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春

蘭州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曉春,男,生於1966年4月,1985年進入蘭州大學哲學系學習,獲哲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后,師從劉文英先生學習中國哲學,獲碩士學位。1998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學習,師從陳衛平先生學習中國哲學,獲中國哲學博士學位。現就職於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中國古代思維方式和中西哲學比較研究。

人物經歷


1985.09—1989.06在蘭州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本科)。
1992.09—1995.06在蘭州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學習(碩士)。
1998.09—2001.06在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學習(博士)。
1989.07—1992.08在蘭州榆中縣委黨校工作、教師。
1995.07—1998.08在蘭州大學哲學系工作、教師。
2001.07—2002.06在浙江省委黨校工作、教師。
2002.07—在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工作、教師。
2007.08—2008.08在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系作訪問學者。

主要成就


主講課程

碩士生課程:宋明理學(專業課)。
本科生課程:中國哲學史(專業基礎課)、中國哲學原著選讀(專業基礎課)、中國哲學(下)(專業基礎課)、儒家心性論研究(專業課)等。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哲學、中國古代思維方式和中西哲學比較研究。

主要貢獻

出版著作《宋明理學》(兩人合著),《宋代性二元論研究》,並先後在《孔子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蘭州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

科研項目

(1)先秦政治哲學與當代中國政治,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5-2006,參與。
(2)精神空間:對古典哲學的現代詮釋,蘭州大學985工程”第二批學科建設項目,2003-2006,參與。
(3)宋代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相互關係中蘊含的思維結構研究,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7-2008,主持。

學術論文

中文論文
[1]張永義,陳聲柏,張豐乾,匡釗,羅祥相,李巍,李曉春,邱鋒,張睿明,姜李勤,王曉興,問永寧,張美宏,成兆文.古代經典與現代學術:“預流”的中國哲學研究[J].國學論衡,2020,(00):3-53+2.
[2]李曉春.中國古代法象思維研究——兼論法象思維、體用論與理一分殊的相互關係[J].科學經濟社會,2019,37(04):9-16.
[3]李曉春.儒家思想傳承及其現代化[J].社科縱橫,2018,33(01):61-64.
[4]李曉春.中國古代時空觀與道觀念的演變[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3(03):27-33.
[5]李曉春.試論“即”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意義[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4(03):111-115+155.
[6]李曉春.試論張載“太虛與氣”關係的思想[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8(03):17-22.
[7]李曉春.王弼“體用論”述真[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8(04):12-17.
[8]李曉春.“糟粕”概念在張載哲學中的重要意義——兼論張載的“理一分殊”是負的“理一分殊”[J].蘭州大學學報,2006,(03):22-26.
[9]李曉春.從天理與善惡關係的角度看程顥程頤天理的異同[J].蘭州大學學報,2004,(04):16-22.
[10]李曉春.試論理氣相分對程頤的性二元論的影響[J].甘肅理論學刊,2004,(03):45-48.
[11]李曉春.試論荀子告子人性論的繼承與揚棄[J].孔子研究,2002,(04):29-35.
[12]李曉春.再論李翱人性論[J].甘肅理論學刊,2001,(03):52-54.
[13]李曉春.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D].華東師範大學,2001.
[14]李曉春,武玉鵬.試論李翱的人性論對性二元論的影響[J].蘭州大學學報,2000,(06):63-68.
[15]李曉春.從“內在超越”的角度看孟子與荀子的人性論分歧[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6):55-59+122.
[16]李曉春.試論李翱的人性論[J].蘭州大學學報,1997,(01):65-71.
英文論文
[1]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dified pine needle-derived N, O-doped magnetic porous carbon embedded with Au nanoparticles for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J]. Desheng Liu,Xiaochun Li,Junjun Ma,Minna Li,Fujun Ren,Lincheng Zhou.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Core-shell Zn/Co MOFs derived Co 3 O 4 /CNTs as an efficient magnetic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persulfate activation and oxytetracycline degradation[J]. Desheng Liu,Minna Li,Xiaochun Li,Fujun Ren,Ping Sun,Lincheng Zhou.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C)
[3]Construction of magnetic bifunctional β-cyclodextrin nanocomposites for ad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J]. Desheng Liu,Zheng Huang,Minna Li,Xiaochun Li,Ping Sun,Lincheng Zhou.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0(C)
[4]3D printing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decorated hierarchical porous ceramics for high-efficiency catalytic degradation[J]. Desheng Liu,Pan Jiang,Xiaochun Li,Jianxi Liu,Lincheng Zhou,Xiaolong Wang,Feng Zhou.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C)
[5]Research on the preparation of amorphous diamond nanorod arrays and their excellent field emitting properties[J]. Pengxun Yan,Xiaochun Li,Jianwei Xu,Xin Li,Chun Li,Yang Liu.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2006(2)

個人作品


(1)《宋代性二元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11月,1/1。
李曉春
李曉春
(2)《艾美的奇幻之旅》,甘肅科技出版社,2006年11月,1/1。