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舌肸

春秋後期晉國賢臣,政治家、外交家

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又字叔譽,因被封於楊(今山西洪洞縣),以邑為氏,別為楊氏,又稱叔肸、楊肸。

春秋後期晉國賢臣,政治家、外交家。出身晉國公族,歷事晉悼公、平公、昭公三世,為晉平公傅、上大夫,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他不曾擔任執晉國國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識見稱於時,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見解和政治風範。前546年,叔向代表晉國與楚國達成了弭兵會盟,緩和了當時的形勢。

羊舌肸博學多識,善於言辭,曾參與主持晉國外交。在政治上提倡提倡尊賢使能,重其才而不重其貌;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對晉國、楚國等的政治形勢進行過深刻分析;對春秋以來“禮治”的敗壞深為痛惜,主張教化為主、刑法為輔;為人正直,因在裁斷案件不偏袒其弟,被孔子稱讚為“古之遺直”。在哲學上,強調退讓、務德,反對爭先、聚斂,認為柔能勝剛,與老子的觀點有相通之處。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羊舌肸
羊舌肸
羊舌肸生年不詳。晉悼公十一年十二月,晉悼公和鄭國的子展簽訂盟約,羊舌肸受命告知各國諸侯。此系羊舌肸首次出現於《左傳》的記載中。
晉悼公十四年(前559年),羊舌肸跟隨晉國六卿率軍進攻秦國,渡過涇水前曾進見叔孫豹(即叔孫穆子,又稱穆叔),後者賦《匏有苦葉》這首詩以示渡河決心,羊舌肸心領神會,退出以後就準備船隻。
晉悼公晚年,羊舌肸因熟悉歷史掌故,知識淵博,被司馬侯推薦給晉悼公,擔任太子彪之傅。晉悼公死後,太子彪即位,為晉平公
晉平公元年(前557年),羊舌肸以上大夫為太傅。
晉平公三年(前555年)十月,晉齊交戰,羊舌肸因看到城上有烏鴉判斷齊軍或許已經逃走,而齊軍的確已連夜撤退。
晉平公四年(前554年),晉齊和談,叔孫豹面見羊舌肸,吟詠《載馳》的第四章,羊舌肸表示接受。

倖免於難

羊舌肸-母教像
羊舌肸-母教像
晉平公六年(前552年),范宣子把他的政敵欒盈的黨羽全部殺死,其中有羊舌肸的弟弟羊舌虎,羊舌肸也受到牽連,被囚禁起來。
羊舌肸被范宣子囚禁后,有人對羊舌肸說:“您得到了罪過,恐怕是不聰明吧!”羊舌肸說:“比起死去和逃亡來怎麼樣?《詩》說,‘悠閑啊多麼逍遙自在,聊且這樣來度過歲月’,這才是聰明啊。”
樂王鮒向羊舌肸表示願意搭救他,羊舌肸不回答,認為非祁奚不可。室老不解,羊舌肸說:“樂王鮒,是一切都順從國君的人,怎麼能行?祁大夫舉拔宗族外的人不放棄仇人,舉拔宗族內的人不失掉親人,難道只會留下我嗎?《詩》說:‘有正直的德行,使四方的國家歸順。’他老人家是正直的人啊。”
果然,樂王鮒不僅未搭救羊舌肸,反而向平公聲稱羊舌肸是羊舌虎等的同黨。已經告老回家的祁奚,則為了羊舌肸向范宣子竭力進言,后與范宣子一同勸晉平公赦免了羊舌肸。祁奚不去見羊舌肸就回家了,而羊舌肸也不去拜訪祁奚就去朝見晉平公了。

