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蘆兜粽

以糯米為主料製成的傳統小吃

中山蘆兜粽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小吃,屬於廣東省端午節食俗。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基本介紹


中山蘆兜粽是圓筒狀,兩頭交錯一字平口,一般直徑12厘米,長30厘米,釀入洗凈的糯米(有微量精鹽、生油、拌勻),夾以燒腩肉鹹蛋黃(洗凈蛋白膠為宜),用圓水草綁紮。武火煲至水滾放入蘆兜粽,文火煮4個小時,間中加些開水,收火留浸於湯內4小時。味香膩,食之韌滑。昔日,悅來南路瓊芳茶樓,在馬路旁當眾裹粽,起了活廣告作用。據說,其所用的燒腩肉,還加上微量五香粉,粽的香味更濃郁。有些家庭主婦,在煲蘆兜粽的水中,放些菖蒲以增加"香"味。是時,茶樓、餅店、小商販紛紛做蘆兜粽出售,供應給消費者及送禮者。

自身特色


因為中山人比較喜歡改良、研究,特別擅長製作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時,村民覺得郊野多蘆兜,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別無用途,不妨用以試作裹粽。果然,蘆兜葉味融入於粽,別有風味。故此,日久成為家鄉特色的蘆兜粽。曆數百年而至今天,賓館酒樓的茶市,每到農曆四五月,仍有保留著切件蘆兜棕供應給茶客,甚至在酒樓門前裝飾宣傳,色紙飄飄,大量銷售蘆兜粽。

製作方法


糯米洗凈,用微量精鹽、生油、拌勻,夾以燒腩肉(粵菜中一種燒臘製品)、鹹蛋黃,用圓水草綁紮;粽呈圓筒狀,兩頭交錯一字平口,一般直徑12厘米,長30厘米。先燒滾水,放入粽,文火煮4小時,中間添些開水,收火浸於湯內4小時,前後要在開水中燒上10個小時,食之味香韌滑。

傳統吃法


中山蘆兜粽
中山蘆兜粽
是在端午節當天午時,一邊喝五彩粥一邊品嘗蘆兜粽。五彩粥分別用紅豆、綠豆、赤小豆黑豆白豆煮成。

巨型蘆兜粽


一個1.88米的巨型蘆兜粽昨日上午在詹園揭開神秘面紗。據悉,中山美食馳名天下,但具有中山特色的蘆兜粽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其實蘆兜粽無論淵源還是口味,都不亞於肇慶裹蒸粽端午小黃金周將近,中山詹園特意推出1.88米高、304公斤重的蘆兜粽王,讓遊客親自體驗中山粽的美味,更欲為中山蘆兜粽一爭“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