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慢生活的結果 展開
- 慢生活
- 噹噹網獨家首發
慢生活
慢生活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種旅行方式。“慢生活”的概念和“樂活”、“環保”等生活概念一道炙手可熱。
慢生活
習慣‘慢,夠速準確找,迷,慢(),“”錯。
慢社匆匆忙忙、紛紛擾擾節奏言另式,,靡。“慢”,非速絕慢,境,歸、松諧境。
從健康角度講,古代醫學之父已有箴言:“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親近自然,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
慢生活
用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像心臟一樣工作,有忙有閑,尊重科學;像蜜蜂一樣生活,有勞有逸,懂得生活。心臟的設計之妙,耗能之少,優於任何一種高科技,它是節能的榜樣,是慢生活的典範。再看看蜜蜂,更神奇了,2億年的自然進化,同時代的恐龍早死了,它還活的很好,家族龐大,人丁興旺,而且天天藍天白雲,清風送行,和百花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蜜蜂從不加班,在規律有序的生活中,以勤勞和智慧用普通的花粉和花蜜釀出高科技含量的蜂蜜和蜂王漿,創造出幾十倍的科技附加量。反觀螞蟻,加班加點,早出晚歸,風裡雨里,卻只是機械搬運,滿頭大汗卻效率很低。
有人說,只有忙碌才能出成績,那可不一定。85歲高齡,精神矍鑠、瀟灑從容的金庸先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他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金庸先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華,而是羨慕“且自逍遙沒人管”的生活,飲食簡單清淡,七八分飽,衣著自然簡樸。他說:“人要善於有張有弛。武打小說打一會兒,就要吃飯,談情說愛,不能老是很緊張,要像《如歌的行板》韻律一樣,有快有慢。這樣對健康很有好處。”徐徐緩緩的他做出了很大的事業,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
富蘭克林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至理名言。雖然大部分中國人還不具備“慢生活”的現實條件,但“慢生活”的價值理念可以並也應貫徹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你不能實現‘慢生活’,但卻可以實現慢節奏、慢速度、慢飲食、慢心態。
事實上,伴隨“慢生活”理念的影響,一些公司也明白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著名的安永管理諮詢公司就建議職員不要在周末上網查郵件,日本豐田公司則不再允許員工把年假推遲到來年。在北京798藝術區,有一家“熊貓慢遞”店,專門提供信件投遞服務。但是,它不講究“快”,強調的是“慢”:投遞的時間由寄信人自己決定,可以是1個月後、1年後,甚至10年後或者更晚。慢遞小店開張后,已經有兩萬多封信被鄭重地託付在這裡,等待著投遞它們的那個特定日期的到來。
學會“慢生活”,可以從運動開始。慢式運動能提高生活品質,那種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動作,所帶來的是內心本質加速度的放緩。如今,無論是在忙碌的美國還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種“每天一萬步”的健身方式相當流行,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子,心臟局部缺血的發病率只是很少參加運動者的四分之一。
學會“慢飲食”。細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里的蛋白質進到胃裡以後,可以在胃裡反應,生成一種蛋白膜,對胃起到保護作用。所以,吃飯時細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潰瘍病,細嚼慢咽還能節食減肥等等。
“慢生活”與個人資產的多少並沒有太大關係,也不用擔心會助長你的懶惰,影響你的事業,因為慢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是一種積極的奮鬥,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種高智、隨性、細緻、從容的應對世界的方式。它只會讓你更高效,更優雅,更接近幸福。生活也是如此。
當從大自然中獲得的野趣和閒情逸緻離我們越來越遠,當過勞死、抑鬱症開始籠罩職場陰魂不散。這些都不得不讓我們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約翰·列儂曾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調查顯示,90%的中國大城市白領因忙碌而處於亞健康狀態。對於健康,古代醫學之父已有箴言:“陽光、空氣、水和運動,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針見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親近自然,順應自然。