折衝樽俎

春秋列國形勢圖
春秋列國形勢圖
晉平公十年(前548年),晉國與齊國再次達成和解,羊舌肸受命將這件事告知諸侯。
晉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春季,秦國派使者來晉國講和,羊舌肸對此事非常重視,特意指定行人子員接待。子朱幾次自告奮勇代替子員,羊舌肸都不答應。子朱大怒,手持利劍就要和羊舌肸拚命。羊舌肸說:“秦、晉不和已經很久了。這件事,幸而成功,晉國將從中獲益;不成功,三軍暴骨。子員溝通兩國的話沒有私心,您卻常常違背原意。(像您這種)用邪惡來事奉國君的人,我是能夠抵抗的。”隨即上前和子朱格鬥,旁邊的人趕忙拽住,勸解開了。七月,羊舌肸輔佐晉平公接待齊國和鄭國的君主。
晉平公十二年(前546年),各國諸侯在宋國舉行弭兵會盟。即將在宋國都城西門外會盟時,晉國得知楚國人去赴會時在衣服裡面藏著鎧甲,似乎要有軍事行動。晉國的主賓是趙武,羊舌肸做他的副手。趙武擔心楚國人不懷好意,詢問羊舌肸的意見。羊舌肸認為不必擔心,指出:個人之間的交往都要講信義,何況是諸侯會盟這樣的重大事件?假如楚國搞陰謀,背信棄義,一定不會有好結果。楚國若“以信召人,而以僭濟之”,別國都不會贊成,那麼它勢孤力單,就不會向晉國發難。後來,會盟終於舉行,晉、楚兩個大國又都要爭先歃盟,搶佔盟主的位置,相持不下。羊舌肸對趙武說:“您務德就好,不必爭先。”讓楚國人首先歃盟。羊舌肸的這種風範,贏得人們的敬重。

君子之交

晉平公十四年(前544年),鄭國的子皮(罕虎)和宋國的子罕賑濟本國民眾,羊舌肸據此判斷二人所在的家族都會執掌國政。吳國季札訪問晉國,預感到韓趙魏三家將掌控晉國。季札叮嚀羊舌肸說:“您努力吧!國君奢侈而優秀的臣子很多,大夫都富有,政權將要歸於大夫家。您喜歡直話直說,一定要考慮使自己免於禍難。”(《史記》作“政權將要歸於(韓、趙、魏)三家”)
晉平公十五年(前543年),羊舌肸與陪同鄭簡公訪問晉國的子產討論鄭國局勢,尤其是良氏與駟氏的爭端。
晉平公十六年(前542年),子產壞晉館垣,羊舌肸因子產成功的應對,稱讚他善於辭令、可以使諸侯獲利。
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羊舌肸接待前來晉國聘問的鄭國使者子產等人,向子產詢問有關平公疾病的問題,又向行人揮(子羽)詢問鄭國公孫楚(子皙)作亂的事。同年,楚國發生政變,右尹子干逃亡到晉國,只帶了五輛車,羊舌肸因為秦楚是同一等級的大國,讓子干享有和秦國公子后子相同的食邑,子干推辭。
晉平公十八年(前540年),齊景公將少姜嫁給晉平公。晉平公嫌送婚的陳無宇等級不夠,加以扣留,羊舌肸找機會勸說晉平公釋放了他。

論晉季世

晉平公十九年(前539年),齊景公派晏嬰請求繼續送女子嫁給晉平公,以代替在晉平公十八年(前540年)去世的少姜。韓宣子派羊舌肸答覆。
訂婚以後,晏嬰接受享禮,羊舌肸陪他飲宴並談話。羊舌肸詢問齊國現狀,晏嬰列舉了公室的種種失德之處和陳氏(即田氏)收攏人心的舉動,指出了田氏代齊的趨勢。羊舌肸聽了之後說:
“是呀。即使是我們公室,現在也是末世了。戰馬不駕戰車,卿不率領軍隊,公室的戰車沒有御者和戎右,步兵的行列沒有長官。百姓困疲,而宮室更加奢侈。道路上餓死的人墳堆一個接著一個可以互相看見,而寵姬的家裡財富特別多,百姓聽到國君的命令,好像躲避仇敵一樣。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這八家已經降為低賤吏役,政事在於私家,百姓無依無靠。國君毫不改悔,用歡樂來排遣憂患。公室的卑微,還能有幾天?讒鼎上的銘文說,‘黎明即起,聲名可以顯赫,子孫後代還會懈怠’,何況毫不改悔,他能夠長久嗎?”
晏嬰說:“您打算怎麼辦?”羊舌肸說:“晉國的公族完結了。肸聽說,公室將要卑微,它的宗族像樹葉一樣先落,公室就跟著凋零了。肸的一宗十一族,只有羊舌氏還在。肸又沒有好兒子,公室又沒有法度,得到善終就是僥倖,難道還指望受到祭祀?”

