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夏中學
1902年建於湖南嶽陽的中學
維夏中學位於革命老區湖南平江長壽鎮。前身為“興亞學會”,后改名為“平江縣立第二高等小學”,簡稱“二高”。由毛澤東同志的老師方維夏(1879-1935,曾任湖南教育會長,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總務廳長、教育部長、司法部長,湖南著名革命烈士)於1902年偕堂兄方敘賡創辦的。辦學歷史近百年,方維夏即是首任校長。維夏中學現有39個教學班,學生2400餘名,教職工140餘人,是該縣較大規模的鄉鎮之一,它是由江澤民題名的“八一希望學校”,也是平江縣首批驗收合格的湖南省一類標準初中學校。該校以“文明、健美、勤勉、奮進”為校訓,堅持“三個面向”的正確方向,辦特色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贏得社會的讚譽。
在滔滔的汨羅江源頭,巍巍的連雲山腳下,有一座千年古鎮—長壽街,彈丸大的小鎮,卻能在中國地圖上找到它的小紅圈。而在小鎮的東南隅,有一所辦學歷史已逾107年的名校,從這裡,曾經走出去1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中共中央原總書記江澤民親筆為她題寫了“八一希望學校”牌匾,她高高的校門樓上有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上將書寫的校名,她就是—維夏中學。
這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但不是一所普通的鄉鎮中學,她從清末的民主革命晨曦中走來,經歷了由“新學私塾”、“興亞學會”、“平江二高”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平江八完小”、“長壽中學”和“維夏中學”的逾百年歷史,其創辦人方維夏,系平江首批留日學生,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就讀湖南一師時最為敬重的老師,也是湖南著名的革命烈士。這裡,曾經是平江東鄉進步青年接受革命熏陶的搖籃。“二高”時期的鍾期光、蘆少植、張警吾、張震、劉志堅、方強、方正平、張正光、吳光遠、黃耀南、喻傑、李銳等後來都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及軍隊的重要領導人。從這裡走出去的共和國上將、中將、少將就有16位,是有名的“將軍之校”。這裡,還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1928年,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勝利后曾率紅五軍團駐紮在這裡,湖南省蘇維埃政府曾在這裡辦公,著名傳奇女英雄胡筠在這裡度過近半年的風雲歲月,維夏中學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烙下了鮮紅的歷史印記。
學校領導 | ||
---|---|---|
方維夏(首任校長) | 吳廣傑(現任校長) | 童福爐副校長(後勤) |
馮志文副校長(教學) | 余有名副校長(德育) | 李柏春(辦公室主任) |
黃易德(政教主任) | 石根輝(教導處主任) | 肖倩(團支部書記) |
何長弓(工會主席) |
維夏中學上課照片
維中小荷文學社以卓越的成績聞名全省,被全國中學文學社團研究中心吸收為常務理事社團成員,1999年被評為全國中學生優秀文學社;2001年被評為首批全國校園文學社團百面旗;2003年,校報《老河溝畔》又被評為全國中學“九十九佳文學社刊(報)”;2004年被評為湖南省“十佳文學社”並被省少年作協定為全省小作家基地;2005年被中國教育學會全國中語會評為全國“優秀文學社百家”;2006年在全國首屆“金葵花”評獎中,又被中國教育學會和兒童文學雜誌社評為“全國優秀文學社”;2007年被省校園文聯推選為常務理事單位,並被評為2007年度湖南省校園文化建設優勝單位;2008年校報《老河溝畔》又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優秀校刊(報)中學組“最佳校報一等獎”。昔日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今已是“映日荷花別樣紅”。
維夏中學學校活動
一花引出萬花香。維中深厚的校園人文底蘊反過來又促進了學校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學科研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辦學條件的改善。10多年來,他們堅持開展中數自輔教學實驗、目標教學實驗和雙重反饋教學實驗,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數自輔研究論文獲中科院“八五”科技成果獎,物理雙重反饋教學論文和目標教學論文都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獲獎。語文組的市級課題《校園文學與素質教育》已取得終結性成果。“十五”課題《農村初中CAI課件的開發與利用》已被省教研所、省電教館批准結題。八十年代以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居全縣鄉鎮中學的前列。近幾年來,教學質量更是一年一個台階,各個方面的工作都走在了全縣的前列,詩詞進校園和集體備課等都為全縣提供了很好的現場。長壽鎮黨委、政府和長壽人民為建設好這所百年名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海內外校友,尤其是張震將軍更是對母校傾情有加,多年來一直關心和支持母校的發展,1992年7月20日,時任國防大學校長的張震將軍就親自致信母校,勉勵師生繼承革命傳統、弘揚“二高”精神,並於1992年、2001年和2005年三次捐贈圖書共8300餘冊,價值9.5萬元給母校。特別是2000年5月3日,張震將軍偕同夫人馬齡松及次子張連陽在湖南省人大原副主任董志文、岳陽軍分區司令員李繼軍和平江縣委書記郭振斌,縣長張慕堯陪同下,回到了闊別70多年的母校,捐資30萬元興建平江鄉鎮中學唯一的圖書館,並親自鏟土奠基,親筆題寫“長壽圖書館”館名。2002年10月2日,維夏中學舉行百年校慶,張連陽又受父親張震將軍的委託,在省、市、縣領導的陪同下為方維夏烈士的銅像揭幕並參加百年校慶的有關活動。