中國當代學者林語堂,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林語堂寫到:“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悠閑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從他的語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大自然中的草木、土壤對於林語堂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當初林語堂寫這本書,目的是想把閑適的東方哲學介紹給當時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們能從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解脫出來。然而,短短几十年,情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國人卻開始為了賬單、房子而忙碌。發展節奏過快,諸多負面問題也初露端倪,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城市化發展太快,城市的房價產生了巨大泡沫;社會進入“汽車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間就變得擁堵不堪,空氣質量受到威脅,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能源的緊張。
聖者有言:欲速則不達。所有的這一切弊端,都可以成為我們要慢下來的充足理由。
當今社會,競爭白熱化,每日高速度、快節奏奔波勞碌成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超時、超負荷工作嚴重地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國內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大越來是普遍現象。英國有位時間管理專家說:“我們正處於一個把健康賣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忙,特別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那種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種自殺式的生活。”
上世紀80年代末期,義大利人首先倡導“慢生活”方式,他們希望放慢生活節奏,主張“慢餐飲”“慢旅遊”“慢運動”等等。這裡的慢,並不是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鬆和諧的意境。專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慢生活”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富”的充實、“窮”的快樂的生活狀態,“工作再忙心不亂,生活再苦心不累”。
在我國,也有心理健康專家適時提出了“慢生活”這一理念。專家指出,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人生的真諦?物慾催促上生命的腳步,時光分分秒秒日復一日地流走,人生在金錢方面看似相對豐富了;而在另一方面,卻是生活質量下降,影響到身心健康。專家認為,生活要歸於簡單,工作要抓住重點,在職場忙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的人士,不妨梳理梳理心理,讓生活節奏慢下來。
金庸先生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事兒都是徐徐緩緩,最後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飛人劉翔生活中也有慢的時候,他說:“我吃飯比較慢,我也喜歡洗澡的時候慢一點,因為我喜歡慢節奏的生活。”
慢生活的提出,是對國人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思,放慢生活節奏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健康、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慢生活”沒有固定模式,可以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慢一點吃飯開始,到漫步、慢運動等等。有專家因此提倡“節奏慢下來,效率提上去,心態平下來,健康升上去”。
