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

漢魏經學家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后因楊賜去世而棄官為其服喪,後來被舉孝廉,但王朗不應命。徐州刺史陶謙又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遷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會稽時,王朗舉兵抵抗,為孫策所敗。王朗在逃亡失敗后投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後為丞相曹操所征,因戰亂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又進封樂平鄉侯。曹叡繼位后,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都為經學大家。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謚號“成”。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193

輔弼陶謙

193年,漢獻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時任徐州治中從事,與徐州別駕趙昱建議陶謙遣使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陶謙聽從,並命趙昱帶奏章至長安。獻帝接到奏章后,頗感讚賞,並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王朗也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0196

治理會稽

196年,橫掃江東的孫策率兵進攻會稽,王朗的幕僚、會稽功曹虞翻建議避其鋒銳,但王朗不接納,決意堅守。

0213

回歸朝廷

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后歷任少府、奉常、大理。

0220

封安陵亭侯

220年,曹丕(魏文帝)繼任魏王后,王朗遷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封安陵亭侯
0227

升任司徒

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進封王朗為蘭陵侯,升任司徒。

0228

去世

228年,王朗去世,謚號成侯。

去世

人物生平


輔弼陶謙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拜郎中,任菑丘縣長。中平二年(185年),楊賜逝世,王朗因而棄官為楊賜服喪。服喪期滿后,獲舉孝廉、受官府徵辟,他都不應命。乃后才被徐州刺史陶謙舉為茂才,
初平四年(193年),漢獻帝李傕郭汜控制,王朗時任徐州治中從事,與徐州別駕趙昱建議陶謙遣使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陶謙聽從,並命趙昱帶奏章至長安。獻帝接到奏章后,頗感讚賞,並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王朗也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治理會稽

王朗到會稽后,見當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並且與夏禹同廟。王朗認為秦始皇是無德之君,不配獲得人民祭祀,於是將這行為取締。他在任四年,獲得當地人民愛戴。
建安元年(196年),橫掃江東的孫策率兵進攻會稽,王朗的幕僚、會稽功曹虞翻建議避其鋒銳,但王朗不接納,決意堅守。孫策數次渡水攻固陵,均為王朗擊退。後來,在孫策之叔孫靜的獻策下,王朗最終被孫策擊敗,準備逃到交州,出海到東冶時,遭孫策追擊,他只得投降。孫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張昭勸王朗為他效命,但王朗堅決不肯。

回歸朝廷

後來,丞相曹操上表徵召王朗,王朗由曲阿縣出發。但因為久經戰亂而道路不通,輾轉數年才到任。王朗抵達許昌后,先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后歷任少府、奉常、大理。
王朗處理事務在於寬恕犯罪者,控罪有疑點時判罰都會從輕,他與鍾繇都以治獄而知名。

曹魏三公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魏文帝)繼任魏王后,王朗遷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王朗曾進言,勸曹丕減輕刑獄,轉以扶助幼弱,幫助人民休養生息。
三國志12的王朗
三國志12的王朗
同年,曹丕受獻帝禪讓稱帝,改御史大夫為司空,進封王朗為樂平鄉侯。曹丕時常出外遊獵,有時到半夜才回宮。王朗於是上疏勸諫,曹丕於是不再半夜回宮。
黃初二年(221年),吳蜀夷陵之戰爆發,有人認為應該舉兵支援稱藩的東吳,並一舉吞滅蜀漢,但王朗認為應該等待兩軍相持不下時才領兵支持,並派持重的將領攻蜀軍要害之處,一舉決勝;而當時東吳尚未起兵,而且經常下雨,不利於行軍,於是反對。曹丕聽從。
後來,曹丕徵召孫權長子孫登為東中郎將,但孫登沒有來,曹丕於是到許昌大興屯田,打算進攻東吳,王朗又聽聞孫權的回答未到,一旦越兵后孫登來到,影響甚大;於是反對出兵,建議增強邊境戍守,預防東吳進攻。當時曹丕以已成軍而出征,而孫登始終沒有來,曹丕到長江後撤回。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進封王朗為蘭陵侯,升任司徒。曾上書曹叡諫止營造宮室。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謚號成侯。其子王肅襲爵蘭陵侯。
正始四年(243年),王朗與曹真等人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廟庭。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兒子王肅嗣子,三國時儒學大師,高貴鄉公時官至中領軍,襲封蘭陵侯。死後獲贈衛將軍,謚號“景”。
孫子王惲王肅嗣子,死時無子而國除。
王恂王惲死後封國撤除,景元四年(263年)重新后獲封蘭陵侯。
王元姬嫁給司馬昭,即文明皇后,成為司馬炎與司馬攸兄弟的生母。
侄子王詳王朗之侄,曹丕曾讓王朗從自己封邑中分出一部分,封一個兒子為列侯,但是王朗卻請封王詳。

個人作品


王朗有文集三十卷,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全三國文》還收錄有《冬臘不得朝表》、《論樂舞表》、《上求正貸民表》、《諫行役夜表》、《答文帝表》、《勸育民省刑疏》、《諫文帝遊獵疏》、《諫東征疏》、《諫明帝營修宮室疏》、《屢失皇子上疏》、《上請敘主簿張登》、《上劉纂等樗蒱事》、《奏賀朔故事》、《奏宜節省》、《劾刺史王凌不遣王基》、《四孤議》、《興師與吳取蜀議》、《改元議》、《遺針御衣議》、《議不宜復肉刑》、《議》、《對孫策詰》、《答太祖遣諮孫權稱臣》、《遺孫伯符書》、《與魏太子書》、《與許文休書三首》、《與鍾繇書》、《論喪服書》、《相論》、《雜箴》、《貧窶語》、《塞勢》。

