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灣郊野公園
石排灣郊野公園
石排灣郊野公園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路環島西面,北接石礦場,西臨石排灣馬路,南近高頂馬路,東至陸軍馬路,面積約20公頃,因具有教育、生態學、風景及科學的價值,早在1981年已立法成為保護區,開澳門自然教育的先河,1984年成為澳門第一個郊野公園。
園中設施宛如一座動植物公園,除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外,兒童動物園,觀鳥園,香花園、藥用和趣異植物園都是澳門學校進行生物教學的良好研習場。而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就像一本澳門農業和自然地理的濃縮版,記錄著過往的農家生活和本澳的自然生態環境,這些都可以在自然教育徑一一驗證。
此外還有完備的康樂設施,包括燒烤區、野餐區、兒童遊樂區、兒童單車徑、十二生肖徑和公園徑,伴隨著小朋友一起成長,相信許多人都曾寫過石排灣郊野公園遊記,在人們的記憶中,它就是歡笑、健康與知識的表現。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a/m9abd251c3245ffe9a72473d934220c7d.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在1981年澳葡政府將此地定為保護區域,其後於1984年11月開始改建作郊野公園用途。石排灣郊野公園於1985年5月28日由葡萄牙總統安東尼奧·拉馬爾霍·埃亞內斯揭幕,成為澳門第一個郊野公園。其後在1986年至1989年,政府將公園交給“康濤會”管理。直到1990年1月開始,政府自行管理公園,並增添一些設施。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e/mee83c685afbc20f8c93458d0ebb82705.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土地暨自然博物館的兩座場館共有五個展區,展區內容分別是:澳門自然地理、昔日農耕工具、農民勞動情況、動植物標本和藥用植物。展區的介紹以文字(為中文和葡萄牙文)、圖片、標本模型和實物為主,當中設有視聽器材讓參觀者使。
一號場館:
![遊覽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c/mac136027c657908b69e413562b3e228a.jpg)
遊覽圖
二號場館:
動植物標本、藥用植物:展示已鑒定的澳門動物和雀鳥生態的復原圖、四個裝有昆蟲標本的陳列箱和各類植物種子生長過程的展板。
室外:介紹澳門的紅樹林和農耕活動的模型。
樹木園:栽植多達40科(超過100多種)的樹木,為澳門樹種的基因庫。
藥用植物園:栽植了澳門內具有醫療效果的野生草藥,其中有:雞蛋花、枇杷等。
香花植物園:栽植了32種可發出花香的植物,其中有:桂花、月季、茉莉、荷花、玉蘭等。
外地種子交流試種區:栽植了外來的植物品種,其中有:台灣欒樹、草莓番石榴等。
動物園
動物園分有三大展區,分別是:
農家禽畜:雞、鴨和豬等。
溫馴動物:梅花鹿、山羊、小熊貓等。
野生動物:鴕鳥、眼鏡猴等。
石排灣公園徑;
十二生肖徑;
觀鳥園;
兒童遊樂區、自行車徑;
燒烤區、野餐區;
澳門音樂農莊。
談到中藥,就不能錯過藥用植物園。對入門的人來說,看過雞蛋花定過目難忘,而聞過雞屎藤包回味無窮。搓葉一聞其臭如雞屎,但熟制后卻可收清熱解毒之效。在澳門下環街市附近,有一甜糕檔,逢清明時節方有此糕出售。雖此藤四季常綠不斷生長,但想吃還得看季節,想必那時嫩葉所製成的糕點最宜入口吧!除了五花茶和雞屎糕,二十四味也是居家必備的良藥。是哪24種?在這可認識鴨腳皮(鴨腳木的樹皮)、崗梅根(梅葉冬青的根)、枇杷葉,光在這裡就可以研究老半天,看看解說牌(總共127個),想想自己有無疑難雜症,幻想自己是那嘗百草醫百病的神農氏,也不由自主的讚歎到底是中華民族千年流傳的古老智慧。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別看園中那毫不起眼的雜草,它可能數年後經實驗證明就是能醫絕症的靈藥呢!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一點也假不了。看開點天無絕人之路,往前走還有更精彩的正等著您呢!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d/m8d96cce7eb50287800c46a5984917772.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說到窮,讓我們再往上走,一探窮人之奶油到底所指何物。它原產中南美洲,果實含有豐富的植物性油脂,可媲美西洋橄欖(olive),所以又稱牛油果。這棵樹是7年前從葡萄牙漂洋過海,來參加「植物的旅程與葡國航海大發現」的展品。展覽結束后,它就在此落地生根,但至今尚未開花結果。我們唯有耐心等待,下回再到此一游時,別忘了順道探訪它,說不定它正步入生命中的另一個階段,開始繁衍後代,而我們慶幸能陪伴著它,在澳門這個自然生態環境下不至於孤寂無依。
