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渠鎮

輝渠鎮

輝渠鎮(Huiqu Town)位於安丘市區西南部25公里,2007年行政區劃調整后,雹泉、緒泉、溫泉三泉匯(輝)渠,留山、城頂山、大安山三山相連,總面積206平方公里。先後榮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宜居小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美麗田園(輝渠梯田)、山東省旅遊強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和濰坊市特色產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輝渠鎮境內留山古火山國家森林公園、歌爾莊園、東方桃海等景區,有“珍珠泉”、緒泉、溫泉、海眼等山泉100多處,享有“百泉之鄉”美譽。

鄉鎮概述


輝渠鎮區
輝渠鎮區
在行政區劃調整后,三泉即雹泉、緒泉、溫泉三地皆歸屬輝渠鎮,同時,輝渠鎮還下轄原夏坡鄉和原紅沙溝鎮部分地區。行政區劃規劃以後,受惠於中央的新農村建設政策,在全鎮群眾的辛勤勞作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
全鎮廣大幹部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工業立鎮實現了新突破,山區綜合開發有了新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明顯加快,和諧創建工作紮實推進,基層班子建設進一步鞏固加強,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實現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新增耕地面積101公頃,整理改造耕地738公頃,新增農村道路2公里,新增坑塘水面面積2公頃,項目區內的耕地全部改造為高產穩產田;
投資5200萬元的光大牧業公司廠房土建工程已完成。投資220萬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敬老院,可容納120戶五保老人安心居住。對王輝路鎮區段進行了拓寬改造,引進外商投資,對沿街房進行了開發,實現了鎮區集中供水,整個鎮區實現了美化、綠化、亮化,提高了小城鎮的品位。
同時,鎮上加大了工業立鎮力度,在鎮區北部沿王輝路規劃土地216畝,建成招商園區,目前,已落戶項目3個,總投資6000多萬元。
榮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宜居小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國美麗田園(輝渠梯田)、山東省旅遊強鎮、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和濰坊市特色產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近幾年來,輝渠鎮山區綜合開發和旅遊業有了新發展,工業立鎮實現了新突破,“一軸、兩心、三片區”小城鎮建設格局逐步顯現,和諧創建工作紮實推進,
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實現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這裡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秀美。大汶口文化源遠流長,孔子高徒有子曾在這兒講經授學並將儒家文化發揚光大,開創了中華民族“和”文化的先河。
雹泉,緒泉,溫泉,百泉輝映;留山,城頂山,大安山,群山競秀。每年4月舉辦的雹泉桃花節與有子“和”文化節深受遊客好評。
輝渠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和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岩、白雲岩、鐵礦石等礦產資源總量佔全市的80%以上。
這裡交通便利,省道律南路輝渠段全線貫通。王輝路、雹柘路、律南路、輝城路4條縣鄉路完成了升級改造,全鎮實現了村村通。
近年來,以“打造綠色輝渠,建設林果專業鎮”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生產。水晶梨在全國林產品交易會上獲金獎;“紅冠”牌蜜桃被認定為綠色食品,基地被授予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稱號;“吳家溝”安丘蜜桃為每年國慶觀禮台水果;百泉春谷合作社出產的“望海山”牌春谷,被農業部認定為綠色有機食品;輝渠大蔥因白長、甜辣適中、刀切崩花而久名遠揚。

