合的良好契機。
“鑄造過程中運用了12項專利技術。”劉齊軍介紹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他們才鑄造這頂精美的奧運金鏞。

【奧運賦原文】


公元二○○八,廿九奧運在京。全球為之呼吸,億萬為之佇目,曠世無前。予壯其盛,遂作斯賦,賦曰:
夫奧運者,現代奧運之謂也。史源希臘,古今有別。始,希人為尊萬神之王宙斯,於前七七六年立節以慶,約四年一舉,地擇奧林匹亞,曰奧林匹亞賽。每逢其典,體樂文皆備,歷時十六日。勝者折桂橄欖,刻石雕影,備極
崇幸。其俗綿延千載,始盛終衰,止於公元三九四年。此為古之奧運,係為希國一地之賽事也。今之奧運,始自一八九六,已歷百年。先是,法人顧拜旦,倡復奧運。應者雀起,聚首巴黎,決襲希奧之名,四載輪換,易地而行。旨宗友誼,幟摯五環,寓五洲共舉之會也。於是,地不分歐、亞、非、澳,人不擇黑、白、棕、黃,能者為伍,萬國一擂。更添人文灌輸、吉祥擇物、會徽徵選、聖火傳遞,啟畢藝演,奏凱升幟,凡此呈善爭榮之舉,莫不登峰造極。是故,與賽者神之往之,個個思折桂如躍龍門,出手不遺餘力;人人慕摘金如登麟閣,拼搏何惜剩勇?破舊標新,記錄無極限之說;昨是今非,王者無常歲之冠。擊心震魄,競者吁吁,觀者吆吆,天下為之傾倒,人間為之瘋狂,遂成寰宇無匹之大觀也。
奧運百年,其況逾巨,其勢逾熾,人皆思而主之。每屆輪換,申辦者趨之若鶩,東遊西說,莫不使盡渾身解數。廿九之會,逐鹿逾烈。決出之日,奧官齊聚俄都。億萬決眥,惟恐失報;全球屏氣,只待消息。會終,薩翁一語天驚:東道有主,北京勝出!此語忽如墜雷,中華為之沸鼎,爆竹爭鳴不眠之夜;世界為之頷首,賀函紛致難了之情。至是,史碑重立矣!
嗟乎!奧運之於中華,實非尋常之擇;在彼為通塞銜源,彌了缺憾;在我乃厘弱廁強,夙願終償。想我中華,亦為世界體運之濫觴者,其情其史非遲於希之奧運。追遠溯源,可佐可陳者莫不彰然於史。今之靡世之事,其巨莫過於足賽,然我蹴鞠為戲,已盛數千載。跡遍臨淄,“鞠革為之,蹋之為戲”,實為足球之祖。春秋論劍,“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堪為擊劍之先。漢代百戲,“烏獲扛鼎”,當為舉重之始。《詩經》載泳,“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游泳之舉,實為我宗矣。競舟之賽,遠古已習,漢唐逾興,“棹影瀚波飛萬劍,鼓聲劈浪聞千雷”。其況之壯,今人觀之,亦嘆弗如!若乃競射、角力、賽馬、操技之類,行世歷久,皆可為始為先。奧運移擂中華,無異臨源慕宗之舉,補益了憾之行也。
神州之主東道,國人孰不喟古嘆今?泱泱中華,萬古隆榮,而近世蒙羞。清廷昏昧,喪權辱國,列強聚而瓜剖豆分,倭寇侵而鯨吞蠶食。我為魚肉,求存尚且難保,哪得益文強體;人為刀俎,亡我惟恐不速,何能爭雄一席?是以生靈塗炭,骸骨布野,百年飲恨,英靈泣血。於是,志士救亡,振臂揭竿,挽狂瀾於既決,扶大廈之將傾。百折不回,贏得中華新生。想十屆之賽,劉氏長春,隻身與會,孑然弔影,觀之悲愴。然時異景遷,廿三洛會,組軍首戰,浩蕩之勢,睹者刮目。更有許氏海峰,一槍而中首金,開元罅無,世界始呼,眠獅復醒矣!自始,屆屆以步以進,會會以進以前。廿八大會,囊金廿八,位列季前。終顯體育強邦之雄,盡洗東亞病夫之辱。國運強盛,謀揚威之於域外,思奧運不出國門。此願既萌,舉國同應。國奧申委,奮爭罔顧途舛;何公振梁,奔波不惜頭白。幾代戮力,百年夢圓。
雅典易旗,北京接幟,五環在握,奧運移宅。新主北京,千年古都,中華腹心,形勝天下。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南襟河嶽,北枕居庸九陌輻輳,八方咸通。吸納五洲,進出萬邦。宏廣熒煌若是,何憂一會之操承也?
至乃青島、香江,輔賽之地,佳象可陳。青島者,膠灣之布,古屬琅琊。曾經秦皇蒞境尋仙,又歷唐宋板橋開埠。臨洋麵海,實乃較帆之勝地。香江者,香港之別謂也,古粵之域,南國之戶。久譽“鰲洋甘瀑”之勝,史傳“紅香爐港”之說。九七歸國,更隆其盛。中外容融,獨枝一秀。擇地賽馬,上乘之算也。
東道之就既位,萬象始於新裁。理念立三,曰綠色、曰科技、曰人文。是故穹霄勤於打掃,引清控濁,天無塵游纖浮之翳;九衢頻加收拾,布蔭散爽,地有綠怯紅羞之木。場館之設,匯中融外,嘆天工之錯落;景觀之立,博古寓今,疑人事之神移。至若人文奧運,彰文明,昭風範,言談好客之主,舉止大國之風。
會事之重,亦在定徽立標。廿九會徽,展中華之國風,現奧運之精神:中國印,漢字形,似人似京,如舞如奔,五環相配,年號相間,形活而意深也。
爾其寓物吉祥之選,福娃五抱:曰貝貝,曰晶晶,曰歡歡,曰迎迎,曰妮妮。字諧其音,“北京歡迎你”;色仿五環,紅黃藍綠黑。散福送祥,睹者悅目,五位一體,創奧運吉祥之數最矣。
更有口號主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納天下之意願,融北京於一會。大哉斯旨,“同一個世界”:天同圓,地同方,日同時,人同心,情同懷,行同宗,競同規;“同一個夢想”:同此希望,同此追尋,同此期盼,同此理想,同此祝福,同此收穫,同此榮耀也。百年一會,永世遺芳。大同之夢,盡圓北京奧運矣。
予銘五內,感天地之有情,嘆山河之壯色,吁空而頌曰:永遠的奧運!永遠的北京!永遠的中華!
公元二○○五年 歲次乙酉冬 王金鈴

【奧運賦作者介紹】


王金鈴,山東諸城人。中共黨員。1963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外文系。歷任煙台師專英語教師、系教學負責人,淄博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幹事、科技情報所資料室副主任、科技開發中心副經理、國際科技合作貿易總公司總經理,山東省國際科藝廣告公司總經理,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中國翻譯協會理事,山東翻譯協會副會長,淄博市作家協會主席、翻譯協會會長、政協委員。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