出使楚國

晉平公二十年(前538年),晉平公在司馬侯的勸說下同意了楚靈王的邀請諸侯赴楚盟會的請求,派羊舌肸就此答覆楚國使者椒舉;其後,晉平公又同意把女兒嫁給楚靈王。
晉平公二十一年(前537年),羊舌肸做副手協助晉國的韓宣子護送晉平公之女嫁到楚國去。鄭國的子皮、子太叔在索氏慰勞他們。子太叔對羊舌肸說:“楚王驕縱太過分,您還是警惕一點。”羊舌肸說:“驕縱太過分是自身的災殃,哪能波及到別人?只要奉獻我們的財禮,謹慎地保持我們的威儀,守信用,行禮儀,開始恭敬而考慮結果,以後就可以照樣辦。順從而不過度,恭敬而有節制,以古聖先賢的言語作為引導,對傳統的法度加以奉行,考核先王的事情,把兩國的利害得失加以衡量,楚王雖然驕縱,能把我怎麼樣?”楚靈王果然想羞辱羊舌肸和韓宣子,被薳啟強諫止。楚靈王又想用羊舌肸不知道的事物來為難他,也沒有做到,於是對羊舌肸厚加禮遇。

洞悉時局

晉平公二十二年(前536年),鄭國子產鑄其《刑書》於鼎,公佈於眾。羊舌肸聞訊,向子產寫信加以批評。子產有同年,晉平公因為此前韓起訪問楚國時無人接待而不願接待回訪晉國的楚國公子棄疾,羊舌肸勸說晉平公以德報怨,不要效仿楚國錯誤的做法,晉平公採納了他的意見。
晉平公二十四年(前534年),羊舌肸因師曠勸諫平公減省宮室用度,而稱讚師曠為君子。
晉平公二十五年(前533年),晉與周發生糾紛,羊舌肸力勸韓起(即韓宣子)改善與周王室的關係,宣子悅納了他的意見。
晉平公二十六年(前532年),晉平公去世。各國大夫在參加完葬禮后,又想面見新即位的晉昭公,羊舌肸以昭公尚在服喪期、會見各國大夫於禮有礙為由,加以拒絕。
晉昭公元年(前531年)三月,楚靈王誘殺蔡靈侯,又命公子棄疾包圍蔡國。韓起向羊舌肸詢問結果會如何。羊舌肸認為楚國可以攻克蔡國,然而楚靈王也將因其暴虐招致天譴。同年,羊舌肸依據單子的舉止,判斷他命不久矣;又斷言魯國公室衰微、魯昭公將會失去他的國家。
晉昭公三年(前529年),楚國果然發生政變,楚靈王被殺,子干與棄疾爭位。韓起與羊舌肸討論楚國局勢,羊舌肸認為子幹將會失敗。韓起認為子干可能會像齊桓公晉文公一樣取得成功,羊舌肸又具體分析了子干與他們打得不同。最後,事情果然像羊舌肸預料的那樣。

平丘會盟

晉昭公三年(前529年),晉國欲會盟諸侯,齊國不同意。羊舌肸受命與齊國交涉。羊舌肸在交涉中佔到上風,但感到晉國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戰,認為晉國必須展示實力和決心,於是晉國大治其兵,使諸侯畏懼。其後,羊舌肸又替邾國和莒國警告魯國,使魯國停止對這兩個國家的侵略。
由於齊國的屈服,平丘會盟得以舉行。會盟開始前,羊舌肸之弟羊舌鮒放縱手下砍衛國的柴草,藉此向衛國勒索財貨。衛國人送給羊舌肸羹湯和一篋錦緞,向他求助,羊舌肸接受了羹湯退回了錦緞,說:“晉國有一個羊舌鮒,貪求財貨沒有滿足,也將要及於禍難了。為了這次的事情,您如果以君王的命令賜給他錦緞,事情就了結了。”衛國人照辦,果然獲成。
魯昭公拒絕參加盟會,晉國遂扣留了魯國的季孫意如,結果被魯國責難,想要放他回去又沒有合適的說辭。韓起就此詢問羊舌肸,羊舌肸推薦其弟羊舌鮒(字叔魚),後者綿里藏針,使季孫意如主動返回魯國。

古之遺直

晉昭公四年(前528年),羊舌鮒處理刑侯與雍子的土地糾紛,因接受賄賂而偏袒理虧的雍子。邢侯一怒之下,把叔魚和雍子都殺了。韓起問羊舌肸這件事的是非曲直,羊舌肸絲毫不偏袒他的弟弟,而是認為三人都有罪。特別指出自己的弟弟叔魚鬻獄,是貪以敗官,即使活著,也應該處死刑。
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羊舌肸之子楊食我與祁奚之孫祁盈都被殺死,羊舌氏被滅掉,其封地被劃分為三個縣,全部落入私家手中,成為新貴族的轄地。羊舌肸之卒至遲不晚於該年。