沿革


輝渠鎮
輝渠鎮
1955年設夏坡區,1958年成立夏坡公社,1981年更名輝渠公社,1984年分設輝渠鄉、夏坡鄉。1997年,輝渠鄉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大輝渠、東輝渠、北輝渠、東南山、辛庄 子、謀家河、西輝渠、李家河、朱家河、同歌堯、尚家莊、倪家溝、石家峪、南羅圈崖、北羅圈崖、緒泉、阿澗、南澗、北澗、洞西頭、東白山頭、西白山頭、蘭阿、順流河、石灰窯子、李家溝、小麥峪、獲鹿山前、黃石板坡、董家宅、麻灣、南趙家溝32個行政村;夏坡鄉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夏坡、姜家莊子、劉家店子、下牟家莊、團山子、田莊、大祖官、小祖官、劉家林、馬家埠子、水窪頭、周家埠、葛家灘、上孟家莊、山李家莊、大溝崖、東舊廟、西亘廟、黑峪子、高家莊、蔡家莊、曹家峪22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輝渠鄉、夏坡鄉,合併設立輝渠鎮,鎮政府駐原輝渠鄉政府駐地—大輝渠村。
2007年,撤銷雹泉鎮,其行政區域併入輝渠鎮,同時將原紅沙溝鎮溫泉村等27個行政村劃歸輝渠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輝渠鎮位於安丘市西南部30千米,雹泉、緒泉、溫泉三泉匯(輝)渠,留山、城頂山、大安山三山相連,面積199平方千米,人口6.7萬人,轄119個行政村。
輝渠鎮
輝渠鎮
雹[Báo]泉鎮位於安丘市南部,距市中心22千米。有公路通安丘市區。 [沿革]1958年成 立雹泉公社,1984年置鎮。
1997年,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雹泉東北村,雹泉西南村、雹泉東南村、雹泉西北村、小壽山、大壽山、吉山店子、山前、杏山子、蓮花官莊、南官莊、馬車嶺、鞠家莊子、都家莊子、韓家廟子、下峒峪、中峒峪、代家坡、岳家莊、老峒峪、西北崖、崔家峪、胡家旺、后范山子、落鴨石官莊、米布袋官莊、圈河、前范山子、西黃家莊、青山官莊、水潤道、張家溜、徐家寨、張家官莊、富平官莊、東尚庄、西尚庄、北尚庄、王家溝39個行政村。?年撤銷雹泉鎮。
2003年6月,恢復雹泉鎮,將管公鎮的雹泉西北村、雹泉東北村、雹泉西南村、雹泉東南村、大壽山、小壽山、吉山店子、山前、杏山子、蓮花官莊、南官莊、馬車嶺、鞠家莊子、都家莊子、韓家廟子、下峒峪、中峒峪、老峒峪、岳家莊、代家坡、西北崖、崔家峪、胡家旺、前范山子、后范山子、落鴉石官莊、米布袋官莊、圈河、西黃家莊、青山官莊、水潤道、張家溜、王家溝、徐家寨、張家官莊、富平官莊、東尚庄、西尚庄、北尚庄共39個行政村劃歸雹泉鎮管轄,鎮政府駐雹泉東北村。

所轄村代碼


輝渠鎮
輝渠鎮
370784119(54村):~201大輝渠村 ~202東輝渠村 ~203北輝渠村 ~204東南山村 ~205辛莊子村 ~206謀家河村 ~207西輝渠村 ~208李家河村 ~209朱家河村 ~210同歌堯村 ~211尚家莊村 ~212倪家溝村 ~213石家峪村 ~214南羅圈崖村 ~215北羅圈崖村 ~216緒泉村 ~217阿澗村 ~ 218南澗村 ~219北澗村 ~220洞西頭村 ~221東白山頭村 ~222西白山頭村 ~223蘭阿村 ~224順流河村 ~225石灰堯子村 ~226李家溝村 ~227小麥峪村 ~228山前村 ~229黃石板坡村 ~230董家宅村 ~231麻灣村 ~232趙家溝村 ~233夏坡村 ~234姜家莊子村 ~235劉家店子村 ~236下牟家莊村 ~237蔡家莊村 ~238高家莊村 ~239東舊廟村 ~240西舊廟村 ~241黑峪子村 ~242祖官村 ~243馬家埠子村 ~244劉家林村 ~245水窪頭村 ~246小祖官村 ~247周家埠村 ~248葛家灘村 ~249團山子村 ~250田莊村 ~251曹家峪村 ~252上孟家莊村 ~253大溝崖村 ~254山李家莊村 ~201東北村 ~202西北村 ~203西南村 ~204東南村 ~205小壽山村 ~206大壽山村 ~207吉山店子村 ~208山前村 ~209杏山子村 ~210蓮花官莊村 ~211南官莊村 ~212馬車嶺村 ~213鞠家莊子村 ~214都家莊子村 ~215韓家廟子村 ~216下峒峪村 ~217中峒峪村 ~218代家坡村 ~219岳家莊村 ~220老峒峪村 ~221西北崖村 ~222崔家峪村 ~223胡家旺村 ~224后范山子村 ~225落鴉石官莊村 ~226米布袋官莊村 ~227圈河村 ~228前范山子村 ~229西黃家莊村 ~230青山官莊村 ~231水潤道村 ~232張家溜村 ~233王家溝村 ~234徐家寨村 ~235張家官莊村 ~236富平官莊村 ~237東尚庄村 ~238西尚庄村 ~239北尚官莊村