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是時候停下腳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享受親情、愛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樹木、花朵、雲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藝術、旅行、讀書等精神上的補給。將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是實現慢生活的一個途徑。中國人大都喜歡陶淵明這個人,儘管他沒當過大官,更沒什麼錢,除了一本薄薄的詩集和幾篇零星散文外,在文學歷史上也不曾留下什麼了不得的著作。但他的田園詩中所描繪的內容至今仍為人們所嚮往。“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他的傳世名作《桃花源記》里,因為大自然的田園風光如此之美,人的心情變得從容淡然,竟然連時間都忘記了,不知今昔是何世。
慢生活
想想古時候,雖然沒有汽車、高樓、空調,但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屈原可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杜甫雖然窮,但住的地方“風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細細香”。那時候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山是綠的,所以荷爾德林說人類“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時下的中國,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種不容分說的形勢,一種躲避不開的潮流。有許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背景下,飲食“快餐化”了,娛樂“快餐化”了,閱讀“快餐化”了,甚至連感情也在“8分鐘聚會”、“閃婚”等概念下被“快餐化”了。
慢生活概念提出得很早,是由“慢食運動”發展出來的一系列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和生活中適當地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人們平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慢下來。
慢慢吃:吃飯狼吞虎咽,看似爭分奪秒,其實既享受不到食物的美味,對健康也沒有益處。從吃飯開始放慢速度,細嚼慢咽,充分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還能緩解人的緊張、焦慮情緒。
多溝通: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飯後,大多數人都是在看電視、上網、玩手機中度過睡覺前的時間。將電視、電腦、手機關掉,與家人一起到戶外散步,加強與人面對面的溝通,讓心情真正放鬆平靜下來。
慢閱讀:挑一本好書,每天利用半小時的時間,慢慢閱讀細細品味,既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也能夠給心靈帶來更多的愉悅和享受。
規律作息:失眠是快節奏生活的一個典型表現。人們應該保證每天8個小時的睡眠。到了晚上,就應該將生活節奏放慢,讓身心徹底放鬆,最晚不超過11點睡覺,做到早睡早起。
舒緩運動:選擇太極拳、瑜伽、散步、慢跑等舒緩的運動,比斷斷續續地猛烈運動對身體有益,舒緩的運動不僅能消除疲勞,還能撫慰疲憊的心靈,緩解心理上的壓力,調整身心平衡。
改變出行方式:一些上班族上下班開著車,總會覺得前面的車開得太慢,心急火燎行色匆匆,不如定期換種出行方式,改成騎車、乘公交或換乘地鐵出行,路途中慢慢欣賞外面的風景,體驗市井人情。
米悠本色通過四個卡通人物詮釋慢生活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懶惰,而是讓速度的指標“撤退”,讓生活變得細緻。這是相對於當前社會匆匆忙忙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這裡的“慢”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鬆和諧的意境。
早在1986年,義大利記者卡洛·佩特里尼就發起了“慢餐運動”。他宣稱:“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以慢慢吃為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在這之後,“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捲全球,並由此發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留心身邊的美好。
2005年,義大利62歲的貢蒂賈尼成立了“慢生活藝術組織”,倡議人們減慢生活節奏。2007年2月19日,這個組織在米蘭舉辦了首個“世界慢生活日”。之後,貢蒂賈尼每年都會在世界大城市中選擇一個開展活動,此前的幾年分別是米蘭、紐約和東京。
無獨有偶,2010年10月,隨著世界“慢城”聯盟主席皮艾爾·喬治·奧利維地來滬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樂活論壇,“慢城”這個概念在樂活人士、環保人士圈內引起熱議。而中國江蘇省高淳縣被正式授予“慢城”稱號,從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