主要成就


文化

王朗博學多聞,校注儒家經典,很有名氣。正始六年(246年)12月,魏國朝廷以王朗所作的《周易傳》作為學習《易》學的人必須考核的內容。後世把他註解里的思想稱為“王學”。王朗子王肅便是”王學“的代表人物。王肅所注《尚書》、《詩》、《論語》、《左傳》等,在晉代列於學官,立有博士。今失傳。因王肅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一度壓倒“鄭學”,”王學“在東晉后逐漸衰亡。

軼事典故


華王優劣

《殷芸小說》及《世說新語》曾記載:王朗中年時以識度推崇華歆,華歆年終蜡祭八神之日曾經與子侄宴飲,王朗也學他。後來有人向張華提起此事,張華說:“王朗學華歆,都是形骸之外(表現在外面,一看就看出來)的東西,因此與他相差更遠。”
《世說新語》還有一篇關於王朗的故事: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來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還好船比較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一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了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拋棄了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並且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但此事的可信度卻遭後世質疑。

未可折而折

丞相曹操曾經請王朗赴宴,席上嘲諷他說:“不能學你當年在會稽丟了好飯碗(指王朗任會稽太守時兵敗於孫策之事)。”王朗仰頭嘆息:“言行舉止要表現得恰如其分真是太難了。”曹操問:“為什麼這麼說?”王朗回答:”像我那樣,當年既為漢吏,不能保境安民,所以‘未可折而折’,而您在這個場合,原本當盡地主之誼,體現恭敬好客、折節求賢的氣度,想不到卻如此對待新來的客人。這就是‘可折而不折’了。“

保全親友

王朗少年時與沛國名士劉陽交友。劉陽擔任莒令,三十歲就去世了,所以後世很少聽過他的消息。當初,劉陽認為漢室漸漸衰落,知道曹操有雄才,懼怕他對漢室不利,想要除掉他但未成功。等到曹操掌權后,下令尋找他的兒子的命令很急。其子惶恐而窘迫,無處可逃。劉陽的親舊雖然多,但沒有人敢幫助匿藏他。王朗於是接收他數年,等到從會稽回朝廷,又數次開解曹操。很久以後曹操終於赦免他,劉陽的人家於是得以保全。

屢薦賢才

當初,王朗任大理時曾推薦主簿、趙郡人張登“義濟二君。宜加顯異”,但曹操以需要提拔的人很多,於是擱置此事。到了黃初(220年-226年)初年,王朗再次與太尉鍾繇共同推薦張登,魏文帝曹丕於是下詔以張登為太官令。
黃初年間,曾有鵜鶘聚集在靈芝池,曹丕下詔公卿舉有高尚品行的君子。王朗推薦光祿大夫楊彪(王朗的老師楊賜之子),並稱病遜位讓職給楊彪。曹丕於是為楊彪設置吏卒保護,地位僅次三公。並不許王朗遜位,王朗才起身。

人物評價


總評

王朗才智過人而豐麗博敞,但性格嚴謹慷慨,多立威儀,恭儉節約,就算因婚宴而受到的禮物也一無所受。常常譏笑世俗中那些有好施之名、卻不體恤窮賤的人,所以他經常用自己的財物周濟他人之困急。

歷代評價

虞翻:竊聞明府與王府君齊名中州,海內所宗,雖在東垂,常懷瞻仰。
王朗(左)與華歆
王朗(左)與華歆
曹丕: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曹植:英辨博通,見傳異慶。德實充塞於內,知謀縱橫於外。解疑釋滯,剖散盤詰者,王司徒也。
諸葛亮: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
王沈: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
陳壽: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張華:王之學華,蓋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裴松之:王、華二公於擾攘之時,抗猛銳之鋒,俱非所能。歆之名德,實高於朗,而江表傳述翻說華,雲“海內名聲,孰與於王”,此言非也。然王公拒戰,華逆請服,實由孫策初起,名微眾寡,故王能舉兵,豈武勝哉?策后威力轉盛,勢不可敵,華量力而止,非必用仲翔之說也。若使易地而居,亦華戰王服耳。
李慈銘:按華守豫章,兵至即迎;王守會稽,猶知拒戰。華黨曹氏,發壁牽后;王被操征,積年乃至。此蓋所謂“學之形骸之外,去之更遠”者也。二人優劣,不問可知。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新三國》中的王朗
《新三國》中的王朗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王朗以會稽太守的身份初次登場。在孫策打敗吳郡的嚴白虎之後節節進逼,基於唇亡齒寒的原因,力排眾議接納了逃亡的嚴白虎,但遭到虞翻的反對。之後派遣大將周昕與孫策作戰失敗,自知不敵孫策而向中原逃亡。
逃亡至中原后,受到曹操的賞識在朝中任職。在此之後則成為極力幫助曹操奪權的得力助手,與華歆等人聯手,使曹操得以晉陞至魏公、魏王的位子。曹操死後則威逼漢獻帝禪讓帝位與曹丕,成為魏國建立的一大功臣。
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已七十六歲高齡,與大都督曹真等人於祁山迎戰諸葛亮。在陣前與諸葛亮挑起舌戰,然而被諸葛亮的言詞所駁倒,一時氣憤而自馬背上摔落而死。被稱為“武鄉侯罵死王朗”。

影視形象

年代電視劇飾演者
1994年《三國演義》董驥
2010年《三國》劉秉鈺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王朗(董驥飾)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王朗(董驥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