外地種子交流試種區:
有許多的植物就在人們的穿針引線之下,在全球各地尋找它能安身立命的角落,特別是現在交通發達,經貿活動絡驛不絕之際。在澳門川流不息的大街小巷,可見舶來品到處林立,但要看外來的植物品種,就非得到外地種子交流試種區不可。
草莓,相信已成為大家的老友記。番石榴,名之為番即外來之意。但是草莓番石榴是怎樣一回事呢?像草莓那樣紅咚咚的果實掛在番石榴樹上還是草莓的新品種,果實大的像番石榴?原來都不是。它是1993年自捷克引入的番石榴,因果實有草莓的風味而得名。此外,台灣欒樹值得一窺究竟的遠來之客。它與荔枝、龍眼是同宗的親戚,都是採用花海戰術的高手。它甚至技高一籌擁有變臉的本領,當黃色花朵凋謝后,高掛樹梢粉紅色的果實,在短短數天之內已長得胖嘟嘟,像吹了氣的小氣球,欲乘風飛翔。
景色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e/m7ebb547b7f281caac1c44a8b78ca8f41.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紅豆
生命的旅程包括各種不同的階段,除了生老病死無可避免外,有的會選擇跳過某些階段,有的可能常常重複部份歷程而不自覺,特別是戀愛中的男女。他們雖知道紅豆表示相思,卻不知園中有很多種紅豆樹,有海紅豆、茸莢紅豆、脹莢紅豆和凹葉紅豆。若有空不妨帶家中的老情人、舊情人或小情人到海紅豆樹下浪漫一番,六月份結果后,幸運的話或許尚可撿一小袋的紅豆呢。
朴樹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d/m0d47925290c6eb9a6d8424fbfe29b8f5.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來到博物館就別再煩了,“兒孫自有兒孫福”,讓我們一賭植物界巨嬰的盧山真面目。海底椰的種子是全世界最大的,它的形狀也很有趣,許多人看過都會心一笑。此外,還有一個胎生的水筆仔在小型的紅樹林模擬區,也值得一看。這小傢伙都算賴皮了,在媽媽身上好吃好住不想獨立,媽媽也好人做到底,幫它學會十八般武藝,具有求生本領后,才難分難捨讓它獨自飄流。它醒目,遇適當的環境就自立自強,不再是溫室里的花朵。以上所介紹的植物,雖非溫室里的花朵,但都是經過人工刻意栽培,妥善照顧的品種,也算是此園的經典之作。欣賞完后,若時間和體力許可,建議沿公園徑散步並體驗植物另外一種生命之美。
兒童動物園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9/mf9d0d03d124108eb3574514daa37e656.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園內約有20多種動物,其中不乏明星動物。到此一游,必不能錯過它的表演,比如“鴕鳥會跳舞,馬騮仔會上樹,小熊貓會打跟斗啊!小豬、小牛、小羊,山中有隻老羊,望見八哥會說話”。在管理人員每日的餵養和照顧之下,有一隻鴕鳥能聽指示揮舞雙翼。馬騮仔(獼猴、松鼠猴、白頰長臂猿等靈長類動物)本能地爬高爬低、蕩來蕩去。最活潑的要屬綽號“小黑”的白頰長臂猿了,它有綽號“靚女”的獼猴相陪,難怪常常引吭高歌。在籠子里受保護則不怕,要是在荒野,它一大叫,恰好洩露了自己的行蹤,往往因此惹來殺身之禍。果子狸和小熊貓常常深居簡出,有緣人才能一睹風采。
每天(星期一除外)早上11點至12點和下午2點30分至3點30分,園方都會準備定量的食物,讓遊客進入區內餵養小動物。喜歡動口不動手的君子,不妨與海南鷯哥較量較量。它習慣的開場白是“你好”,有時會問候一下它的管理員“阿邱”,接著就要看您的魅力能否讓它開金口了,有時經過一陣唇槍舌劍之後,它才吐露一句“死了”!真讓人啼笑皆非。
觀鳥園
