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慧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楊利慧,女,1968年2月出生於新疆阜康縣,籍貫四川省旺蒼縣,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北京市海淀區第12屆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工作委員會委員。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楊利慧
楊利慧
1994.7~1996,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9~1994,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
1988.9~1991,於遼寧大學中文系民俗學專業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1984.9~1988,於四川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6.8~至今,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為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講授“民間文學概論”、“神話學基礎”、“民間敘事學”、“民俗學田野作業的理論與實踐”等課程;
1994.7~1996,從事神話學研究工作,是中國民俗學專業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員;
1991.9~1994,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兼任系教學秘書工作

國外留學經歷

2000.8~2001.8,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Department of Folklore and Ethnomusic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進行訪問研究。

國際學術活動

1、1995年4月,於台灣省台北市參加“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史上的合理主義》(與鍾敬文教授合著並為主要執筆人);
2、1995年11月,於海南省海口市,參加“海南省首屆國際婦女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女媧信仰對於婦女的特殊功能》;
3、1997年6月,于山西省太原市參加“中國的祭儀、音樂與戲劇及其社會環境國際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街子鄉的社火》(合著,第一作者);
4、2000年10月,於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Columbus, Ohio State)參加“美國民俗學年會”;
5、2001年3月,應邀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主講了“女媧之神——當代中國的神話與民間信仰”(The Cult of Nüwa: Myths and Beliefs in Contemporary China)專題講座;
6、2001年5月,應邀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東亞系主講了“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The Art of Chinese Folk Paper-cutting)專題講座。

主要成就


主要研究領域

民間文藝學、民俗學、神話學、田野作業與民族志研究等。

科研項目

1、教育部2000年“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項目:現代民間口承神話的傳承與變異。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2000~2005年。
2、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民間敘事的講述與表演。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2003.1~2006.1。
3、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博士點基金項目:中國的神話母題。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1996.10~1999.10。
4、國家社科基金八五規劃重點項目:古代東方文化的曙光——中原神話文化價值論析。參加者,排序3;起止時間:1991.4-1996.5。
5、博士后科研基金項目: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獨立承擔;起止時間:1994.7--1996.7。

獲得榮譽


● ● 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
● ● 北京師範大學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文科組一等獎(1998)。
● ● 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
● ● 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楊利慧排名第四,鍾敬文先生主持,2000)。
● ● 教育部首屆“優秀教師獎”(2000)。
● ● 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一等獎(2001)。
● ●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楊利慧排名第四,鍾敬文先生主持,2001)。
● ●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楊利慧排名第四,鍾敬文先生主持,2001)。
● ● 勵耘獎第六屆優秀青年教師獎(2003)。
● ●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研究類二等獎(2004)。
● ●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2011)。
● ● 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2012)。
●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楊利慧排名第二,2012)。
● ● 錢媛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14)。
● ●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2015)。
● ● 2021年12月,被表彰為第七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
● ● 2022年2月,所著的《神話主義:遺產旅遊與電子媒介中的神話挪用與重構》入選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獲獎作品名單。

個人作品


出版圖書

專著
(一)中文
1、《女媧的神話與信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博士文庫”,1997年。
2、《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3、《金猴獻瑞》(第二作者,十二生肖文化研究叢書之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4、《神話與神話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5、《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志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合著,第一作者),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1年初版;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16年再版。
6、《中國神話母題索引》(合著,第一作者),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年。
(二)英文
1、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Co-written with An Deming, with Jessica Anderson-Turner. 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 Reprinted. 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8.
編著
1、《鍾敬文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
2、《雪泥鴻爪——鍾敬文自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3、《婪尾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譯著
1、[美]理查德·鮑曼:《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第一譯者,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發表文章

