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口伏擊戰
1938年八路軍與日軍間的戰爭
1938年4月15日(農曆3月15日),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今高密市孫家口的一次抗日伏擊戰。參戰的我方部隊共有四支:魯八區游擊第6總隊(6團)曹克明部,魯八區游擊第7總隊(7團)董希瞻部。
總指揮曹克明中校,副總指揮董希瞻少校。此戰斃敵39名,其中擊斃的日軍中將中崗彌高。並繳獲各種槍支50餘支,子彈1萬多發,同時並有10餘名偽軍被俘。一舉震動了膠東半島,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鼓舞了膠東人民全民抗戰、長期抗戰的信心與決心。
現在建有孫家口伏擊戰紀念碑,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用伏擊戰打擊運動的敵人,常常可以用小的代價,換極大的勝利.
伏擊戰,一般分為待伏與誘伏兩種。待伏,是在偵察到敵人出動的兵力、時間和必經之路后,預先設下埋伏,待機殲敵。誘伏,是以主要兵力在有利地形上設伏,然後用少數部隊誘敵上鉤,等敵人進入伏擊圈后給予沉重打擊;或者假攻一個點,引誘別的敵人前來增援,在路上伏擊敵人的增援部隊。伏擊的對象,主要是敵戰鬥人員較少的運輸隊、汽車、火車、船隊和零星小股分隊,以及飢餓與疲憊不堪的戰鬥部隊,以便速戰全殲.
伏擊的地點,一般選擇在敵人必經之路上,能隱蔽地配置兵力和發揚火力,便於突然發起衝擊、圍殲和捕捉敵人,便於迅速轉移,而不利於敵回擊和突圍逃竄的地點.
伏擊戰的行動要迅速隱蔽,嚴密封鎖消息,搞好伏擊地域的偽裝。伏擊戰指揮要靈活果斷,發起戰鬥要適時,火力要突然猛烈集中,趁敵人措手不及時,勇猛出擊,速決全殲。遇到強敵時,不能達到速決,應給予火力殺傷后,隱蔽而迅速轉移.
地理位置: 孫家口水庫位於重慶市永川區,水庫建在長江支流臨江河河段,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0.3平方公里。.
山東濰坊的高密,就是那個張藝謀拍《紅高粱》的地方。這裡是膠河衝擊平原,地勢低洼,河流縱橫,過去農民以種高粱為主。百里青紗帳,加上複雜的地形,使我們這裡成了土匪出沒的地方。老鄉莫言,就是寫《紅高粱》的那個名作家,曾這樣描述過“老人們說過去這裡土匪如牛毛,高粱地里都是一些或牽驢綁票、殺人越貨,或鐵骨錚錚、劫富濟貧的硬漢,連國民黨正規部隊都不敢碰的日本鬼子的汽車,他們也敢燒。那還是1938年的"3月15日",這群好漢在孫家口橋頭殺了30多名日本鬼子,還打死一個叫中崗彌高的日本中將,燒了鬼子8輛汽車,那是何等的豪氣啊!
伏擊戰過程(一)
1937年秋,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部不戰而撤,將膠濟鐵路重要據點膠縣高密拱手讓給了日本人。1938年初,日本人佔領了高密。為了全面控制膠濟鐵路和平諸公路,日本人用武力強逼鄉親們放棄春耕,強征民夫修築公路和鐵路,並四處燒殺搶掠。
1938年初,高密曹克明在高密西北鄉組建起國民黨第六游擊縱隊。(為什麼稱這支隊伍為“土匪”蓋因為其敵後作戰給養靠“綁架勒索,搶劫富戶”的土匪手段---基本上就是土匪,呵呵。
日本人的暴行,激起了官兵們的怒火,紛紛請戰,要求與日軍拼個死活。曹克明經過周密考慮,決定在在膠平公路上組織一場伏擊戰,即使他的部隊組建還不到2個月,多數人都是剛放下鋤頭拿起槍桿的農民,很多人連槍都不會用。
