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細胞白血病

一種癌症

淋巴性白血病又稱淋巴細胞白血病(Lymphpocytic Leukemia),可按病程的緩急分為急性和慢性。病變累及周圍血液、淋巴結及全身臟器。急性型常見於兒童,慢性型多見於中老年患者。

就診科室


● 血液病科

發病原因


● 一般認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病因有遺傳易感性、輻射和化學製劑。
●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病因尚不明確,該病我國少見,而在歐美則是最常見的白血病,可能與人種及遺傳背景有關。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高發人群為兒童,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高發人群為老年人。
● 物理因素
電離輻射能誘導白血病。
● 化學因素
● 凡能引起骨髓不良增生的化學物質都有致白血病的可能,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對造血組織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白血病。
● 遺傳因素
● 有的遺傳疾病、免疫缺陷征患者易發生白血病。
● 病毒因素
● 某些病毒確定與淋巴細胞白血病有關,例如人類嗜T細胞病毒(HTLV)和EB病毒(EBV)。

疾病癥狀


急性癥狀

● 發熱:可為首發癥狀。主要原因是感染,常見於呼吸道、泌尿系統、肛周等,往往感染灶不明顯,嚴重者可致敗血症。
● 貧血:患者可出現進行性加重的面色蒼白、乏力、活動後頭暈、心悸等癥狀。患者在早期即可出現面色蒼白、心悸、乏力、呼吸困難等。
● 出血:為常見的早期癥狀,為血小板減少所致,常見皮膚、黏膜出血,也可有消化道出血及尿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下、口腔、鼻腔為最常見。顱內出血、消化系、呼吸道大出血可致死亡。
● 淋巴結腫大: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特徵性表現之一。
● 肝脾大。
● 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最為常見。
● 髓外浸潤:成人急淋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最為常見,也可見睾丸受累。
● 一般癥狀:起病急驟,多數患者以發熱、進行性貧血、出血或骨關節疼痛為特點。
● 患者常突感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衰竭、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脹,常有皮膚、鼻、口腔、齒齦出血,嚴重者可有嘔血、便血、尿血、眼底及顱內出血等,並出現進行性貧血,發展極為迅速。

慢性癥狀

●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突出的表現是血液中成熟淋巴細胞增多和/或無痛性淋巴結腫大。
● 患者常表現為乏力或不明確的不適感。
● 肝脾大。
● 貧血和出血。
● 結外浸潤,但並不多見。
● 可合併免疫性血細胞減少,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等。
● 一般表現:早期常見疲倦、乏力、不適感,隨病情進展而出現消瘦、發熱、盜汗等,晚期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損,出現貧血和血小板(PLT)減少。由於免疫功能減退,易併發感染。
● 淋巴結和肝脾腫大:60%~80%患者淋巴結腫大,頸部、鎖骨上部位常見。腫大淋巴結較硬,無粘連、壓痛,可移動,疾病進展可融合,形成大而固定的團塊。50%~70%患者有輕至中度脾大,輕度肝大,脾梗死少見。
自身免疫表現:部分晚期或化療後患者中4%~25%併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2%出現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患者合併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

疾病檢查


急性檢查

● 血象白細胞計數多增高,可見幼稚淋巴細胞及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正常或減少。
● 骨髓象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幼稚和原始淋巴細胞佔25%以上
● 流式細胞儀檢查:確定細胞免疫表型
● 染色體和基因檢查:例如Ph1染色體檢查,有助於確診並指導治療和預后。

慢性檢查

● 血象白細胞總數增高,其中小淋巴細胞絕對值超過5.0×10/L。貧血早期輕微,晚期逐漸加重。發生溶血時貧血加重,網織紅細胞增高。血小板數量偏低。
● 骨髓象淋巴細胞顯著增多,佔40%以上,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正常的粒系、紅系、巨核細胞系均減少,發生溶血時幼紅細胞增多。
● 免疫學異常血清γ球蛋白減少。
● 診斷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主要檢查有血常規及外周血塗片、骨髓檢查等。
● 血常規及外周血塗片
● ● 急性患者多表現為紅細胞、血紅蛋白減少及白細胞增高,外周血塗片分類可見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絕大多數慢性患者就診時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
● 骨髓檢查
● ● 骨髓塗片可見骨髓增生程度多為明顯,活躍至極度活躍,少數患者骨髓增生減低。
● 其他檢查
● ● 淋巴結活檢、免疫學檢查、細胞遺傳學、相關基因檢查等均有助於診斷。

疾病診斷


● 診斷淋巴細胞白血病,主要依據臨床表現、血常規及外周血塗片、骨髓檢查等。

急性診斷

● 患者短期內出現貧血、感染、出血、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外周血及骨髓中原始淋巴細胞>20%,即可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慢性診斷

● 對於老年患者、不明原因貧血、反覆感染、淺表淋巴結腫大或肝脾大,都應該懷疑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進行全面的檢查。
● 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值升高是診斷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基本條件;出現淋巴細胞比例大於等於50%、CD5+CD23+單克隆B淋巴細胞絕對值>5×10⁹/L、骨髓淋巴細胞>40%且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以及淋巴結腫大等典型表現,可考慮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確診需要做免疫學及分子生物檢查。

疾病分型


● 之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可分為3型:L1型、L2型和L3型。
● 目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還可分為Ph染色體陽性和Ph染色體陰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臨床分期


●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分期:

Binet分期

● A期 血和骨髓中淋巴細胞增多,<3個區域的淋巴組織腫大
● B期 血和骨髓中淋巴細胞增多,≥3個區域的淋巴組織腫大
● C期 與B相同外,還有貧血(男HB<110g/L,女HB<100g/L)或血小板減少(PLT<100×10⁹/L)

Rai分期

● 0期 僅MBC≥5×10⁹/L
● I期 MBC≥5×10⁹/L+淋巴結腫大
● II期 MBC≥5×10⁹/L+肝和(或)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 III期 MBC≥5×10⁹/L+HGB<110 g/L±淋巴結/肝/脾腫大
● IV期 MBC≥5×10⁹/L+PLT<100×10⁹/L±淋巴結/肝/脾腫大
淋巴區域:包括頸、腋下、腹股溝(單側或雙側均計為1個區域)、肝和脾。

鑒別診斷


急性表現

●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血液及骨髓檢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不難診斷,但應在臨床上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
● 在診斷時需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急性髓系白血病M0、M1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變、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病鑒別。

慢性表現

● 很多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臨床表現類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少數腫瘤細胞的免疫表型也與本病有相似之處,但治療方法與預后卻大有不同,需要注意進行鑒別。
● 在診斷時需與幼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套細胞淋巴瘤、脾邊緣區淋巴瘤、小淋巴細胞淋巴瘤、單克隆B淋巴細胞增多症等病鑒別。

治療方法


急性治療方法

● 成年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是一個整體,主要包括支持治療和抗白血病治療。
● 支持治療
● ● 支持治療包括營養支持、併發症的處理、血製品輸注、防治感染和造血生長因子的應用等,患者入院后應儘快診斷,及時進行臨床評估。
● 抗白血病治療
● ● 主要是指多葯聯合化療,一般分為誘導治療、鞏固強化治療和維持治療三個階段,總療程約為2~3年。
● ● 誘導治療:標準誘導治療一般包括長春新鹼糖皮質激素和一種蒽環類葯,通常加入門冬醯胺酶環磷醯胺,有時也與阿糖胞苷等組成更強烈的多葯聯合方案。
● ● 鞏固強化治療:一般採用以大劑量甲氨蝶呤為主的化療方案,多種藥物組成新方案或大劑量化療。
● ● 靶向治療:Ph染色體陽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需要給予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如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博納替尼等。
● ● 緩解后治療:病情緩解之後,需要繼續鞏固和維持治療,必要時考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 ● 庇護所白血病治療: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和睾丸白血病等的治療和預防。
● ● 細胞治療:例如CAR-T治療,針對複發和難治病例可以獲得較高療效,後續再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有可能獲得治癒。
● ● 誘導緩解:需住院3至6周,後續的化療可以門診的形式給予治療,如果白細胞計數極低則需注意衛生,避免接觸感染病原體。
● ● 化療由3至8種有代表性的藥物的聯合治療構成,這些藥物包括:強的松、長春新鹼、柔紅黴素、甲氨蝶呤、6-巰基嘌呤和環磷醯胺。必要時給予血液製品(如濃縮紅細胞、血小板)支持治療,以糾正貧血和低血小板計數。發生任何繼發感染的患者需接受抗感染治療。
● 中樞神經系統治療
● ● 中樞神經系統防治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整體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鞘內注射化療藥物,甚至腦脊髓放療等。
● 造血幹細胞移植
● ●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有效治療方法。

慢性治療方法

● 治療目標為: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延長壽命。
● 化療A期可不治療。B、C期可根據臨床情況選擇環磷醯胺,苯丁酸氮芥(CLB)等藥物,也可採用聯合化療。
● 放療用於淋巴組織過度腫大者。
靶向藥物伊布替尼、bcl-2抑製劑等新葯治療已經獲得較好療效。
● 高危和難治複發患者可以考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 對症治療控制感染。對血小板減少造成出血及重度貧血者可用激素治療,如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切脾。
● 化學治療
● ● 常用藥物有烷化劑(苯丁酸氮芥)、嘌呤核苷類似物(氟達拉濱)、單克隆抗體(阿侖單抗)等。目前已經不作為一線治療選擇。
● 靶向治療
● ● 已經成為一線治療,如伊布替尼、利妥昔單抗等,效果好,不良反應少。

疾病危害


● 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常表現為貧血和出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軀體活動產生一定影響。
● 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對各種致病微生物的易感性明顯高於正常人群,容易反覆感染。
● 淋巴細胞白血病可伴隨發生神經系統損害和肝脾淋巴結腫大,預后較差,嚴重者可死亡。

疾病轉移性


● 淋巴細胞白血病一開始就是全身性疾病,不存在轉移一說。部分患者疾病進展,可出現局部佔位性病灶,預后更差。

疾病預后


● 成年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預后總體較差,主要與年齡、初診時白細胞的數量、疾病亞型、細胞遺傳學等特徵有關;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預后已經確定與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和免疫學標記有關。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30歲和>50歲的患者總生存率分別為34%~57%和15%~17%,如不給予治療,自然病程約為3個月;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病進展緩慢、大多病程可達十餘年,但難以治癒。

疾病預防


● 減少或者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如電離輻射、化學物質的接觸。
● 對於某些獲得性疾病可能轉化為淋巴細胞白血病,應早期給予積極治療。
● 積極預防和控制感染。
● 加強體育鍛煉,健康均衡飲食,增強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