論文
(一)中文
● ● 《新時期中國民俗學復興的社會背景》,見中國民俗學會編:《中國民俗學研究》(第一輯),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年,291-302頁。
● ● 《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史上的合理主義》(與鍾敬文先生合著,執筆人),《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3月;
● ● 《始母神——女媧神格的基點和中心》,《民間文學論壇》1996年第2期,1996年5月;
● ● 《中原女媧神話及其信仰習俗的考察報告》,《中國民俗學研究》第2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 ● 《女媧信仰起源於西北渭水流域的推測——從女媧的人首蛇身像談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1996年11月;
● ● 《伏羲女媧與兄妹婚神話的粘連與複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1996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2期轉載,1998年3月;
● ● 《傳承與變異——女媧神話的流變》,《象徵與社會——中國民間文化的探討》(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論叢”第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 ● 《甘肅天水地區的女媧信仰》,《民俗曲藝》(台北)第111期,1998年1月;
● ● 《街子鄉的社火》(合著,第一作者),《民俗曲藝》(台北)第115期,1998年9月;
● ● 《生民造物的始祖與英雄——談猴神話》,《中國民俗學年刊》(199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4月;
● ● 《文化功能的衍變——從女媧神話看中原神話的文化功能》,《東方文明的曙光——中原神話論》(“東方文化叢書”),第7章,東方出版中心1999年2月,140-164頁;
● ● 《中國神話學的現狀與未來》,《文藝報》1999年9月21日;
● ● 《鍾敬文及其民間文藝學思想》,《文學評論》1999年第5期,1999年9月;
● ● 《歷史關懷與實證研究——鍾敬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研究之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1999年11月,第27-33頁;
● ● 《鍾敬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研究》,《鍾敬文學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學術史卷》轉載,苑利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第254-271頁。后收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編:《民間文化的忠誠守望者:鍾敬文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395-415頁。
● ● 《世界視野中的台灣原住民神話和故事》,《民族文學研究》2001第1期,2001年2月,《中國民間文藝學年鑒2001年卷》2003年10月轉摘(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的學生培訓與課程設置》,《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2001年9月,第一作者;
● ● 《猴與猴文化》,《百科知識》2004年第1期;
● ● 《旅遊景點的文化表演之研究》(譯文),《民族藝術》2004年第1期;
● ● 《表演理論與民間敘事研究》,《民俗研究》2004年第1期,30-46頁。
● ● 《美國公眾民俗學的理論貢獻與相關反思》,《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2004年9月1日。第一作者。
● ● 《民族志詩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 ● 《“讀圖時代”里山海經圖的開拓性研究》,《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12-15頁。
● ● 《民間敘事的傳承與表演》,《文學評論》,2005年第2期,140-147頁。
● ● 《從神話的文本溯源研究到綜合研究》,《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2期,9-11頁。
● ● 《美國民俗學和人類學領域中的“表演”觀》(譯文),《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3期,139-144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5年第12期全文轉載,第19-23頁。
● ● 《民間敘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話的口頭表演為例,兼談中國民間敘事研究的方法問題》(上),《勵耘學刊》2005年第1輯,186-199。
● ● 《民間敘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話的口頭表演為例,兼談中國民間敘事研究的方法問題》(下),《勵耘學刊》2005年第2輯,238-255。
● ● 《女媧:補天造人、澤被後世的始祖神》,《科技與企業》,2005年第12期,第52-53頁。
● ● 《儀式的合法性與神話的解構和重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61-68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第12-20頁。
● ● 《民間敘事的表演——以兄妹婚神話的口頭表演為例,兼談中國民間敘事研究的方法問題》,呂微、安德明主編,《民間敘事的多樣性》,學苑出版社,2006年3月,第233-271。
● ● 《美國當代民俗學的主要理論和方法》(第一作者),周星主編,《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商務出版社,2006年3月,第595-638。
● ● 《從“自然語境”到“實際語境”——反思民俗學的田野作業追求》,《民俗研究》2006年第2期,第5-20頁。
● ● 《神話一定是‘神聖的敘事嗎’?——有關神話界定的反思(之一)》,《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3期,81-87頁。
● ● 《神話的重建:以<九歌>、<風帝國>和<哪吒傳奇>為例》,《民族藝術》2006年第4期,65-71頁。
● ● 《“民俗主義”概念的涵義、應用及其對當代中國民俗學建設的意義》,《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1期,50-54頁。
● ● 《全球化、反全球化與中國民間傳統的重構——以大型國產動畫片<哪吒傳奇>為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80-86。
● ● 《北京市民俗旅遊的發展狀況(2008-2009)——以高碑店村和澗溝村的田野調查為個案》(合著,第一作者),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編:《2008—2009年北京文化發展報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336—350頁。
● ● 《表演理論及其對神話研究的啟示——兼談神話的綜合研究法》,收入陳器文主編:《新世紀神話研究之反思》,《興大中文學報》(台灣)第27期增刊,569-590頁,2010年12月。
● ● 《中原漢民族中的兄妹婚神話——以河南淮陽人祖廟會的民族志研究為中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
● ● 《語境、過程、表演者與朝向當下的中國民俗學——表演理論與中國民俗學的當代轉型》,《民俗研究》2011年第1期,7-32頁。
