虒亭鎮

山西省襄垣縣轄鎮

虒亭鎮位於山西省襄垣縣西部,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111個自然村,4700餘戶,17000餘人,耕地面積4.2萬畝,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地理環境


虒亭鎮,以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人文資源、獨特的自然條件位居上黨盆地。我們竭誠歡迎和鼓勵海內外有識之士前來我鎮投資開發,實現互惠互利,共創雙贏。

位置境域

虒亭鎮所轄區域,交通便利,水域豐富。南親澤潞(澤州潞州)、北揖並汾(并州汾河),208國道、太焦鐵路橫貫東西,穿境而過,距“太長”高速公路僅6公里,華北六大水庫之一的“后灣水庫”(現為“寶峰湖”)猶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太行太岳之間,該湖蓄水1.3億立方,水域面積一萬餘畝,湖中水質優良,沿湖環境優美;湖東有千年古剎寶峰寺,現寶峰寺修復一期工程已於2006年10月竣工,並向遊客開放。山西省老年公寓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松山翠柏腳下;湖中自然“明皇島”擬建休閑娛樂中心,是一處集避暑、旅遊、休閑、娛樂的遊覽中心。
虒亭鎮
虒亭鎮

名稱由來


虒亭鎮原名“虎亭”,春秋時晉國大夫羊舌赤(人名)來此為官,“羊”入虎口,犯了地名,便在來龍脈處築亭鎮虎,並將“虎”字改為“虒”。虒亭鎮人文資源豐富,東晉高僧法顯出生在虒亭,是歷史上赴西天取經第一人,比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早230年,也是唯一從陸地西行、海上歸來的第一高僧!

歷史沿革


鎮政府駐地虒亭為古代重鎮,春秋時晉獻公十六年(前661)在這裡修築虒祁宮。晉景公七年(前593)晉人執鄭伯於銅鞮(今虒亭)。晉平公元年(前557)修築銅鞮宮。三國時銅鞮(今虒亭)李熹由府官升為大將軍。東晉十六國時咸康三年(337)法顯在襄垣龔家溝一個窮人家裡出生。昇平二年(358)法顯住持紫岩山寶峰寺。咸安二年(372)大將魏丑、崔征在虒亭根除虎患。(後人為紀念魏、崔二將,在鐵梁城(今虒亭鎮)修建了行宮廟)。五代十國時周廣順元年(951)王彥升、陳思讓破北漢兵於虒亭,斬其帥王璋。南宋嘉定五年(1212)元兵圍占銅鞮城,楊潤組織忠義軍殺退元軍,光復銅鞮城。明洪武元年(1368)廢銅鞮,分其地入沁州洪武八年(1375)縣令魏惟明奉旨修虒亭驛。成化七年(1471)將紫岩山寶峰寺重修於紫岩山下,共建造房殿120間。民國34年(1945)10月6日,閻軍彭毓斌、胡三餘部隊被太行、太岳、濟南三路大軍截擊在土落河灘。除少數漏逃外,大部疲殲。胡三餘等數十名高級軍官就擒。10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李達、陳錫聯在燒土溝接見本縣全體參戰民兵、民工。新中國成立初期,虒亭村為襄垣縣第四區區公所駐地。1958年——1983年為公社治。1984年社改鎮復以鎮稱。2001年,原東嶺鄉併入虒亭鎮。下轄虒亭、暖泉、東城、西底、返頭、豐岩、赤北、小河、建華、土落、虎口、陽坡、趙村、史家嶺、后灣、蔡橋、申家嶺、溫家莊、大池、送返、趙家坡、進士街、東坡底、東嶺、白堰底、祝家嶺、高崖上、西洞上、種家嶺、黃樓北等30個行政村,含131個自然村。
2021年3月1日,潞州區一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撤銷上馬鄉,整建制併入虒亭鎮,以原上馬鄉和原虒亭鎮的行政區域為虒亭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虒亭村。

人文資源


虒亭古鎮自古文明三晉,人文資源豐富多彩。虒亭原名“虎亭”,春秋時晉國大夫羊舌赤(人名)來此為官,“羊入虎口”犯了地名,便在來龍脈處築亭鎮虎,並將“虎”字改為虒(si)字。虒為古獸名,似虎,頭上有角,能行水中,后一直沿用至今。東晉高僧法顯(出生在虒亭鎮)是歷史上赴西天取經第一人,比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早230年,也是唯一從陸地西行海上歸來的中華第一高僧,據現代學者研究,法顯是發現美洲大陸的中國人,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1080年。位於鎮東的千年古剎寶峰寺是法顯出家修行寺院,法顯故里在虒亭。據明朝文學家李思誠詩曰:“虒亭遺址在,仙洞古蹤留”的古洞“麻衣祖師洞”就在鎮東紫岩山上,相傳因麻衣祖師法濟大師在此洞中創研了《麻衣相術》,並成為歷代百姓祈雨聖地。此外,名聞中外的上黨戰役主戰場之一的“土落截擊戰”遺址位於我鎮土落村,現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然資源


虒亭山多地廣、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主要盛產玉米、小麥、穀子、高梁等農作物,特別是優質小雜糧和蔬菜種植已成為本鎮綠色產品支柱產業。豐富的牧草資源和充裕的水域資源為發展畜牧養殖和水產養殖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具有美味佳肴的“熗鍋魚炸河蝦、燉豆腐、手拉麵”等菜肴麵食譽滿三晉,經久不衰。