林果產業


該鎮土地肥沃,日照時間長,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上水庫、塘壩密集,水源充足,適宜各種作物生長。近年來,以“打造綠色輝渠,建設林果專業鎮”為目標,大搞結構調整,發展林果生產,特色品種主要有水晶梨、倉方早生桃、安丘蜜桃、紅燈大櫻桃、油桃、紅燈大櫻桃等優質果品。
林果產業
林果產業
到目前,全鎮共栽植水晶梨、秋姬李、紅冠蜜桃等優質林果4.2萬畝。完全實行標準化管理,品質優秀,該鎮曹家峪村的水晶梨在2004年全國林產品交易會上獲金獎;出產的“緒泉”牌越夏西紅柿,被國家定為AAA級綠色食品,遠銷全國各地;吳家溝“安丘蜜桃”被確定為國慶特供水果。輝渠大蔥因白長、甜辣適中、刀切崩花而久名遠揚。

山區開發


輝渠鎮
輝渠鎮
該鎮進一步加大了山區綜合開發力度,投資940萬元、貫穿東西大動脈、全長11.9公里的雹泉至洞西頭段道路的順利通車,打破了制約山區經濟發展的瓶頸,切實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投資2143萬元的正在建設的團山子流域國家級土地復墾項目,主要對團山子流域土地進行整理。
項目區建設規模面積955.29公頃,通過土地開發,全面完善農田水利、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田生態環境。項目完成後,水利設施將得到極大改善;爭取到國家土地整理項目1個,
總投資2427萬元,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多是石灰岩、玄武岩、方解石、白雲岩、鐵礦石、膨潤土,礦產資源總量佔全市的60%以上。鎮內有全省罕見的玄武岩礦泉水資源,儲量豐富,水質好,無污染源,開發潛力巨大。

旅遊勝地


輝渠鎮
輝渠鎮
該鎮由於長期封山禁牧,較好地保持了原始風貌,無污染源,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境內的留山自然景觀豐富,文化底蘊濃厚,
經過多年的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留山已經成為天然的森林氧吧,是濰坊市級森林公園,成為人們休閑旅遊的好去處。該鎮正在通過招商引資,把留山建設成為旅遊勝地。副縣級林場——城頂山林場建設已基本就緒,
栽植黑松、側柏、板栗、大櫻桃、楊樹等6800畝30萬株。對王輝路、律南路15公里進行路域治理,栽植黑松、法桐、紅葉小檗、連翹、美人梅等20萬株。此外,流蘇園、珍珠泉、英雄山已久名遠揚。魯安葯業計劃投資3000萬元的白山頭旅遊區開發項目已簽訂合同,即將動工興建。