往上走,可見珍稀的藍孔雀和梅花鹿。而正前方的天羅地網,就是佔地1,018平方公尺的觀鳥園(早上9點到下午4點開放,星期一和公眾假期除外)。這個超級大鳥籠是用半圓形的鐵絲網罩住的,鳥類有相當充足的活動空間。經過兩道門(防止鳥兒趁遊客開門時而飛出來的雙重保障)后,映入眼帘的是大型地棲的白孔雀、雉雞和白鷳,在地上蹣跚踱步。白孔雀優哉悠哉梳理著羽毛,完全不理會遊人。那也難怪,它在印度早已習慣被視為貴族了,唯我獨尊,又何需在意那紛紛擾攘的世俗眼光呢!可以不睬人類,但卻不能將心儀對像的眼神拋諸腦後。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7/m17a1e3690c26e189a374828638d32ff1.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在園中沿觀鳥路線前進,輕聲細語緩慢移動,可見許多樹棲性的鳥類,以鴿子和亮鳥的種類最多,而紅嘴相思的數量最可觀。鴿子有白鴿、扇尾鴿和頸羽似兜帽,有灰色和黑色的毛翎鴿,其中白鴿最不怕生人,常與人同行。園中不只這幾隻小鳥在地上走來走去,在水裡游來游去,在空中飛來飛去。一抬頭,樹上有一些動靜,拿望遠境一望,原來是紫晶亮鳥、紫衣亮鳥和紅耳鵯、橙腹葉鵯,而“貪吃鬼”光輝亮鳥就只顧在“餐廳”大飽朵頤。愛情鳥繼續恩愛,白頭鵯則在鐵絲網上和野外的戀人“雞啄不斷”。
在此,除了要眼觀四面,還要耳聽八方,當聽到山斑鳩與野外的親人一唱一和,發出急促低沉有別於平日的叫聲時,可能就快下雨。告別珍珠鴿,往下走可到天鵝湖賞鴨。
看著北京鴨、綠頭鴨和瘤鼻鴨在湖中戲水,加上周圍的景緻,與兒歌描述的歌詞“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小河裡有白鵝,鵝兒戲綠波,戲弄綠水,鵝兒快樂昂首唱清歌”相去不遠矣。天鵝湖沒有天鵝,要看真正的天鵝則須轉右穿過迴廊來到動物園,黑、白天鵝就在眼前。與黑天鵝的婀娜多姿相比,白天鵝較像獃頭鵝,怎麼都比隔壁的“聖誕大餐”——火雞漂亮吧!
與動物同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意猶未盡,可繼續前往土地暨自然博物館,欣賞澳門本土珍貴的動物標本,或沿自然教育徑漫遊,欣賞本澳獨有的野生生物。
燒烤區
郊野公園不但風光如畫,還是進行康樂活動的好去處。號稱全澳面積最大的燒烤區就在兒童動物園的上方,有27組大大小小的燒烤爐和台凳,是學校、社團和家庭聚會的理想場地。嫌燒烤燥熱,可選擇野餐,野餐區在土地暨自然博物館的右邊,有6套野餐台凳組合,它旁邊的小型飛機沙路士號,讓人誤以為到了機動遊戲場,有模型飛機可坐,如果您也有這個想法,那就錯了。其實它是1987年初三名葡萄牙人的傑作,他們自里斯本起飛后,在公園對面的聯生工業區成功降落,但返航時發生故障,只好留了下來。另外一個歷史文物火車頭,就擺放在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它是昔日開礦運石的交通工具。
石排灣公園徑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9/me9fcd90a3866cb3b5af40777f9921972.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兒童見兒童愛
而與公園徑如小巫見大巫的兒童單車徑和十二生肖徑,稱得上小巧可愛,可以說是“兒童見兒童愛”。兒童單車徑建於1998年,全長100公尺,寬度1.5公尺,專供6歲以下、身高1.2公尺以下的兒童免費使用,可自備單車,或憑身份證借用,時間由早上10點至下午4點,但逢星期一暫停借用。十二生肖徑是“勤儉建市”的模範,所有的生肖雕像都是用回收廢品製作的。每一年的除夕傍晚,嘉樂庇總督大橋仔的橋頭,照慣例都會擺放新一年的生肖雕像。經過一年的風吹雨打后,雕像歷久彌新,拆除后棄之可惜,當局愛物惜物就促成了此徑的誕生。在這裡,看到的不僅是動物,有心人卻可以看到更深一層的意義。
看過人工栽培的植物和飼養的動物,也到過土地暨自然博物館欣賞了製作精緻的標本后,要研究自然美,不妨到自然教育徑走走。
自然教育徑全長935公尺,是園中最能展現自然美的小徑,也富有人文的歷史色彩,由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對面的入口進入,映入眼廉的就是力與石的美感,閑置的巨石爬滿了植物,梯階邊的小草正迎風搖曳,告訴您大自然的奧密。
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看見野漆、山烏的紅葉就知它們洩漏了冬婆婆的蹤跡;看見藤黃檀的黃綠色新葉就知春姑娘來了;看見地衣就知空氣清新;看見排遺就知有動物出入;看到蝶舞、聽到鳥語、聞到花香,若想知多些,沿途的24個解說站,可以一一介紹綠色毛毛蟲、植物八爪魚、打草驚蛇、食物鏈、野生動物、岩石等自然美,讓您既有外在美,內在也更加美。
選址
新華網澳門2月12日電 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12日證實,國家林業局代表團近日在澳門實地考察了多個大熊貓館的選址場地並給予意見,並與特區政府訂立了初步的技術支持方案。