“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是指人口在5萬以下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它們反污染,反雜訊,支持都市綠化,支持綠色能源,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沒有快餐區和大型超市。從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24個國家有了135個“慢城”誕生。
經過20年的發展,“慢生活”已滲透到方方面面,吃有慢餐,行有慢游,讀有慢讀,寫作有慢寫,教育有慢育,戀愛有慢愛,設計有慢設計,鍛煉有慢運動……無處不在地提醒人們放緩腳步,享受人生。慢活並不是將每件事都拖得如蝸牛般緩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正確的速度來生活。
慢遞
慢遞,也叫寫給未來的信。是將信件按約定的某個時間寄給指定的人的一種服務。慢遞是一種類似行為藝術的方式,提醒人們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去關注自己的當下,在中國大城市已開始流行。目前提供慢遞服務的公司有飛靈傳信等。
慢運動
(SLOW Motion)慢運動由慢速度、慢動作組合而成,它能消耗一定的體力,又不讓你感覺很累,使人收穫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健康。其形式包括慢跑、太極、瑜珈、跳舞、高爾夫、釣魚等。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節奏下,享受“慢運動”漸成其生活新風尚。
慢設計
(SLOW Design)慢設計涉及的,不只是耐力或速度,而是深思和熟慮,還有溫柔而充滿愛意的關照。
慢食
(SLOW Food):其實“慢食”不只說要慢慢品嘗,更是一種懂得珍惜和欣賞的生活態度。“我們吃的東西,應該是以更緩和的步調去培植、去烹煮和食用。Petrini表示,慢吞吞併非慢食的目標,慢的真義是指你必須能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掌握自己的品味,世界才會更加豐富。”
慢寫
(SLOW Up):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塞得滿滿的頭條和大標題,人們注重時效、嘩然、轟動、猛料、私隱。“慢寫”的態度,不只是要慢慢寫、經過思考地寫,而是要懂得欣賞和理解,尋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好好讀一本書,寫一段感受;研究傳統的文化,不讓它們成廢墟;學習如何言之有物,文字是有靈魂的。經常閱讀和製造快餐化文字,只會讓創造力越來越喪失。
慢愛
(SLOW Love):速食般的戀情、一夜情,為了排遣寂寞的戀愛,是否來得太快、太無原則?樸實純真的愛情,是需要你自己先慢下來,懂得欣賞和讚美身邊的事物。否則,寂寞是永恆的。
將來會有更多倡導“慢”生活的各種形態,因為這是人類關注自身發展的重要題目。
慢社交
(SLOWSocialization):以“柔道”俘虜人心。用心和行動贏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學會用同理心和別人相處。
慢旅遊
以慢旅遊為主的慢游族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身邊多了群慢游族。他們一般不會選擇一天之內跑三四個景點的跟團游,而是隨心隨性地停停走走。每到一處,他們都會放慢腳步,從慢吃到慢聊,從慢慢購物到慢慢休閑,慢游族的享受方式應有盡有,既適用高端自助游,也適合無錢打工窮游。
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緊張,許多城市人出遊開始傾向於選擇度假式的休閑慢旅遊線路,特別是70、80后的年輕人,目的地也多集中在周邊游和國內游。
據了解,儘管慢旅遊以遊客自行發起為主,但一些旅行社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動態,國內多家旅行社也開始在短途游線路上推出懶人游概念,即不安排固定景點,行程完全由遊客自行決定。
慢旅遊也是漫遊
對慢游族來說,講究富的充實,窮得快樂。家底足夠厚的人,把精力更多放在對生活新理念的追求上。而對於窮游的人,也能游出個性和精彩。住幾十塊一晚的家庭旅館,買個IC卡坐公交車代步,吃飯專找當地人聚集的小食攤。一次日落,一場疾雨,都會令他們的旅程增添無窮樂趣,慢旅遊也是漫遊,不強調趕場式的旅遊,而是隨心所欲地行走。
商家更看中慢的商機,慢旅遊用品,慢餐廳,慢茶樓,都在慢消費上做文章。比如茶樓,是一個放慢節奏、輕鬆神經的好地方,針對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反對快餐的慢餐文化也開始盛行,國際慢餐協會的會員店已開到北京。
這個字左面是心,右面是亡。人太忙了,心就死了。慢活並不是將每件事都蝸牛化,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而旅遊是教我們停下來學會欣賞的一種很容易實現的慢活方式,人們享受最多的,莫過於在旅遊欣賞過程中最本真的快樂。
慢活族必讀書目
《瓦爾登湖》
作者:梭羅 譯者:徐遲
梭羅於1845年在老家瓦爾登湖邊建起一座木屋,自耕自食,寫下《瓦爾登湖》。
《人生不過如此》
作者:林語堂
