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畛子鎮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轄鎮
厚畛(zhěn)子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地處周至縣西南,秦嶺腹地。東鄰陳河鎮,南與漢中市佛坪縣、洋縣接壤,西接寶雞市太白縣黃柏塬鎮,北與寶雞市眉縣湯峪鎮相連,總面積747.2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厚畛子鎮下轄9個行政村。2018年,厚畛子鎮戶籍人口2774人。2011年,厚畛子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614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40萬元。
因山水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水源頭曰畛。《山海經》中有“青姿之山,畛水出焉”之載,故而得名厚畛子。
1949年後,為佛坪縣厚新鄉。
1951年,改為厚畛子鄉。
1958年,成立公社。
1958年,被划入周至縣。
1960年,復歸佛坪。
1962年,由佛坪縣劃歸周至縣。
1984年,改鄉。
2001年12月,沙梁子併入厚畛子鎮。
厚畛子鎮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西南。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0千米,總面積747.2平方千米。距縣政府69千米。
厚畛子鎮地處秦嶺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山勢起伏,層巒疊嶂,溝壑交橫。主要山脈以秦嶺山脈為主,境內最高山峰太白山拔仙台位於西南南部邊界;最低點位於八一村,海拔1200米。
厚畛子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
厚畛子鎮
厚畛子鎮境內河道分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水系的黑河、板房子河、太平河、后溝河、花耳坪河、八斗河、大蟒河等,長江水系的渭水河等。河流總長度106.3千米,河網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流域面積822.4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黑河,從西北至東南,流經境內厚畛子、姜家坪、三合、八一等村,境內流長41.2千米,平均徑流量約4.24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花耳坪河、大蟒河、板房子河等。
厚畛子鎮自然災害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冰雹、連陰雨、倒春寒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2-3次,主要發生在5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1年7月29日,境內遭受暴雨襲擊,10個村23個村民小組遭受洪澇襲擊。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厚畛子鎮境內已查明礦藏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鐵、大理石等,現已開發的有馬鞍橋金礦,位於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南方32千米處,礦區年產量黃金20噸。
1996年,厚畛子鄉轄老縣城、釣魚台、花耳坪、厚畛子、姜家坪、大蟒河、殷家坪7個行政村。
1996年,沙梁子鄉轄八一、三合、同力3個行政村。
2001年12月,厚畛子鄉、沙梁子鄉合併為厚畛子鎮。轄厚畛子、姜家坪、花耳坪、釣魚台、老縣城、大蟒河、殷家坪、八一、同力、三合10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轄厚畛子、老縣城、大蟒河、釣魚台、殷家坪、花耳坪、三合、八一、姜家坪、同力10個行政村;下設23個村民小組。
大蟒河村 | 厚畛子村 |
殷家坪村 | 花耳坪村 |
八一村 | 釣魚台村 |
同力村 | 老縣城村 |
三合村 |
截至2020年6月,厚畛子鎮下轄9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厚畛子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610124108200 | 121 | 厚畛子村 |
610124108202 | 220 | 花耳坪村 |
610124108203 | 220 | 釣魚台村 |
610124108204 | 220 | 老縣城村 |
610124108205 | 220 | 大蟒河村 |
610124108206 | 220 | 殷家坪村 |
610124108207 | 220 | 八一村 |
610124108208 | 220 | 同力村 |
610124108209 | 220 | 三合村 |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總人口27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人,城鎮化率1.3%。
厚畛子鎮
2018年,厚畛子鎮戶籍人口2774人
厚畛子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豆類、薯類為主。厚畛子鎮畜牧業以飼養牛、
厚畛子鎮
2011年,厚畛子鎮耕地面積1605畝,人均0.7畝,林地面積10.75萬畝。2011年,厚畛子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614萬元,比上年增長11%。
種植業
林業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累計造林2.37萬畝,經濟林0.679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266萬株,木材蓄積量130.2萬立方米。
畜牧業
2011年,厚畛子鎮生豬飼養量0.216萬頭,年末存欄0.077萬頭;牛飼養量0.142萬頭,年末存欄0.011萬頭;家禽飼養量0.35萬羽,上市家禽0.3萬羽。
