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丸
大黃丸
古代醫書《聖濟總錄》卷五十里的治療大腸熱秘,心胸煩躁的古方。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
【用法】上藥九味,搗羅為末,煮萊萊菔熟,入葯末。同於木臼內搗勻,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可加至40丸。食后、臨卧溫開水送下。
【功用】通便泄熱,理氣止痛。
【主治】大腸熱秘,心胸煩躁。頭痛便難,腹脅脹滿,口舌乾燥。
【組成】大黃1兩(銼,炒),牽牛子3兩(微炒),木香1分,郁李仁2兩(湯浸,去皮,焙乾)。
【來源】《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主治】大腸實熱,秘澀不通,心煩悶亂,風氣大腸澀結。
【功效】寬胸膈,消壅滯。
【組成】木香半兩,大黃半兩,黑豆1兩,升麻3分。
【來源】《直指》卷四。
【主治】腳氣,風熱煩悶發渴,大便不通。
【用法】上銼。每服3錢,加烏梅2個,新汲水煎服。
【來源】《醫心方》卷二引《經心錄》。
【主治】虛熱,食飲不消化,頭眩引胸脅,喉中介介,口中爛傷,不嗜食。
【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5丸,每日3次。
【來源】方出《肘後方》卷四,名見《聖惠》卷五十一。
【主治】暴宿食,留飲不除,腹中為患者。
【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1服2丸。不痛止。
【來源】《聖惠》卷八十八。
【主治】小兒癖氣不消,四肢黃瘦,時有腹痛。
【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用量】每服5丸,以溫水化下,1日2次。
【藥物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訶黎勒(煨,用皮)半兩。
【處方來源】《聖惠》卷五十。
【方劑主治】五膈氣。
【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以微利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