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澤書院

南宋四大書院之一

麗澤書院,原名麗澤堂,亦叫麗澤書堂,是南宋四大書院之一。

建設背景


麗澤書院
麗澤書院
麗澤書院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呂祖謙(1137-1181,金華人)講學會友之所,設於宋乾道初(約1165-1166)。“其地在光孝觀側(清金華縣學后,今市內一覽亭東北),四方學者皆受業於此”(宋·樓鑰《東萊呂太史祠堂記》)。因屋前臨二湖,故取堂名為“麗澤”,人稱“麗澤書堂”。
呂祖謙這一講學會友之所,系其曾祖父東萊郡侯呂好問於建炎年間宋室南遷時攜全家自開封遷居金華時所借之官屋。后呂祖謙將此屋歸還官府,另置新居於城之北隅,而講學會友之所麗澤堂也隨之北移。以探討學術、交流思想。呂祖謙為麗澤書堂制訂了學規,並以“孝悌、忠信、明理、躬行”為基本準則,學生中如有“親在別居、親沒不葬、因喪婚聚、宗俟訟財、侵犯公財、喧噪場屋、遊盪不檢”等行為者,即令其退學。他還為書堂編著了《東萊左氏博議》(二十五卷)、《近思錄》(十四卷)等教材。書院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教學採用個別鑽研、相互問答與集眾講解相結合的方法,切磋、研討之風甚盛。書院每月授課2-3次,一年舉行一次考試。呂祖謙的嫡傳弟子即有呂祖儉、葉邽、樓昉、喬行簡、王瀚、戚如琥、王深源、李大有等89人。至淳熙八年(1181)8月,呂祖謙謝世,麗澤書堂便由其弟呂祖儉主持。
“麗澤”之名
關於其名字的來由也有兩個說法,一是因屋前臨二湖,故取堂名為“麗澤”,人稱“麗澤書堂”。另一說認為:“麗澤”之名取於《周易》“兌封”象義:“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麗澤”意為兩澤相連,其水交流猶如君子朋友通過講會而交流知識、學說。朱熹曾來信建議命名為“尊賢堂”,呂祖謙去信婉言謝絕,他以《易經》聚朋論道的典故,定名為“麗澤堂”。

