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元曲
1998年徐征編撰的書籍
12卷本《全元曲》將元代現存全部雜劇和散曲作品集錄而成700餘萬字的煌煌巨著,收錄元代287位存名曲作家和諸佚名曲作者現存的所有作品,包括完整雜劇162種、殘劇46種,著錄佚目429種,共637種;包括散曲4609支(套),堪稱有元一代雜劇和散曲作品的總匯。
全書的註釋,在尊重編著者個人學術見解的同時,儘可能多的吸收近年來海內外學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使《全元曲》成為20世紀這一領域研究精華的集成。
在所書的每一作家名下,除刊印其作品外,均附有作家小傳,介紹其籍貫、簡要生平、主要創作活動、前人的重要評述等。每一處雜劇還附有彙集與劇情有關文獻資料的〝本事〞,羅列劇目的歷史文獻和版本情況的著錄、版本等內容。本書的問世,填補了中國元曲整理、研究及出版的一項空白。
本書收錄有元代現存的全部雜劇和散曲作品。所收作品均以元、明刊本為底本,以其他明刊本及今賢時俊的整理本作參校本,對收錄作品進行了認真校勘,為當代及後世提供了一個信本。
註釋既尊重編著者個人的學術見解,又儘可能吸取近年來海內外學人的研究成果。作者小傳主要介紹其籍貫、生平、主要創作活動以及前人的重要評述等,多見前人所未見,發前人所未發。
此外,每一種雜劇還附有彙集與劇情有關的文獻資料,著錄和版本的情況。堪稱本世紀這一領域研究精華的集成。
它的問世,填補了我國元曲研究和出版的空白,滿足了元曲教學和科研的爭需,受到古典學界特別是元曲界的一致稱讚和好評。在質量檢查中,被評為優質品,印刷、裝幀亦十分精美,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兩岸共澆梨園林 一家同賞瓦肆花——序《全元曲》
序
編者的話
凡例
第一卷
雜劇
鄧夫人苦痛器存孝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元曲大家 關漢卿](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b/mfbc1bfb0d2d30f194f744b0a07880471.jpg)
元曲大家 關漢卿
錢大尹智勘緋衣夢
感天動地竇娥冤
錢大尹智寵謝天香
山神廟裴度還帶
狀元堂陳母教子
劉夫人慶賞五侯宴
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尉遲恭單鞭奪槊
詐妮子調風月
閨怨佳人拜月亭
關張雙赴西蜀夢
殘劇
唐明皇哭香囊
風流孔目春衫記
孟良盜骨
佚目
風流郎君三負心
老女婿金馬玉堂春
太常公主認先皇
![白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c/m6c75e9e3d18edb1a8c640e0ab946ebeb.jpg)
白樸
甲馬營降生趙太祖
金花交鈔三告狀
劉盼盼鬧衡州
荒墳梅竹鬼團圓
盧亭亭挑水澆花旦
曹太后死哭劉夫人
薄太後走馬救周勃
宋上皇御斷舅緣簿
魯元公主三啖赦
呂無雙銅瓦記
風雪賢婦雙駕車
柳花亭李婉復落娼
唐太宗哭魏徵
晏叔原風月鷓鴣天
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
散曲
附錄
第二卷
![馬致遠 石像](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3/m8332184b2cf0e83a1004b87f6ad4bb56.jpg)
馬致遠 石像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元代為蒙古王朝建立的國家,立國不足百年(1271-1367)。其文學成就以戲曲最突出,故後人常把"元曲"與"唐詩"、"宋詞"並稱;而元代的詩、詞、散文等文學樣式相對落後。
元代戲曲是新興的一種文體,一般分為雜劇和散曲。它出現了偉大作家和許多優秀作品,在文學史上有深遠影響。
散曲是在金代的俗謠俚曲基礎上成長起來的,絕大多數屬北曲,包括小令與套數。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數450多套。有姓名的作者200多人,其中前期有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王實甫等,後期有齊吉、張可久、睢景臣、張養浩和劉時中等。因散曲多用作宴會歌伎唱詞,艷曲較多,但也不乏寫景、抒情、懷古的小令,和諷喻世俗、指謫時弊的套數,著名的有馬致遠《借馬》、劉時中《上高監司》、睢景臣《高祖還鄉》等。元雜劇原流行於山西、河北一帶,元初流行到其他地方,元滅南宋后流入杭州等地。它是在宋雜劇、金院本和諸宮調等戲劇、曲藝基礎上形成,基本上為歌舞劇。其內容具有時代的特徵。首先是廣泛反映元代各階層人們的生活,其中表現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占重要地位,特別是商人和妓女的形象尤其突出,作品有關漢卿的《救風塵》、《望江亭》等。其次清官公案故事也不少,特別是出現了不少包公戲。再次是歷史故事題材的劇本和水滸戲,前者如《梧桐雨》、《趙氏孤兒》,後者如《李逵負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