曹克明雖有滿腔的愛國熱忱,可從無指揮過戰鬥。正在他苦思如何將這場戰鬥打勝的時候,正巧在國民黨軍隊任參謀的族兄曹正直在附近視察抗日武裝戰備情況,來到曹部。曹正直畢業於黃埔軍校,參加過北伐戰爭,既有軍事理論知識,又有實戰指揮能力,他的到來,給曹克明巨大的幫助。
曹正直認真聽取了曹克明的作戰設想,答應親自指揮這場戰鬥,並同曹克明一起徒步對膠平公路進行勘察,制訂了作戰計劃,選定在膠萊河孫家口古渡口伏兵殲敵。
孫家口北距平度縣城70華里,南距膠縣縣城50華里,西南距高密縣城60華里,正位於三縣交界。國府時代屬平度縣。孫家口正位於膠沙公路上,公路在村內約1華里,這1華里之內就有兩個大轉彎,公路由村北一座石橋出村,石橋寬2。4米,長40米,跨過膠萊河。這種地形使任何入村車輛必需放慢速度。而村內因防汛而構築的較高堤壩以及民屋,更構成了良好的射擊位置。當地人民深受敵害,抗日情緒激昂。許多鄉親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願意配合部隊作戰。
曹克明還聯合 了附近幾支抗日武裝,共同殲敵;同時深入周圍村莊,發動群眾獻釘耙,並組織周圍村莊群眾轉移。許多鄉親聽說要打日本鬼子,紛紛主動要求參加。
在選定伏擊地點之後,曹克明與曹正直開始觀察日軍的行動規律。日軍的巡邏車隊每兩天在平度與膠縣之間往返一次,以確認道路通暢。因為從未遇到抵抗,所以車隊也沒有什麼警覺。
1938年農曆3月15日上午,當日本鬼子的五輛巡邏車由膠縣經過孫家口,這裡一切如常,毫無異相。根據以往規律,敵人應第二天上午再從這裡返回膠縣。日軍經過後,曹正直曹克明著手部署兵力,疏散鄉親,並把鐵鈀三支一捆布置在公路上,齒尖朝上,作為阻止日軍車輛加速駛離的障礙物。。
第二天(農曆3月16日),一部分人員扮作農民,在附近田裡耕作。10時許,8輛日軍卡車與汽車果然由平度向孫家口開來。頭一輛卡車架有一挺重機槍,後面的7輛車則沒有刻意防備。
第1輛車過橋之後,在第一個轉角被耙剌破車胎,司機一個剎車沖入路溝,後面的4輛日軍車輛此時也已過橋進村,3輛則未過橋,曹克明趕緊率部將耙投在道路上擋住日車退路。日軍頗為混亂。
正在日軍混亂時刻,埋伏在兩邊民居和河堤上的游擊隊員居高臨下,向日本鬼子發動了襲擊。槍聲和手雷聲響成一片。頓時汽車被炸癱瘓,敵人被打得血肉橫飛,慘叫不已。但是第一波的射擊及土造手榴彈(手雷)仍然沒有全殲在車上的日兵。殘餘日兵在一名舞著軍刀的軍官指揮下跳下車,以車與堤壩掩護。一名日兵爬到一旁的小店開始還擊,因為不善掩蔽,10餘名隊員被這個日兵射倒。眼看日軍將要緩緩進入射擊位置,分隊長馬福生急中生智,親率十餘名隊員點燃高粱秸束並沖近日車投擲,在大煙下日軍紛紛從車底竄出,意圖與游擊隊短兵相接,均在混戰中被擊斃。殘敵看大勢已去,且戰且退,四處逃竄。
在追繳殘敵時,俺們鄉親英勇無比。
有兩個鬼子兵穿過村口,順公路旁的水溝逃跑,被游擊隊員擊斃了一個,剩下一個逃到公婆廟村后,被村民王道利發現。他喊了一些群眾站在村頭圍子牆上,鬼子一見鄉親們人多勢眾,鑽進附近的灣里負隅頑抗。公婆廟的老獵手王道祥手持獵槍,帶領兩個後生,提著掘地叉子迎了上去。可鬼子趴在溝里射擊,而獵槍卻打不到他。這時鄉親張富臻等站在上風頭,用鐵杴揚土,使鬼子睜不開眼,無法瞄準還擊。鄉親們想捉活的,可鬼子不肯放下武器。兩個後生從旁邊摸上去,舉起叉子向灣里投去,鬼子慘叫一聲,霍地跳了起來,老獵手王道祥趁勢一槍,結果了他的性命。
有一鬼子兵,衝進一個院子里頑抗,連傷四五名戰士,被游擊隊員包圍后,他子彈打光,仍端著刺刀拚命,被一個游擊隊員從身後一刀砍下頭來,用鐵絲栓在馬尾巴上拖著示眾。
