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文化

康巴文化

由於居住地域和社會交往的因素,自古以來,康巴人就較早的接受了來自青海、甘肅等地的黃河文化,來自四川、重慶的巴蜀文化、長江文化和來自雲南白族、彝族、納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並將其融入到了自有文化之中。康巴漢子性格中的豪放粗獷、熱情奔放、堅毅勇敢、忠誠信義與這種多元文化相融匯,逐漸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複合、又有康區獨特個性和凝重宗教色彩,具有豐富內涵和底蘊的康巴文化,並在語言、服飾、宗教、民俗、民居建築、民間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其明顯區別於其他藏區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現。

服裝


康巴人
康巴人
康巴人的傳統服飾以裙袍為主。這種裙袍多用自製的氆氌和羊皮縫製而成,冬天則穿皮袍。舊時,貴族和富有人家,多穿用虎皮、豹皮、水獺皮製成的皮袍,內著絲綢服裝,或以絲綢鑲邊做為裝飾。現在,康巴人的藏裝更為講究,不僅華貴精美,而且頗具欣賞價值。康巴漢子多帶有腰刀、護身盒等物品,並將用黑色或紅色絲線與頭髮相辮的“英雄穗”盤結於頭頂,顯得剛武勇猛。康巴女子的服飾更以雍容華貴而著稱,其內衣多用絲綢料,外衣講究用水獺皮縫製,並拼合傳統圖案予以修飾。康巴女子都有頭飾、胸飾、背飾、腰飾和其他飾物,這些飾物往往是代代相傳的寶物,如用九眼石、瑪瑙、翡翠、紅珊瑚製做的項鏈、頭飾,用綠松石、蜜臘石和純銀製做的各類飾物等,這些服飾價值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成為其家庭財富的標誌。

農牧區分


然烏湖
然烏湖
康巴民居有農牧區之分。牧區一般住帳篷,這種帳篷多用氂牛絨線編織而成,並飾以傳統圖案,不僅美觀大方,而且遮風擋雨,冬暖夏涼,搬遷便利,深得牧民喜愛。農區的房屋多為土木結構,一般為兩層,下面一層放雜物,上面為經堂、廚房、寢室和存放糧食的庫房,牧草和糧食則在陽台上晾曬。這種房屋也有高三、四層的,安排自然會更細緻一些。

性格


康巴人
康巴人
康巴漢子以性格粗獷豪放而聞名,這裡的文化藝術、民俗風情,不僅古樸獨特,而且多彩多姿,充滿了神秘色彩。著名的熱巴藝術多流傳於昌都民間,有熱巴鈴鼓、熱巴弦子、熱巴雜技等,其中以丁青的熱巴、芒康弦子舞最為有名。除熱巴雜技外,卓舞(俗稱鍋莊)則在昌都十分普及,每逢喜慶和節日,人們圍成圓圈,腳踏舞步,揮臂高歌,無論城鄉,到處都能見到這種最為大眾化的歌舞。昌都還是藏族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產生和流傳的主要地區,有許多著名的說唱藝人和藝術大師。繪畫雕朔藝術流派眾多,各具特色。唐卡繪畫藝術中,以昌都“嘎學噶志”畫派最為著名;泥塑藝術以昌都、邊壩、察雅、貢覺最具功力;石刻藝術則以昌都、察雅、芒康、江達令人嘆服;江達縣波羅古澤木刻經板聞名全藏,是名副其實的“木刻之鄉”。這些地方民間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品,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藝術中的珍品。

文化


康巴人
康巴人
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發祥地,地處該州德格的印經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廣博、門類最齊全、完備而嚴格的管理、原材料製作考究、精湛的刻工技藝、高質量的印刷,以及對建築、壁畫、刻版及其它文物的全面保護,在藏區三大印經院(拉薩印經院、拉朴楞印經院、德格印經院)中位居首位。藏區文化所有文版典籍的70%以上均藏書於該印經院,藏區文化所有院藏各類典籍830餘部,木刻印板近30萬餘塊。所藏典籍、刻板涵蓋了藏民族歷史、政治、經濟、宗教、醫學、科技、文學、藝術等學科內容,包容了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及整個藏民族文化的所有精髓,創世界之最,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素有“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書”之譽。它不僅是藏族文化寶庫,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民族


康巴人
康巴人
康巴這個地區仍然保持著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文化的特點。就民族而言,有漢、藏、彝、納西、羌、傈僳、白、獨龍等10多個。就語言而言,康巴地區能找到許多令人震驚不己的許多語言小孤島,從康定往西,木雅語、道孚語、新龍的扎巴語,就是歷史上藏族與其他各民族你來我往的結果。就宗教而言,藏傳佛教各教派均在此發展,有格魯、薩迦、寧瑪、噶舉、苯波五大教派。此外,康區還有伊斯蘭教、天主教、儒教等。昌都芒康還有藏區獨一無二的天主教村,形成了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彼此兼容,既求同,又存異的優良文化傳統。就社會組織而言,如果說衛藏地區過去是典型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則康區社會形態除了封建農奴制(大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封建地主經濟。在社會組織方面,既有與西藏統一的基巧、宗、莊園等,又有分佈於各地,互不統一、八方割據的土司頭人,如德格土司、明正土司、霍爾五土司等。此外還有游牧部落組織和保留原始父系氏族殘餘的“帕錯”和“果巴”組織,以及妥壩的母系氏族殘餘組織等;就婚姻而言,丁青、芒康、白玉等不少地方保留了最古老的婚姻形態——一妻多夫制婚姻。此外還有建築、藝術、風俗等,也處處表現其文化的多樣性、兼容性、多重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我們這次從成都到昌都上千公里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一山一文、一溝一寺、一壩一節,如康定的“安覺寺”、甘孜的“德貢布寺”、昌都的“噶瑪寺”等的建築風格是最典型的多民族建築技術交融的結晶。在康定、巴塘一帶,一個家庭就享受著漢藏兩種文化交匯的日常生活,他們既過藏曆春節,也過漢族中秋節;既講漢語,又講藏語;既供佛像,又貼對聯;既吃大米、蔬菜,又吃糌粑、牛肉;既穿藏裝,又穿漢裝、西裝,既相信山神、信仰來世,又相信市場,信仰金錢;既崇拜大慈大慧的佛教精神,又崇尚能文能武的英雄精神。康巴的自然環境山高水深,出門不是登山就是下山、下水。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康巴人不但體質上高大,而且心理上追求高大。正是這些文化特點和人文精神傳統,歷史上造就了富甲一方的康巴商人和威震藏區強悍無畏的康巴鬥士以及信徒萬千的康巴高僧大德。

