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街彝族鄉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下轄鄉
廠街彝族鄉位於永平縣城東南部的象獅山、彌勒山腳下,故有“獅象把門,彌勒曬肚”之說。明末清初古人在此開採銅礦辦廠鑄幣形成集市,故名“廠街”。鄉政府駐地距縣城34公里,東與龍街鎮相連,南與水泄鄉相望、西與杉陽鎮接壤,北與博南鎮毗鄰。廠街彝族鄉位於永平縣南部。面積363平方千米,人口16048人(2020年),有漢、彝、回、僳僳、白、苗等七個民族。轄楊柳樹、岩北、七昌、岔路、爐塘、老鷹坡、三村、界面、瓦金、瓦畔、義路11個行政村,171個村民小組,197個自然村。鄉政府駐楊柳樹村廠街一組,距縣城21.5千米。古迹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雙鶴橋。
全鄉轄岩北、七昌、岔路、爐塘、楊柳樹、老鷹坡、三村、界面、瓦金、瓦畔、義路11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現有農戶4515戶,鄉村人口18801人,其中農業人口18166人,非農業人口635人,勞動力9392個,其中從事第一產業8532人。全鄉有國土面積363.3平方公里,擁有林地343584.5畝,森林覆蓋率達63.05%,其中經濟林果77852畝,人均經濟林果4.29畝。鄉政府駐地海拔1680米,年平均氣溫18℃-19℃,年降水量8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煙、水稻、小麥、蠶豆等農作物。有常用耕地面積38568畝,人均耕地2.12畝,林地343584.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255.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4元。該鄉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為主,主要種植泡核桃、白木瓜、花椒、樺杉松、枇杷、柑橘、香櫞等經濟林果。
村領導進行工作
廠街彝族鄉已成為永平縣的山地優質煙生產基地,到2005年,煙葉產量達335.45萬斤,煙產值達1923.7萬元。2004年12月31日,永平東景礦業有限公司落戶廠街,現已投資1500萬元。銅礦開發正在進行中。2005年,廠街分別種植蠶桑和亞麻511.3畝和761.2畝,均取得成功;種植韓國辣椒220畝,取得成功;種植日本冬蘿蔔50畝,取得成功。廠街彝族鄉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廠街至縣城的油路已經鋪通,從廠街至縣城僅需30多分鐘。南下可直達昌寧縣城。
廠街彝族鄉經過多年的實踐,結合廠街實際,逐漸確定出的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緊緊圍繞“把廠街建設成為烤煙大鄉、泡核桃大鄉、畜牧業大鄉”的目標,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打牢基礎,建強支柱,優化結構,提質增效,振興科技,加快發展,改善生態,調整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明末清初古人在此開採銅礦辦廠鑄幣形成集市,故名“廠街”,該鄉風景秀美,歷史文化悠久,有著深厚的民間傳統氣息。楊柳樹村廠街、老鷹坡村卡司瑪、老鷹坡等自然村有著豐富的礦藏資源。彝族人民熱情好客,本地彝家人有“打歌”之習,世代相傳,源遠流長,因而本地的火把節打歌會規模宏大,男女老少神采飛揚,群情激奮,如痴如醉。該鄉海拔氣候極適宜泡核桃和烤煙的生長,故有泡核桃、烤煙大鄉之稱。
廠街彝族鄉烤煙種植
在楊柳樹行政村廠街自然村矗立著一座英雄的記念碑,上書“隨青山同在,與日月同輝”十個大字,它是烈士的長眠地,雷光保、曹小毛等八位烈士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十四軍警衛團的戰士、班長及排長,一九五零年三月在清剿地方土匪候茂棋、字德文殘部的戰鬥中光榮犧牲,八位烈士遺骨分別安埋在楊柳樹、廠街、滴水箐、大山等處,因年代久遠,其中六位烈士姓名經多方調查已無法考證,雖烈士忠骨長眠青山,但他們為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甘灑一腔熱血貢獻年輕生命的高尚品德卻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為追念革命烈士功績,永平縣人民政府立於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將烈士的遺骨遷此合冢特立此碑作紀念。
多年來該鄉村民在每年的清明都到烈士墓來緬懷英雄的亡靈,教育我們的子子孫孫要永遠記住他們。
該鄉老鷹坡村是雲南省永平縣人民政府一九八八年二月一日公布的永平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鶴橋”所在地,“雙鶴橋”位於永平縣城南三十三公里,在廠街河流入銀江河處,橫跨銀江河上。此橋於民國八年(公元一九一九年),由廠街的周籍三、阿茨路的候正舉、瓦畔的陳玉珠三人發起,由阿車度教員楊顧三(大理人)美術設計。按戶投資興建,越年三月建成,橋頭長四十七米,凈跨二十五米,寬三米,底鏈八根,扶鏈二根,夾鏈八塊,吊鏈八對。兩邊橋頭覆以重檐翹角亭子,兩旁備有長凳供過往行人歇息,整座橋身依鐵鏈懸吊而成,是兩岸人民群眾的重要通道,也是銀江河上保存較完整的鐵索弔橋,一九八四年維修加固。“雙鶴橋”周邊楊柳成蔭,風景如畫。