旅遊名泉


緒泉
緒泉
1、緒泉:安丘城西南35公里處的輝渠鎮緒泉村中,有一古老的水泉,泉水恆溫,一年四季都保持在攝氏15度左右。自古以來,全村人畜用水全部取自這個泉子,泉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緒泉人。緒泉村地處山區,全村有512戶,1700口人,地下全是石頭,無法打水井,惟獨村中央的泉水常年噴涌,永不幹涸。
傳說,緒泉在元朝以前是個自然的泉子,泉眼蛋圓形,噴出的泉水高出水面七八厘米,並冒著無數氣泡,那時,人們叫此泉為“龍王眼”。明正德年間修整一次,在泉北邊建起了一座“龍王廟”,並將泉子改成了長方形,叫它“水池”。建國后,又經兩次重修,泉上池面擴為12米見方,水深20米,上有出水洞,若堵塞,水從池面四溢,池周圍築有欄桿,池旁楊柳成陰,主池東西兩側50米處,各建有一個蓄水池,供村民飲水。泉子也是提水上山澆地的好水源。
據說,緒泉村元末明初有姓解、崔、鞠的三十幾戶人家分散居住在泉子附近。明代弘治二年,從山西省遷來周氏,在村後周家井子安家,張氏住在村西跺腳石,王氏住在村東崮山前。原來村內有龍王廟,廟前有一水池,廟中及周圍住著109個和尚,和尚勢大控制著池水,農婦去水池擔水,常遭和尚侮辱。周氏族長周闖多次上報官府,得不到處理,各姓氏對和尚極為憤恨。有一年的大年五更,各姓氏族人聯合起來點燃周圍的柴草,將和尚大部燒死,只一人外出,才得倖免。
沒死的和尚把周氏告到官府,官府對族長周闖進行審訊,動用各種酷刑,逼周闖招供,周闖寧死不招,官府拿他沒辦法,只好判他無罪,以“失天火”結案。從那打贏官司以後,各姓氏都搬進村內,在泉子周圍居住,取名“聚泉”,改村名為“聚泉村”,以後又遷來劉、白、夏等姓氏,全村人團結和睦,如同一家。於是重修水池,將“聚泉”改為“緒泉”,“聚泉村”改為“緒泉村”,延續至今。
溫泉
溫泉
溫泉
2、溫泉,位於安丘市西南部,朱劉——孔家莊公路西側,紅沙溝鎮溫泉村東北處,距安丘市區36公里。因泉水自地下石縫中湧出,水溫在25℃左右,故名溫泉。明《安丘縣誌》載:“溫泉在縣西南七十里,浴泉也。”溫泉,顧名思義是溫水泉,溫泉是獨成一體的泉群,方圓300平方米內有數不清的泉眼,眾泉久旱不竭,泉水競相冒出,似串串珍珠。其中最大的一個人們稱為“海眼”,
泉水汩汩地往外涌,水流甚急,清澈甘甜,景色迷人。相傳,古時候,沂山爺爺偕夫人到蓬萊尋仙問道,過大安山不久,娘娘得疾,體力不支,驚見溫泉奇泉,遂落轎浴身,浴后精神煥發,倦意全無。日後,他帶娘娘常來泉浴和遊玩,並傳經授道,施藥濟民,曾將沂山松子帶來種到鎖頭山上。
1966年,人們在泉下建一塘壩蓄水,壩內養魚栽藕,壩外栽植片片綠竹。冬季,泉面熱氣升騰,塘內煙霧繚繞;夏天,岸柳倒垂,翠竹颯響,荷花盛開,好一派迷人景象。1973年8月,在溫泉村東建起一大型揚水站,從池內提水灌溉東山農田。1978年2月,時南郚公社溫泉大隊鐵姑娘隊隊長范美蘭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席了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同年,“鐵姑娘隊”被命名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1984年4月,溫泉鄉政府,充分開發利用溫泉水資源,至此,家家吃上甘甜的自來水。1985年,鄉里投資建成高標準的“羅非魚”養殖基地,是濰坊市首家利用天然溫水養殖熱帶魚單位。2002年濰坊市水產局在溫泉養殖“中華鱘魚”獲得成功。
據《山東通志》載:“溫泉,水可浴,北流入汶。”溫泉村西的大河就叫溫泉河,由南向北,注入汶河,全長16.4公里,河寬80多米,流域面積63平方公里。河上游有常家嶺、河洛、大桃園等3座小二型水庫;下游的南郚水庫,蓄水500萬立方米,是紅沙溝鎮的重要水源供應地。河裡特產很有名氣,甲魚、鯽魚、馬口魚、河蟹、田螺等是客人下酒的好菜。沿溫泉河上下,文化底蘊豐厚,人文歷史源遠流長。上游有鎖陽城故址,在鎖頭山前600米處,現稱大、小城子一帶;下游有郚城故址,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科研部門考證,溫泉泉水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少有的天然礦泉,常用溫泉水洗浴,可防治多種皮膚病。溫泉不光有好泉好水,附近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和開採的有鐵礦石、蛇紋石石灰石瓷石雲母和頁岩等十幾個品種。現在的溫泉,可謂“風水寶地”。