文化發展現狀


四川省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這種資源上的絕對優勢和不可替代性,不論目前或將來四川文化產業的規模會發展到何種程度,至少,四川文化產業在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甚至可能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推進器之一。
創意助推四川省文化產業發展,亮點主要集中在網路文化、文化娛樂、音像分銷、藝術培訓等方面。其中,數字娛樂、動漫遊戲產業異軍突起,目前形成8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居全國第一。目前,四川省已成為中國三大數字娛樂、動漫遊戲產品消費地區和產業中心。
文化娛樂方面,四川省電影公司等國有文化單位的實力不斷壯大,成為全國八大票房上億元的院線。
四川省積極加快文化產業集團化建設,組建了四川日報、四川廣播電視、四川出版、四川新華髮行、四川黨建期刊和成都日報、成都文旅等7大國有文化集團,總資產超過100億元。其中,2個集團資產總額超過30億元,3個集團納稅額超過1億元。同時,鼓勵集團之間在資本、網路、技術、人才和市場等方面相互合作,完善產業鏈條,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帶動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複製、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文化旅遊、數字內容和動漫等九大文化產業聯動發展。
四川文化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條件已成熟:從全國GDP總值過萬億的其他八省市的實踐來看,“過萬億元”幾乎都是文化產業大發展的重要節點,如今四川已在全國第九個“過萬億元”;從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加快發展的戰略決策來看,四川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有大項目作“引擎”;從四川資源來看,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響亮的城市品牌,使四川文化產業發展已具深厚基礎。

介紹


康巴婦女服飾
昌都地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瀾滄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區的東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處三河一江地區(昂曲、扎曲、色曲、瀾滄江),藏語意為“水匯合口處”。
康巴漢子
昌都地區東與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縣隔江相望,東南與雲南省的德欽縣接壤,西南與林芝地區毗鄰,西北與那曲相連,北面與青海省的玉樹州交界。總面積為11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8.9%。現有昌都、江達、貢覺、類烏齊、丁青、察雅、八宿、左貢、芒康、洛隆、邊壩等11個縣,居住著藏、漢、回、壯、納西、珞巴、門巴、白族等21個民族,總計人口55萬餘人,其中藏族佔98.26%。經濟以農業為主,牧業也佔有相當比重。昌都地區總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最高海拔為5460米,最低海拔約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聳立於雪線以上,其中邊壩縣邊界的念青唐古拉山峰高達6956米,萬丈冰峰,銀裝素裹。
昌都然烏湖
昌都地區屬藏東南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夏季氣候溫和濕潤,冬季氣候乾冷,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日照數為2100-2700小時,年無霜期46-162天,年降水量為477.7毫米,集中在5-9月。常見的自然災害有乾旱、霜凍、雪災、冰雹、山洪。
卡若文化遺址
由於三江水系的切割作用,昌都地區形成了多層次高原特徵,有著複雜的地貌結構和不同的地形、氣候類型及植物生長層次,在這裡有水草肥美的遼闊牧場,麥浪起伏的千頃良田,一望無際的翠峰林海,豐富的礦藏、水利和光能資源,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也有桔柑滿枝的亞熱帶風光。在這裡,山、水、林、鳥、獸、蟲、魚、花、草同生共榮,繪織了昌都高原雄偉綺麗,多姿多彩,幽靜原始而又瑰麗無比的自然景觀。
強巴林寺
西藏東部重鎮--昌都。唐代,昌都地區為吐蕃王國的一部分,明清以後統稱此地為康藏地區,原西藏政府稱它為“朵康木”地區,現為西藏自治區所屬一個專區。昌都是西藏東部橫斷山脈中的一個鎮,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點。從川藏公路的西端拉薩或它的東端成都乘客車,都是五天左右便可抵達這裡。
多拉神山
昌都作為康巴地區的腹心,有著亞洲第二大銅礦——玉龍銅礦和豐富的水能、森林資源;有著被人稱為“香格里拉”的多民族、多宗教以及人與自然相處和諧的人文勝景,有著毗鄰川、滇、青三省的獨特區位優勢和開發條件,青藏高原發育的大江大河如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流經此地,經過橫斷山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孕育、不僅哺育了長江文明和東南亞文明,為未來的南水北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造就了三江併流的奇絕風景。更是古老卡若遺址、強巴林寺等文化遺址。
昌都城
三江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