岔路村的稻田、漂亮河、岔路等自然村,七昌的丫口自然村世世代代是回族聚居地,伊斯蘭民俗民風厚重濃郁,傳統美食有油香、米糕等,回族居民盛產的臘鵝、鵝肝、柿餅等特產遠近聞名,傳統節日有開齋日、聖節等,開齋節齋月在伊斯蘭教曆太陰年九月這個月里,人們在東方露白之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陽落山前水米不沾,等太陽落山後再進食,老弱病殘和小孩可以不用守齋,經過一個月的封齋直至開齋這天。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節日,在開齋節這一天,都要沐浴更衣,聚集在附近的清真寺禮拜,然後身著民族服裝,熙熙攘攘,走親串鄉,相互贈送禮品。家家戶戶準備水果、油香、米糕、糖茶招待親友,歡聚一堂。
截至2009年底,該鄉有農戶4783戶,鄉村人口19190人,其中男性9923人,女性9267人。其中農業人口18768人,勞動力9670人;非農業人口422人。該鄉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893人,少數民族10297人,其中彝族9037人,其它民族1260人。
到2009年底,全鄉有1759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1.68%;有2083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鄉建有鄉中心衛生院1所,佔地面積3409.51平方米,有醫務人員20人,醫療設施齊全;共建有村衛生室13所,村衛生室面積88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0人。該鄉建有公廁20個,鄉政府駐地建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根據《永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廠街彝族鄉2020年常住人口為16048人。
截至2009年底,該鄉建有小學30所,校舍建築面積15573平方米,擁有教職工129人,在校學生1670人,建有初級中學1所,擁有教職工63人,校舍建築面積8884平方米,有學生717人,2009年全鄉有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87人,其中小學生1670人,中學生717人。
截至2009年底,該鄉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鄉有4340戶農戶通自來水,有109戶農戶飲用井水,有388戶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11%。有4755戶農戶通電,占農戶總數的99.41%;有106戶通有線電視,占農戶總數的2.21%;擁有電視機農戶4175戶,占農戶總數的87.2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3943戶,占農戶總數的82.43%;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3281戶,占農戶總數的68.59%。
該鄉進鄉道路為柏油路面,鄉內主幹道為水泥硬化路面;還未建立汽車客運站,建有農貿市場1個,面積3400平方米,年銷售額達620多萬元,大多數村民都來此趕集,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基本上能滿足農戶的生產生活需求。全鄉共有汽車52輛,農用運輸車89輛,拖拉機130輛,摩托車2884輛。全鄉建有小水窖9061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6067畝,有效灌溉率為41.6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6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6畝。建有沼氣池農戶14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42戶;。全村11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都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鄉政府駐地主幹道路有路燈。全鄉有388戶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8戶農戶未通電;該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7戶農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22戶農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有4577戶農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55戶居住於茅草房及其他簡陋住房。
因明代在此辦廠銅礦廠,形成集市,故名廠街。1950年設三區,1958年改廠街公社,1984年設區,1987年置廠街彝族鄉。1997年,面積363.3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楊柳樹、岩北、七昌、岔路、爐塘、義路、老鷹坡、三村、界面、瓦金、瓦畔11個行政村。2005年,將永和彝族鄉松坡村委會免糧庫村民小組劃歸廠街彝族鄉管轄,將廠街彝族鄉岔路村委會裡海衝上村、下村一社、下村二社3個村民小組劃歸博南鎮管轄。2005年末,面積363.3平方千米,人口18699人,其中農業人口18092人;彝族人口7779人、佔總人口41.6%。
672606 [2007年代碼]532928203:~201楊柳樹村 ~202岩北村 ~203七昌村 ~204岔路村 ~205爐塘村 ~206老鷹坡村 ~207三村村 ~208界面村 ~209瓦金村 ~210瓦畔村 ~211義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