主要成就


政治思想

羊舌肸並未主掌晉國內政,但他有豐富的政治思想得以流傳。
羊舌肸提倡禮,維護傳統的社會秩序,並強調教化為主、刑法為輔。致子產的信集中體現了其法律觀點,具體包括:認為法不能預先公開(另有解讀稱叔向堅持判例法、反對成文法);主張法先王,認為只有在每個新王朝建立時,才能制定刑法,反對法律因勢而變;主張以禮義教化為主,刑法為輔,等等。學者李啟成認為,羊舌肸並不籠統地反對公布一切內容的成文法,只是反對棄禮而用刑的成文法,也就是反對把他所認為的、並非良法的刑律加以公布,就此而言,他與批評趙鞅鑄刑鼎(晉頃公十三年,前513年)的孔子在立場上是一致的。台灣學者黃源盛認為,羊舌肸所挖掘的問題,子產也並非沒有意識到,但相較而言,羊舌肸對於時代變化的體認不及子產深刻。《中國通史》則指出,羊舌肸並非不守法,他在關於叔魚賣獄的評判中,表明了不以親枉法的態度,這與他反對公布成文法並不矛盾。
羊舌肸甄別人物重視其才能,反對以貌取人。魏獻子曾轉述羊舌肸知遇鬷明(即然明)的故事,反映了羊舌肸的這種人才觀,同時也留下了“其貌不揚”的典故。他也具有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對列國,他預言魯昭公失國、楚靈王受譴、子干爭位失敗、棄疾獲得王位等,一一應驗。對晉國,他指出了政在私門、公室衰落的趨勢,但在政治傾向上不得不站在衰落的公室一邊。
羊舌肸的政治論斷,影響著晉國士人的所作所為。荀吳包圍鼓國時,曾有鼓國人慾為內應,荀吳引用羊舌肸關於“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無不濟”(意即“喜好與厭惡都不要過分,百姓就知道行動的方向,事情就沒有不成功的”)的論斷,讓鼓國人將叛徒殺死並加強守備。趙簡子攻打衛國,在將要攻入內城時下令停止進攻,並解釋道:“叔向有言曰,‘怙亂滅國者無後’。”(“叔向說過,‘趁動亂滅亡別人國家的人沒有後嗣’。”)其後晉、衛和好。

外交成就

羊舌肸在晉國的外交活動中表現積極。他曾促成晉與周的和好、促成平丘會盟的召開。尤其是弭兵之會上,他主張以禮讓為主,以誠信為先,對會盟起了積極的作用。會盟的成功和緩了南北對抗的緊張形勢,這當是符合各諸侯國人民願望的。後來孔子修《春秋》記載這次會盟時,也將在楚國之後歃血的晉國列於諸侯之首,表明對羊舌肸態度的認同。
除了“守之以信,行之以禮”外,羊舌肸也認識到國家實力在外交中的重要性。因此,當子太叔提醒羊舌肸提防楚靈王時,羊舌肸在“信”、“禮”之外,還特別提到了“度之以二國”,指出要審度晉楚二國之不同的形勢(即國家的實力)。而楚靈王果然忌憚於晉國,不敢羞辱羊舌肸等人。

哲學思想

在哲學上,羊舌肸與老子的觀點相接近。據《國語》,羊舌肸主張“務德無爭先”,這與老子“不敢為天下先”的觀點有一致之處。在韓起為貧困而苦惱時,羊舌肸卻表示憂德而賀貧,斷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意即:“如果不憂愁德行的建立,卻只為財產不足而發愁,我表示哀憐還來不及,哪裡還能夠祝賀呢?”)(見叔向賀貧)這與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的觀點有一致之處。另據《說苑》,羊舌肸還堅持老子的“貴柔”思想,認為柔弱優於剛強。

家族成員


家世

羊舌氏是晉國的公族,為晉靖侯之後裔,屬姬姓(另說羊舌氏出自李姓)。羊舌肸之父羊舌職為大夫。叔向之母,《列女傳》稱為“叔姬”,參見詞條“羊舌叔姬”。

兄弟

羊舌肸有兄弟三人,即銅鞮伯華(羊舌赤)、叔魚(羊舌鮒)、叔虎(羊舌虎)。楚國人薳啟強將羊舌肸與其三兄弟合稱“羊舌四族”,並稱羊舌氏為“強家”

配偶

申公巫臣之女。

子嗣

伯石,羊舌肸與申公巫臣之女之子,即楊食我,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被殺,羊舌氏被滅。

