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叢話

楹聯叢話

《楹聯叢話全編》是1987年6月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章鉅

基本情況


《楹聯叢編》“聯”創始梁章鉅聯合集。包括:
,包括《楹聯叢》二卷、 《楹聯續》 卷、 《楹聯》 二卷,均清梁 章鉅編;《楹聯》六卷,梁章鉅梁恭辰編。
二,包括 《巧錄》 八卷,梁章鉅編;《巧續錄》二卷,梁恭辰編。
第三部分,包括梁章鉅《歸田瑣記》第六卷中收入的《楹聯剩話》,《浪跡叢談》第七卷中收入的《巧對補錄》。
第四部分,包括梁章鉅《浪跡叢書》並其“續談”“三談”中的散見聯話材料。
梁章鉅能夠寫出流芳百世的《楹聯叢話》,為中國楹聯篳路藍縷,首先應歸功於時代造就。楹聯由明入清,日益興盛,正如梁氏自云:“天章稠疊,不啻雲爛星陳”,“楹聯之富,殆無有美富於此時者。”(《楹聯叢話》自序)時勢造英雄,群星燦爛的黃金時代,必然會產生集大成式的、開拓創新型的大家。梁氏可謂應運而生。
梁氏終成巨業,還有三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一是家學淵源,二是授業名師,三是交歷天下。梁章鉅從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月因病辭官后,一直閑居從事著述。著作主要有《經塵》、《浪跡叢談》、《歸田瑣記》、《退庵隨筆》以及《楹聯叢話》系列。此外,他還留下了很豐富的楹聯作品。
【梁章鉅】 ( 1775-1849)——清文學家。字閎中,一字茝[音:chǎi 。義:古書上指一種香草,即白芷 ]林,號茝鄰,晚年號退庵,福建省長樂縣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人,嘉慶七年( 1802年)成進士,曾任禮部主事,充軍機章京,升用員外郎,授湖北荊州府知府。道光年間,歷官江蘇、山東、江西按察使,江蘇、甘肅布政使,廣西巡撫,前後五次任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等職。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正月,因病辭官返故里,此後即閑居家中,專事著述。告病還鄉七年後,於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病卒,享年七十五歲。梁章鉅謂之八閩碩儒,吐納經范,綜覽群書,熟於掌故。喜作筆記小說,精對聯,也能詩。著作頗多,計共有七十七種。有《文選旁證》、《制義叢話》、《退庵詩存》、《退庵隨筆》、《楹聯叢話全編》(其中《楹聯叢話全編·楹聯四話》六卷、《楹聯叢話全編·巧對續錄》二卷、為梁章鉅的第三子梁恭辰 [梁恭辰生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曾作過府道一級的官]所編)、《浪跡叢談》、《稱謂錄》、《歸田瑣記》、《藤花吟館詩鈔》等。
今人所稱梁章鉅《楹聯叢話》,準確地講,應叫《楹聯叢話系列》。

6部著作


1、《楹聯叢話》。梁氏1838年開始編輯,1840年完稿,並刊刻,全書卷次為:一、故事;二、應制;三、四,廟祀;五、廨宇;六、七、勝跡;八、格言;九、佳話;十、輓詞;十一、集句集字;十二、雜綴諧話,其十二卷。收聯話600餘則,桂林陳繼呂序。
2、《楹聯續話》。完稿於1843年並刊刻,分四卷。卷一故事、應制、廟祀,卷二廨宇、勝跡、格言;卷三佳話、輓詞;卷四集句、雜綴,收聯話330則,余應松校閱,卷首自序。
3、《楹聯三話》。完稿於1847年,收入聯話130多則,所輯聯話未標門類,僅系以小標題,但先後次序尚稱井然。梁氏自序。
4、《楹聯四話》。梁氏第四子梁恭辰撰,共六卷,體例大體依照《楹聯叢話》。
5、《巧對錄》。梁章鉅撰,完稿於1842年。1849年刊出。分八卷,各卷未標門類,有自序。
6、《巧對續錄》,梁恭辰撰,分上、下兩卷。
除上述6部獨立著作外,"楹聯叢話系列"還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1、《楹聯剩話》,見於梁章鉅筆記,有數十則。
2、《浪跡叢談》中散見聯話,共13則。
3、《浪跡續談》中散見聯話,共12則。
4、《浪跡三談》中散見聯話,共4則。
從上述內容可見,"楹聯叢話系列"(以下簡稱《楹聯叢話》)實際上是梁氏父子的合作結晶,但梁章鉅是主要作者。論述該書,自以梁章鉅為主。北京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的《楹聯叢話全編》,基本囊括了上述內容。
《楹聯叢話》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聯話著作。梁章鉅的工作,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
搜集保存了大量歷代聯作。楹聯自唐、五代肇始,千餘年長盛不衰,但歷代文人、學者囿於傳統觀念,視為"小道",故聯家、聯語殊少見於史籍。梁章鉅在自序中感嘆說:"元明以後,作者漸夥,而傳者甚稀,良由無薈萃成書者,任其零落湮沉,殊可慨惜!“於是他“鈔纂楹聯,附以記述”。全書中,上起宋代,下迄清中葉,他廣泛搜輯了大量資料,初步統計,涉及聯家、聯人數百,作品逾萬。宋代如朱熹蘇軾樓鑰、蔡司理、洪俞,元代如趙孟、楊元誠,明代如朱元璋、劉基、解縉、楊慎、祝允明唐寅海瑞、李東陽、王守仁徐渭李贄金聖嘆、左光斗、史可法董其昌、夏貴溪、袁文榮、邱岳、張延登,清代自清初至道光年間,則名家名作,幾無一遺漏。其中朱彝尊袁枚李漁、翁方綱、梁同書紀昀鄭板橋蒲松齡阮元彭元瑞、齊梅麓、程春海、陶澍、林則徐等人,所錄作品最為豐富。還有大量普通文人及無名氏作品。顯然,這對於保存我國楹聯藝術遺產,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對楹聯發展的源起、演變作了一些有價值的考證工作。三是初步建立了楹聯分類體系。四是初步涉及了楹聯美學、理論的一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