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
《優遊度日:如何一天度過24小時》
作者:(英)貝內特 譯者:北極星
這本書不是現代管理從事,而寫於1908年,重點在於利用時間,明白生活的真義,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
《慢慢快活——好想懶惰》
作者:歐陽應霽
對於一向快得不得了的歐陽來說,“慢”不是一時的流行,是一種線索。從慢方向、慢人物、慢工細活、慢游、慢動作,思索慢的樂趣,並提出“懶惰”的主張,享受一個慵懶而美好的季節。
其中,一本名為《悠遊度日》的書介紹做懶人,但不是做不負責任的人,我們的重點在於尋求生活真正的樂趣。此書再度引發大家對“慢生活”的期待。有所不同的是,作者Tom Hodgkinson(霍奇金森)是一個崇尚懶散度日的人。在書中,他講述了在工作壓力下的普通人應當選擇怎樣的生活態度。無論是懶人不起床還是閑人在酒館喝酒,都在講人應當過怎麼樣的生活才自由。
該書很有意思,內容旁徵博引,從文學、社會學、工業發展史、現代生活等等入手,將一天分為24小時,從睡懶覺、丟鬧鐘、上班打砘講到偷閑漫步、喝茶、泡酒館,並且提出了不少工作偷懶的好辦法。
當然,慢活不是真的偷懶。而是指出,真正的閑散,在於完全對自己負責,真正的自由,源自徹底的獨立。所以做懶人,但不是做不負責任的人,我們的重點在於尋求生活真正的樂趣。
當然,在現代壓力極大的城市中,人人都想睡懶覺,不被工作、帳單、房子追得喘不過氣,人人都想慢慢享用一份午餐。
《麗江慢生活》
作者:大山
慢生活
《慢板生活》
作者:徐蕊
這本書,有關格調、旅行、音樂、電影和閱讀。關鍵詞是“慢板”,所倡導的是一種恬淡、舒緩而又愜意的生活狀態,並以一種新鮮、啟發、知性與浪漫的姿態為基調,用一種接近慢板的節奏,展示出現代人在物質生活的表層下,對精神世界的探求。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種在音樂中緩慢行走般的詩意生活。
慢生活
在線上,我們一起倡導綠色健康的“慢生活”理念,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請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傳統。在線下,我們組織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來讓大家體驗“慢生活”帶來的舒適和愉快。
慢時間網是一個宣傳慢生活文化、分享品質生活的網路分享平台。它致力於慢生活的推廣,定期發布與慢生活相關的活動,希望人們在慢時間能體會到時間緩釋下帶來的人生樂趣,從而覓一種內心的平衡與寧靜。
米悠本色是一個慢生活家居品牌。它推出的純然簡約家居產品涵蓋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材質上,倡導對自然的親近,用心選擇原木、亞麻、棉質、陶瓷等素材為產品材質;倡導“慢”的生活態度,設計師秉承不斷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以互動溝通達到最貼近生活的設計體驗。從生活的點滴中享受純然品質,米悠邀您體驗。
一號人物:本雅明
瓦爾特·本雅明是20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懶鬼。他天天無所事事,在街頭閑逛,城市街頭漫遊開拓者,寫下了作品《拱廊街》,他說:“藝術家、詩人看似最不潛心工作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潛心其中的時候。”
二號人物:王爾德
貴族公子王爾德不僅是為藝術而藝術的創始人,也是懶散生活的倡導者。他曾說過,“無所事事絕非易事”,他的一生都在為悠遊生活努力。
三號人物: Tom Hodgkinson(霍奇金森)
《悠遊度日》的作者,三個孩子的父親,英國知名雜誌主編,專欄和暢銷書作家。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辦了雜誌《The Idler(有閑人)》,竭力提倡自由懶散的生活,反抗西方世界的工作文化。
四號人物: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古典文化的最佳傳承者,他也擔負了在中西文化間作為橋樑的工作,讓進取的西方人了解中國古老哲人的思想。《生活的藝術》充分展現中國人的東方閑適哲學,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樂的生活哲學”,以散淡的文字敘述了生活的樂趣。
美麗風景
紛繁複雜中的清醒,塵囂喧嘩下的靜謐,在這裡,找回最真的自己。
讓生活慢下來,讓心靈靜下來,不用背叛都市,轉身享受群山大湖——閑來逛逛山,餘暇泛泛湖,午後去林中看看樹,就這樣在山和湖的國度里,被大自然和如畫的美景寵愛著,天天給自己放假,讓忘記時間成為一種高貴的習慣,讓一顆忙碌的心就此歸隱。相信這種慢調山水生活,對於所有長期處於快節奏生活壓力之下的人們,都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
慢生活強調生活質量,注重優雅舒適的新富階層,在必要的財富積累下開始追求生活及精神層面的享受。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吵雜、擁堵的都市已經讓人厭倦,對自然的回歸成為更多人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