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威州鎮的結果 展開

威州鎮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下轄鎮

威州鎮,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地處井陘縣東北部,東與鹿泉區接壤,南與上安鎮、微水鎮兩鎮交界,西與井陘礦區、小作鎮相毗鄰,北依孫庄鄉,行政區域面積77.79平方千米。

威州鎮曾作為威州治所。1988年11月,撤區並鄉,南固底鄉、莊子頭鄉併入威州鎮。威州鎮常住人口為24289人(2020年)。截至2020年6月,威州鎮轄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岸村。

2011年,威州鎮財政總收入2621.24萬元,其中國稅1631萬元,地稅885萬元。固定資產投入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8%。人均純收入6900元,比上年增長10%。 2018年,威州鎮有工業企業52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歷史沿革


威州鎮曾作為威州治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井陘縣第四區。
1950年,威州為第三區治所。
1953年,轄威州、平望、莊子頭、三峪、固底5鄉。
1959年,成立威州公社。
1984年,改為威州鄉;同年,撤鄉,改置威州鎮。
1988年11月,撤區並鄉,南固底鄉、莊子頭鄉併入威州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威州鎮位於井陘縣東北部東與鹿泉區接壤,南與上安鎮、微水鎮兩鎮交界,西與井陘礦區、小作鎮相毗鄰,北依孫庄鄉,宜沙、井平公路縱貫境內,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地形地貌

威州鎮屬河谷丘陵地帶。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威州鎮水資源得天獨厚,地表泉群密布,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一座天然的底下水苦,農業基礎條件好,土地肥沃,自古就是井陘的米糧川,俗稱“魚米之鄉”。

氣候資源

威州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

礦產資源

威州鎮主要礦藏資源有鈣石。

自然災害

威州鎮主要自然災害旱災、水災、冰雹、大風、水災。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96年8月,降水量660毫米,境內23個村農田全部受災。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威州鎮轄23個行政村:北岸、東街、西街、寨灣、南溝、五里寺、五柳、南平望、北平望、石棋峪、南固底、北固底、高家峪、威河西、坡頭、上坡頭、東頭、新蒿亭、東北峪、莊子頭、魯家峪、三峪、上庄。
截至2020年6月,威州鎮轄23個行政村:北岸村、東街村、西街村、寨灣村、南溝村、五里寺村、五柳村、南平望村、北平望村、石棋峪村、南固底村、北固底村、高家峪村、威河西村、坡頭村、上坡頭村、東頭村、新蒿亭村、東北峪村、莊子頭村、魯家峪村、三峪村、上庄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岸村。
名稱代碼城鄉分類
北岸村~201鎮中心區
東街村~202鎮鄉結合區
西街村~203鎮鄉結合區
寨灣村~204鎮鄉結合區
南溝村~205鎮鄉結合區
五里寺村~206村莊
五柳村~207村莊
南平望村~208村莊
名稱代碼城鄉分類
北平望村~209村莊
石棋峪村~210村莊
南固底村~211村莊
北固底村~212村莊
高家峪村~213村莊
威河西村~214村莊
坡頭村~215村莊
上坡頭村~216村莊
東頭村~217鎮鄉結合區
新蒿亭村~218村莊
東北峪村~219村莊
莊子頭村~220村莊
魯家峪村~221村莊
三峪村~222村莊
上庄村~223村莊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鎮共轄有23個行政村,有7508戶,26488人。其中鄉村人口25636口人,比1985年增加2425人;城鎮人口852人,比1985年增293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15.0嚦o,比1985年增5.3個千分點。全鎮以漢族為主,有11個少數民族,共35人;其中回族1人、白族1人、滿族7人、土家族1人、侗族1人、拉古族6人、苗族1人、哈尼族3人、蒙古族2人、彝族8人、壯族4人,少數民族佔全鎮總人口的0.1%。
2011年末,威州鎮總人口2.6萬人。2011年,人口岀生率11.69‰,人口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長率5.6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03萬人。
2017年末,威州鎮常住人口為26425人。
截至2018年末,威州鎮戶籍人口有27649人。
2021年,井陘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為24289人。