歷史遺址


李家河遺址
李家河遺址
1、李家河遺址位於安丘城西南23.6公里的輝渠鎮李家河村東。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保存較好,為龍山、周商時期的文化遺址。其後,安丘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對該遺址又進行過多次調查,並採集到大量陶器標本。2000年4月3日,濰坊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遺址基本呈方形,邊長約150米,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西、南兩面環山,山下有一小河自西南向東北流入輝渠水庫。遺址就坐落在兩面環山,一面傍水的山間高台地上。土為黃灰色,土質鬆軟。文化層厚約3.5米,斷崖處暴露出灰坑和陶片。採集到的遺物主要是陶器,有鬶、鬲、罐、盤等。李家河村西南300米處,有一高台地,南北長80米,東西寬100米,面積約8千平方米。四周為斷崖,斷崖處發現灰土、紅燒土、灰坑以及瓦礫。採集到的標本有褐陶鼎足、灰陶片等。李家河村北100米處,也有一遺址區。南北長100米,東西寬110米,面積約1.1萬平方米。採集的標本有泥質紅陶乳頭狀素麵鬲足、夾砂灰陶羊乳狀粗繩紋鬲足、夾砂灰陶缸口沿等。
李家河遺址,地處山間平地,依山傍水,氣候宜人,很適合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在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就有三處,這在安丘市是不多見的古文化遺址。該遺址內涵較為豐富,涵蓋了龍山至商周時期的整個文化面貌,對於研究安丘市的古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李沁墓碑
李沁墓碑
李沁墓碑
李沁墓碑
李沁墓碑
2、李沁墓碑:輝渠鎮駐地以東不遠的小山上,有一座清代墳墓,墓前巍然挺立著一組墓碑,格外莊嚴肅穆。這就是清代敕贈文林郎、河南開封府中牟縣知縣李沁的墓碑。李沁,字水心、號慎齋,明末清初輝渠人,是明代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曾任西安、大同知府的著名高士李遷梧的孫子。其祖父李遷梧當年辭官回家,行莢蕭然,沒有給家裡帶來多少資財。其父親為人慷慨,講義氣,但不善農事。因此,李沁雖然從小有志於學,但因家境貧寒,只得輟學,“去儒而務農”。由於他辛勤勞作,苦心經營,加上連年風調雨順,他家的土地由瘠薄變為肥沃,同時置地數千畝,從此發家致富。此時的李沁,又“去農而務儒”,專心復讀,並與兄弟互相切磋,后經省級考試成為諸生,即秀才。李沁講究孝友,父子兄弟之間,其樂融融。父親死後,幼弟李渥眼睛失明,李沁對他關心備至,認為小弟雖“盲於目,但不要其盲於心”,千方百計給他診治,並請老師教他知識,成為有用之人。他的這一行為被傳為佳話。對於本族或本村的貧窮人家,他也多有救濟,口碑甚好。更值得李沁自豪的是,他的兒子李其昂,因德才兼備,由貢生被任命為樂陵縣的教諭,由於政績突出又被提升為河南開封府中牟縣知縣。如同曾祖李遷梧一樣,李其昂也是一個愛民的廉吏。為官期間,他曾捐資築小清河堤壩。又為民請命,修建了從祥符到鄭州的河堤,使大片洪澇窪地變為良田,很受百姓擁戴。關於李沁、李其昂父子的事迹,均在《安丘新志》中載有傳記。

歷史名人


李鍾岳
李鍾岳
李鍾岳(1855—1908),字崧生,又字申甫,清末官吏,安丘縣輝渠鎮謀家河村人。18歲中秀才,39歲中舉人,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中進士。此後代理浙江衙州府江山縣縣令。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正月調任山陰縣令。貴福令他率眾圍攻女革命黨人秋瑾進行推翻清朝政府活動的大通學堂。他一面往見貴福,為秋瑾說情,一面促秋瑾速離。秋瑾未及離去,清兵蜂擁而至。他急中生智,密諭差役捕男釋女。但瑾已女扮男裝,與少數學生持槍抵抗。差役不識秋瑾面目,將其逮捕。無奈,只好消極抵抗,奉命到秋瑾家搜查時甚為草率,審訊秋瑾時象好友相敘,會審時反對動用酷刑,千方百計為秋瑾開脫,但終未奏效。7月15日秋瑾遇害,他也因此被卸去山陰縣令之職。自此便鬱鬱不樂,悔恨不已,於次年自盡於杭州。《續安丘新志》載;“浙人追思之,及秋案昭雪后,乃為立祠西湖上,歲時祀之。”民國成立,真象大白,“秋案”昭雪,李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兩家遂成為至交。

下轄村


下轄村 
大輝渠村東輝渠村北輝渠村東南山村辛莊子村謀家河村西輝渠村李家河村朱家河村同歌堯村尚家莊村倪家溝村石家峪村南羅圈崖村北羅圈崖村緒泉村阿澗村南澗村北澗村洞西頭村東白山頭村西白山頭村蘭阿村順流河村石灰堯子村李家溝村小麥峪村山前村黃石坡村董家宅村麻灣村趙家溝村夏坡村姜家莊子村劉家店子村下牟家莊村蔡家莊村高家莊村東舊廟村西舊廟村黑峪子村祖官村馬家埠子村劉家林村水窪頭村小祖官村周家埠村葛家灘村團山子村田莊村曹家峪村上孟家莊村大溝崖村山李家莊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2093
16519
15574
家庭戶戶數9235
家庭戶總人口(總)31980
家庭戶男16433
家庭戶女15547
0-14歲(總)6873
0-14歲男3648
0-14歲女3225
15-64歲(總)21866
15-64歲男11262
15-64歲女10604
65歲及以上(總)3354
65歲及以上男1609
65歲及以上女174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0836

鎮屬學校


安丘市輝渠鎮中心中學
安丘市輝渠鎮中心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仉家溝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倪家溝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團山子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夏坡中心中學
安丘市輝渠鎮夏坡中心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夏坡中心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夏坡團山子學校
安丘市輝渠鎮夏坡蔡家莊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李家溝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李家溝村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祖官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祖官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緒泉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蔡家莊小學
安丘市輝渠鎮西白山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