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村

界面村

界面村隸屬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廠街鄉,地處廠街鄉東南邊,距廠街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便,距離永平縣城38公里。東鄰瓦金村,南鄰水泄阿波,西鄰三村,北鄰瓦金村。轄箐門口、石坎門、新家村、界面4個自然村。現有農戶268戶,有鄉村人口1028人,其中農業人口997人,勞動力5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20人。全村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1851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850毫米,適合種植泡核桃白木瓜花椒玉米烤煙水稻小麥大麥蠶豆豌豆等。有常用耕地面積2962畝,人均耕地2.97畝,林地10246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6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常用耕地總面積2962 畝,其中:水田334畝,旱地2628畝,人均耕地2.97畝,主要種植玉米、烤煙、水稻、小麥、大麥、蠶豆、豌豆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024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78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7.81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白木瓜、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
積10 畝;草地5326畝;荒山荒地3070畝,其他面積886畝。有蘑菇、松茸木耳野生菌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244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用井水。有2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和水質未達標。有26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3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1戶。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交通比較方便的乘車地點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6輛,拖拉機9輛,摩托車21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3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畝。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9戶;建有小水窖365口。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6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6.7萬元,佔總收入的16%;畜牧業收入148.5萬元,佔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00頭,肉牛250頭,肉羊1005頭);林業收入785萬元,佔總收入的68%;第二、三產業收入25.2萬元,佔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15萬元,佔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33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人,在省內務工9人,到省外務工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林業、養殖業,主要在縣內銷售。2010年種植業、林業,養殖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45.3萬元。該村目前有泡核桃、白木瓜、花椒、烤煙、松茸、黑山羊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泡核桃、烤煙、肉牛、黑山羊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共268戶,共有鄉村人口1028人,其中男性508人,女性520人。其中農業人口997人,勞動力576人。該村以漢、彝、傈僳族為主(是漢、彝、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11人,彝族776人,其它民族141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22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9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建有村衛生所1所,衛生室面積3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界面完小,校舍建築面積1976平方米,擁有教師4人,在校學生76人。該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到瓦金完小就讀,該村距離瓦金完小3.5公里,距離廠街鄉中學11.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3人,其中小學生76人,中學生27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政務、財務、村民自治事務。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訂農業承包合同24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90.31畝,土地流轉面積170畝。已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5.95萬元,有固定資產39.8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6人,少數民族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8人。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馬家、外大溝、迤大溝、大寨子、石門坎、河溝、新家村迤、新家村外、界面上寨、界面中寨、界面下寨等11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5人。

人文地理


本村委會是彝、漢、傈僳族聚居的高寒出區,成立村歷史25年;該村民樸實純厚、勤勞勇敢,肥沃的土地是當地泡核桃超前發展基礎。火把節傳說古時撒尼(彝族支系)百姓為了反司而起義,為了慶祝勝利,把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定為火把節。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祭土主。火把節一般要狂歡三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后兩天進行摔跤、賽馬、拔河等豐富多彩的節目,然後舉行打歌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該村認真加強領導,擴大宣傳,按照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積極穩妥的開展新農村建設,在指導員的精心指導、幫助和群眾的多方努力下,建設工作起步良好,初見成效。該村基礎設施得到夯實,人民生活和村容村貌有所改善,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一事一議制度。結合村情,圍繞種好一棵煙,栽好一棵樹的發展思路,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公路塌方大、水利設施毀損嚴重,缺乏維修資金,交通十分不便,醫療設備差,村民看病難,部分農戶住房條件和人居環境差,部份自然村增收難,部分農戶人畜飲水十分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對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新興產業,借千村扶貧之機,改善村衛生室醫療狀況,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切實改善村民住房條件和人居環境,逐步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真正實現行政村六個有、農戶八個有目標,合理引導勞務輸出,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如:抓好烤煙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泡核桃、肉牛、黑山羊等特色產業,加強對泡核桃的撫育管理,到“十一五”期末,泡核桃種植面積達到10800畝,實現產值500萬元;實現生豬出欄1460頭,肉牛出欄340頭,黑山羊出欄2360隻;每年轉移勞動力9人。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3360元增加到3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