還有三個鬼子兵衝出包圍后順河堤向東逃竄,當逃到馬家花園村外,被游擊隊和鄉親們包圍,鬼子兵迅速鑽進附近墳地,憑藉墳頭頑抗,打傷2名戰士。毫無作戰經驗的隊員們靠不上去消滅敵人,相持了一會,村裡一位曾在東北軍張學良部干過副團長的退伍軍官馬欣瑞趕來,從游擊隊員手中接過槍,“砰砰”幾槍就擊斃了2個鬼子,剩下的那個想逃出墳地,被刁家丘會武術的老人吳會宗帶領他的兒子趕上去用刀劈死。
戰鬥從上午10時持續到下午3時,約5個小時,共殲敵39名,其中有在平型關大戰逃生的日軍坂桓師團中將指揮官中崗彌高。他是在平型關大戰受挫后,來膠東修養並考察軍務的。這次戰鬥共繳獲輕重機槍各一挺,七九式步槍30餘支,子彈數萬發,軍刀3把(其中將軍級軍刀一把),軍用地圖和機密文件一宗,軍用汽車一輛,燒毀日軍軍車4輛。展品曾送到當時遷駐到安徽的國民黨山東政府展覽,曹克明受到了嘉獎。
激戰中游擊隊共傷亡30餘人,曹克明胞弟曹正德,族弟曹煥德,曹平德犧牲。
俺們的鄉親,就是這些連槍都不怎麼會開的鄉親,無謂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幹掉了一個日本中將,消滅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鬼子軍,沉重打擊了日本鬼子在中國的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敵後軍民的鬥志氣。
我為俺的鄉親們感到驕傲,莫言說得好啊“土匪怎麼了,都是鐵骨錚錚的硬漢”。
殺日本鬼子一定要徹底,在這次孫家口伏擊戰中,只因逃跑了一個鬼子兵,給日軍報了信,日軍為了報復,血洗了公婆廟村,200多條人命啊。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罪行,鄉親們永遠會記住:殺鬼子一定要徹底。
伏擊戰過程(二)
孫家口北距平度縣城70華里,南距膠縣縣城50華里,西南距高密縣城60華里,正位於三縣交界處、膠縣到平度的公路上。公路在村內約1華里長,這1華里之內就有兩個90度大轉彎。公路從村北一座石橋出村,石橋寬2.4米,長40米,跨過膠萊河。這種地形使任何入村車輛必需放慢速度。而村內因防汛而構築的較高堤壩和民屋,更是不可多得的居高臨下良好的射擊位置。
小日本因為沒有那麼多人,統治大中國的策略是:城市與縣之間用鐵路或公路相通,縣與鎮之間也強迫老百姓修公路相連,再在鎮或軍事要地間設炮樓據點控制。膠縣到平度經過孫家口的公路就是這樣修成的。1938年1月12日,日軍佔領高密后,立即強迫老百姓修建高(密)平(度)公路`。這條公路從大侯家村東頭經過,村北同樣有一座石板橋跨過膠萊河,直通到他們設在亭口鎮店后村的西寺(ci)據點。
日軍的行動規律是;巡邏車隊每兩天在平度與膠縣之間往返一次,以確認道路暢通。因為從未遇到抵抗,所以車隊也沒有什幺警覺。車上的士兵沿途任意槍擊各種目標,包括樹木,墳墓,石碑與活人。例如:公婆廟村有一位李孫氏老太太,一天正在菜園子里幹活,被巡邏車上的日兵當活靶子射殺。因為射中目標,日軍鼓掌,哈哈大笑,揚長而去……當地的老百姓對日軍恨之入骨!
1938年4月15日(農曆3月15日),日軍有8輛巡邏車經過孫家口開往平度。總指揮部判定第二天(農曆3月16日)必將返回。於是召集村民宣布將與日寇決一死戰!動員村民暫時撤離。大家聽說要打日本鬼子,群情激昂!有不少人要求參戰。總指揮部請求村民提供鐵耙(一種帶鐵齒耙平耕地的農具),齒尖朝上,三個一組用鐵絲捆牢,設置在公路上。意在扎破汽車輪胎,阻止車輛加速前進。大夥熱烈響應。
曹直正高參令:第1中隊由於旭齋大隊附,率領換穿便服在膠萊河以北的農田裡假充耕種的農民,迷惑敵人,蓄機待發。安排第2中隊董希瞻與第3中隊許殿英在村內堤壩和民屋上佔領射擊陣地,擔任主攻。一切布置停當,只待瓮中捉鱉!