經濟發展


綜述

井陘縣的“魚米之鄉”。1992年以前傳統種植業佔90%以上,“噸糧田”發展到3000畝。2004年,威州鎮糧食總產量11041噸,佔全縣總產量的10.4%。1992年以後大量調減小麥、玉米的種植面積,在兩翼山區進行綜合開發,發展林果業、養殖業,種植花生、藥材、油葵等5000畝;2004年共發展果園10000畝,發展小尾寒羊120多隻、蛋雞專業戶177戶,共養殖柴雞4000隻和牛、羊、豬7799隻(頭),全鎮各禽類存欄達82萬隻。1997年,北京海通公司在河西投資興建了鱘魚養殖基地,隨後坡頭也開始發展養魚業,2003年,兩家合併成威州冷水名貴魚養殖科技示範園區。到2004年累計投入資金600萬元,養殖面積400畝,飼養鱘魚、金鱒名貴冷水魚10多種100多萬尾;引進孵化香魚、齊爾白桂等新品種300多萬尾,年生產成魚150噸,總收入實現500萬元,還帶動6家個體養殖廠投入資金200萬元,形成了“公司+農戶”的漁業發展模式,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鎮村企業迅速崛起。1985年全鎮(原威州鄉)鄉鎮企業僅有鄉辦石灰廠1座、村辦磚廠2家、耐火棉廠1家、造紙廠1家,企業年總產值不足300萬元,約佔工農業總產值6%左右。1988年11月撤區並鄉后,河西公路修通,1989年北固底、河西先後有幾家個體民營聯辦石灰廠誕生,到1990年發展到40多家。1992年至2004年,全鎮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建有石灰廠40家,總投資1000萬,總產量70萬噸;建有年產30萬立方米的石渣廠20家,總投資2500萬元;建有總產量300萬立方米的石材加工廠58家,2004年建材業成為鎮的第一支柱產業。全鎮建有萬噸級鈣廠17家,總產量達30萬噸,成為繼南峪鎮、上安鎮之後的第三鈣鎂大鎮。還建有蛋雞養殖基地1個,日產鮮蛋8噸,年產值1500萬元。大、中型企業6410廠和新興鑄管公司的人駐也拉動當地經濟增長。2004年全鎮第二三產業營業收入82211萬元,比1985年的1255萬元增長64.5倍,2004年金屬鑄鍛加工業(新興鑄管公司)、建材業、鈣業比重分別為38.7%、25.9%和14.8%,鎮域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第一產業

2004年,威州鎮糧食總產量11041噸,佔全縣總產量的10.4%。
2011年,威州鎮有耕地面積37357畝,以水澆地為主,盛產小麥、玉米。主要經濟作物為蘋果。以紅富士為主的蘋果種植面積達0.2萬畝,年產0.35萬噸,年收入640萬元。
威州鎮養殖業以鱘魚、蛋雞、林蛙為主。2011年,威州鎮冷水魚養殖基地200餘畝,引進飼養的俄羅斯鱘魚西伯利亞鱘魚、銀鮭、虹鱒、金鱒、香魚等名貴魚種。蛋雞養殖業輻射全鎮15個村,存欄50萬羽,年產蛋0.35萬噸,產值達3000萬元,年收入1000萬元。林蛙飼養量500萬隻。

第二產業

2011年末,威州鎮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達3億元。
井陘縣威龍煤業有限公司建於威州鎮北平望村西,威平公路北側,是威州鎮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之一。該項目系利用停產閑置多年的北平望磚廠改、擴建而成,佔地面積50畝,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300萬元。安裝有4.6平方洗煤設備一套,年可洗精煤30萬噸,創產值18000萬元,創利1000萬元,創稅500萬元以上,是威州調整工業產業結構的領頭企業。