如今,維夏中學的校園基本建設已初具規模,學校總佔地面積33450平方米,生均19平方米,建築面積12187平方米,生均6.9平方米,綠化面積達10025平方米,是一所花園式學校。特別是2009年又由政府投資300多萬元,新建框架式五層教學樓一棟,面積3600多平方米,並自籌資金28萬餘元,添置課桌、椅1140餘套,教師辦公屏風68套,校園廣播設備一套,並改造了學生餐廳架空層,添置餐桌椅40餘套。2009年上期通過家長捐資和學校自籌資金16萬多元,添置凈化水設備一套,解決了長期困擾師生的“飲水難”問題。學校擁有省標理、化、生分析實驗室,雙向TV教學設備,遠程教育接收系統等。一流的設施,優化的管理,矚目的教育教學成績吸引著四方學子,維中現已發展到33個教學班,學生1760餘名,教職工119名,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其中本科學歷達56人。今日的維中已成為平江基礎教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青山不老水長流,百年名校舞新姿。歷史進入21世紀,這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百年老校再次名聲鵲起,先後被中央軍委授予“八一希望學校”(岳陽市唯一的一所),被岳陽市教育局授予“一級學校”和“教改實驗示範學校”,被平江縣教育局授予“文明學校”等稱號。自1994年至今,連年被評為平江縣教育教學目標管理優勝單位或先進單位。學校事迹多次在《人民日報》、《湖南日報》、《湖南教育》、《岳陽晚報》、《中小學素質教育》等報刊報道,學校歷史及辦學特色已被載入《湖南省志·名校志》一書。特別是通過2002年百年校慶,更是聲名遠播,遐邇皆知。在鮮花和掌聲面前,維中人並沒有沾沾自喜,自我陶醉。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的維中人永遠不會滿足,永遠不會停頓,正朝著更高、更新的目標奮進。
方維夏烈士是一名教育家,革命烈士,湖南省平江縣人,1880年生於平江縣長壽街。
幼從父讀書,后考入湖南中路師範學堂簡易科,畢業后在長壽街創辦高等小學校。1898年8月進入湖南優級師範習博物科,畢業后在中學任教。1905年8月,考入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專攻農業科學,1910年學成回國。1911年夏到1918年夏,應中路師範(1912年改為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聘請任農業、博物教員和學監主任,政治上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賣國行為;教學上,用很大精力編寫出《中等學校農業教科書》上、中、下三冊,所編的《兒童訓育法詢》被教育界譽為"試辦小學之良法善本";對學生強調民主管理,培養自治能力。
相關事件
1918年8月後,軍閥張敬堯統治湖南時,一師校舍被軍隊占駐,他和校長孔紹綬憤而辭職,積極投入驅逐張敬堯的鬥爭。譚延闓任湖南省督軍兼省長時,被聘為省長公署教育科長、湖南省教育會會長。1920年8月,與何叔衡、、等在長沙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並積極贊助、等創辦文化書社,還聯絡李六如等籌辦文化書社平江分社。
性格特徵
1922年,任湖南省議員,利用省議會公開反對趙恆惕勾結吳佩孚和販賣鴉片等行徑。趙恆惕幾次派人收買和恐嚇,他都不屈服。翌年底,趙恆惕密令拘捕,才秘密出走廣州o開始在湘軍第五軍任秘書長,后被調到湘軍總司令部任國民黨特別黨部常務委員、湘軍講武堂(后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和政治教官,培養了一批革命骨幹。1924年11月,經李六如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五師黨代表,參加北伐,撰寫《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的過去和將來》一文,致力於加強第二軍的政治工作。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二十軍第一師黨代表、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后隨起義軍轉戰廣東潮汕地區,並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6月中旬,黨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參加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31年春回國,到中央蘇區工作,任閩西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後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總務廳廳長,1933年調任湘贛省蘇維埃政府教育部長兼司法部長。其間,創辦列寧初級小學7∞多所,工農夜校800所,並辦有《紅色湘贛》、《湘贛鬥爭》等小報刊13種,還主編《識字課本》一冊,為湘贛根據地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