軼事典故


禮法之爭

據《左傳》,羊舌肸在聽聞鄭國作刑書之後,曾致信子產(公孫僑)。他在信中首先追憶禮治傳統,說:
“開始我對您寄予希望,現在完了。從前先王衡量事情的輕重來斷定罪行,不制定刑法,這是害怕百姓有爭奪之心。還是不能防止犯罪,因此用道義來防範,用政令來約束,用禮儀來奉行,用信用來保持,用仁愛來奉養。制定祿位,以勉勵服從的人,嚴厲地判罪,以威脅放縱的人。還恐怕不能收效,所以用忠誠來教誨他們,根據行為來獎勵他們,用專業知識技藝教導他們,用和悅的態度使用他們,用嚴肅認真對待他們,用威嚴監臨他們,用堅決的態度判斷他們的罪行。還要訪求聰明賢能的卿相、明白事理的官員、忠誠守信的鄉長、慈祥和藹的老師,百姓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使用,而不致於發生禍亂。”
接著,羊舌肸指齣子產公布刑書的弊端:
“百姓知道有法律,就對上面不恭敬。大家都有爭奪之心,並且還引用刑法作為根據,而若他們又僥倖能得到成功,就無法治理了。夏朝有違犯政令的人,就制定《禹刑》;商朝有觸犯政令的人,就制定《湯刑》;周朝有觸犯政令的人,就制定《九刑》。三種法律的產生,都處於末世了。現在您在鄭國為相,劃定田界水溝,設置毀謗政事的條例,制定三種法規,把刑法鑄在鼎上,準備用這樣的辦法安定百姓,不也是很難的嗎?《詩》說:‘效法文王的德行,每天撫定四方。’又說:‘效法文王,萬邦信賴。’像這樣,何必要有法律?百姓知道了爭奪的依據,將會丟棄禮儀而徵用刑書。刑書的一字一句,都要爭個明白。觸犯法律的案件更加繁多,賄賂到處使用。”
最後,羊舌肸得出了他的結論:
“在您活著的時候,鄭國恐怕要衰敗吧!肸聽說,‘國家將要滅亡,必然多訂法律’,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
子產給羊舌肸回信說:“(這件事)正像您所說的這樣。僑沒有才能,不能考慮到子孫,我是用(它)來挽救當前的世界。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豈敢忘了您的恩惠?”

叔向賀貧

據《國語》,一次,羊舌肸去拜見韓宣子,韓宣子正為貧困而發愁,羊舌肸卻向他表示祝賀。宣子說:“我有卿大夫的名稱,卻沒有卿大夫的財富,沒有什麼榮譽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們交往,我正為此發愁,你卻祝賀我,這是什麼緣故呢?”
羊舌肸回答說:“從前欒武子沒有一百頃田,家裡窮的連祭祀的器具都備不齊全;可是他能夠傳播德行,遵循法制,名聞於諸侯各國。各諸侯國都親近他,一些少數民族都歸附他,因此使晉國安定下來,執行法度,沒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災難。傳到桓子時,他驕傲自大,奢侈無度,貪得無厭,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但依賴他父親欒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終。傳到懷子時,懷子改變他父親桓子的行為,學習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來可以憑這一點免除災難;可是受到他父親桓子的罪孽的連累,因而逃亡到楚國。那個郤昭子,他的財產抵得上晉國公室財產的一半,他家裡的傭人抵得上三軍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財產和勢力,在晉國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最後他的屍體在朝堂上示眾,他的宗族在絳這個地方被滅亡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八個郤氏族人中有五個做大夫,三個做卿,他們的權勢夠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誅滅,沒有一個人同情他們,只是因為沒有德行的緣故!現在你有欒武子的清貧境況,我認為你能夠繼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賀,如果不憂愁德行的建立,卻只為財產不足而發愁,我表示哀憐還來不及,哪裡還能夠祝賀呢?”
宣子於是下拜,並叩頭說:“我正在趨向滅亡的時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獨自承受,恐怕從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孫,都要感謝您的恩賜。”