● ● 《現代口承神話的傳承與變遷——對四個漢族社區的民族志研究的總結》,《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187-198頁。
● ● 《我想寫一部怎樣的神話學教科書》,《長江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14-16頁。
● ● 《語境的效度與限度》,《民俗研究》2012年第3期,17-26頁。
● ● 《1970年代末以來的中國民俗學:成就、困境與挑戰》(第二作者),《民俗研究》,2012年第5期,13-22頁。
● ● 《小節日·神話·食物》,載東嶽書院編:《禮與中國文化——第五屆“東嶽論壇”禮儀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72——182頁。
● ● 《21世紀外國神話學的研究趨向》,《文化遺產》,2013年第3期,88—97頁。
● ● 《21世紀以來的中外神話學》,見朝戈金、董曉萍蕭放主編《民俗學與新時期國家文化建設》,133—16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
● ● 《鍾敬文先生的民間藝術觀》,《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11輯(2013年6月),50—61頁。后收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編:《民間文化的忠誠守望者:鍾敬文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379-394頁。
● ●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二三模式”》,《社會科學報》,2013年10月17日。
● ● 《遺產旅遊:民俗學的視角與實踐》,《民俗研究》,2014年第1期,18-20頁。
● ● 《遺產旅遊語境中的神話主義——以導遊詞底本與導遊的敘事表演為中心》,《民俗研究》,2014年第1期,27-37頁。“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
● ● 《一個西方學者眼中的中國神話——倭納及其<中國的神話與傳說>》,《湖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1期,155-160頁。
● ● 《遺產旅遊與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二三模式”——從中德美三國的個案談起》,《民間文化論壇》,2014年第1期。
● ● 《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志研究——個案調查與理論反思》,《民族藝術》,2014年第2期,13-17頁。
● ● 《當代中國電子媒介中的神話主義》,《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69-77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4年第5期選載,135-136頁。
● ● 《21世紀以來代表性神話學家研究評述》,《長江大學學報》2014年第6期,1-7頁。
● ● 《劉錫誠對民間文藝學的貢獻》,《中華文藝家》,2014年12月,總第6期,12-13頁。
● ● 《表演理論》,《民間文化論壇》,2015年第1期。
● ● 《“神話主義”的再闡釋:前因與後果》,《長江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1-6頁。
● ● 《鍾敬文》,《民間文化論壇》,2015年第5期。
● ● 《猴生肖與猴文化》,《中國文化報》2016年2月5日第7版。
(二)英文
● ● “The World of Chinese Mythology: An Introduction” (Co-written with An Deming). In China’s Creation and Origin Myths: Cross-cultural Explorations in Oral and Written Traditions. Eds. Mineke Schipper, Ye Shuxian, and Yin Hubin.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011, pp. 25-54.
● ● “Performing Myths Today: A Field Study of Renzu Temple Festival.” In China’s Creation and Origin Myths: Cross-cultural Explorations in Oral and Written Traditions. Eds. Mineke Schipper, Ye Shuxian, and Yin Hubin.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011, pp. 239-260.
● ● “The Effectiveness and Limitations of ‘Context’: Reflections Based on Ethnographic Research of Myth Traditions.” In Asian Ethnology, Volume 74, Number 2, 2015, 363–377.
● ● “Chinese Folklore Since the Late 1970s: Achievements,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Asian Ethnology, Volume 74, Number 2, 2015, 273–290.
譯文
● ● [美]理查德·鮑曼:《表演中的文本與語境:文本化與語境化》,《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
● ● [美]理查德·鮑曼:《“表演”新釋》,《民間文化論壇》2015年第1期。
● ● [德]沃爾夫岡·卡舒巴:《歐洲的文化遺產:抑或本真的神話》,《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 ● [德]沃爾夫岡·卡舒巴:《從國家的到全球的:變遷中的歐洲認同?》,《民俗研究》,2010年第3期。
● ● [美]理查德·鮑曼:“表演”的新生性,《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 ● [美]理查德·鮑曼:“表演”的概念與本質,《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 ● [美]理查德·鮑曼:民俗界定與研究中的“傳統”觀(合譯),《民族藝術》,2006年第2期。
● ● [美]理查德·鮑曼:美國民俗學和人類學領域中的“表演”觀,《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3期。
● ● [美]傑茜卡·安德森·特納:旅遊景點的文化表演之研究,《民族藝術》,2004年第1期。
● ● [美]阿爾文·P·科恩:懷念東方學者W·愛伯哈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5期。
學術訪談和札記
● ● 《印第安納大學訪學札記》,《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第二作者。
● ● 《心靈深處的懷念》,《大公報》(香港)2003年1月23日摘要刊登;《群言》2003年第3期全文刊登;《中國教師》創刊號轉載。
● ● 《理查德•鮑曼及其表演理論》,《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第一作者。
● ● 《阿蘭·鄧迪斯:精神分析學說的執著追隨者和民俗學領地的堅定捍衛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第一作者。
● ● 楊利慧、廖明君,《朝向神話研究的新視點》,《民族藝術》2005年第1期。
● ● 《懷念於志海老師》,《中國藝術報》2014年4月18日。

社會任職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
北京市海淀區第12屆人大代表
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工作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