4月16日上午10時,8輛日軍卡車果然由平度向孫家口開來。頭一輛卡車上架有一挺重機槍,後面的7輛車則沒有刻意防備。
第1輛車過橋之後,在第一個轉角處被鐵耙剌破車胎,司機一個急剎車,滑入路溝。後面的4輛日軍車輛此時也已經過橋進村。最後面的3輛汽車還未過橋,於旭齋大隊就趕緊率部將鐵耙投在道路上,擋住車車退路。日軍頗為混亂。
在日軍車隊受阻之後,董希瞻總隊附大吼一聲:“打!”
埋伏在村內的兩個中隊猛烈地開火,不過隊員們畢竟射擊技術較差,雖然曹直正參謀安排了多面挾擊與居高臨下的優勢,但是第一撥的射擊及土造手榴彈(手雷)仍然沒有全殲在車上的日兵。殘餘日兵在一名舞著軍刀的軍官指揮下跳下車,以車與堤壩掩護。一名日兵爬上一旁的小店開始還擊。因為我部不善掩蔽,10餘名隊員被這個日兵射倒。眼看日軍就要緩緩進入射擊位置,分隊長馬福生急中生智,親率十餘名隊員點燃高粱秫秸捆,並沖近日車投擲,在大煙下日軍紛紛從車底竄出,意圖與國軍短兵相接,均在混戰中被擊斃。
村內車隊中只有兩個日兵跳入路旁水溝逃出村口,游擊隊擊斃其中一人。另一個日兵則被群眾包圍,這個日兵躲在溝里,以步槍向外威嚇。公婆廟的獵戶王道祥手持獵槍,帶著幾個扛著叉子的村民以打獵方式試圖活捉日兵,但日兵很技巧地利用地形躲避獵槍,村民張福臻於是在上風處用鐵鍬揚土,使日兵睜不開眼,另兩個村民乘機摸上去以叉子向溝中亂捅,日兵跳了起來,被王道祥一槍擊斃。
只要日軍佔領了較佳的射擊位置,游擊隊員幾乎無奈之何。一個日兵竄入村內的一個院子中,連續射傷了5名隊員,在子彈用完后這個日兵端著刺刀衝出來,被一刀斬下首級。立功的那位隊員將這顆頭顱用鐵絲穿起來拖著遊行,以泄深仇大恨!另有3個日兵由河堤逃出,在馬花園村被隊員們攔住。這3個日兵憑藉一處墳頭抵抗,射傷了兩位隊員,隊員們卻就是打不著他。這時一位在東北軍中當過團附的退伍軍官馬欣瑞跳過來,向隊員要了一隻槍向日兵射擊,沒幾槍就結果了兩個日兵。一個日兵受驚竄出,被一位會武功的老村民吳傳宗趕上去一刀砍斃。
村外的3輛車較麻煩,因為日軍跳下車之後即與第1中隊交火,一直打了6個小時,還有3個日兵頑抗。下午4點於旭齋大隊附命第3中隊中隊長許殿英與分隊長艾其祥兩人向日兵匍匐前進,於大隊附自己率著幾個隊員繞過去,日兵見有國軍逼近,急忙開槍並射傷許殿英中隊長手臂,於旭齋大隊附大吼一聲跳起來沖向敵人,並以手槍將3名日兵全部擊斃。於大隊附原為昌邑縣泊東鄉鄉長,早年當過兵,所以射擊技術較好。
在結果了所有日兵之後,曹克明總隊長總結戰果,赫然發現:在倒斃的39名日軍之中有一個著中將軍服。被擊斃的日軍中將名為中崗彌高,其姓名與身份由文件及軍刀證實。並繳獲日造重機槍1挺,輕機槍1挺,步槍41支,軍刀3把,子彈數萬發,手槍10餘支,軍用地圖一份,陣中要務令一份。同時並有10餘名偽軍被俘。
在日軍車隊中有7輛車被焚毀,其中至少四輛是因為開不走而自行燒毀。唯一會開車的董希瞻總隊附將其中一輛車開走,至於車隊車型已難考據。山東文獻“膠萊河畔”一文引用於旭齋上校的回憶,指出全部為卡車。
國軍游擊隊在作戰中傷亡士兵30餘人,其中陣亡隊員包括曹克明總隊長的親胞弟曹正德,族弟曹煥德與曹平德。在幾遭滅門之禍后,曹總隊長的悲慟可以想見。游擊隊在戰鬥結束后很快回到根據地周戈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