特色產業

威州冷水名貴魚養殖科技示範園區,共投入資金1100萬元,新開發灘塗150畝,發展個體養殖戶12家,建成水產養殖公司4家。其中,匯海源水產養殖中心投入資金500萬元,改造舊魚池10000平方米,從台灣成功引進彩虹躊新品種,並投放鱘魚、香魚等30萬尾;魚泉水產良種技術有限公司,投入資金230萬元,徵用魚池60畝,引進並孵化香魚等三個新品種150萬尾,其中鮭魚的成功引進填補了國內空白;清泉冷水養殖中心,投入資金210萬元,新建育苗車間一座1000平方米,流養池4000平方米,改建流養池3000平方米,新建辦公樓一座並投入使用,工飼養鱘魚、金鱒等十多個品種50多萬尾。

文化


地名由來
金天會七年(1129年),此地為威州駐地,故得名威州鎮。

文化宣傳

威州鎮宣傳文化站基本情況:威州鎮原文化站始建於1984年,在政府二樓北頭,近20年來,先後投資40多萬元,建成了160多平方米的電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廣播室、文印室和活動室,並配備了電視機、錄放機、攝像機、微機、複印機、VCD音響和桌椅50套,同時利用全鎮12村的舞台常年為群眾進行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法律宣傳和文化宣傳,1998年曾被省文化廳評為先進文化站。並連續十年被縣評為“文化系統先進單位”。“太行山革命老區宣傳文化工程”實施后,在中央、省、市、縣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和建全縣乃至全市一流文化站的理念,在鎮政府西北200米處重新定置,工程於2002年底正式動工,2003年底完工,總投資26萬元,總面積330平方米,分兩層使用,一層為圖書閱覽室、桌球室、辦公室,共計165平方米;二層為多功能室、乒乓球活動室、娛樂器材室,共計165平方米。樓房坐西朝東,鋼筋水泥結構,內設樓梯,房頂周檐紅瓷磚鑲邊,正面牆白瓷磚貼面,鋁合金門窗,瓷磚鋪地,整個樓房功能區劃分合理,外觀漂亮,內部清靜、舒暢,院落乾淨、整潔。
太行山革命老區宣傳文化工程實施中,共收到省配套價值9.4萬元的器材和圖書(其中娛樂器材148件、桌椅50套,圖書1969冊),市投資6.5萬元,縣投資6萬元,鎮籌資13.5餘萬元,現文化站共有新舊藏書5000餘冊。文化站建成后,完善了《圖書管理制度》、《娛樂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微機管理制度》等十多項制度,並將所有的圖書、器材分門別類造冊登記,分室存放,專人專管,現在文化站設3人,其中站長1人,管理人員2人,每年日常經費4萬元。在活動上把文化站建成“四站”,一是黨委工作的宣傳站。二是農民致富的服務站。三是文化骨幹的輔導站。四是文化活動的中心站。截至目前,舉辦黨員培訓、計劃生育培訓、農技培訓、音樂培訓等30餘次,受訓人員達3600多人次。

交通


威州鎮有205省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威州鎮有自辦幼兒園19所,在園幼兒812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12所,在校生1559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14人,專任教師9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教育內教育經費77.98萬元,比上年增長21%。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威州鎮有鎮懷古園和文化站各1個,農村公園13個,舞台12個,農家書屋6個,農民藝術團4個、文藝團體36個。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523戶,入戶率達95%。

體育

2011年末,威州鎮有文體廣場18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威州鎮有衛生室21個。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990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威州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3戶,人數529人,支出9.2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0人,支出25.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3人,支出8.4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32人次,支出1.9萬元。2011年,威州鎮發放救災款2萬元;新增五保戶18戶,低保戶10戶;建幸福院2處;慰問貧困殘疾家庭20戶;辦理殘疾人證80個;免費白內障患者手術26人;培訓殘疾人專職委員5名;對5名殘疾人辦理居家托養;組織900人參加胃病篩查工作;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旅遊


景點

掛雲山風景區
掛雲山風景區位於井陘縣東北部,距石家莊市20千米,素有"小泰山"之稱,東望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西顧為莽莽蒼岩的太行群峰。掛雲山西峰稱青泉觀,又稱"觀日峰",是登高觀日出的絕佳之地。山頂建有三皇五帝廟,連心橋,祭烈台,烈士紀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