諷諫平公

據《國語》,有一次晉平公射鵪鶉,中箭的鵪鶉並沒有死去,平公讓僕從豎襄去捉,卻沒有捉住,讓它跑掉了。晉平公大怒,把豎襄抓起來要殺他。羊舌肸知道這件事後,晚上去見平公,平公把這件事告訴了羊舌肸。羊舌肸說:“你一定要殺掉他。從前我們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一箭就射死了,用它的皮做成一副大鎧甲,所以被封於晉國。現在您繼承了先君唐叔的王位,射鵪鶉沒有射死,派人去捉也沒有捉到,這是張揚我們君王的恥辱啊。君主一定要趕快殺掉他,不要讓這件事傳到遠處去。”平公臉上露出羞愧的神色,於是趕快赦免了豎襄。

家有智母

據《列女傳》,羊舌肸小時候,其父受排擠而住在“三室之邑”。有當地人把偷來的羊贈送給他,他不想接受。羊舌肸的母親為避免丈夫為當地人所不容,勸他收下了羊;但反對他把這些“不義之肉”拿給羊舌肸和弟弟羊舌鮒去吃,而是建議他把羊肉放在瓮中埋了起來。後來,偷羊的事被發覺,但叔向之父得以不被牽連,還得到了“君子”的名聲。
又據《左傳》,羊舌肸長大后,欲娶申公巫臣與夏姬的女兒,羊舌肸的母親反對這樁親事,說:“有了特別美麗的女人(“尤物”),就完全可以使人改變。如果不是極有道德正義的人娶她,就必然有禍。”羊舌肸感到害怕,但晉平公還是強令他迎娶了女方。等到她與羊舌肸的兒子出生,羊舌肸的母親過去探視,聽到孩子的哭聲,說:“這是豺狼的聲音。豺狼似的男子,必然有野心。不是這個人,沒有人會毀掉羊舌氏。”這個孩子就是楊食我,而羊舌氏果然在他手裡滅亡,由此還產生了“狼子野心”的成語。此外,她對於羊舌虎之母的擔憂(見《左傳》)以及對於羊舌鮒將因貪賄而死的預言(見《列女傳》),也都一一應驗。

史書記載


羊舌肸的事迹主要記載於《左傳·襄公》、《左傳·昭公》、《國語·晉語八》、《史記》中。

人物評價


總評

羊舌肸憑藉其正直和才識見稱於春秋,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見解和政治風範,並表現出了相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面對春秋變局,他表達了和子產、晏嬰等同時代政治家相似的苦悶,即對歷史前途迷茫和對國家的憂慮。對此,他的選擇是努力維護傳統(後世許多學者因此認為他的政治立場保守),而他對自己的努力也沒有完全的信心。在他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以後不久,羊舌氏就被消滅。

名人評價

司馬侯:①諸侯之為,日在君側,以其善行,以其惡戒,可謂德義矣。②羊舌習於春秋。
祁奚: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
季札:吾子好直。
子木(楚國令尹):宜晉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無以當之,不可與爭。
薳啟強:韓起之下,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皆諸侯之選也。
孔子: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於親。三數叔魚之惡,不為末減.曰義也夫,可謂直矣。平丘之會,數其賄也,以寬衛國,晉不為暴。歸魯季孫,稱其詐也,以寬魯國,晉不為虐。邢侯之獄,言其貪也,以正刑書,晉不為頗。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夫!
曹植:昔管、蔡放誅,周、召作弼;叔魚陷刑,叔向匡國。
熊遠:堯取舜於仄陋,舜拔賢於岩穴,姬公不曲繩於天倫,叔向不虧法於孔懷。
楊廣:故羊鮒從戮,彌見叔向之誠,季布立勛,無預丁公之禍,用能樹聲往代,貽範將來。
長孫無忌:大夫之述三言,金篆騰其高軌。
蘇轍:①昔趙孟治晉,叔向為之謀主,則楚無以當。國僑為鄭,子羽掌其詞令,則國鮮敗事。②至春秋之際,管仲、晏子、子產、叔向之徒,以仁義忠信成功於天下,然其於道則已遠矣。③平丘之會,齊人不服。叔向詰之以禮,威之以眾,攘臂而仍之,僅乃得之。烏乎殆哉!彼不幸而老於衰晉,蓋不得已而然歟。
馬端臨:夫有血氣,必有爭心。群居勝物之始,三皇無為之代,既有君長焉,則有刑罰焉。其俗至淳,其事至簡,人犯者至少,何必先定刑名?所以因事立制,叔向之言可矣。自五帝以降,法教益繁,虞舜聖哲之君,后賢祖述其道,刑章輕重,亦以素設。周氏三典,懸諸象魏,皆先防抵陷,令避罪辜,是故鄭昌獻疏,蓋以後明其義。
章學誠:子產、叔向,賢而有文,又當國最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