展望未來


近年來,虒亭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務求實效,創優環境,銳意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明確提出了“圍繞調產上項目,圍繞旅遊興三產,圍繞糧食深加工,圍繞村鎮搞建設,圍繞商業促流通,圍繞服務創環境”六大目標,大力實施“農業穩鎮、旅遊興鎮、工業強鎮、商業富鎮”四大戰略,目前以“襄垣縣紫岩山綠色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紫岩山”牌小雜糧系列產品已投入市場,銷售可觀;引資7000萬元年轉化10萬噸玉米轉化項目已落戶我鎮史家嶺村,正在建設中;鎮辦林廠開發散養雞場已初具規模,正積極籌建生態觀光園;襄垣鳳凰建材有限公司現正式生產;康寶生物園區正在建設。我們堅信,在以侯慧萍同志為首的新一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依託瑰麗的山水環境和豐富的人文資源,虒亭鎮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經濟


虒亭鎮是農業大鎮,2010年生產總值達8422.5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192元。

第一產業

虒亭鎮傳統的種植業有玉米、小麥、穀子、大豆、高粱等。2010年耕地面積為42676畝。人均耕地面積2.63畝。糧食總產量2010年達83490噸。至2010年,全鎮建成高標準園區化農田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為4575畝,年產量達12100噸。豐岩等村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在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中邁出了新的步伐。虎口等村大棚示範基地的42個大棚,已投入使用。林業主要以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育林為主,2010年造林累計面積達2000畝。畜牧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鎮豬存欄3800頭,羊存欄7000隻,兔存欄1800隻,牛存欄2100頭,蛋、肉雞存欄42000隻。規模養殖戶達到22家,總產值150萬元。

第二產業

虒亭鎮上世紀五六 十年代有造紙廠、農機廠、鑄造廠、手套廠、地毯廠等工廠企業,七十年代後期逐漸關、停。至2010年60萬噸甲醇(30萬噸乙醚)廠;2×12兆瓦生物發電;3萬噸氯丁橡膠項目入駐本鎮。

第三產業

2008年虒亭鎮被山西省公布為山西省第一批旅遊名鎮,在致力於創優鎮域中心環境,打造全鎮商業、文化中心區的同時,大手筆描繪,大氣派規劃,大力度招商引資,為旅遊開發創造優越的環境。
虒亭鎮中心商貿集聚與輻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歷史悠久,送返、白堰底農村集貿市場也已形成規模。208國道餐飲走廊綿延20華里。運輸業、餐飲業均顯示出強勁的勢頭。2010年底,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670萬元,成為全鎮經濟社會最具發展潛力的陽光產業。
虒亭鎮
虒亭鎮

社會


集鎮建設

2010年,全鎮30村全部達到通水、通電、通公路、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2005年至2010年全鎮共完成街道硬化32.1公里,有4個村實現戶戶通。完成集中供水1139戶。有26個村在新農村建設政策的扶持下建了沼氣池,用上了清潔能源。

教育

轄區內有虒亭中學寄宿制初中1所,小學11所,普通小學7所。

醫療衛生

鎮內有衛生院1所,衛生分院一所。醫護人員25名,病床28張,設有急診、內科、外科、婦幼、口腔、化驗室、放射科,能開展骨科、普外、婦科的常規手術。全鎮建成新農村衛生所15個,並已全部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全鎮共有醫護人員72餘名,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醫療預防保健網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7.6%。計劃免疫兒童衛生保健普及率達97%。

體育

新建了虒亭鎮文化活動中心,30個行政村配備了投影儀、音響等設備。蔡橋、溫家莊等五個村分別配備圖書6000餘冊。創建文化大院1座。全鎮有“八音會”12家,秧歌隊25支,虒亭村、返頭村的秧歌隊享譽全縣。每逢趕集、過節,都有村民們自編自演的節目上演。當地群眾十分熱愛體育運動,曾多次參加市、縣組織的運動會,在2010年全市太極拳比賽大會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交通


虒亭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208國道、太焦鐵路穿越東西,是通往省城和中原大地的重要門戶。鎮內在1996年實現了通公路,2010年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
虒亭鎮
虒亭鎮

旅遊


景點

寶峰湖
濁漳西源從沁縣的漳源鎮出發,流到襄垣虒亭地界,隨著山勢蜿蜒,而變作長河一線。1959年11月,當地人民在長河的另一頭,攔壩蓄水,使長河成湖,總庫容1.303億立方米。先稱后灣水庫,也稱虒亭水庫,20世紀末改稱寶峰湖。寶峰湖從1997年開始建設,三年投資300餘萬元,對壩區進行了綠化、美化、凈化、硬化。興建了休閑度假村、飯店、商店和游泳場、釣魚台、垂釣池,購置了快艇、皮划艇等,使庫區旅遊開發初具雛形。按照規劃,寶峰湖將建成森林別墅區、游泳區、綜合娛樂區、健身療養區、商業區五大區域和明王島、人工瀑布、水下龍宮、水下族館、荷花池、赤壁賽馬場、張家祠堂烈士紀念館、上黨戰役紀念館、上黨戰役土落截擊戰、磨盤堖戰役紀念碑亭、寶峰寺十大景點,是集旅遊、觀光、健身、療養、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遊開發區。
寶峰寺
坐落在鎮東紫岩山上,抗戰時期被日軍燒毀,2005年復修重建。創研《麻衣相術》的麻衣祖師法濟大師研修在鎮東的“鐵瓦寺”。膾炙人口的《崔生遇虎記》故事就發生在本鎮。羊舌赤三公墓遺址在鎮西赤北村。
紅色旅遊景區
上黨戰役土落截擊戰遺址,在鎮西的土落村,山西省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