2018年,厚畛子鎮有工業企業10個。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商業網點8個,從業人員50人。2011年,厚畛子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40萬元,比上年增長20.9%。
2018年,厚畛子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個。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5千米,投遞點9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4萬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24萬件,征訂報紙0.23萬份、期刊70冊。電信網點一個,固定電話用戶78戶,行動電話用戶1200部。寬頻接入用戶11戶。
厚畛子山歌
厚畛子山歌是周至山區人民在勞動生產中口頭創作的歌曲,經一代代口耳相傳,
山歌協會創始人。繼承人吳松君先生表演山歌
厚畛子山歌大致分五類:一是“山歌號子”又稱“拉號子”“吼號子”。二是“山歌調子”亦稱“調子”。三是“通山歌”又稱“茅山歌”“草歌子”“姐兒歌”“班子歌”等。四是“鑼鼓草”。五是風俗歌曲。
厚畛子山歌產生於野外勞動和日常生活之中,其曲調高亢嘹亮,節奏自由悠長,有著明白直暢和抒發感情自由奔放的特點。人們在悲傷時,長歌當哭消磨心中的痛苦,發泄內心的悲憤;高興時,用悠揚的曲調傳遞快樂和幸福,表達心中的喜悅。山歌早已融入人們勞動生活之中,成為勞動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9年,《厚畛子山歌》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吳松君被命名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進老縣城要翻越秦嶺梁,在立有秦嶺界碑的山脊上,以此為界黃河長江南北流,老縣城在嶺南。
老縣城曾經被稱做佛坪廳,據說以前此處火災頻發,旱澇無常,后一農夫耕作,意外挖出兩尊石佛,該地於是得名曰:“佛爺坪”,又名“佛坪”,百姓以之為吉祥之意,遂大興土木,建造殿宇,供奉石佛;后四方之民遷入,鼎盛時逾萬人,一時古城繁華非凡。
老縣城有東景陽,西豐樂,南煙熏三座城門的石頭堆砌的城牆,曾經彙集了兩萬多人,城內有守備、把總、司獄、學署、書院、文廟等官衙建築,還有城隍廟,關帝廟,演武場,義倉,商號,賭場等民間建築,據說盛極一時的老縣城兩任縣長被土匪摘了腦袋,最後一任縣太爺背著大印,跑到了如今佛坪縣所在地的袁家莊,空留下一堆歪倒破敗的石碑,石獅,石鼓,白雲塔,焚字樓,三龍戲珠的石板了。
1996年6月12日,周至人民政府將“老縣城遺址”公布為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坪廳城
建於道光五年(1825年),東城牆長235米,西城牆長232米,南城牆長390米,北城牆長340米。城牆高6米,城牆基闊6米,頂闊4米。城內有東西主街一條,南北副街一條。縣衙門街分別設守備、把總、司獄、學署、書院、常平倉、文帝廟等官署建築。商號民房在主街以前、副街兩側。有一塊飽經歲月浸濁的木牌匾名曰:“榮聚站”,筆法剛勁,入木三分,現仍懸於古房門首。
廳城設城門三座,東曰景陽門,西曰豐樂門,南曰延熏門。城門寬16米,門洞寬16米,高6.4米,深13.4米,原有城門閣樓及四個角樓,現均毀。
東城牆外10米處有一護城渠,自南山溝口流入城北胥水河,渠寬2米、長450米。南門外有一條護城渠,自城東南流向西北入胥水河,渠寬2.5米,長550米。
廳府衙門位於城中,座北向南,佔地面積9266.4平方米,以衙門為界,以東為東街,以南為南街,以西為西街。衙門前原有高大的照碑,華麗的牌樓,堅實的門樓及左右門房。進入衙門,依次排列著大堂,二堂和後堂。兩邊設三班,左右廂房,偏房,寢室,花園等,這些建築已毀壞,基址尚存。遺址還有石碑及百年苓松。廳署右邊是巡檢司獄,現僅能看到監獄殘牆。
城隍廟
城隍廟在老縣城東城門外120米,路北向南,佔地面積2886平方米,原有大殿、倩宮,東西配殿,戲樓,左右丹房等,大部分建築均已毀,現僅存丹房六間,石條牆基,西院牆殘留36米,另有鼓形漢白玉柱礎11個,碑石3通,鐵釧一個。
文廟遺址
文廟遺址位於城東北隅,遺存建築基址面積330平方米,向南有照壁,泮池,欞星門,東西兩廡,大成殿基地,照壁保存完好,其頂部為磚雕,總體高5米,厚1.5米、長25米,院內有石碑4遍,三龍戲珠大型石雕2件,焚紙爐一個(殘),香爐以個。石門墩四個。
白雲塔
白雲塔遺存於佛廟遺址中,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建,通體以當地漢白石料雕鑿而成。造型為八角形樓閣式仿木結構,共七層,均雕飾圖案,木盈聯,玲瓏剔透,做工精良。塔體總高7米,基座直徑1.58米,周長4.98米。
榮聚站
榮聚站東街座北向南有清代榮聚站三間,是一座傳統的蜀漢式清代建築。穿斗式,五舉梁架,小板瓦,風火硬山,牆壁,前檐外樓閣廂板等處彩繪圖案模糊可見。門檻上方懸掛匾牌一面,上刻有道勁有力的“榮聚站”三個大字。
財神廟
財神廟位西城門外路北,距城10米,座北向南;一間,內有壁畫,皆模糊難辨。
靈泉
南門外有靈泉四口,水質純凈,清澈見底,喝起來甘甜爽口;四季泉涌不止,歷代大旱未弱。
馬王廟遺址
位於西城內路北南向,佔地面積3306.24平方米門外有兩尊旗杆石,石高94厘米,直徑103厘米,插桿孔徑35厘米,已毀壞。向北10米處是戲樓基址,現僅存四棵衝天冷杉。
“清官第一”碑
位於西門外,是民國十一年(1922年)縣長孫培炎而設立。孫培炎奉令上任后剿頑匪,定民心,籌建民團維護本地治安。購麥十餘石,以之資救難民,以工代賑,修復衙門,使百姓生活得以維護,當地百姓為頌揚孫培炎而立《清官第一》德政碑。