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為團長的代表團一行10人,實地考察遍布澳門的10多個興建大熊貓館的建議選址,包括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路環山頂公園、黑沙公園、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附近空地、氹仔龍環葡韻、塔石廣場、二龍喉公園、漁人碼頭等。民政總署技術人員隨同代表團考察,並現場介紹各選址的特點以及所在地區的未來發展情況。代表團專家在總結會議上表示,對路環離島的多個選址留有較深刻印象,並認為其中的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條件相對較好。代表團表示,此行最大收穫是加強了聯絡機制,團員所屬單位將全力提供技術支持,特別是北京及四川方面擁有豐富的場館設計及運作經驗,可為澳門方面作參考。 2009年12月19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晚宴時宣布,為慶賀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10周年,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請求,中央政府決定向澳門特別行政區贈送一對大熊貓。 2010年1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向澳門特別行政區贈送大熊貓有關工作專責小組”在北京召開首次會議。此後,澳門方面迎接大熊貓的籌備工作相繼展開。
建設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表示,位於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內的大熊貓館興建進度非常順利,預計本月底能完成所有工程,但現時尚未確實大熊貓來澳時間。至於石排灣郊野公園附近可能出現屏風樓或噪音問題,她表示,選址時專家已考慮相關情況,建館過程也加入隔音設備,以科學方法將周邊建築影響減到最低。
![正在建設中的大熊貓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f/m4f59b34f688984f9a3845f88459c2086.jpg)
正在建設中的大熊貓館
對於石排灣郊野公園附近相繼有私人及公屋興建計劃動工,可能會出現屏風樓或噪音等污染問題。陳麗敏表示,在進行熊貓館選址時,專家已考慮可能會出現有關情況,所以建造過程會加入相應的設備,如場館採用隔音設備等,以科學方法減低周邊建築對熊貓構成的影響。
配合大熊貓落戶,民署除派員到香港了解飼養大熊貓的日常管護工作外,也開展招聘及培訓工作,包括聘請獸醫、技術員及技術督導員,並於六、七月入職。為使新員工充分掌握管護大熊貓的工作技巧,民署人員分別到香港海洋公園、台北木柵動物園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學習大熊貓飼養管理及醫護培訓,透過理論課程、管護及醫療實習,讓學員了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及飼養上的實際操作。
另外,因應熊貓館工程,石排灣郊野公園出入口進行調整,外牆基本完成重建,內沿圍牆設置花槽種植竹樹以配合熊貓主題,另現有大門口側的保安亭進行改造為售票、諮詢等功能的設施,原來公廁及倉庫也將擴建較大的公廁,原來鯨魚骨展館將改建為紀念品店。
8:00-18:00。
前往郊野公園可搭乘:公共巴士15號、21號A、25號、和26號A直接到達公園入口處。
自行驅車前往,到路環島後轉右直行石排灣馬路,經過和諧圓形地,差不多就到公園的邊界了。看見左手邊第一個門是園林暨綠化部辦公室,再往前走一會兒,便是公園正門。
喜愛觀花賞葉認識植物的遊客,可按此參觀路線前進。
首先,經過苗圃來到園林綠化部的辦公室(由舊牛舍改裝成的),牆身的攀爬好手是爬牆虎,冬季會變色落葉。建築物的立體綠化在其他地區可能習以為常,但本澳並不多見。身為本澳綠化工作的執行部門,這招以身作則,實在堪稱典範。寫字樓附近的羊蹄甲藤,逢春盛開,花海一片,甚為壯觀。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5/m954cf6049af4ed9acc54c810cc8fac75.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
![石排灣郊野公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0/mc0c29ccf8256699a54d459768c4bc417.jpg)
石排灣郊野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