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脂山
甘肅張掖山丹縣大馬營鄉的山脈
焉脂山又名焉支山、焉支山、刪丹山、大黃山、燕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帶的甘涼交界處,位於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城東南40公里處,現大馬營鄉境內,距山丹縣城40公里,東西長約三十四公里,南北寬約二十公里。屬自然風景區,自古就有“甘涼咽喉”之稱。
焉脂山是祁連山的一條支脈,位於縣城東南50公里處。主峰百花嶺,海拔3978米。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因山中生長一種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婦女用來描眉塗唇而得名。景區內松柏常青,草木蔥蘢,蜂飛蝶舞,鳥語花香,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黃山”的美稱。
焉脂山載入史冊已久。先有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年輕將領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西進,過焉支山,擊敗匈奴,奪得河西地區,打通了中原與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為勝利的象徵而載入史冊。後有公元609年,隋煬帝駕幸焉支山,舉辦“萬國博覽會”,召會27國使臣,寫下了著名長詩《飲馬長城窟》,使焉支山成為世界博覽會最早的發源地而聞名天下。
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焉脂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場,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後在這裡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婦女搽抹胭脂原料紅藍花的重要產地。據傳,那時匈奴諸藩王的妻妾多從這一帶的美女中挑選,匈奴語稱各藩王之妻叫“閼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漢譯的諧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於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匈奴沒有文字,他們的心性和才情僅體現於漢人單方面的轉述。這首詩在匈奴消失上千年後一直保持著魅力。不重視文字的匈奴,肯定不會想到有一天自身會在人類的血液里被稀釋得無影無蹤,隨口所唱過的一首歌卻能活靈活現地在另外的語言里繼續塑造他們的靈魂。
隋大業5年(609年),隋煬帝西行,登此山謁見西域27國使臣,在張掖舉行“萬國博覽會“,甘州、涼州府派仕女歌舞隊在路口朝迎,史書多有記載。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雖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絕句,也使焉支山名揚華夏。
西漢名將霍去病在此大敗匈奴;隋煬帝在此詔見西域27國使臣,舉辦“萬國博覽會”,堪稱世博會的發源地;唐玄宗封焉支山神為寧濟公,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在焉支山建寧濟公祠。“焉支(燕支)”作為詩歌意象,經常出現在李白、韋應物等偉大詩人的作品當中,留下了不少千古絕唱,餘韻猶在,震古爍今。
焉脂山
城東南五十里大黃山,古渾邪王故地。川岩秀麗,水響谷間,四顧野鳥喧鳴,名花照眼,松柏匝植,藥草滿山,輝映一片,鋪若胭脂。唐河哥舒翰建寧濟公祠,后因為名剎福地。而其山帶濕常霧,有雲輒雨,名為勝景,信耐觀也。單於遠遁,悔失焉支,信然(山丹縣誌記載)。
焉支山是祁連山的一個支脈,橫卧山丹與永昌之間,綿延七十多公里,蓄積著許多名貴動、植物。奇異的地形和植被,使這個山區的自然景色秀麗壯觀,幾百座大大小小的石林奇峰聳立其間,形態各異,有的像龍騰,有的像虎躍,有的像馬奔,有的像熊伏……千奇百怪。繁茂的植物,引起國內外生物學家的極大興趣,曾組成科學考察團、森林調查隊和植物標本採集組深入高山密林,考察各種植物的生長習性,調查林木的分佈狀況,採集大量的標本和苗木種子。這裡的植物約有五十多科,三百多種,大黃、羌活、柴胡、麻黃、防風、沙參、高掛草等中草藥走俏國際市場,為國家換取大量外匯。
四季常青的森林,為野生動物的繁衍棲息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環境,珍禽異獸出沒無常。在這個天然動物園裡,有梅花鹿、猞猁、瘴子、大頭羊、青羊、雪雞、藍馬雞、長尾雉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它們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悠然自在地生息著,在人類的保護下,形成了一個鮮妍和諧的生態環境。
焉支山森林公園位於山丹縣城南50公里處的大黃山林區,是以自然風光為依託的遊覽區。焉支山峰拔地而起,懸崖峭壁直插雲霄,岩如斧削、壁如林立;四周山壑縱橫,怪石嶙峋,石澗溪流潺潺,如鳴環佩,崖峰松柏蒼翠,碧綠欲滴;谷底綠樹藤蔓,參差披拂。春季各種花卉盛開,奼紫嫣紅;盛夏,綠蔭濃郁,涼爽宜人;晚秋,樹葉殷紅,果掛枝頭;嚴冬,萬里雪飄,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區內有唐玄宗天寶
年間建的鐘山寺舊址,歷史上有名的“萬國博覽會”遺址,復建的宗教勝地玉皇殿、大佛殿,更有山丹十景之一的“刪丹朝暉”,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留下"雖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絕句。區內重巒疊嶂,松林密布。山上林海松濤,碧波無際,山下溝壑縱橫,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峽谷兩側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秋日,各種野花競相怒放,爭奇鬥豔;曉日初升,雲興霞蔚,重霧縹緲,氣象萬千。秋夏之際,這裡氣候涼爽濕潤,景色秀麗迷人,素有“世博聖地、國博故里”之稱,是消夏避暑,度假旅遊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遊覽勝地。
李白: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婦女馬上笑,顏如赬玉盤。
匈奴人: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失我今神人,使我不得祭於天。
韋應物: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路迷、路迷,邊草無窮日暮。
呂大器:光搖旌旆五涼平,天外群峰玉削成;瀚海欲空青見月,燕支未染白如瓊。飛鴻已度長城窟,勒馬還歌出塞行;朱夏重裘猶不解,崆峒倚劍自崢嶸。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為山丹焉支山廟會,時逢仲夏之際,風和景明,遊人如織,車馬連屬,盛況非凡。至2013年,這裡已成為中外遊客嚮往的地方,是絲綢之路旅遊線上不可不看的一出名景,已先後有紐西蘭、英、美、法、日,、台、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400餘人到此遊覽。
焉支山是一座風光秀美的山,她物產豐富,風景獨特,全林區植物有1千多種,其中喬木樹種有青海雲杉、祁連園柏、華北落葉松、山楊;灌木種類繁多,各種野草野花爭奇鬥豔,中藥材有大黃、黃芪、沙參等一百多種,野生動物有鹿、麝、獐、岩羊等幾十種,地下資源有已開發的金礦、煤礦等。
焉支山是一座母親山,山頂終年積雪、林草繁茂,發源於林區北麓的寺溝河、青石頭河、流水溝河、大口子河、瓷窯口河、直溝河等,均屬於黑河水系,集水面積約為17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為1906萬立方米,雖然流量不大,但卻常年不斷,可澆灌近5萬畝農田,是沿山4鄉18村2萬多群眾賴以生存的“生命搖籃”,它的興衰枯榮關係到全縣政治穩定、社會進步、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