除之外,東門外另有義倉、關帝廟、火神廟、土地廟、社稷壇、先農壇、護城堤等遺址;西門外另有接官廳、龍王祠、文昌樓、演武場、廳壇等遺址,還有散存文物,白石柱礎150個,白石雕花礅10對,白石獅一對,白石雕王龍戲珠神道石兩塊等。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即厚畛子山歌協會,會員15人。2010年厚畛子山歌被列入西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40平方米。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衛生院2個;病床1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張,固定資產總值8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厚畛子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36萬人次。2011年,厚畛子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3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740人,參合率91.6%;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11戶,人數18人,支出2.0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144戶,人數294人,支出32.4萬元,比上年增長38.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2人,支出4.7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人次,共支出1.2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臨時救濟54人次,支出1.3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011年,厚畛子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970人,緊急轉移安置249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61畝;倒塌房屋156間,直接經濟損失2142.5萬元,救災支出107.1萬元,比上年增長18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人。
厚畛子鎮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排水管道0.8千米。
截至2011年末,厚畛子鎮有10千伏變電所1座,高壓輸電線路1條。有水力發電企業8家,2011年,厚畛子鎮發電總度數為1500萬千瓦時,其中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42千米。
2011年,厚畛子鎮本級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7萬元,占財政支出的8%。空氣質量一級天數360天。城鎮綠化覆蓋率95%,林木覆蓋率98%。
厚畛子鎮位於黑河森林公園、太白山風景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自108國道沿沙厚路(沙梁子——厚畛子)有月牙潭、白龍戲水、沙梁峰、仙姑墳、龍骨峽、一線天等幾十處景點,人文景觀多達87處,有“太白積雪六月天”的美景,有保存完整的原始生物系,以拔仙台、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跑馬梁、南天門、萬畝枇杷林、千年鐵甲樹而著名;厚畛子太白山還有保存較完整第四紀冰川遺址的原始森林和呈垂直分佈帶狀的原始森林系統群落。
厚畛子鎮
老縣城(舊佛坪廳遺址)集歷史、文化、自然、人文於一體,現有保存較完整的石壘城牆(全國唯一的高山石頭城),精美的碑碣和石雕群,其中罕見的“三龍戲珠”碑,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價值。境內有城牆、城門、廳署、監獄、文廟、佛爺廟、城隍廟、石塔、鐵鐘、古松泉等40餘處景點。
黑河國家森林公園
黑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黑河(古稱芒水)源頭周至縣境內,面積7462公頃,森林覆蓋率94%,108國道縱橫相連,交通便捷。公園有四大景區,100多個景點。公園以其獨有的壯麗風光、原始風貌,和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生態平衡方面所處的重要位置,引起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特別關注,與公園攜手共建秦嶺保護與發展共進項目,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生態旅遊示範區。公園為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黑河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省級人民群眾滿意基層單位標兵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陝西省文明森林公園、陝西省林木種苗先進單位、西安市旅遊行業精神文明建設“三優一滿意”先進單位、西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太白山是中國少有的生物多樣經典型地區之一,保存有大面積的原紿森林和生物多樣地區,這裡有各種植物25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中高山區(海拔是2800—3400米)的針葉林帶(以冷杉、落葉松為主),也有高山區(海拔3400—3767米)的荒漠灌叢草甸帶。同時,太白山藥用植物名目繁多,且自成體系,這裡奇花異草,比比皆是,故素有“太白山上無閑草,滿地遍野都是寶”之稱。同時也被譽為“北方的西雙版納,天然的植物園”。
厚畛子鎮
太白山繁茂的林木花草和生態環境,為各種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優越的場所。據調查,太白山地區有獸類62種,鳥類230種,昆蟲類1435種,因此也是一個野生動物的天然基因庫。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金錢豹、林麝、大鯢、錦雞及太白虎鳳蝶等。
“金星墜於終南圭峰之間,因號太白山”。太白山不僅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巨大寶庫,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歷史上的封禪祭祀活動和相關記載多次見之典籍;文人墨客,學者雅士留下的詩詞楹聯,典故傳說源遠流長,它們均已成為太白山歷史文化積澱的重要組成部分。太白山是道教聖地,山上山下修建了四十多處宮觀廟宇,如人次,貨運總量0.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