歷史沿革


麗澤書院
麗澤書院
麗澤書院,原名麗澤堂,亦叫麗澤書堂。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呂祖謙(1137-1181,金華人)講學會友之所,設於宋乾道初(約1165-1166)。
宋孝宗乾道、淳熙時期,呂祖謙與朱熹、張栻齊名,被稱為“東南三賢”。呂祖謙是金華學派的奠基人,並開南宋浙東學派之先聲。他除自己在麗澤書堂教授生徒、著書立說外,還先後邀請當時的著名學者朱熹、張栻、陸九淵、陸九齡、薛季宜、葉適陳亮等前來講學,以探討學術、交流思想。后呂祖謙將此屋歸還官府,另置新居於城之北隅,而講學會友之所麗澤堂也隨之北移。
麗澤諸儒的理學學術活動,貫穿在整個“麗澤”的歷史變遷過程中。由於當時呂祖謙正在嚴陵(今建德)任職,麗澤堂的執教由朱熹門人潘叔度、潘叔昌和呂祖儉、呂祖泰及金華一批學者擔任。至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呂祖謙死後14年),宰相韓胄,為排除異己,把南宋興起的理學誣作“偽學”,嚴加禁止,史稱“慶元黨案”。被迫害坐罪朝廷大臣和理學名儒多達59人。呂學也在禁案之列。呂祖儉、呂祖泰均遭逐放。時隔10年,即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宋寧宗詔殺了韓胄。黨案也獲昭雪。
金華一批士代大夫和呂氏門人向郡里呈詞,建議將呂祖謙祖父呂中租住過的位於金華城的公屋劃出一半,為呂祖謙建祠紀念。知郡李大異撥巨款並派得力官員主董修建,專藏呂氏著述,並設一書院,匾懸“麗澤書院”,旨存“麗澤堂”舊名。
王柏逝后七年,南宋滅亡,麗澤書院則由金履祥司講。金履祥系何基弟子,為金華學派之中堅。宋亡后,他即隱居不仕,專心講學於麗澤書院,兼事著述,繼續傳授和發展"婺學",並積極培養後繼者,直至逝世。元代著名學者許謙(金華人)、柳貫(蘭溪人)即出其門人。
至元三十一年(1294),官府對麗澤書院進行了大修,並由王龍澤撰《修麗澤書院記》勒於石。大德年間(1297-1307),書院毀於大火,后至元年間(1335-1340)曾重建。元末又毀於火。明天順年間(1457-1464),呂代後裔呂濟晟、呂重濂重建書院,並追回被占學田。到明代成化三年(1467),浙江都指揮使司僉事辛訪又命金華知府李嗣負責重修麗澤書院,時人魏驥撰有《重修麗澤書院碑記》記其事。嘉靖十四年(1536),巡按御史張景又命金華府通判汪昉負責重修麗澤書院。並由麗澤書院供祀同創道學於婺州的朱熹、張栻、呂祖謙三位理學大師。時呂氏子孫又將原在光孝觀北的呂成公祠遷建至分守道右(清麗正書院后,今將軍路道前北)。至明末,麗澤書院終因遭兵燹而毀。自南宋始建麗澤書堂算起,歷經元明,麗澤書院共存478年。
南宋“婺學”文化精粹——呂祖謙的大量著述,一直珍藏在金華麗澤書院的藏書閣里,到清乾隆年間,被紀曉嵐徵集,編進了《四庫全書》。當我們從事呂祖謙理學文化研究時,往往會見有“明招學者”、“麗澤諸儒”之分。“明招學者”指的是從學呂祖謙於武義明招山的學成弟子;“麗澤諸儒”指的是從學呂祖謙、呂祖儉、呂祖泰和活動於金華“麗澤堂”和“麗澤書院”,繼承“金華學派”文化的理學名流。
由於呂祖謙“丁憂”期間,曾在武義明招山幾度聚徒講學。因呂氏世家在宋代曾有五代為相,一門17人中進士,呂氏家學聲望名揚全國。故此,呂祖謙在明招山服喪期間,弟子越聚越多,甚至出州、郡之外,盛況非凡。其學子多到什麼程度?門生鞏豐有詩說:“同門至千百”。另一門人陳良祐在詩中說:“門生數百人”。有據可考,明招諸生中成鴻儒名宦達20多人,嫡傳弟子80多人,有造詣者150多人,其中《嘉慶武義縣誌》列名武義籍的明招學者有10人。這也造成了呂祖謙曾在武義明招山創辦了“麗澤書院”的假象。

文化活動


學規簡介

在金華明招山。南宋呂祖謙兄弟授徒講學之所。常邀永嘉學派薛季宣、陳傅良、葉適和永康學派的陳亮等來書院切磋、探討學問。編著《東萊左氏博議》、《近思錄》(與朱熹合著)等,供生徒學習。手訂規約,規定“凡與此學者,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肄業必有常,日記所習於簿,多寡隨意”。“凡有所疑,專置冊記錄,同誌異時相會,出所習及所疑,互相商榷”。“一時士人傾心嚮往,道統學派燦然昌明,名儒蔚興,踵武相接,天下稱婺州為小鄒魯。”金華學派得以創立。麗澤書院遂與嶽麓、白鹿洞、象山並列而稱南宋四大書院。呂祖謙去世后,弟呂祖儉承兄志傳道講學。嘉定元年(1208),經呂氏門人請求,官府重修書院,建呂祖謙祀室和收藏其生前著作的遺書閣,並開始刊刻圖書,其中紹定三年(1230)刻印的司馬光《切韻指掌圖》至今猶存,是宋版書院的珍本書。端平間呂氏門人又將呂祖謙祀室改建為呂成公祠,以呂祖儉配祀。淳祐六年(1246),知州許應龍遷書院於雙溪之畔,理宗御賜匾額。咸淳間又遷至旌孝門外印光寺故址。宋末元初,著名學者何基、王柏、金履祥先後任山長、主講,四方來學者甚眾。明嘉靖十四年(1535),巡按御史張景命金華府通判汪防重修書院,供祀朱熹、張栻、呂祖謙。毀於明末。

學規原文

呂祖謙:麗澤書院學規
乾道四年(1168)九月規約
凡預此集者,以孝弟忠信為本。其不順於父母,不友於兄弟,不睦於宗族,不誠於朋友,言行相反,文過飾非者,不在此位。既預集而或犯,同志者,規之;規之不可,責之;責之不可,告於眾而共勉之;終不悛者,除其籍。
凡預此集者,聞善相告,聞過相警,患難相恤,游居必以齒相呼,不以丈,不以爵,不以爾汝。
會講之容,端而肅;群居之容,和而庄。(箕踞、跛倚、喧嘩、擁並,謂之不肅;狎侮、戲謔,謂之不庄。)
舊所從師,歲時往來,道路相遇,無廢舊禮。
毋得品藻長上優劣,訾毀外人文字。
郡邑正事,鄉閭人物,稱善不稱惡。
毋得干謁、投獻、請託。
毋得互相品題,高自標置,妄分清濁。
語毋褻、毋諛、毋妄、毋雜。(妄語,非特以虛為實,如期約不信,出言不情,增加張大之類,皆是;雜語,凡無益之談皆是。)
毋狎非類。(親戚故舊或非士類,情禮自不可廢,但不當狎昵。)
毋親鄙事。(如賭博、鬥毆、蹴踘、籠養朴淳、酣飲酒肆、赴試代筆及自投兩副卷、閱非僻文字之類,其餘自可類推。)
乾道五年(1169)規約
凡與此學者,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
肄業當有常,日紀所習於簿,多寡隨意。如遇有干輟業,亦書於簿。一歲無過百日,過百日者同志共擯之。
凡有所疑,專置冊記錄。同誌異時相會,各出所習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書名於冊后。
怠惰苟且,雖漫應課程而全疏略無敘者,同志共擯之。
不修士檢,鄉論不齒者,同志共擯之。
同志遷居,移書相報。

相關人物

麗澤書院
麗澤書院
呂祖謙逝世后二十七年(嘉定元年,1208),呂氏門人請求官府將位於光孝觀旁的呂氏舊居(屬官屋)之一半闢為一堂,以供祀呂祖謙。州官李大異同意此請,並出錢五十萬,於此重修麗澤書堂和呂祖謙祀室。共建屋十餘楹,其中外門五間,祀室及前軒各三間。前為一堂,上懸“麗澤書院”匾額;後為“遺書閣”,即用來庋藏呂祖謙生前之作。至端平年間(1234-1236),呂氏門人又將麗澤書院內的呂祖謙祀室改建為“呂成公祠”,主祀成公呂祖謙,配祀忠公呂祖儉。到淳祐年間丙午(1246),婺州知州許應龍對麗澤書院進行了重建,並遷雙溪之畔,奏請宋理宗趙昀御賜匾額。寶祐年間(1253-1258年),呂祖謙門人時少章(金華人)任麗澤書院山長(書院主持者)。景定五年(1264年),又請著名學者何基(金華人)任麗澤書院山長。后著名學者王柏(金華人)任麗澤書院講席,當時金華城鄉的許多耆老碩德者亦來書院執弟子之禮。宋末咸淳乙丑(1265),麗澤書院又遷至旌孝門(俗稱義烏門)外印光寺故址(今城東麗澤弄一帶),此後院址未變。總之,呂祖謙開創的麗澤書院,不僅是金華學派的發祥地和培養人才的基地,而且有許多麗澤弟子還把麗澤之學傳播於各地,促進了新舊學派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南宋兩浙學術文化的繁榮,天下稱婺州為“小鄒魯”。因此全祖望在《鮚埼亭集外編》卷四十五將麗澤書院與嶽麓、白鹿洞、象山書院並稱為南宋四大書院。

旅遊信息


出遊時間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早而暖,夏長而熱,秋爽而短,冬濕而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左右,有明顯的乾濕季之分。時至6月,常有連綿數日甚至數月的降雨,避開梅雨季節皆可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